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任紅昌走後,劉涯拿起不遠處的長槍。
隻見劉涯氣定神閑,目視前方。突然間,劉涯大喝一聲,一槍平刺而出,陽光照耀下的槍尖閃出點點寒光,一排排無形的氣浪衝擊著稚嫩的枝葉。
看著被槍尖瞬間洞穿的嫩葉,劉涯無奈地搖了搖頭,將長槍又插入地中。
別看劉涯出槍迅猛,氣勢恢宏,但槍法的弱點自己是知之甚深的。
自己所會武藝以精、細、快、準為主,若論馬下單兵作戰,劉涯自然不懼怕任何一人,即使麵對呂布也有信心勝之。可群雄割據即將迎來的是多兵種的大軍團作戰,需要的是能夠衝殺於千軍萬馬之中的武藝,隻有大開大合的武藝才適應軍中。
在不久的將來,有呂布帶著張遼、高順,曹操有夏侯兄弟,袁紹有顏良、文醜,劉備有關、張,東北有公孫讚,東吳有孫策、太史慈,西涼有錦馬超,劉表有黃忠,哪一個不是馬上英雄?哪一個不是萬夫不擋之勇?
弓馬嫻熟才是為將的根本,弓箭對於前世的劉涯來說自然不在話下,現在雖說還未達到巔峰水準,但距離百步穿楊也差之不遠。馬術雖不精通,但已是搓搓有餘,現下當務之急是找一高手,將馬上功夫練得純熟才是正理。
現下,劉涯在等,在等一個人,此人正是即將上任的幽州牧劉虞。
他,一位皇家貴族,出身高貴,卻從基層做起。
他,一個清官,公正、仁和,政績顯著。
他,民族問題專家,深受其他民族敬仰,他死後,連這些外邦異族都要為他報仇。
他,一位忠臣,一生為國,從不背叛。
若說百姓安居、物產豐盛、軍資富足,自然非幽州莫屬。若論忠於漢室、忠於君王,自然非劉虞莫屬。若論聲望、名望、威信,還是非劉虞莫屬。
劉涯將目標定在了幽州,定在了幽州王位。雖說有公孫讚這個大患,但卻要好於任何一州。隻要將公孫讚滅掉,整個幽州便在控製之中,而且有劉虞在此坐鎮,後方的各少數民族必然安穩,甚至可能出兵幫扶。
至於並州,在現下來說有可能是最好的選擇,但劉涯並不清楚,在他的印象中也隻有劉虞可做選擇了。
隨即,劉涯微微一笑,隻因為他的心思轉到了任紅昌的身上。
六年前,皇後何氏想要毒死劉涯,任紅昌拚盡全副身家來保他,足可見幼小的任紅昌對劉涯的情意。
如此恩情,劉涯是今生難報。
其實,劉涯並不怨恨何氏,因為人都有自私的心理,為自己、為孩子,這不過是一種自保的手段,隻是做法有些偏激罷了。但劉涯有恨,恨的是居然以一個八歲孩童為跳板,這是劉涯不可原諒的。
劉涯憤怒拔劍而出,卻被巧遇中的張讓所阻。在闡明緣由的情況下,張讓挺身而出,力擔此事,以至於劉涯多出了一個選擇,避走上清觀。何氏在張讓的逼迫下怕事情鬧大而無法收場,也隻得不了了知。張讓又派出兩名身手不錯,又自家清白的兩名侍衛時刻保護身邊。
這也給了劉涯六年的時間來訓練自己,訓練任紅昌,這也正是劉涯求之而不得的。
“紅昌,我定不負你!”劉涯仰望天空,對著空無的天際許下了自己的諾言。
———————————————————————————————————
當任紅昌與杜清迴到劉涯的住所之時,看到了焦急等待的張讓。
“見過先生。”杜清本就是張讓所屬,隻是與劉涯在一起時間長了,便與劉涯同樣稱唿了。
“先生,何事如此著急?”也難怪任紅昌會如此稱唿張讓,這與劉涯六年來對任紅昌的熏染脫不了幹係。隻是時間久了,任紅昌不自覺地將自己當成了女主人。
“哦,是紅昌啊!公子呢?”張讓問道。
“我與杜清便尋後山,卻隻是不見公子的身影。公子凡事自有主見,對妾身從不告知。先生有事不妨告知妾身,在妾身見到公子之後再行轉達。”任紅昌說道,此刻已有一絲女家主的味道。
“這樣也好,此事本就與公子無太大關係,不來也罷。”張讓在懷中拿出聖旨,臉色嚴肅地對任紅昌說道:“任紅昌接旨。”
這一下倒是讓任紅昌一愣,心中不明所以,與杜清同時跪下,口中高唿:“任紅昌接旨,吾皇萬萬歲,萬萬歲。”
隻聽張讓用他那尖細的嗓音宣讀:“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任紅昌為主獻身,忠心可佳;六年來對主照顧得無微不至,忠心可表。現封任紅昌為貂蟬,以資鼓勵,望汝能更加盡力不負朕之所托,欽此。”
“就這點事?”任紅昌聽後疑惑地問道。
“咳!”張讓皺了皺眉頭,“還不謝恩?”
