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4-04-01


    震撼,這是嬴渠梁給所有人的感覺。從未聽聞過一位國君,能有如此大的度量,有如此強烈的強國之心。


    正如秦公所言,秦國數代人,願為強秦獻出一身熱血,願意舍棄一切,包括生命。這話不曾參雜半點假。


    “秦公,我有《論秦民風之惡》,在下才疏學淺,隻能提出弊端,卻無對策,秦公見諒。”以為士子感激涕零,出言道。


    “謝先生。”嬴渠梁道。


    “我有《秦國三麵之危難》。”


    “我有《秦國曆年私鬥傷殘人口計數》。”


    “我有――”


    十幾位士子,之前還藏著掖著,此時紛紛呈上陳策,有的言明也許言語偏頗之處,請秦公諒解,有的說苦無對策,請秦公見諒。


    嬴渠梁一一謝過。


    坐在最後的衛鞅,暗暗感歎嬴渠梁好手段,不動聲色之間,就化解了齊國人接二連三的挑釁。讓田常等人苦心積慮的惡意攪局,掀不起半點波瀾。就看他是否聽從他的諫言,用個什麽法子,殺了田常。


    條案上的陳策越來越多,堆了半條案子。一邊是書籍,修訂的大小不一,有點淩亂,衛鞅見了,下定決心早日把印刷版的書籍搞出來,統一書本的尺寸。亂糟糟的一大堆,看起來都不舒服。另外一大半,是一卷卷大小不一的竹簡,秦國人今天收獲不小啊。他來得晚,不知道之前呈上的那些,到底是些什麽名目,隻能暗暗歎氣,睡迴籠覺真不是好習慣啊。


    嬴渠梁有些感動,誰說天下人卑秦,這一卷卷一本本的陳策,證明了賢士們確是有心幫助秦國,挖掘秦國的弊端,有人提出了對策,有人沒有對策。也許他們的確承受不了秦國的貧苦環境險惡,可他們一個個的,的確是用心了。錯在秦國,而不在他們。隻要秦國改變了麵目,他們一定能夠盡心盡力的為秦國出力。


    田常怔怔的看著眼前的場景,放佛做夢一般,幾次欲言又止,卻還是沒有出聲,一張臉變幻無窮。


    嬴渠梁沉默一下,再三對田常拱手,道:“田先生乃有大才之人,陳秦國弊端,深徹全麵,盼先生教嬴渠梁強秦之道,助嬴渠梁一臂之力。”


    許多人恍然醒悟,獻公十惡,出自客源之口,實際卻是田常指使,秦公看穿這點,直言請田常請教。


    在所有人的注目之下,田常深吸一口氣,似乎拿定了什麽主意,對一旁的客源說道:“秦公以國士待我等,我欲以國士相報,客兄,可願隨我?”


    客源與他雙目交視,忽然大笑,道:“固所願也。”


    田常朗聲說道:“在座諸公,聽我一言。秦國有如此國君,爭霸小矣,當王天下。諸公宜追隨秦公,成就強秦大業。秦公寬宏大量,我卻小肚雞腸,秦公氣吞天下,我卻像那跳梁小醜。秦公以國士待我等,我等當以國士相報。”


    說完,猛地拔出長劍,一揮,一道鮮血飛起,來自客源的咽喉。


    客源伸手捂住咽喉,啞聲高叫:“我等以國士報秦公,用一腔熱血昭秦公之明。”話才說完,放開手,直直倒下。


    變故突生,幾聲大喝之聲。贏虔和車英護在嬴渠梁身前,子岸挺劍而上,要將田常斬殺劍下。


    嬴渠梁爆喝:“子岸,休得傷害先生。”


    子岸的劍尖,在田常胸前停住。


    田常毫無畏懼,伸手推開子岸的劍尖,高唿道:“秦有此公,當王天下。”長劍倒轉,插入腹部,斷氣之前,仍在喊著“當王天下”。


    招賢館內一片哇然,好在當時的士子大多文武皆習,不是文弱書生,雖然驚慌,卻也能維持不亂。


    人群之中,嬴渠梁搶過去,醒悟過來的秦國眾臣,也一同搶過去,扶起田常和客源,卻見早已斷氣。


    眾臣暗然神傷,,如此壯士,竟然喪命,要是留在秦國,豈非強秦路上的良友。景監也不例外,即便他相信衛鞅的判斷,認定這兩人是齊國派來攪局的。人之將死,其言亦善,他國的士子、壯士、奸細,能為秦國感動,願為秦國拋棄生命,怎能讓人不衷心感動。君上感動了他們,可他們將感動所有的老秦人。


    招賢館內,唯獨衛鞅端坐不動。無人知曉,此時他後背已大汗淋漓。心裏隻想著一句話:好手段,殺人於無形。


    自從來到這個世界,衛鞅憑借著先知先覺,和原本較高的智商,不太將這個時代的人們看的太重。可今日在招賢館,短短時間之內,不過兩三刻鍾,已經有兩個人讓他又驚又畏。第一位,是遠在齊國的孫臏。這位殘廢的老家夥,曆史上第一等戰略大師、戰術大師,看出秦國具備深徹改革強大起來的條件,舍了兩位有才的士子,也要破壞招賢令這樁事。這兩位辛辛苦苦訪秦三個月,到頭來卻一味的搗亂,甚至達到激怒秦國人殺了他們的地步,要麽他們閑著蛋疼,活的蛋疼,要麽另有目的,肩負重大使命。


