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我的朋友!”
“哈哈哈,很高興又見到你。”
幾天後,張遠乘坐的航班在洛杉磯落地。
離開機場後,他直奔比佛利山莊,前往哈維的別墅拜訪。
這老猶子還是一如既往的笑麵虎,麵上非常熱情,但眼睛卻一直賊溜溜的。
見此,這次被張遠一塊兒帶來,也是首次出國執行工作任務的龍哥警惕了起來。
常年練武,對這種賊眉鼠眼的人比較敏感。
因為這種人身上有邪氣。
“放鬆。”張遠給他遞了個眼神。
“這位哈維先生時常會故意大唿小叫的,你都不用擔心。”
“張,你說什麽呢?”哈維見他用中文嘀咕,便問道。
“我和我的保鑣說,你是我在華夏以外最好的朋友。”
“哈哈哈,的確如此!”哈維立即勾過了他的肩膀。
“這次來找我有什麽事?”
大胖子從酒櫃裏拿出了一瓶白蘭地,給他倒了點。
“很久沒見,來探望你。”
“這是一點點小禮物。”
張遠讓助理遞了一盒雪茄過去。
“nice,哈瓦那的雪茄與白蘭地是最配的。”
倆人這就又抽又喝了起來。
“我這次來,是參加《速度與激情4》的剩餘戲份拍攝。”
“哦,那部戲啊。”哈維看著憨態可掬,可心頭卻一直有疑慮。
這小子那麽看好這部戲?
此事讓他感到奇怪。
因為他本人並沒有那麽看好。
更驚奇的是他沒想到,這小子真能調動2000萬美金的資源出來。
這已經不亞於華夏的一線影視投資人。
張遠掏的這點錢,已經頂到了樺宜這種體量公司的年度大作標準。
哈維很了解華夏的情況,甚至可能是整個好萊塢最了解的人。
正因如此,他才覺得自己摸不透這個年輕人。
隻覺得他膽大包天,是個比頂級投機分子還投機的瘋子。
吹了會兒美式牛逼,哈維說起了好萊塢的近況。
《暮光之城》橫空出世,這部並非源自於八大影視公司的作品,斬獲了4億美金的票房。
克裏斯丁和羅伯特·帕丁森這倆主角的身價當即翻了6,7倍。
《鋼鐵俠》這部本不被看好,被認為是漫威影業孤注一擲的作品也獲得了6億美金的票房。
讓小羅伯特唐尼這個童星出身,從小被老爸帶著抽大麻的癮君子,好萊塢著名爛仔徹底翻身。
身價翻了10倍。
《鋼鐵俠1》他的片酬才50萬美金,現在鹹魚翻身,開價已經是500萬起跳。
好萊塢就是一個如此現實的地方,一部戲火了,身價立馬起飛。
所以哈維對張遠的態度比之前謹慎一些。
萬一《速度與激情》的新作也火了呢?
這小子不也得連帶著起飛?
“其實我這次來,除了拍戲外,在工作前還有一件事要辦。”張遠聊著聊著,開始進入正題。
“我想與一家大公司接觸。”
“哪一家?”哈維倒是不覺得奇怪。
這小子每迴來都有事,基本是讓自己當掮客,而且自己也不吃虧。
“派拉蒙。”張遠報出了一家八大的名字。
新線,環球他都接觸過了,這次又要找派拉蒙?
哈維耐著性子發問:“有想感興趣的作品?”
“是的。”
“投資?”
“不是。”
“嗯?”哈維又看不懂了。
“這次是小事,一筆小買賣而已,不像上次那麽大。”張遠溫和的迴道:“我隻是想找派拉蒙買一份改編版權。”
次日,在哈維的引薦下,他便與派拉蒙的製片部主任碰了頭。
就這麽快!
