“如果恢複大寧,北方防禦確實能變得更厚實。”


    此時,在魏廣德麵前,大寧及附近地圖已經攤開,魏廣德盯著大寧看了半天,最後還是得出這樣的結論。


    大寧位於長城和沙漠之間的寬闊區域,在大明沒有收縮前,關內和遼東的聯係根本就不是現在這樣,僅有遼西走廊聯接,而是有數百裏的地帶。


    占據大寧,就可以避免遊牧民族時不時出現在薊鎮長城附近,自然京師也就安穩了。


    不過要守住這片區域,還真得增加數個衛所的兵力,至少兩三萬人常駐才能穩定局勢。


    在明初,還有歸附的三衛護持,才能保證大寧的安全。


    “大寧居遵化北百餘裏,沿山海關到宣府獨石口,一牆之外皆屬其地。


    獨石口、山海關、大寧距離京城都是七百裏地,所以國初才建穀、寧、遼三大藩鎮屏藩東北。”


    譚綸手指不斷在地圖上滑動,點出京師最外圍的防禦點,也就是獨石口、山海關、大寧三地。


    至於永樂後大寧被內遷保定,自不必說,涉及前朝皇帝。


    “嘉靖二十九年庚戌之變,俺答汗帶著土默特部突入長城,就是走的大寧轄地。”


    魏廣德低聲說道。


    當年事還真就是如此,若是大寧明軍不撤,俺答汗根本不可能率兵從大同輕易繞道古北口寇邊。


    在穿越群山時就會遭遇大寧守軍攔截,就算真被突過去,也能為京城爭取到提前數天的預警時間。


    看著地圖,魏廣德不由得想到明末,建州女真怕也是從這裏繞道躲過的寧錦防線,遵化可不就是當初女真入寇打下的第一個大明城池。


    “嗬嗬.”


    忽然,魏廣德輕聲笑起來。


    “善貸何故發笑?”


    譚綸皺眉,小聲問道。


    “我大概琢磨出太宗皇帝放棄大寧的用心了,難怪三衛不敢駐守此地。”


    魏廣德笑道。


    《明史》中,一直把朱棣削藩和退出大寧,描述為當初為了借朵顏三衛之兵為作為犒賞。


    但是魏廣德也記得看到過記載,那就是大寧雖然退出,但直到朱棣死,三衛都不敢進駐該地。


    其實原因很簡單,雖然永樂皇帝放棄了大寧和開平,看似讓出一塊地方,但此地距離長城很近,明軍隨時可以出兵掃蕩此地。


    與其說是給蒙古人一塊地盤,不如說是一個誘餌。


    也就是明軍戰力下滑厲害,才最後讓這個誘餌成為大明的催命符。


    不過在當時,大明國力強盛時,朱棣無論如何也是想不到會造成最後嚴峻結果的。


    “兵部可以謀劃一下,看若是恢複大寧,朝廷需要派駐多少人馬。


    單單是看地圖,不能確定朝廷要為此付出多少,很難在閣議上獲得首輔的支持。”


    魏廣德開口說道:“至於這次,沒必要,若是朝廷真有心收複大寧,其實隨時都可以,隻要遼東、薊鎮、宣府三地聯動,就能輕易完成此事。


    這次馬芳部東進,首要目的還是給黃台吉一個下馬威,暫時沒必要節外生枝。


    小心因此讓青海的俺答汗不滿,那可就真的得不償失了。”


    魏廣德雖然對收迴大寧,增厚北部防禦很有興趣,可他更知道此地現在實實在在是蒙古人的地盤。


    若是大明真在此占著不走,很可能讓俺答汗不滿,進而影響到好不容易出現的緩和關係。


    “好,那兵部下來迴仔細策劃此事,有了結果再報內閣。”


    譚綸聞言隻得道。


    “兵部還是要把視線放在錦西,那裏才是當務之急,切莫大意。”


    魏廣德開口說道。


    “魏閣老,內閣傳來消息,首輔大人招魏閣老迴內閣,有要事商議。”


    這時,門外有兵部官員進來稟報道。


    “哦,知道了。”


    魏廣德淡淡迴道。


    說實話,這幾天他躲在兵部就是想避開內閣的麻煩事兒,沒想到張居正還是把他找到了。


    譚綸看了他一眼,隻能撇撇嘴。


    “嗬嗬,無妨,躲不過就躲不過吧,我迴去看看是什麽事兒。”