    作為明白人,衛鞅很容易推測那位大師為何如此重視秦國招賢令。因魏國的戰略重心完全偏向爭霸,秦國贏得數年的修生養息的機會。正此時,嬴渠梁的招賢令出現了。入秦的士子即便沒有大才,可集中幾十人或者幾百人的智慧,一定能發現秦國的各種弊端,以秦國人的韌性,痛下決心,掃除弊病,就不難強大起來。


    齊國與魏國爭霸才剛剛開始,這位戰略大師,便把目光投到秦國來。寧可獨自與魏國爭鬥,也不願秦國強大,利用它拖魏國的後腿。大利與小利之間,看得如此分明、深遠,令人不得不佩服。


    這個世界上,有兩個人堅信秦國將強盛。衛鞅自己是投機取巧,那位卻是完全的憑借實打實的能力。這讓衛鞅既敬且畏,有機會很想見見這位傳奇人物。


    原先,衛鞅隻是懷疑,在士子們呈上非秦陳策的時候,他悄悄的走進客源,輕聲問一句:“孫臏先生可還好?”


    當時,客源神色大變,證實了衛鞅的猜想。


    田常是真正的以國士相報自殺,而客源,更多的恐怕是陰謀泄露,與其被秦國殺死,不如自殺,給秦國人一個麵子,莫要解開這層遮羞布。


    讓衛鞅既驚且畏的,卻是那位他即將侍奉的國君,嬴渠梁。衛鞅此時,心裏隻有一句話:“好手段,殺人於無形。”


    秦國君臣無奈的放開死去的田常和客源,神色皆安然。


    景監說道:“君上,臣建議,以上大夫之禮,厚葬兩位壯士。”


    旁邊的甘龍感覺到全身一陣肉痛,想想景監職同上大夫,也就罷了。


    “好,便如此辦,就請上大夫操辦此事。”嬴渠梁道。


    甘龍躬身領命,道:“老臣敢不從命。”


    嬴渠梁朗聲說道:“諸位賢士,且請安心,所呈陳策,嬴渠梁與秦國眾臣星夜拜讀,議定諸位官爵。田常、客源兩位賢士、壯士,因秦國而亡故,秦國以上大夫之禮厚葬之。兩位先生下葬之日,請諸位與嬴渠梁一同送行。”


    “秦公高義,我等拜服。”


    有三十多位士子,從人群中出來,一個個恭恭敬敬的,有人說到秦國的確水土不服,有人說才疏學淺,無策可陳,意欲告別迴國,懇請秦公諒解。


    嬴渠梁感傷田、客二人之死,精神不振,也一一答謝,安慰。朗聲說道:“諸位賢士,此次離秦歸國,嬴渠梁派人送出函穀關。他日諸位再來秦國,嬴渠梁和老秦人們掃榻以待。十年,諸位給嬴渠梁十年時間,到時候,歡迎諸位再來秦國,我和留下來諸君一定以全新的秦國,呈現在諸位麵前。”


    有人感激涕零,道:“謝秦公體諒,我等歸國之後,一定傳告各國,秦公宏才大量,乃尤為之君,秦國乃有為之國。”


    嬴渠梁命景監,好生為賢士們送行,三月前承諾的百金,砸鍋賣鐵也要湊足。


    景監暗自歎息,莊重無比的招賢館陳策,不料是這樣的結局。起初招賢館來了士子近兩百人,如今真正留在秦國的,不過六十人出頭。


    當夜,嬴渠梁召見景監,問他是否想通了今早一連串人事調動的意圖。


    景監笑道:“我沒想明白,他明白了。”


    嬴渠梁見他說得有趣,終於露也出了笑容,有些激動的說道:“大才啊,曠世大才。”指了指一旁的箱子,道:“招賢館賢士們的陳策,我看一半,給他搬去一半,看完了交換。記得,小心謹慎,不可大意。”


    景監大喜,君上心中,已經完全確定由衛鞅主政,他做副手,在秦國實施深徹變法。變法深徹到什麽地步,也許隻有君上和衛鞅了解,道:“臣理會得。”


    嬴渠梁甚喜,歎道:“我放佛看到了強大的秦國,看到了我們與山東六國一較高下的日子。”


    景監低聲道:“君上,先生有一個想法,需當先行。如今白門商社,猗氏商社,常氏商社,天下六大巨商,半數入秦大舉經營,其利於秦國巨大,須得專人與商家交涉。臣提議,仿照韓國,成立司商府衙,職同上大夫,專司協調商家之事。”


    嬴渠梁道:“誰可擔此重任?”


    景監道:“臣第一想到常氏商社的常樂,此人經商,有鬼神莫測之能。可惜因為魏國霸道,下落不明。還有一人,曾隨我行商各國。”


    嬴渠梁不待他說完,便道:“中軍司馬高粱。”


    “正是。”景監道。


    嬴渠梁笑道:“便是高粱,此人精明強幹,隻因從山東歸來,牽涉甚多,不變露麵,委屈擔任中軍司馬,你也迴來了,該啟用他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衛鞅大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狄禹韃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狄禹韃常並收藏重生之衛鞅大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