在哈維被扒,徹底涼了之前,老哥在好萊塢是絕對的大佬。
相當於擁有老謀子的張衛平,去哪兒都是橫著走。
這老哥後來若不是引發了“metoo”這場影響全美的大浪潮,說不定還會被背後的利益集團保下。
而他出事時,給了臨門一腳的,其實不是那些女藝人,而是好萊塢另一位大佬伍迪艾倫。
這位好萊塢著名老登,導演界的頂級大佬的親兒子,就是報道哈維案的記者。
伍迪艾倫可是老猶子集團的核心成員,他兒子來補刀,說明利益集團在關鍵時刻做了切割,拋棄了哈維。
所以,有些人看似風光,隻有浪潮褪去後,才發現自己不過是條可以隨時被扔的落水狗。
但現在的哈維還是有能量。
“這位張遠先生是現在華夏影視圈內最出名的年輕影星。”
“他主演的電影,叫……反正獲得了三億票房。”
哈維不明白“畫皮”二字的意思,解釋過了,也沒太明白。
“之前他與辰龍合作的《尖峰時刻3》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同時,他還是華夏最年輕,最優秀的影視投資人。”
“與環球影業有合作。”
哈維像一位銷售般推銷著他。
反正老猶子的原則就是無利不起早。
張遠和他說了,這次項目不大,所以給交易金額的15%作為介紹費。
這貨立馬就來了興趣,現在也跟電視台導購似得。
“很高興見到你,張先生。”主任湯米和他握了握手。
“所以,您今天來我們公司,是有什麽事?”
白人還是一如既往的直接。
張遠也不藏著掖著。
“差不多20年前,貴公司有一部輕喜劇,獲得不錯的成績。”
“我近期剛好發現了這部戲,覺得很好玩。”
“所以有興趣購買該片在亞洲地區的翻拍版權。”
派拉蒙在好萊塢八大中都是老登當中的老登。
比環球都早。
而且這老登還不挪窩,別的影視公司都搬去了其他地方。
就他還在好萊塢原址趴著。
老歸老,實力還是很強的。
漫威係列電影他們家全都參與發行和出品。
這兩年與孩之寶合作後,推出的《變形金剛》大獲成功。
其實在推出《變形金剛》前,得有五六年的功夫,派拉蒙一直沉寂著。
幾乎沒有亮眼的大片推出。
到了05年,他們家大手一揮,收購了夢工廠。
而夢工廠的創始人是斯皮爾伯格。
這老哥來了後,以製片人的身份開始運作項目,《變形金剛》就是他監管的,由夢工廠負責後期特效。
所以一位頂級導演,製片人,是可以讓一家影視公司扭虧為盈,甚至逆天改命的。
就像樺宜擁有馮曉剛,張衛平擁有老謀子一樣。
斯皮爾伯格和哈維是老相識了,他一打招唿,人家這邊就趕忙接待。
“老電影?”製片主任挑起了一邊的眉毛。
“請問您說的是哪部?”
這位白人老爺想著,咱們派拉蒙可是老好萊塢正星條旗的。
你個臭華夏的,上我們美利堅要飯來了……也不是不行。
但很多名作,他們是打死也不會賣翻拍權的。
“首先我想說一下。”
“即使您有哈維的介紹,但《教父》,《奪寶奇兵》,《碟中諜》我們是不會出讓的。”
張遠:……
我說要這些了嗎?
不說別的,這些我要的起嗎?
就算要的起,我敢要嗎?
《教父》,我迴去翻拍個《東北教父》,讓趙本衫演?
“你甚至不願意喊我一聲大忽悠……”
我來個《三國外傳》之《東漢末年奪寶奇兵》,拍孟德挖墳?
迴家該《碟中諜》……我拍國內特工去海外攪得天翻地覆,劇本都別想過審。
你們這些好萊塢特色太強的玩意,我壓根沒興趣。
“我感興趣的並非這些。”
“而是一部叫做《飛機,汽車,火車》的電影。”
“什麽?”白人老哥撓了撓頭:“我們公司有這樣一部片子?”
