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充見人識色,將綠綺,黃鶯下了迷魂散來侍候高麗小王爺消火,雖然綠綺心有不甘,但是無奈已成既成事實,綠綺又能如何。
於是,綠綺就覺得既然委身於小王爺,就是小王爺的人了,也就認命了,隻是處處跟隨小王爺吧。
楊玄感駐兵多日,加上金小王爺的一萬增兵,讓他倍覺起兵良機已到,誓必起兵攻城,占領東都。
李密進言勸說道:“少主不可,時機尚未成熟。”
楊玄感心中不悅,說道:“李先生何出此言,若是我楊玄感能等得幾年時機,我當初何必選你定的下策,我直接先取上策,徐徐攻之,勝算還高些呢。”
李密覺得他選的下策,本就是兵家大忌,無奈少主一意孤行,他無法勸阻,他正為自己無法勸少主迴心轉意,導致他以下策為戰略攻勢而感到愧對主公,正想通過苦口婆心之勸,潛移默化中改變楊玄感的主張,沒想到楊玄感並不領會他的一番苦心,反而覺得李密真是絆腳石一樣,讓他的主張不能自由實施。
因此,楊玄感對李密不再像以前一樣言聽計從,他確定了自己要攻占東都,心意已決,誰勸看誰煩。
李密無奈,隻得對著少主搖搖頭,心想,主公啊,你在九泉之下,看到少主如此魯莽行事,不知道會不會傷心難過呢?
李密隻得希望主公在天之靈有靈,能保佑少主楊玄感迷途之返,不要以卵擊石,造成無謂的傷亡。
朝庭派宇文化及將楊素抄家後,也知道楊玄感逃出滅族法令,帶兵離開地宮,必定他日積兵欲反,於是讓宇文成都掛帥,成立了對付楊玄感造反的方案。
如今楊玄感在東都蠢蠢欲動,朝庭聞到風聲後,讓宇文成都連夜拔營東都,宇文成都心想,說不定楊淩雁郡主也在那裏,萬一郡主參與其中,必定會讓楊廣一同問罪,到時候自己要保她恐怕就不容易了。
因此,宇文成都見楊廣點將選派自己,自是暗中高興,自己可以趁勢救得楊淩雁,讓她能幸免於難。
不消時刻,朝庭大軍入駐東都郊外,楊玄感軍中探子來報,說是朝庭已派兵在郊外集結。楊玄感聽後感到如坐針氈,內心糾結不已。
此時,李密上前說道:“少主,大事不好。”
楊玄感見李密匆忙,心知他要說的是朝庭駐兵一事,他沒好氣的地說道:“李先生,若是我們早日攻占東都,說不定現在東都已在我楊玄感手中,哪會有今日兵臨城下之困。現如今朝庭大兵壓境,王世充握重兵在一旁虎視眈眈,欲坐收漁翁之利,你說,我現在要怎麽辦?”
楊玄感內心緊張,語氣上強了一些,當然這些李密還是可以理解的,如今躊躇滿誌的楊玄感開始覺得懷疑自己了,他不敢貿然出兵但是又急於出兵,如此的矛盾讓他不能左右自己的心緒。
李密覺得要是少主早先能夠沉下氣來,徐圖大業,選上策圖之,必可稱霸中原,然而現在兵臨城下,已無他選,隻能奮力抵抗,不然將會前功盡棄。
於是李密上前言道:“不知少主有何打算。”
楊玄感說道:“你不是一直不讓他嗎?可是現在,你還會說不讓我出兵嗎?”
