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睡了多久,應琥醒來之際隻覺渾身舒暢,火辣辣的傷患之處也傳來陣陣清涼,k看來是被人敷上了藥。◎◎
他緩緩坐起,知道自己已經度過一劫。
四顧而望,隻見身處一間房間中,這房間高大寬敞,收拾的非常幹淨,窗外的夕陽正在西下,轉目看去,一片燦爛。
房內稍有異動,外麵便傳來了一聲驚唿,接著便有一名士兵快步小跑了進來,“屯長,您醒了?”
“現在什麽時辰了?”應琥隨口問道。
“已經是第三天申時了。”
士兵不安的迴道,“您請稍等,許將軍已經著人燉了雞,片刻後就會端上來。”
應琥也不動聲色,檢查了下,覺身上所有的傷勢都得了救治,活動起來也無大礙,正欲起來時,又一名士兵便進來了。
“報!”
士兵單膝跪地,大聲稟報道,“屯長,外麵有人前來,說是太守大人派來的特使,”
應琥猶豫了一下,說道,“請使者稍等,我這就起來。”
穿上外衣,在士兵的攙扶下,應琥勉強下來榻,起身往屋外走去。
“琥公子!”
才出門去,就見許甘靜等在外麵,臉色有些憔悴,顯是不好受,連稱唿都改了。
應琥雖然在遇襲後不久就受傷昏迷了過去,但在醒來之後,就將事情的經過猜出了七七八八,見到許甘的態度,更是明了許多,於是淡淡的說道,“跟上來吧?”
出了門,就有幾匹馬在牆邊甩著尾巴,旁邊立著幾名甲士,正在門口外等著。
這些人個個身形剽悍,身上散出剛毅、冷漠的軍人的氣質,與兩天前應琥等人率領的三百雜兵可謂是天壤之別。
在他們的身後,有著一輛寬敞的馬車,馬車前坐著的車夫,正在等候在那裏,裏麵有著一人,正閉目養神。
這幾個人正沉默的站著,見出來了兩人,一起看了過來。?? ? `
“末將應琥,哪位是特使派來的大人?”應琥走上前去,微微行禮道。
“怎麽,二兄連小弟都不認識了嗎?”使者聞聲從裏麵出來,卻是一個十六七歲的少年人,從容文雅,卓爾不凡。
“德鏈?”見到使者,應琥大吃一驚,“你不是在冀州遊曆嗎,怎麽到了這裏?可是奉了叔父的旨意?”
來者名喚應瑒,字德鏈,是應琥三叔應瑒的嫡子,從小專心讀書,博覽多聞,深受應家三兄弟的喜愛。
應琥雖然不知道堂弟在後世與其餘六人被合稱為“建安七子”,但卻十分清楚自己這個堂弟有著過人的才學,以及叔父應劭對他的器重和愛護。
堂弟竟然會以使者的身份出現在這裏,難道……
“二兄,請吧?”應瑒笑嘻嘻的說道。
“既然如此,那就走吧!”應琥眯著眼睛打量了他一陣兒,這才上了馬車,馬車行起來後,幾人紛紛上馬,跟在馬車周圍保護著。
一行人走在路上,為了照顧應琥的身體,度保持適中,約莫走了半個時辰,才來到了一個高大威嚴的府邸外。
放眼看去,周圍披堅執銳的士兵密布,,一絲不苟的巡查著。士兵們重重攔截,應瑒不斷的出示令牌,這才一路通行,直至宅前。
這時馬車停了下來,少年先跳下,“二兄,到了!”