張遠也撓頭,你行不行的?
要不換個人來?
老哥喊來助理,去檔案室查了一遍,許久才迴返。
“1987年,我們公司旗下派拉蒙家庭視頻推出的小成本電影。”
這片子屬於小成本輕喜劇,當年賣的還行,是賺了的。
其內容為。
一位廣告商,小資產階級形象。
在機場遇到了一位窗簾商人,工農形象。
廣告商很嫌棄對方,認為這人行為粗鄙。
可上飛機後,卻發現倆人挨著坐,讓廣告商非常難受。
飛機因為暴風雪停運,他倆在旅館下榻時,因為房間不夠,又無奈住到了一塊。
晚上還有小偷造訪,鬧出了一係列哭笑不得的橋段。
第二天該坐火車,可沒多久火車故障。
倆人又在長途大巴上遇到。
幾番相遇,讓廣告商發現這位粗鄙的陌生人,其實內心很善良,對對方的觀感也在悄悄發生變化。
大巴後,倆人一塊又租了輛車繼續前行,期間又發生車禍,爆炸等一眾喜劇橋段。
最終兩人雖然各迴各家,但也成為了朋友。
這是一部典型的公路片。
內容看著是不是非常眼熟。
因為《人在囧途》,幾乎一模一樣的照搬了這部戲的人設,劇情以及衝突設計。
“囧”係列,理論上有四部。
其實隻有三部。
因為《人在囧途》不是徐爭導的。
《泰囧》開始的三部曲,才是他的作品。
就算打包成四部曲,《人在囧途》的故事,其實是四部中最強的。
因為這劇本是現成的。
徐爭的劇本創作能力其實一般,遠不及寧昊。
大腦袋是真正的編導演一體全才。
徐爭的“編”是弱項。
後邊三部也有明顯的,對《人在囧途》的模仿痕跡。
其中效果最好的,便是模仿痕跡最重的《泰囧》。
這隻能說明《飛機,汽車,火車》這部戲本身劇本優秀,隻需簡單的本土化創作,就能獲得不錯的效果。
張遠可以斷定這一點的原因還有一個。
最近因為《鋼鐵俠》而身價暴漲的小羅伯特唐尼,在不久後,也主演了這部電影的翻拍作品!
他主演的那部叫《預產期》。
故事小改成了一位小資因為妻子臨盆,要坐飛機趕在預產期到來前,去見妻子。
路上遇到了一位想當演員的癮君子。
倆人也是因為癮君子被趕下飛機,一起租車從亞特蘭大趕往洛杉磯,基本橫跨了整個北美大陸。
一路上翻車,撞車,爆炸,內容也近似。
隻不過刪除了原著中關於火車的橋段。
因為白人的基建……就這麽說吧,當年他們幫老佛爺修過鐵路。
可現在用的鐵路,還是老佛爺那年的產物。
所以刪掉火車橋段,反而更合理,更符合北美當下的情況。
最終結局是癮君子試鏡成功,真的成為了一名演員,還與這年頭非常流行的美劇《好漢兩個半》做了聯動。
這個癮君子的角色,是《宿醉》的男主角,老哥是真抽葉子的。
而他的角色性格是神經質,孩子氣,自私,還想成名。
聽著是不是也耳熟。
對,徐爭把這個人設,套到了後來的《港囧》中,成了包貝爾那個角色。
這就叫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你抄的好不好。
原設定就人厭狗嫌,包貝兒出演後就更討厭了。
說真的,這角色若是讓寶強來,絕對能憑個人魅力稍微挽救一下風評。
一部國內,一部國外,倆片子幾乎是同時上映的。
國內那部不用想,肯定沒買版權。
但一來,這片子隻在大陸和附近上映,派拉蒙未必知道。
就算知道了,跨國打官司成本巨大,就算贏了也不值當,說不定還不夠律師費。
況且還未必能贏。
但張遠不同,他要買!