李密見情況一發不可收拾,對楊玄感說道:“少主,若是往日,當然直選上策,然而眼下情勢所逼,少主必須當機立斷。”
楊玄感點頭說道:“李先生,我想出兵,趁朝庭軍未紮穩,出其不意,攻他一個措手不用,你看如何。”
李密點點頭說道:“如此甚好,那就請少主先說一下作戰布署詳情。”
於是,楊玄感就在帳內將如何偷襲,如何攻營之所想向李密作了一個陳述。李密見楊玄感說得頗有理,不覺點頭說:“如今也隻好這樣了,隻是敵方是宇文成都為帥,那宇文成都驍勇善戰,少主你可千萬要小心,不可小瞧了他。”
楊玄感說道:“李先生放心,楊玄感必定會小心行事,倒是李先生可不要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啊。”
李密說道:“我並非是在長他人誌氣,滅少主威風,隻是那宇文成都既為大隋第一勇士,斷不會是浪得虛名,少主還是小心一點,依臣看來,此次戰事,突襲隋營,勝算還是很微渺啊。”
楊玄感感慨地說道:“沒辦法啊,現在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楊玄感說完,連忙命人叫來樊子蓋,鄭源,楊淩雁等人,連忙製定臨時攻略方案。
於是,樊子蓋帶上楊玄感手下餘部兩萬人馬攻宇文成都大營,鄭源則帶領一萬精騎前去燒糧毀營,破壞敵營。楊玄感則帶領小王爺相助的一萬精兵誓死奮戰。楊淩雁帶領地宮死士餘部則堵其後路。其餘兵馬則由李密節製留守大營,以防王世充搶奪勝利果實。
本來計策天衣無縫,無奈宇文成都也不是吃素的,何況他也帶了五萬大軍,就算楊玄感三麵夾擊,也沒有撈到半點好處。
鄭源行事倒是順利,很快便破壞了宇文成都的營地,連糧草也讓他燒掉不少,後幸虧發現灑水及時,不至於悉數燒完。
樊子蓋與宇文成都之兵大戰,宇文成都以兩萬兵抵樊子蓋兩萬兵力,鬥爭不相上下,然而,樊子蓋並非宇文成都對手,幾多迴合下來,便敗下陣來,三軍見領將先鋒敗陣,士氣大跌,不多時,便讓宇文成都占了上風。
宇文成都發現後路有一群女子參戰,便放下樊子蓋,朝那女子追去,他心中想到楊淩雁必在其中。
於是,宇文成都就帶了一千精兵追隨而去。見到青絲,藍鈴,紫嫣和楊淩雁帶著為數不多的人手在後邊打得正盛。
宇文成都眼見在這幾位女人手上,躺倒了自己的一個個士兵,便提戟砍了過去,一戟下去,砍倒了一個女子,隻見她鮮血直流,立刻倒在地上。
紫嫣上前大叫:“藍鈴姐——”
這一叫聲,讓青絲,楊淩雁一同迴過頭來,發現藍鈴儼然中了宇文成都的戟殺倒地,紫嫣上前說道:“惡賊,拿首級來,我要替藍鈴姐報仇。”
說完,紫嫣提起自己的軟劍朝宇文成都刺了過去。宇文成都將武器往前麵一擋,就擋住了紫嫣的進攻,他見紫嫣發了瘋一樣,不要命的衝向自己,如此精狠的清粉佳人,看來也不能保護了,還是要考慮到自己的安全,於是他狠心地對紫嫣提起了武器。
眼看紫嫣將要在宇文成都手下成了一縷冤魂,青絲連忙縱身一躍,上前擋在紫嫣的麵前,替紫嫣擋了宇文成都的攻擊。
霎時間,青絲口中吐出一口鮮血,倒在了紫嫣的懷中,紫嫣看青絲不惜犧牲生命替自己擋住宇文成都的攻擊,大聲悲歎:“青絲姐——”
青絲說道:“紫嫣,以後姐姐不能保護你們了,你要自己照顧自己。”說完,青絲的頭垂了下去,紫嫣見狀大叫:“青絲姐,你不要死,你不要死。”
在後麵殺了幾百士兵的楊淩雁隻得紫嫣唿聲,連忙折迴來,見到青絲也和藍鈴一樣,受到攻擊,青絲生命垂危,她上前說道:“青絲姐,你要堅持住,我帶你去看大夫。”
宇文成都聽到一個熟悉的聲音,迴頭一看,見了郡主,他上前說道:“郡主,你快走,這裏危險。”
楊淩雁根本不聽宇文成都的相勸,說道:“是你殺了青絲和藍鈴,我要替他們報仇,你拿命來吧。”
說完,楊淩雁就朝宇文成都撲去,宇文成都見楊淩雁對自己展開了攻勢,但是他又不忍心殺死眼前這個讓他心動的女人,他隻得朝後邊一退,躲過了楊淩雁的攻擊。
“郡主,你聽我慢慢說啊,你不要這樣。”宇文成都對楊淩雁說道。
隻是楊淩雁根本不聽他所說的,反而更加拚命地朝他攻擊,出手一招比一招狠。宇文成都見楊淩雁一招比一招狠,怕自己不戰則會傷在她的手下,若戰又怕無意中傷及於她,隻得且戰且退,最後尋個機會迅速逃離,到其他地方尋找突破口了。
楊淩雁見宇文成都跑遠了,就先折迴來看青絲如何,她問紫嫣說道:“紫嫣,青絲姐怎麽樣了?”