應琥隨後下了馬車,在幾人的陪同下,向裏麵走去。所到之處,黑衣衛在巡邏,手持長刀,麵無表情。
走了幾分鍾,到了一個普通小院前。
“二兄稍等!”應瑒朝族兄低聲說了句,快步朝小院走去。
應琥點了點頭,知道叔父應劭就在這裏。
又過了一會,年輕人走了出來,滿臉微笑的迎著應琥往裏麵而去。
竹簾而起,就隱隱約約見到裏麵一個人,正低頭閱看著桌上的文書。◎◎
應琥恭謹跪拜行禮,“罪將應琥,拜見府君。”
書桌後的人聽到聲音,立刻抬起頭來,卻是一個麵容清臒威嚴,與應琥有著五六分相似的中年男子,隻聽他徐徐說道,“起來吧!此次之過不在於你,你不必自責。”
應劭雖然沒有自承罪責,但是話語中還是流露出了絲絲的後悔之意。他手一揮,除了應氏兄弟,兩旁的甲士全部撤了下去。
“悔不聽博璉之言,方有此次大過。如今非但沒有討好曹使君,反而促使其父曹嵩死於泰山賊之手,實在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應劭咳嗽了一聲,頓了一頓,又說道,“你坐下說話。”
“是,府君!”
應琥應著,行了一禮,方才入座,又聽應劭說來,“如今泰山賊闕宣與徐州牧陶謙共犯泰山,叔父我身為本郡太守,卻有些難以抉擇。如今我已得罪曹使君,你覺得我是該將功贖過,將闕、陶二人趕出泰山,還是趁著曹使君未得音訊之前,逃離兗州?”
應琥垂手而坐,恭敬的迴道,“殺父之仇,不共戴天!曹操雖然不是我應家所殺,卻也是因我等而死。縱使曹操大量,饒過我等,卻也不一定會約束手下的驕兵悍將,到時候……”
應劭的目光瞬間變得鋒銳起來,落在他身上,一動不動,想了片刻,說道,“我已明白你的意思,但是天下之大,哪裏最適合我等的去處?”
“冀州!”應琥冷冷的吐出兩個字來。
“袁紹確實前途無量,隻是他與曹操……”
“今時不同往日!”一旁的少年接過話頭,笑著說道,“叔父認為,在北方生了那件大事之後,袁、曹之間的關係還會像之前那般親密無間嗎?”
“你是說劉虞攻伐公孫瓚,兵敗被俘之事?”
今年年初,幽州牧劉虞與奮武將軍公孫瓚之間的矛盾徹底爆,劉虞舉兵十萬攻伐公孫瓚,卻被對方以少勝多,絕地反擊,極大的震撼的天下諸侯。
劉虞與公孫瓚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這得先從二人對待胡人的態度開始說起。
劉虞漢室宗親,為政寬仁,主張以懷柔政策對待當地的遊牧民族,他安撫百姓,深得人心。
而公孫瓚作為帝國鎮守北疆的大將,靠軍功起家,主張以強硬的態度對抗北方遊牧民族,其作戰勇猛,威震邊疆。
當時公孫瓚奉命征討烏桓,受劉虞的節度。但公孫瓚隻注重自己的部隊強大,放任部曲侵擾百姓,而劉虞注重仁政,很關愛百姓,於是與公孫瓚之間逐漸出現了矛盾。
初平二年,冀州刺史韓馥、勃海太守袁紹以及山東諸將商議,由於皇帝年幼且被董卓控製,想立漢室宗親的劉虞為新皇帝,劉虞堅決不肯;於是韓馥等人又請劉虞領尚書事,以便按照製度對眾人封官,劉虞再次拒絕。
時被劫至長安的漢獻帝想要東歸,當時劉虞的兒子劉和在皇帝身邊作侍中,於是皇帝派他偷偷地潛出武關,去找劉虞讓他帶兵來救。
劉和途徑南陽,被別有用心的袁術扣留,派遣別的使者去找劉虞,說要一起派兵西進去接漢獻帝,劉虞於是派遣數千騎兵到袁術那,但是袁術想自己留下故不予派遣。
事先,公孫瓚就看出袁術耍詐,堅決製止劉虞派兵,而劉虞不聽從,公孫瓚就偷偷派公孫越南下汝南,勸袁術扣留劉和,並吞並劉虞派去的部隊。