買下版權後,這片子在國內就隻能他來拍。
誰要是敢不經過他就拍,那自己就能告。
老子敢把官司打到中影和廣電去!
打本國官司,可比跨國打官司方便多了。
先把“囧”係列的開山作,從源頭上捏在手中。
之後才好繼續拿捏後續作品。
因為徐爭拍《泰囧》時,其實蹭了《人在囧途》的熱度。
《人在囧途》的口碑挺不錯。
《泰囧》的全名,其實叫《人再囧途之泰囧》。
宣傳時也打著《人在囧途》續集的旗號。
後來因為這事還被原製片方告了,並且輸了官司。
所以他更得把這版權搞到手,才好掌控大局。
至少得占著法理。
這部戲連派拉蒙的的製片主任都不知道,可見並非熱門。
在其公司內部也不算出名的大作。
所以隔了兩天,他們經過討論,便又將哈維和張遠請了過去。
“我們經過會議商議,決定以一百萬美元的價格,出售亞洲地區的改編,發行,上映版權。”
張遠聽到這個價格,當場起身:“再見。”
老子迴去搞盜版抄襲去了。
你們不愧是強盜發家的,這是打算搶我。
什麽玩意就要100萬美金。
漫天要價,著地還錢。
張遠這態度一出來,對方便趕忙攔著。
賣多少不是賣,賺點是點。
積灰的壓箱底能有人看上就不錯了。
最終來迴拉扯,談到了30萬美金。
張遠掐指一算,按照現在的匯率,也得200多萬華夏幣,勉強能夠接受。
哈維和製片主任對了一個眼神。
你不說這小子在環球花了2000萬美金,挺闊。
到我這兒咋那麽摳捏?
張遠假裝沒看到倆人用眼珠子“發電報”。
心說哈維這老油條還是一樣,打算兩頭吃的。
現在30萬美金,他拿15的傭金,也才4.5萬美金,也就夠他夜店瀟灑一晚上。
所以當事情談好後,哈維一臉沒啥興趣,無所謂的樣子。
明顯嫌項目小,沒油水。
“那就這樣,我讓我的律師與你們接觸。”
“之後盡快簽訂合同。”
“好的張先生,合作愉快。”
“那我就先告辭了。”張遠沒興趣多呆,和老白男也尿不到一個壺裏。
“請先等等。”可對方此時攔了一手。
張遠心想這位還真是萬年的石猴,通了人性,是打算請我這位客戶吃個便飯嗎?
可他隻是想蹭頓飯,而對方則想給張長期飯票。
“這幾天我們除了會議討論版權的事,還看過了您在《尖峰時刻3》中的表現。”
“我們覺得很不錯。”
“謝謝,所有看過的人都這麽說。”張遠到了好萊塢後,也切換成了外放模式。
在這地方不能內斂,會被當成怯懦的。
“所以我們這裏有一個項目正在前期準備。”
“我們覺得其中一個角色與你的形象有契合之處。”
“所以想請你來參加試鏡。”
我滴媽,還有意外收獲!
張遠搓了搓手指。
你早說呀,你怎麽不早說,你早說呀……
你早說,我剛才對你態度都好點。
幸好他隻是外放,沒有囂張到拍桌子。
看來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這話的確有道理。
剛才談版權若真翻了臉,便沒有現在這出了。
“請問是什麽項目?”張遠換上笑臉。
“.joe。”對方說出了一串英文。
“什麽?”張遠沒聽明白。
“你不知道嗎,在北美可是非常出名的。”
“有很多動畫和玩具,與《變形金剛》一樣出名。”
“漫改啊……哦!”