    雖然魏廣德這幾天沒去內閣,但消息還是不斷傳到他耳朵裏。


    蘆布就是他插在內閣的釘子,會時刻關注重要奏疏,然後傳遞消息給他。


    這幾天,雖然奏疏飛來不少,但真正有分量的奏疏倒是不多。


    最起碼,魏廣德認為此次反對禁書院的力量似乎看上去並沒有想象中那麽強。


    或許,對施觀民的處置還是有用的,起到殺雞儆猴的效果。


    坐了片刻,魏廣德起身告辭,出了兵部直奔內閣而去。


    “善貸,坐。”


    等魏廣德走進張居正值房,看到屋裏隻有他一個人,並沒有招張四維過來。


    “叔大兄,內閣遇到何事了?這幾日在兵部琢磨錦西之事,倒是把本職給耽誤了,罪過罪過。”


    魏廣德拱拱手說道。


    “現今國內其實也沒什麽大事兒發生,相對來說,現在錦西戰事才是最為重要。


    我今日招你迴來主要是一件事兒,那就是此次蒙古入寇真是黃台吉在指揮嗎?”


    張居正等魏廣德坐下後,直接了當問道。


    “兵部根據推測,能調動土默特四萬大軍,除了黃台吉不會有別人。


    俺答汗能做到,可他現在還在青海並沒有迴到草原上。


    而且,錦衣衛的密報也確認了這點,就是黃台吉在背後操控。”


    魏廣德緩緩說道。


    “若是坐實了,那朝廷對順義王那裏該如何做?”


    隻是沒想到,張居正直接反問道。


    “嘶”


    好吧,之前在兵部,魏廣德、譚綸都說的是俺答汗、黃台吉,忘記俺答汗還有朝廷封號“順義王”。


    “錦西之戰不可避免?”


    張居正再問道。


    魏廣德想想就搖搖頭,苦笑道:“就當前情況看,幾無避免可能。”


    “善貸,你迴兵部的時候給他們打個招唿,所有文書、記檔都不準留下黃台吉的名字,隻用虜寇稱唿。


    此事,不能和順義王搭上關係,否則‘隆慶和議’的成果很可能會喪失殆盡。”


    張居正聽到這裏,果斷對魏廣德說道。


    “叔大兄,你的意思是,把黃台吉從中摘出來,給俺答汗留夠麵子。”


    魏廣德有些遲疑的問道。


    “是啊,隻要俺答汗不反,朝廷該給的麵子就得給,若是重迴嘉靖、虜隆慶朝舊事,整個北邊一片糜爛,朝廷這些年的努力可就生生全廢了。”


    張居正很是擔憂的開口說道。


    聞言,魏廣德默不作聲,低頭思考起來。


    如果朝廷這次真公布打的是黃台吉,那置順義王為何地?


    這個說法,魏廣德一開始還真沒想到。


    弄得不好,還真可能因此逼反了順義王。


    不管怎麽說,黃台吉作為順義王的長子,就目前看來是繼承俺答汗位置的第一人選。


    魏廣德隻考慮殺殺這個繼承人的野心,讓他將來上位後不敢覬覦大明,卻忘記還有俺答汗在,他那邊會有什麽反應。


    朝廷布局蒙古這麽久,確實不值得為了一個黃台吉就冒這個險。


    微微點頭,魏廣德看著張居正說道:“叔大兄提醒的對,我倒是忽略了此事。


    隻想著狠狠震懾黃台吉,讓他就算將來俺答汗不在了,也不敢小覷我大明,免得他沒事兒就來找大明的麻煩,倒是忽略了俺答汗可能的反應。


    迴頭我就讓兵部修改相關文檔,就把寇邊蒙古韃子當做遊牧部族處理。


    就算把他們打的再狠,俺答汗那邊也不會失了麵子。”


    “正是此意,如此處置就最好不過了。”


    張居正點點頭,隨即開始詢問兵部對錦西一戰的布置。


    魏廣德對此也是知無不言,詳細告知了大明這邊的兵力部署,包括遼東軍起兵四萬,薊鎮軍也有三萬人馬北上支援,同時已經下令宣府馬芳部約兩萬人東進,尋機再重創土默特部的計劃,都原原本本告知張居正。


    末了,魏廣德想到譚綸說起之事,於是又開口問道:“叔大兄,兵部有意恢複大寧,隻是粗略估計至少需要投入衛所兩三萬兵馬,若是將其家眷一並算上,怕是涉及十萬人不止。”


    “大寧?”


    聽到這個地名,張居正剛剛舒展的眉頭再次皺起。


    “大寧是京師和遼西走廊屏障,當初那事兒,若是大寧還在,俺答汗斷不可能繞道古北口寇邊,進而震動朝堂。”


    魏廣德提醒道。


    此役過去不過三十年,張居正實際上還是親曆者,自然臉色微變。


    “因為錢糧?”