紫嫣搖搖頭,悲痛地說道:“郡主,青絲姐,她去了。”
青絲。藍鈴相繼而去,讓紫嫣難忍悲痛,楊淩雁也為此感到惋惜,好好的花一樣的女子,就這樣香消雲散了,真讓人扼腕歎惜。
楊淩雁上前將青絲的眼睛合上,看青絲的樣子仿佛死不瞑目,讓楊淩雁覺得非常悲痛,這個殺人的惡魔,自己先前還讓他送自己迴家,她為自己曾經和宇文成都一起相處而感到愧對青絲藍鈴。
紫嫣哭得更傷心,畢竟青絲是替自己擋住了宇文成都的攻擊才喪命於他的屠刀之下的。
於是,兩人就放開楊玄感所布置的任務,先行將青絲、藍鈴的屍體挪到一邊,找了一個朝向好的山頭,替二人立了墳碑,下葬於此。
紫嫣哭道:“原本地宮七仙女,現如今橙香,藍鈴,青絲先後離去,不幸綠綺、黃鶯變節,紅拂失蹤,到如今居然隻有紫嫣一人,孤苦零仃,今後,讓感謝紫嫣何去何從呢?”
楊淩雁過去扶起紫嫣說道:“紫嫣,你不要太悲傷了,我們一起去尋找紅拂,好嗎?”
紫嫣止住了哭聲,抬頭看著楊淩雁說道:“郡主,我們要到哪裏尋找紅拂,天地之下,茫茫人海,此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
楊淩雁想,雖然主公起事事敗,但是紅拂是不會放棄她的報仇心願的,她應該會去找一個能幫她完成報仇大計的人,而且這個人要能欣賞她,說不定她應該是去尋找李世民了吧,或者是飄緲山摩伽穀風塵洞尋找她的師父。
於是,她對紫嫣說道:“紫嫣你別擔心,我大約知道她的去向,應該不會錯的。”
紫嫣說道:“真的?”
楊淩雁說道:“真的,你放心,我們一定可以找到紅拂的。”
紫嫣說道:“那我們快去尋找吧。”
楊淩雁見紫嫣急於尋找紅拂,便吱吱唔唔地說道:“紫嫣,我雖然可以知道紅拂的大致去向,隻是我想先替橙香報了仇再去,你看,你能不能等我幾天。”
紫嫣一想,也對,橙香為了擋郡主一刀,在不設防的情況下死於綠綺手下,真是此仇不報,難以解恨,不過綠綺和自己一起生活了十幾年,真忍心下得了手嗎?還有,青絲也以命替自己擋了,難道自己不要替她報仇嗎?
這樣一想,紫嫣頓覺得自己太渺小了,她說道:“郡主你說的對,血債就要用血來償,我們先替橙香和青絲藍鈴報了仇,再一起去尋找紅拂。”
楊淩雁點點頭。說道:“那我們先行迴去吧,想想如何報仇的事情,以後,隻有我們兩個姐妹團結在一起了。”
紫嫣說道:“郡主,紫嫣自知武功不及你,也打不過宇文成都那廝,看來我一個人是不能替青絲姐報仇血恨的了,若是郡主能替紫嫣報得此仇,紫嫣願意為奴為婢,伺候郡主左右。”
楊淩雁說道:“小傻瓜,你不要多想,我們在一起呆過,我會幫你的,你不用做奴婢那麽委屈自己,我們是好姐妹,不是嗎?”