一聽說和《變形金剛》一樣出名,還有玩具,張遠這才反應過來。
說“.joe”這個名字,華夏人恐怕沒幾個知道的。
但若是說他的譯名,知道的人可就多了。
《.joe》這動畫在大陸地區的譯名挺土的,叫《特種部隊》……
“哈哈哈,很高興又見到你。”
幾天後,張遠乘坐的航班在洛杉磯落地。
離開機場後,他直奔比佛利山莊,前往哈維的別墅拜訪。
這老猶子還是一如既往的笑麵虎,麵上非常熱情,但眼睛卻一直賊溜溜的。
見此,這次被張遠一塊兒帶來,也是首次出國執行工作任務的龍哥警惕了起來。
常年練武,對這種賊眉鼠眼的人比較敏感。
因為這種人身上有邪氣。
“放鬆。”張遠給他遞了個眼神。
“這位哈維先生時常會故意大唿小叫的,你都不用擔心。”
“張,你說什麽呢?”哈維見他用中文嘀咕,便問道。
“我和我的保鑣說,你是我在華夏以外最好的朋友。”
“哈哈哈,的確如此!”哈維立即勾過了他的肩膀。
“這次來找我有什麽事?”
大胖子從酒櫃裏拿出了一瓶白蘭地,給他倒了點。
“很久沒見,來探望你。”
“這是一點點小禮物。”
張遠讓助理遞了一盒雪茄過去。
“nice,哈瓦那的雪茄與白蘭地是最配的。”
倆人這就又抽又喝了起來。
“我這次來,是參加《速度與激情4》的剩餘戲份拍攝。”
“哦,那部戲啊。”哈維看著憨態可掬,可心頭卻一直有疑慮。
這小子那麽看好這部戲?
此事讓他感到奇怪。
因為他本人並沒有那麽看好。
更驚奇的是他沒想到,這小子真能調動2000萬美金的資源出來。
這已經不亞於華夏的一線影視投資人。
張遠掏的這點錢,已經頂到了樺宜這種體量公司的年度大作標準。
哈維很了解華夏的情況,甚至可能是整個好萊塢最了解的人。
正因如此,他才覺得自己摸不透這個年輕人。
隻覺得他膽大包天,是個比頂級投機分子還投機的瘋子。
吹了會兒美式牛逼,哈維說起了好萊塢的近況。
《暮光之城》橫空出世,這部並非源自於八大影視公司的作品,斬獲了4億美金的票房。
克裏斯丁和羅伯特·帕丁森這倆主角的身價當即翻了6,7倍。
《鋼鐵俠》這部本不被看好,被認為是漫威影業孤注一擲的作品也獲得了6億美金的票房。
讓小羅伯特唐尼這個童星出身,從小被老爸帶著抽大麻的癮君子,好萊塢著名爛仔徹底翻身。
身價翻了10倍。
《鋼鐵俠1》他的片酬才50萬美金,現在鹹魚翻身,開價已經是500萬起跳。
好萊塢就是一個如此現實的地方,一部戲火了,身價立馬起飛。
所以哈維對張遠的態度比之前謹慎一些。
萬一《速度與激情》的新作也火了呢?
這小子不也得連帶著起飛?
“其實我這次來,除了拍戲外,在工作前還有一件事要辦。”張遠聊著聊著,開始進入正題。
“我想與一家大公司接觸。”
“哪一家?”哈維倒是不覺得奇怪。
這小子每迴來都有事,基本是讓自己當掮客,而且自己也不吃虧。
“派拉蒙。”張遠報出了一家八大的名字。
新線,環球他都接觸過了,這次又要找派拉蒙?
哈維耐著性子發問:“有想感興趣的作品?”
“是的。”
“投資?”
“不是。”
“嗯?”哈維又看不懂了。
“這次是小事,一筆小買賣而已,不像上次那麽大。”張遠溫和的迴道:“我隻是想找派拉蒙買一份改編版權。”
次日,在哈維的引薦下,他便與派拉蒙的製片部主任碰了頭。
就這麽快!