“謝皇上恩典。”任紅昌頓時反應過來,連忙叩頭。禮畢後,雙手高舉過頭,將聖旨小心翼翼地接到手中。
“將聖旨妥善收好。”任紅昌轉身對杜清說道。
“老身的任務已經完成,這就告辭。”張讓說。“先生何必著急?待吃過晚飯再走也不遲。公子日日念叨先生,今日即已至此,就這樣匆匆迴宮,怕是公子會不滿的。”任紅昌笑著說道。
“還請轉告公子,現在天色漸晚,老身還要迴宮侍候皇上,來日方長,待下次吧。”張讓又接著說道:“差點忘了,這六年中陛下甚是想念公子,還請公子早日迴宮與陛下相見。”
“先生放心,見到公子後定然轉告。”任紅昌說。
“這樣就好,老身告辭。”張讓說完,拱手向外走去。
“先生慢走。”任紅昌還禮,“杜清,送先生。”
任紅昌目送張讓,卻聽到身後有人讚許說:“嗯,不錯,這足以證明我教導有方。”
“公子!”任紅昌迅速轉過身。
“這老家夥幹什麽來了?”劉涯問。
“皇上親自下了一道聖旨封我為官,先生宣讀聖旨來了。”任紅昌欣喜地說。
“封你為官還要下聖旨,這未免大題小作了吧。”劉涯不以為然地說。
“哼!”任紅昌有些不滿劉涯的語氣,“這足以證明我的能力,這是有目共暏的,你不服氣嗎?”
“那好,我父皇封你個什麽官?總不會大過我吧!”劉涯調侃地說。
任紅昌也不以為忤,“嫉妒了吧!皇上封我為……”
就在這時,門外急匆匆地走過來一人,隻見這人與杜清身材相差不多,麵容也有許多相似之處。此人正是劉涯的兩個侍衛之一,名叫方德,劉涯賜名漢義,意寓二人對大漢忠義雙全。
“公子……公子……”方德人未進屋,聲音已到,也把任紅昌的話差了過去。
“別急,喝口水慢慢說。”劉涯為方德拿過茶水,接著問道:“可是劉虞來到洛陽了?”
方德一口將杯中茶水喝幹後說:“正是,劉幽州帶著從人剛剛趕到,明日早朝便會拜官授印。”
“可找到他們落腳的地方?”劉涯問。
“屬下都已經查探清楚。”方德答道。
“好,事不宜遲,你在前邊帶路,我這就要會一會劉幽州。”劉涯大踏步走出。
隻見劉涯氣定神閑,目視前方。突然間,劉涯大喝一聲,一槍平刺而出,陽光照耀下的槍尖閃出點點寒光,一排排無形的氣浪衝擊著稚嫩的枝葉。
看著被槍尖瞬間洞穿的嫩葉,劉涯無奈地搖了搖頭,將長槍又插入地中。
別看劉涯出槍迅猛,氣勢恢宏,但槍法的弱點自己是知之甚深的。
自己所會武藝以精、細、快、準為主,若論馬下單兵作戰,劉涯自然不懼怕任何一人,即使麵對呂布也有信心勝之。可群雄割據即將迎來的是多兵種的大軍團作戰,需要的是能夠衝殺於千軍萬馬之中的武藝,隻有大開大合的武藝才適應軍中。
在不久的將來,有呂布帶著張遼、高順,曹操有夏侯兄弟,袁紹有顏良、文醜,劉備有關、張,東北有公孫讚,東吳有孫策、太史慈,西涼有錦馬超,劉表有黃忠,哪一個不是馬上英雄?哪一個不是萬夫不擋之勇?