說著,二人就迴到營地,沒想到留守的李密讓人綁了一個現行,能派的將軍都讓楊玄感派出去了,李密留守營地,以防王世充得漁翁之利,沒想到宇文成都退戰後,折迴楊玄感本部,抓住李密,押迴了隋營。
而楊玄感的軍隊和隋軍相鬥,兩敗俱傷,但是情勢上還是宇文成都占了上風。接著,王世充帶領綠綺等人,收拾殘局。
宇文成都餘部押著李密迴朝複命,李廣見當朝進士楊密居然和楊素一起,豈圖顛覆自己的政權,十分生氣,於是革去他進士頭銜,關進死牢待斬。
(本章導讀:人物,王世充 楊玄感 楊淩雁 青絲 藍鈴 紫嫣 宇文成都 李密 樊子蓋)
於是,綠綺就覺得既然委身於小王爺,就是小王爺的人了,也就認命了,隻是處處跟隨小王爺吧。
楊玄感駐兵多日,加上金小王爺的一萬增兵,讓他倍覺起兵良機已到,誓必起兵攻城,占領東都。
李密進言勸說道:“少主不可,時機尚未成熟。”
楊玄感心中不悅,說道:“李先生何出此言,若是我楊玄感能等得幾年時機,我當初何必選你定的下策,我直接先取上策,徐徐攻之,勝算還高些呢。”
李密覺得他選的下策,本就是兵家大忌,無奈少主一意孤行,他無法勸阻,他正為自己無法勸少主迴心轉意,導致他以下策為戰略攻勢而感到愧對主公,正想通過苦口婆心之勸,潛移默化中改變楊玄感的主張,沒想到楊玄感並不領會他的一番苦心,反而覺得李密真是絆腳石一樣,讓他的主張不能自由實施。
因此,楊玄感對李密不再像以前一樣言聽計從,他確定了自己要攻占東都,心意已決,誰勸看誰煩。
李密無奈,隻得對著少主搖搖頭,心想,主公啊,你在九泉之下,看到少主如此魯莽行事,不知道會不會傷心難過呢?
李密隻得希望主公在天之靈有靈,能保佑少主楊玄感迷途之返,不要以卵擊石,造成無謂的傷亡。
朝庭派宇文化及將楊素抄家後,也知道楊玄感逃出滅族法令,帶兵離開地宮,必定他日積兵欲反,於是讓宇文成都掛帥,成立了對付楊玄感造反的方案。
如今楊玄感在東都蠢蠢欲動,朝庭聞到風聲後,讓宇文成都連夜拔營東都,宇文成都心想,說不定楊淩雁郡主也在那裏,萬一郡主參與其中,必定會讓楊廣一同問罪,到時候自己要保她恐怕就不容易了。
因此,宇文成都見楊廣點將選派自己,自是暗中高興,自己可以趁勢救得楊淩雁,讓她能幸免於難。
不消時刻,朝庭大軍入駐東都郊外,楊玄感軍中探子來報,說是朝庭已派兵在郊外集結。楊玄感聽後感到如坐針氈,內心糾結不已。
此時,李密上前說道:“少主,大事不好。”
楊玄感見李密匆忙,心知他要說的是朝庭駐兵一事,他沒好氣的地說道:“李先生,若是我們早日攻占東都,說不定現在東都已在我楊玄感手中,哪會有今日兵臨城下之困。現如今朝庭大兵壓境,王世充握重兵在一旁虎視眈眈,欲坐收漁翁之利,你說,我現在要怎麽辦?”
楊玄感內心緊張,語氣上強了一些,當然這些李密還是可以理解的,如今躊躇滿誌的楊玄感開始覺得懷疑自己了,他不敢貿然出兵但是又急於出兵,如此的矛盾讓他不能左右自己的心緒。
李密覺得要是少主早先能夠沉下氣來,徐圖大業,選上策圖之,必可稱霸中原,然而現在兵臨城下,已無他選,隻能奮力抵抗,不然將會前功盡棄。
於是李密上前言道:“不知少主有何打算。”
楊玄感說道:“你不是一直不讓他嗎?可是現在,你還會說不讓我出兵嗎?”