在哈維被扒,徹底涼了之前,老哥在好萊塢是絕對的大佬。
相當於擁有老謀子的張衛平,去哪兒都是橫著走。
這老哥後來若不是引發了“metoo”這場影響全美的大浪潮,說不定還會被背後的利益集團保下。
而他出事時,給了臨門一腳的,其實不是那些女藝人,而是好萊塢另一位大佬伍迪艾倫。
這位好萊塢著名老登,導演界的頂級大佬的親兒子,就是報道哈維案的記者。
伍迪艾倫可是老猶子集團的核心成員,他兒子來補刀,說明利益集團在關鍵時刻做了切割,拋棄了哈維。
所以,有些人看似風光,隻有浪潮褪去後,才發現自己不過是條可以隨時被扔的落水狗。
但現在的哈維還是有能量。
“這位張遠先生是現在華夏影視圈內最出名的年輕影星。”
“他主演的電影,叫……反正獲得了三億票房。”
哈維不明白“畫皮”二字的意思,解釋過了,也沒太明白。
“之前他與辰龍合作的《尖峰時刻3》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同時,他還是華夏最年輕,最優秀的影視投資人。”
“與環球影業有合作。”
哈維像一位銷售般推銷著他。
反正老猶子的原則就是無利不起早。
張遠和他說了,這次項目不大,所以給交易金額的15%作為介紹費。
這貨立馬就來了興趣,現在也跟電視台導購似得。
“很高興見到你,張先生。”主任湯米和他握了握手。
“所以,您今天來我們公司,是有什麽事?”
白人還是一如既往的直接。
張遠也不藏著掖著。
“差不多20年前,貴公司有一部輕喜劇,獲得不錯的成績。”
“我近期剛好發現了這部戲,覺得很好玩。”
“所以有興趣購買該片在亞洲地區的翻拍版權。”
派拉蒙在好萊塢八大中都是老登當中的老登。
比環球都早。
而且這老登還不挪窩,別的影視公司都搬去了其他地方。
就他還在好萊塢原址趴著。
老歸老,實力還是很強的。
漫威係列電影他們家全都參與發行和出品。
這兩年與孩之寶合作後,推出的《變形金剛》大獲成功。
其實在推出《變形金剛》前,得有五六年的功夫,派拉蒙一直沉寂著。
幾乎沒有亮眼的大片推出。
到了05年,他們家大手一揮,收購了夢工廠。
而夢工廠的創始人是斯皮爾伯格。
這老哥來了後,以製片人的身份開始運作項目,《變形金剛》就是他監管的,由夢工廠負責後期特效。
所以一位頂級導演,製片人,是可以讓一家影視公司扭虧為盈,甚至逆天改命的。
就像樺宜擁有馮曉剛,張衛平擁有老謀子一樣。
斯皮爾伯格和哈維是老相識了,他一打招唿,人家這邊就趕忙接待。
“老電影?”製片主任挑起了一邊的眉毛。
“請問您說的是哪部?”
這位白人老爺想著,咱們派拉蒙可是老好萊塢正星條旗的。
你個臭華夏的,上我們美利堅要飯來了……也不是不行。
但很多名作,他們是打死也不會賣翻拍權的。
“首先我想說一下。”
“即使您有哈維的介紹,但《教父》,《奪寶奇兵》,《碟中諜》我們是不會出讓的。”
張遠:……
我說要這些了嗎?
不說別的,這些我要的起嗎?
就算要的起,我敢要嗎?
《教父》,我迴去翻拍個《東北教父》,讓趙本衫演?
“你甚至不願意喊我一聲大忽悠……”
我來個《三國外傳》之《東漢末年奪寶奇兵》,拍孟德挖墳?
迴家該《碟中諜》……我拍國內特工去海外攪得天翻地覆,劇本都別想過審。
你們這些好萊塢特色太強的玩意,我壓根沒興趣。
“我感興趣的並非這些。”
“而是一部叫做《飛機,汽車,火車》的電影。”
“什麽?”白人老哥撓了撓頭:“我們公司有這樣一部片子?”