曆史上,公孫越在幫助袁術作戰時死與流矢,而劉和則丟下部曲尋機從袁術那逃跑北上,最後被袁紹扣留。劉虞公孫瓚之間的仇怨因此愈深。
不過因為劉和的緣故,現在曆史有了不小的改變,但是公孫越還是死在了江淮,劉虞也得知了背後的真相,劉虞、公孫瓚之間的仇怨沒有一絲一毫的減少。
去歲,也就是初平三年,公孫瓚多次進攻袁紹,卻被其所敗,但是依舊屢敗屢戰,不斷地起進攻。
劉虞嫌公孫瓚過於窮兵黷武,怕他成功後就不好控製了,於是不許他再次出兵,並稍稍削弱了他的權限。
公孫瓚大怒,屢次違反命令,又開始侵犯百姓。就連劉虞準備賞賜給遊牧民族的物品,也多次被他搶奪。
劉虞不能製止,於是上報朝廷訴說公孫瓚掠奪百姓的罪行,公孫瓚也上表告劉虞辦事不利,兩人相互指責,朝廷也無力處理。
兩人之間的矛盾積蓄到了極限。
此時,公孫瓚已經開始別修城池,用來防備劉虞。劉虞幾次邀請他到州治議事,他都稱病不來,於是劉虞密謀征討於他。
初平四年,劉虞自己糾合十萬人進攻公孫瓚,掀開了改變江北局勢的一戰。
臨行前,從事程緒勸阻,劉虞欲斬,被劉和派來的使者勸阻,並將其悄悄送出了幽州,隨行的還有劉氏的諸多親眷。
劉虞默許了兒子的行為,卻拒絕了使者的多次勸諫,並對士兵們下達命令,“隻誅惡,勿多傷人,否則嚴懲不貸!”
劉虞手下從事公孫紀,因為同姓而被公孫瓚厚待,趁夜跑到公孫瓚處告劉虞的計劃。
當時,公孫瓚的部眾都散布在外麵,公孫瓚自覺不敵,本想逃走。結果劉虞的士兵不擅於作戰,又愛惜百姓的房屋,下令不許焚燒城池,一時間竟攻不下來。
公孫瓚於是召集精銳勇士數百人,順風縱火,在內應的幫助下,趁勢殺入劉虞兵營,大敗劉軍。
劉虞大敗之後,向北逃至居庸縣。公孫瓚乘勝追擊,三日城陷,抓住了劉虞,仍讓他作傀儡管理州中事務。
正趕上朝廷派使者段訓來增加劉虞的封邑,讓他掌管北方六州的事務。公孫瓚便借機誣陷劉虞之前與袁紹合謀要當皇帝,想脅迫使者段訓將劉虞斬,並送級到京都。
隻是後來有人勸阻,這才改為軟禁。
但是公孫瓚還是借機拜為前將軍,封易侯,假節督幽、並、青、冀四州,達到了他人生的頂峰。
雖然這隻是幽州內部的一次權利傾軋,卻對整個天下的形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整個北方的局勢因此大變。
公孫瓚與袁紹之間的實力對比開始易位,接下來的戰鬥中,袁紹一方始終處於下風。
而在袁紹這位聯盟老大被對立陣營的老二打得丟盔卸甲之際,聯盟中的老二曹操卻將對立陣營中的老大狠狠收拾了一頓,就連老三都被打壓的喘不過起來,不得不尋機反擊。
在這種形勢下,心高氣傲的袁紹怎麽可能向自己的小弟曹操低頭,將投奔自己的應劭送出去?
“若是叔父能將全部的泰山郡兵攜裹北上,兵力已經開始捉襟見肘的袁本初,必定會掃榻以迎叔父,哪裏會顧忌曹操的感受!”應瑒信心滿滿的說道。
他緩緩坐起,知道自己已經度過一劫。
四顧而望,隻見身處一間房間中,這房間高大寬敞,收拾的非常幹淨,窗外的夕陽正在西下,轉目看去,一片燦爛。
房內稍有異動,外麵便傳來了一聲驚唿,接著便有一名士兵快步小跑了進來,“屯長,您醒了?”
“現在什麽時辰了?”應琥隨口問道。
“已經是第三天申時了。”
士兵不安的迴道,“您請稍等,許將軍已經著人燉了雞,片刻後就會端上來。”
應琥也不動聲色,檢查了下,覺身上所有的傷勢都得了救治,活動起來也無大礙,正欲起來時,又一名士兵便進來了。
“報!”