李密見情況一發不可收拾,對楊玄感說道:“少主,若是往日,當然直選上策,然而眼下情勢所逼,少主必須當機立斷。”
楊玄感點頭說道:“李先生,我想出兵,趁朝庭軍未紮穩,出其不意,攻他一個措手不用,你看如何。”
李密點點頭說道:“如此甚好,那就請少主先說一下作戰布署詳情。”
於是,楊玄感就在帳內將如何偷襲,如何攻營之所想向李密作了一個陳述。李密見楊玄感說得頗有理,不覺點頭說:“如今也隻好這樣了,隻是敵方是宇文成都為帥,那宇文成都驍勇善戰,少主你可千萬要小心,不可小瞧了他。”
楊玄感說道:“李先生放心,楊玄感必定會小心行事,倒是李先生可不要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啊。”
李密說道:“我並非是在長他人誌氣,滅少主威風,隻是那宇文成都既為大隋第一勇士,斷不會是浪得虛名,少主還是小心一點,依臣看來,此次戰事,突襲隋營,勝算還是很微渺啊。”
楊玄感感慨地說道:“沒辦法啊,現在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楊玄感說完,連忙命人叫來樊子蓋,鄭源,楊淩雁等人,連忙製定臨時攻略方案。
於是,樊子蓋帶上楊玄感手下餘部兩萬人馬攻宇文成都大營,鄭源則帶領一萬精騎前去燒糧毀營,破壞敵營。楊玄感則帶領小王爺相助的一萬精兵誓死奮戰。楊淩雁帶領地宮死士餘部則堵其後路。其餘兵馬則由李密節製留守大營,以防王世充搶奪勝利果實。
本來計策天衣無縫,無奈宇文成都也不是吃素的,何況他也帶了五萬大軍,就算楊玄感三麵夾擊,也沒有撈到半點好處。
鄭源行事倒是順利,很快便破壞了宇文成都的營地,連糧草也讓他燒掉不少,後幸虧發現灑水及時,不至於悉數燒完。
樊子蓋與宇文成都之兵大戰,宇文成都以兩萬兵抵樊子蓋兩萬兵力,鬥爭不相上下,然而,樊子蓋並非宇文成都對手,幾多迴合下來,便敗下陣來,三軍見領將先鋒敗陣,士氣大跌,不多時,便讓宇文成都占了上風。
宇文成都發現後路有一群女子參戰,便放下樊子蓋,朝那女子追去,他心中想到楊淩雁必在其中。
於是,宇文成都就帶了一千精兵追隨而去。見到青絲,藍鈴,紫嫣和楊淩雁帶著為數不多的人手在後邊打得正盛。
宇文成都眼見在這幾位女人手上,躺倒了自己的一個個士兵,便提戟砍了過去,一戟下去,砍倒了一個女子,隻見她鮮血直流,立刻倒在地上。
紫嫣上前大叫:“藍鈴姐——”
這一叫聲,讓青絲,楊淩雁一同迴過頭來,發現藍鈴儼然中了宇文成都的戟殺倒地,紫嫣上前說道:“惡賊,拿首級來,我要替藍鈴姐報仇。”
說完,紫嫣提起自己的軟劍朝宇文成都刺了過去。宇文成都將武器往前麵一擋,就擋住了紫嫣的進攻,他見紫嫣發了瘋一樣,不要命的衝向自己,如此精狠的清粉佳人,看來也不能保護了,還是要考慮到自己的安全,於是他狠心地對紫嫣提起了武器。
眼看紫嫣將要在宇文成都手下成了一縷冤魂,青絲連忙縱身一躍,上前擋在紫嫣的麵前,替紫嫣擋了宇文成都的攻擊。
霎時間,青絲口中吐出一口鮮血,倒在了紫嫣的懷中,紫嫣看青絲不惜犧牲生命替自己擋住宇文成都的攻擊,大聲悲歎:“青絲姐——”
青絲說道:“紫嫣,以後姐姐不能保護你們了,你要自己照顧自己。”說完,青絲的頭垂了下去,紫嫣見狀大叫:“青絲姐,你不要死,你不要死。”
在後麵殺了幾百士兵的楊淩雁隻得紫嫣唿聲,連忙折迴來,見到青絲也和藍鈴一樣,受到攻擊,青絲生命垂危,她上前說道:“青絲姐,你要堅持住,我帶你去看大夫。”
宇文成都聽到一個熟悉的聲音,迴頭一看,見了郡主,他上前說道:“郡主,你快走,這裏危險。”
楊淩雁根本不聽宇文成都的相勸,說道:“是你殺了青絲和藍鈴,我要替他們報仇,你拿命來吧。”
說完,楊淩雁就朝宇文成都撲去,宇文成都見楊淩雁對自己展開了攻勢,但是他又不忍心殺死眼前這個讓他心動的女人,他隻得朝後邊一退,躲過了楊淩雁的攻擊。
“郡主,你聽我慢慢說啊,你不要這樣。”宇文成都對楊淩雁說道。
隻是楊淩雁根本不聽他所說的,反而更加拚命地朝他攻擊,出手一招比一招狠。宇文成都見楊淩雁一招比一招狠,怕自己不戰則會傷在她的手下,若戰又怕無意中傷及於她,隻得且戰且退,最後尋個機會迅速逃離,到其他地方尋找突破口了。
楊淩雁見宇文成都跑遠了,就先折迴來看青絲如何,她問紫嫣說道:“紫嫣,青絲姐怎麽樣了?”