張遠也撓頭,你行不行的?
要不換個人來?
老哥喊來助理,去檔案室查了一遍,許久才迴返。
“1987年,我們公司旗下派拉蒙家庭視頻推出的小成本電影。”
這片子屬於小成本輕喜劇,當年賣的還行,是賺了的。
其內容為。
一位廣告商,小資產階級形象。
在機場遇到了一位窗簾商人,工農形象。
廣告商很嫌棄對方,認為這人行為粗鄙。
可上飛機後,卻發現倆人挨著坐,讓廣告商非常難受。
飛機因為暴風雪停運,他倆在旅館下榻時,因為房間不夠,又無奈住到了一塊。
晚上還有小偷造訪,鬧出了一係列哭笑不得的橋段。
第二天該坐火車,可沒多久火車故障。
倆人又在長途大巴上遇到。
幾番相遇,讓廣告商發現這位粗鄙的陌生人,其實內心很善良,對對方的觀感也在悄悄發生變化。
大巴後,倆人一塊又租了輛車繼續前行,期間又發生車禍,爆炸等一眾喜劇橋段。
最終兩人雖然各迴各家,但也成為了朋友。
這是一部典型的公路片。
內容看著是不是非常眼熟。
因為《人在囧途》,幾乎一模一樣的照搬了這部戲的人設,劇情以及衝突設計。
“囧”係列,理論上有四部。
其實隻有三部。
因為《人在囧途》不是徐爭導的。
《泰囧》開始的三部曲,才是他的作品。
就算打包成四部曲,《人在囧途》的故事,其實是四部中最強的。
因為這劇本是現成的。
徐爭的劇本創作能力其實一般,遠不及寧昊。
大腦袋是真正的編導演一體全才。
徐爭的“編”是弱項。
後邊三部也有明顯的,對《人在囧途》的模仿痕跡。
其中效果最好的,便是模仿痕跡最重的《泰囧》。
這隻能說明《飛機,汽車,火車》這部戲本身劇本優秀,隻需簡單的本土化創作,就能獲得不錯的效果。
張遠可以斷定這一點的原因還有一個。
最近因為《鋼鐵俠》而身價暴漲的小羅伯特唐尼,在不久後,也主演了這部電影的翻拍作品!
他主演的那部叫《預產期》。
故事小改成了一位小資因為妻子臨盆,要坐飛機趕在預產期到來前,去見妻子。
路上遇到了一位想當演員的癮君子。
倆人也是因為癮君子被趕下飛機,一起租車從亞特蘭大趕往洛杉磯,基本橫跨了整個北美大陸。
一路上翻車,撞車,爆炸,內容也近似。
隻不過刪除了原著中關於火車的橋段。
因為白人的基建……就這麽說吧,當年他們幫老佛爺修過鐵路。
可現在用的鐵路,還是老佛爺那年的產物。
所以刪掉火車橋段,反而更合理,更符合北美當下的情況。
最終結局是癮君子試鏡成功,真的成為了一名演員,還與這年頭非常流行的美劇《好漢兩個半》做了聯動。
這個癮君子的角色,是《宿醉》的男主角,老哥是真抽葉子的。
而他的角色性格是神經質,孩子氣,自私,還想成名。
聽著是不是也耳熟。
對,徐爭把這個人設,套到了後來的《港囧》中,成了包貝爾那個角色。
這就叫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你抄的好不好。
原設定就人厭狗嫌,包貝兒出演後就更討厭了。
說真的,這角色若是讓寶強來,絕對能憑個人魅力稍微挽救一下風評。
一部國內,一部國外,倆片子幾乎是同時上映的。
國內那部不用想,肯定沒買版權。
但一來,這片子隻在大陸和附近上映,派拉蒙未必知道。
就算知道了,跨國打官司成本巨大,就算贏了也不值當,說不定還不夠律師費。
況且還未必能贏。
但張遠不同,他要買!