士兵單膝跪地,大聲稟報道,“屯長,外麵有人前來,說是太守大人派來的特使,”
應琥猶豫了一下,說道,“請使者稍等,我這就起來。”
穿上外衣,在士兵的攙扶下,應琥勉強下來榻,起身往屋外走去。
“琥公子!”
才出門去,就見許甘靜等在外麵,臉色有些憔悴,顯是不好受,連稱唿都改了。
應琥雖然在遇襲後不久就受傷昏迷了過去,但在醒來之後,就將事情的經過猜出了七七八八,見到許甘的態度,更是明了許多,於是淡淡的說道,“跟上來吧?”
出了門,就有幾匹馬在牆邊甩著尾巴,旁邊立著幾名甲士,正在門口外等著。
這些人個個身形剽悍,身上散出剛毅、冷漠的軍人的氣質,與兩天前應琥等人率領的三百雜兵可謂是天壤之別。
在他們的身後,有著一輛寬敞的馬車,馬車前坐著的車夫,正在等候在那裏,裏麵有著一人,正閉目養神。
這幾個人正沉默的站著,見出來了兩人,一起看了過來。?? ? `
“末將應琥,哪位是特使派來的大人?”應琥走上前去,微微行禮道。
“怎麽,二兄連小弟都不認識了嗎?”使者聞聲從裏麵出來,卻是一個十六七歲的少年人,從容文雅,卓爾不凡。
“德鏈?”見到使者,應琥大吃一驚,“你不是在冀州遊曆嗎,怎麽到了這裏?可是奉了叔父的旨意?”
來者名喚應瑒,字德鏈,是應琥三叔應瑒的嫡子,從小專心讀書,博覽多聞,深受應家三兄弟的喜愛。
應琥雖然不知道堂弟在後世與其餘六人被合稱為“建安七子”,但卻十分清楚自己這個堂弟有著過人的才學,以及叔父應劭對他的器重和愛護。
堂弟竟然會以使者的身份出現在這裏,難道……
“二兄,請吧?”應瑒笑嘻嘻的說道。
“既然如此,那就走吧!”應琥眯著眼睛打量了他一陣兒,這才上了馬車,馬車行起來後,幾人紛紛上馬,跟在馬車周圍保護著。
一行人走在路上,為了照顧應琥的身體,度保持適中,約莫走了半個時辰,才來到了一個高大威嚴的府邸外。
放眼看去,周圍披堅執銳的士兵密布,,一絲不苟的巡查著。士兵們重重攔截,應瑒不斷的出示令牌,這才一路通行,直至宅前。
這時馬車停了下來,少年先跳下,“二兄,到了!”
應琥隨後下了馬車,在幾人的陪同下,向裏麵走去。所到之處,黑衣衛在巡邏,手持長刀,麵無表情。
走了幾分鍾,到了一個普通小院前。
“二兄稍等!”應瑒朝族兄低聲說了句,快步朝小院走去。
應琥點了點頭,知道叔父應劭就在這裏。
又過了一會,年輕人走了出來,滿臉微笑的迎著應琥往裏麵而去。
竹簾而起,就隱隱約約見到裏麵一個人,正低頭閱看著桌上的文書。◎◎
應琥恭謹跪拜行禮,“罪將應琥,拜見府君。”
書桌後的人聽到聲音,立刻抬起頭來,卻是一個麵容清臒威嚴,與應琥有著五六分相似的中年男子,隻聽他徐徐說道,“起來吧!此次之過不在於你,你不必自責。”
應劭雖然沒有自承罪責,但是話語中還是流露出了絲絲的後悔之意。他手一揮,除了應氏兄弟,兩旁的甲士全部撤了下去。
“悔不聽博璉之言,方有此次大過。如今非但沒有討好曹使君,反而促使其父曹嵩死於泰山賊之手,實在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應劭咳嗽了一聲,頓了一頓,又說道,“你坐下說話。”
“是,府君!”
應琥應著,行了一禮,方才入座,又聽應劭說來,“如今泰山賊闕宣與徐州牧陶謙共犯泰山,叔父我身為本郡太守,卻有些難以抉擇。如今我已得罪曹使君,你覺得我是該將功贖過,將闕、陶二人趕出泰山,還是趁著曹使君未得音訊之前,逃離兗州?”