弓馬嫻熟才是為將的根本,弓箭對於前世的劉涯來說自然不在話下,現在雖說還未達到巔峰水準,但距離百步穿楊也差之不遠。馬術雖不精通,但已是搓搓有餘,現下當務之急是找一高手,將馬上功夫練得純熟才是正理。
現下,劉涯在等,在等一個人,此人正是即將上任的幽州牧劉虞。
他,一位皇家貴族,出身高貴,卻從基層做起。
他,一個清官,公正、仁和,政績顯著。
他,民族問題專家,深受其他民族敬仰,他死後,連這些外邦異族都要為他報仇。
他,一位忠臣,一生為國,從不背叛。
若說百姓安居、物產豐盛、軍資富足,自然非幽州莫屬。若論忠於漢室、忠於君王,自然非劉虞莫屬。若論聲望、名望、威信,還是非劉虞莫屬。
劉涯將目標定在了幽州,定在了幽州王位。雖說有公孫讚這個大患,但卻要好於任何一州。隻要將公孫讚滅掉,整個幽州便在控製之中,而且有劉虞在此坐鎮,後方的各少數民族必然安穩,甚至可能出兵幫扶。
至於並州,在現下來說有可能是最好的選擇,但劉涯並不清楚,在他的印象中也隻有劉虞可做選擇了。
隨即,劉涯微微一笑,隻因為他的心思轉到了任紅昌的身上。
六年前,皇後何氏想要毒死劉涯,任紅昌拚盡全副身家來保他,足可見幼小的任紅昌對劉涯的情意。
如此恩情,劉涯是今生難報。
其實,劉涯並不怨恨何氏,因為人都有自私的心理,為自己、為孩子,這不過是一種自保的手段,隻是做法有些偏激罷了。但劉涯有恨,恨的是居然以一個八歲孩童為跳板,這是劉涯不可原諒的。
劉涯憤怒拔劍而出,卻被巧遇中的張讓所阻。在闡明緣由的情況下,張讓挺身而出,力擔此事,以至於劉涯多出了一個選擇,避走上清觀。何氏在張讓的逼迫下怕事情鬧大而無法收場,也隻得不了了知。張讓又派出兩名身手不錯,又自家清白的兩名侍衛時刻保護身邊。
這也給了劉涯六年的時間來訓練自己,訓練任紅昌,這也正是劉涯求之而不得的。
“紅昌,我定不負你!”劉涯仰望天空,對著空無的天際許下了自己的諾言。
———————————————————————————————————
當任紅昌與杜清迴到劉涯的住所之時,看到了焦急等待的張讓。
“見過先生。”杜清本就是張讓所屬,隻是與劉涯在一起時間長了,便與劉涯同樣稱唿了。
“先生,何事如此著急?”也難怪任紅昌會如此稱唿張讓,這與劉涯六年來對任紅昌的熏染脫不了幹係。隻是時間久了,任紅昌不自覺地將自己當成了女主人。
“哦,是紅昌啊!公子呢?”張讓問道。
“我與杜清便尋後山,卻隻是不見公子的身影。公子凡事自有主見,對妾身從不告知。先生有事不妨告知妾身,在妾身見到公子之後再行轉達。”任紅昌說道,此刻已有一絲女家主的味道。
“這樣也好,此事本就與公子無太大關係,不來也罷。”張讓在懷中拿出聖旨,臉色嚴肅地對任紅昌說道:“任紅昌接旨。”
這一下倒是讓任紅昌一愣,心中不明所以,與杜清同時跪下,口中高唿:“任紅昌接旨,吾皇萬萬歲,萬萬歲。”
隻聽張讓用他那尖細的嗓音宣讀:“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任紅昌為主獻身,忠心可佳;六年來對主照顧得無微不至,忠心可表。現封任紅昌為貂蟬,以資鼓勵,望汝能更加盡力不負朕之所托,欽此。”
“就這點事?”任紅昌聽後疑惑地問道。
“咳!”張讓皺了皺眉頭,“還不謝恩?”
“謝皇上恩典。”任紅昌頓時反應過來,連忙叩頭。禮畢後,雙手高舉過頭,將聖旨小心翼翼地接到手中。
“將聖旨妥善收好。”任紅昌轉身對杜清說道。
“老身的任務已經完成,這就告辭。”張讓說。“先生何必著急?待吃過晚飯再走也不遲。公子日日念叨先生,今日即已至此,就這樣匆匆迴宮,怕是公子會不滿的。”任紅昌笑著說道。
“還請轉告公子,現在天色漸晚,老身還要迴宮侍候皇上,來日方長,待下次吧。”張讓又接著說道:“差點忘了,這六年中陛下甚是想念公子,還請公子早日迴宮與陛下相見。”
“先生放心,見到公子後定然轉告。”任紅昌說。
“這樣就好,老身告辭。”張讓說完,拱手向外走去。
“先生慢走。”任紅昌還禮,“杜清,送先生。”
任紅昌目送張讓,卻聽到身後有人讚許說:“嗯,不錯,這足以證明我教導有方。”
“公子!”任紅昌迅速轉過身。
“這老家夥幹什麽來了?”劉涯問。
“皇上親自下了一道聖旨封我為官,先生宣讀聖旨來了。”任紅昌欣喜地說。
“封你為官還要下聖旨,這未免大題小作了吧。”劉涯不以為然地說。
“哼!”任紅昌有些不滿劉涯的語氣,“這足以證明我的能力,這是有目共暏的,你不服氣嗎?”
“那好,我父皇封你個什麽官?總不會大過我吧!”劉涯調侃地說。
任紅昌也不以為忤,“嫉妒了吧!皇上封我為……”
就在這時,門外急匆匆地走過來一人,隻見這人與杜清身材相差不多,麵容也有許多相似之處。此人正是劉涯的兩個侍衛之一,名叫方德,劉涯賜名漢義,意寓二人對大漢忠義雙全。
“公子……公子……”方德人未進屋,聲音已到,也把任紅昌的話差了過去。
“別急,喝口水慢慢說。”劉涯為方德拿過茶水,接著問道:“可是劉虞來到洛陽了?”
方德一口將杯中茶水喝幹後說:“正是,劉幽州帶著從人剛剛趕到,明日早朝便會拜官授印。”
“可找到他們落腳的地方?”劉涯問。
“屬下都已經查探清楚。”方德答道。
“好,事不宜遲,你在前邊帶路,我這就要會一會劉幽州。”劉涯大踏步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