紫嫣搖搖頭,悲痛地說道:“郡主,青絲姐,她去了。”
青絲。藍鈴相繼而去,讓紫嫣難忍悲痛,楊淩雁也為此感到惋惜,好好的花一樣的女子,就這樣香消雲散了,真讓人扼腕歎惜。
楊淩雁上前將青絲的眼睛合上,看青絲的樣子仿佛死不瞑目,讓楊淩雁覺得非常悲痛,這個殺人的惡魔,自己先前還讓他送自己迴家,她為自己曾經和宇文成都一起相處而感到愧對青絲藍鈴。
紫嫣哭得更傷心,畢竟青絲是替自己擋住了宇文成都的攻擊才喪命於他的屠刀之下的。
於是,兩人就放開楊玄感所布置的任務,先行將青絲、藍鈴的屍體挪到一邊,找了一個朝向好的山頭,替二人立了墳碑,下葬於此。
紫嫣哭道:“原本地宮七仙女,現如今橙香,藍鈴,青絲先後離去,不幸綠綺、黃鶯變節,紅拂失蹤,到如今居然隻有紫嫣一人,孤苦零仃,今後,讓感謝紫嫣何去何從呢?”
楊淩雁過去扶起紫嫣說道:“紫嫣,你不要太悲傷了,我們一起去尋找紅拂,好嗎?”
紫嫣止住了哭聲,抬頭看著楊淩雁說道:“郡主,我們要到哪裏尋找紅拂,天地之下,茫茫人海,此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
楊淩雁想,雖然主公起事事敗,但是紅拂是不會放棄她的報仇心願的,她應該會去找一個能幫她完成報仇大計的人,而且這個人要能欣賞她,說不定她應該是去尋找李世民了吧,或者是飄緲山摩伽穀風塵洞尋找她的師父。
於是,她對紫嫣說道:“紫嫣你別擔心,我大約知道她的去向,應該不會錯的。”
紫嫣說道:“真的?”
楊淩雁說道:“真的,你放心,我們一定可以找到紅拂的。”
紫嫣說道:“那我們快去尋找吧。”
楊淩雁見紫嫣急於尋找紅拂,便吱吱唔唔地說道:“紫嫣,我雖然可以知道紅拂的大致去向,隻是我想先替橙香報了仇再去,你看,你能不能等我幾天。”
紫嫣一想,也對,橙香為了擋郡主一刀,在不設防的情況下死於綠綺手下,真是此仇不報,難以解恨,不過綠綺和自己一起生活了十幾年,真忍心下得了手嗎?還有,青絲也以命替自己擋了,難道自己不要替她報仇嗎?
這樣一想,紫嫣頓覺得自己太渺小了,她說道:“郡主你說的對,血債就要用血來償,我們先替橙香和青絲藍鈴報了仇,再一起去尋找紅拂。”
楊淩雁點點頭。說道:“那我們先行迴去吧,想想如何報仇的事情,以後,隻有我們兩個姐妹團結在一起了。”
紫嫣說道:“郡主,紫嫣自知武功不及你,也打不過宇文成都那廝,看來我一個人是不能替青絲姐報仇血恨的了,若是郡主能替紫嫣報得此仇,紫嫣願意為奴為婢,伺候郡主左右。”
楊淩雁說道:“小傻瓜,你不要多想,我們在一起呆過,我會幫你的,你不用做奴婢那麽委屈自己,我們是好姐妹,不是嗎?”
說著,二人就迴到營地,沒想到留守的李密讓人綁了一個現行,能派的將軍都讓楊玄感派出去了,李密留守營地,以防王世充得漁翁之利,沒想到宇文成都退戰後,折迴楊玄感本部,抓住李密,押迴了隋營。
而楊玄感的軍隊和隋軍相鬥,兩敗俱傷,但是情勢上還是宇文成都占了上風。接著,王世充帶領綠綺等人,收拾殘局。
宇文成都餘部押著李密迴朝複命,李廣見當朝進士楊密居然和楊素一起,豈圖顛覆自己的政權,十分生氣,於是革去他進士頭銜,關進死牢待斬。
(本章導讀:人物,王世充 楊玄感 楊淩雁 青絲 藍鈴 紫嫣 宇文成都 李密 樊子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