買下版權後,這片子在國內就隻能他來拍。
誰要是敢不經過他就拍,那自己就能告。
老子敢把官司打到中影和廣電去!
打本國官司,可比跨國打官司方便多了。
先把“囧”係列的開山作,從源頭上捏在手中。
之後才好繼續拿捏後續作品。
因為徐爭拍《泰囧》時,其實蹭了《人在囧途》的熱度。
《人在囧途》的口碑挺不錯。
《泰囧》的全名,其實叫《人再囧途之泰囧》。
宣傳時也打著《人在囧途》續集的旗號。
後來因為這事還被原製片方告了,並且輸了官司。
所以他更得把這版權搞到手,才好掌控大局。
至少得占著法理。
這部戲連派拉蒙的的製片主任都不知道,可見並非熱門。
在其公司內部也不算出名的大作。
所以隔了兩天,他們經過討論,便又將哈維和張遠請了過去。
“我們經過會議商議,決定以一百萬美元的價格,出售亞洲地區的改編,發行,上映版權。”
張遠聽到這個價格,當場起身:“再見。”
老子迴去搞盜版抄襲去了。
你們不愧是強盜發家的,這是打算搶我。
什麽玩意就要100萬美金。
漫天要價,著地還錢。
張遠這態度一出來,對方便趕忙攔著。
賣多少不是賣,賺點是點。
積灰的壓箱底能有人看上就不錯了。
最終來迴拉扯,談到了30萬美金。
張遠掐指一算,按照現在的匯率,也得200多萬華夏幣,勉強能夠接受。
哈維和製片主任對了一個眼神。
你不說這小子在環球花了2000萬美金,挺闊。
到我這兒咋那麽摳捏?
張遠假裝沒看到倆人用眼珠子“發電報”。
心說哈維這老油條還是一樣,打算兩頭吃的。
現在30萬美金,他拿15的傭金,也才4.5萬美金,也就夠他夜店瀟灑一晚上。
所以當事情談好後,哈維一臉沒啥興趣,無所謂的樣子。
明顯嫌項目小,沒油水。
“那就這樣,我讓我的律師與你們接觸。”
“之後盡快簽訂合同。”
“好的張先生,合作愉快。”
“那我就先告辭了。”張遠沒興趣多呆,和老白男也尿不到一個壺裏。
“請先等等。”可對方此時攔了一手。
張遠心想這位還真是萬年的石猴,通了人性,是打算請我這位客戶吃個便飯嗎?
可他隻是想蹭頓飯,而對方則想給張長期飯票。
“這幾天我們除了會議討論版權的事,還看過了您在《尖峰時刻3》中的表現。”
“我們覺得很不錯。”
“謝謝,所有看過的人都這麽說。”張遠到了好萊塢後,也切換成了外放模式。
在這地方不能內斂,會被當成怯懦的。
“所以我們這裏有一個項目正在前期準備。”
“我們覺得其中一個角色與你的形象有契合之處。”
“所以想請你來參加試鏡。”
我滴媽,還有意外收獲!
張遠搓了搓手指。
你早說呀,你怎麽不早說,你早說呀……
你早說,我剛才對你態度都好點。
幸好他隻是外放,沒有囂張到拍桌子。
看來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這話的確有道理。
剛才談版權若真翻了臉,便沒有現在這出了。
“請問是什麽項目?”張遠換上笑臉。
“.joe。”對方說出了一串英文。
“什麽?”張遠沒聽明白。
“你不知道嗎,在北美可是非常出名的。”
“有很多動畫和玩具,與《變形金剛》一樣出名。”
“漫改啊……哦!”
一聽說和《變形金剛》一樣出名,還有玩具,張遠這才反應過來。
說“.joe”這個名字,華夏人恐怕沒幾個知道的。
但若是說他的譯名,知道的人可就多了。
《.joe》這動畫在大陸地區的譯名挺土的,叫《特種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