    張居正隨即問道。


    “是啊,這麽多人過去,就算自己勞動,短期內也需要朝廷提供大量錢糧。


    關鍵此地和蒙古部族接壤,特別是北邊,那是直接麵對三衛和土蠻等部族,以後戰事怕不會比遼東少。


    官軍恢複大寧,雖然可以快速驅逐當地蒙古實力,但長治久安卻是最難辦到的。”


    魏廣德歎氣道。


    “先謀劃,此事倒是不急。”


    耗用錢糧,張居正想想就覺得頭大,於是就想著拖一拖。


    這點,倒是和魏廣德不謀而合。


    “我也是這意思,雖然大寧重要性不容置疑,但確實不急。


    就算朝廷真要收複大寧,依我看,也需要等到俺答汗死後,利用草原權利爭鬥之時突然出兵方可起到效果。


    若此時貿然進場,也可能讓朝廷和草原的關係徹底破裂。”


    魏廣德說道。


    迴內閣的路上,魏廣德就盤算一番,認為官軍若真要收複大寧,則俺答汗死後,草原各方勢力爭奪汗位時出手最好。


    一是大汗剛死,草原各方難以統一行動,二就是俺答汗死後,由誰接替他順義王的王位。


    這可是朝廷封的,利用這點也可以確定大明到底支持誰。


    在這個節骨眼上,想來幾位汗位有力爭奪者都得考慮和大明的關係。


    對於大明出兵大寧,自然會采用綏靖態度,也就不會激化雙方的關係。


    聽到魏廣德給出的時間表,張居正一臉鄭重,思考半晌後才微微點頭。


    有幾年緩衝時間,大明內部,特別是清丈田地之事到時候也塵埃落定,朝廷糧稅大豐的情況下,隻要大寧的消耗不大,倒還真可以嚐試一番。


    接下來,張居正又詢問了緬甸方向的軍情。


    現在緬甸已經被李成梁完全控製,緬王莽應龍等戰俘不日將抵京,對於是否要興師動眾舉行獻俘儀式,張居正也未知可否。


    “禮部倒是說已經找到一批人,願意去緬甸行教化之事,隻是吏部那邊,沒人願意去那裏為官,倒是有些麻煩。”


    張居正聽完後就說道。


    “此時不急,若短時間內沒人願意去,可仿遼東舊事,設緬甸都司實施軍管。


    相信麵點王穩定後,可則舉人等為官,先行前往緬甸,先把府縣架構搭建起來。


    到那時候,想來會有人願意去做官的。”


    當初明軍占據遼東時也是如此,沒人願意去那塞外苦寒之地。


    不過明軍駐防久了,大家看遼東已經穩定下來,於是巡撫、各府縣、巡按禦史還不是都漸漸派出去了,都有一個逐漸接受的過程。


    “嗯,確實如此。”


    張居正點點頭,隨即正色對魏廣德說道:“善貸,對南麵的擴張到此為止,以後不能繼續難擴了。


    現今不止緬甸,舊港、呂宋和大琉球,都無文官願意前往,朝廷也隻能派出都察院禦史每年前往巡視,這並不利於朝廷對地方上的監管。”


    魏廣德當然知道進士們的想法,都想留京或者去江南富庶之地,沒人想去邊疆,特別是新附之地為官。


    因為有危險。


    好不容易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成了進士,做了官兒,要是因此把命丟了,確實不值得。


    這種地方,其實就連舉人,若非生活所迫,都是不會願意去的。


    都是好不容易才取得功名,留在國內不香嗎?


    “現今有呂宋、舊港和緬甸在,已經把整個南洋圈在我大明勢力範圍內。


    雖然還有滿次加、呂宋存在西夷,但也翻不起大浪。


    整個南洋藩國,應該會緊緊靠向我大明。


    就算要擴,也找不到地方了。”


    魏廣德樂嗬嗬說道。


    這話,其實早前他和譚綸聊天時就已經提到過了,隻要這三地在手,就等於把整個南洋握在手中,南海也成了大明內海。


    “錦西之戰結束後,東海水師也要加快籌建才是,一年後西洋諸國來我大明,麵子上斷不能有失。”


    張居正現在關心起水師建設來,皇帝大婚日子逐漸臨近,若不早日完成東海水師建設,到時候大明外強中幹的局麵就會暴露出來,肯定對大明聲譽有損。


    “下午我去兵部就商議此事。”


    魏廣德點點頭,應承下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隆萬盛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平行空間來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平行空間來客並收藏隆萬盛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