應琥垂手而坐,恭敬的迴道,“殺父之仇,不共戴天!曹操雖然不是我應家所殺,卻也是因我等而死。縱使曹操大量,饒過我等,卻也不一定會約束手下的驕兵悍將,到時候……”
應劭的目光瞬間變得鋒銳起來,落在他身上,一動不動,想了片刻,說道,“我已明白你的意思,但是天下之大,哪裏最適合我等的去處?”
“冀州!”應琥冷冷的吐出兩個字來。
“袁紹確實前途無量,隻是他與曹操……”
“今時不同往日!”一旁的少年接過話頭,笑著說道,“叔父認為,在北方生了那件大事之後,袁、曹之間的關係還會像之前那般親密無間嗎?”
“你是說劉虞攻伐公孫瓚,兵敗被俘之事?”
今年年初,幽州牧劉虞與奮武將軍公孫瓚之間的矛盾徹底爆,劉虞舉兵十萬攻伐公孫瓚,卻被對方以少勝多,絕地反擊,極大的震撼的天下諸侯。
劉虞與公孫瓚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這得先從二人對待胡人的態度開始說起。
劉虞漢室宗親,為政寬仁,主張以懷柔政策對待當地的遊牧民族,他安撫百姓,深得人心。
而公孫瓚作為帝國鎮守北疆的大將,靠軍功起家,主張以強硬的態度對抗北方遊牧民族,其作戰勇猛,威震邊疆。
當時公孫瓚奉命征討烏桓,受劉虞的節度。但公孫瓚隻注重自己的部隊強大,放任部曲侵擾百姓,而劉虞注重仁政,很關愛百姓,於是與公孫瓚之間逐漸出現了矛盾。
初平二年,冀州刺史韓馥、勃海太守袁紹以及山東諸將商議,由於皇帝年幼且被董卓控製,想立漢室宗親的劉虞為新皇帝,劉虞堅決不肯;於是韓馥等人又請劉虞領尚書事,以便按照製度對眾人封官,劉虞再次拒絕。
時被劫至長安的漢獻帝想要東歸,當時劉虞的兒子劉和在皇帝身邊作侍中,於是皇帝派他偷偷地潛出武關,去找劉虞讓他帶兵來救。
劉和途徑南陽,被別有用心的袁術扣留,派遣別的使者去找劉虞,說要一起派兵西進去接漢獻帝,劉虞於是派遣數千騎兵到袁術那,但是袁術想自己留下故不予派遣。
事先,公孫瓚就看出袁術耍詐,堅決製止劉虞派兵,而劉虞不聽從,公孫瓚就偷偷派公孫越南下汝南,勸袁術扣留劉和,並吞並劉虞派去的部隊。
曆史上,公孫越在幫助袁術作戰時死與流矢,而劉和則丟下部曲尋機從袁術那逃跑北上,最後被袁紹扣留。劉虞公孫瓚之間的仇怨因此愈深。
不過因為劉和的緣故,現在曆史有了不小的改變,但是公孫越還是死在了江淮,劉虞也得知了背後的真相,劉虞、公孫瓚之間的仇怨沒有一絲一毫的減少。
去歲,也就是初平三年,公孫瓚多次進攻袁紹,卻被其所敗,但是依舊屢敗屢戰,不斷地起進攻。
劉虞嫌公孫瓚過於窮兵黷武,怕他成功後就不好控製了,於是不許他再次出兵,並稍稍削弱了他的權限。
公孫瓚大怒,屢次違反命令,又開始侵犯百姓。就連劉虞準備賞賜給遊牧民族的物品,也多次被他搶奪。
劉虞不能製止,於是上報朝廷訴說公孫瓚掠奪百姓的罪行,公孫瓚也上表告劉虞辦事不利,兩人相互指責,朝廷也無力處理。
兩人之間的矛盾積蓄到了極限。
此時,公孫瓚已經開始別修城池,用來防備劉虞。劉虞幾次邀請他到州治議事,他都稱病不來,於是劉虞密謀征討於他。
初平四年,劉虞自己糾合十萬人進攻公孫瓚,掀開了改變江北局勢的一戰。
臨行前,從事程緒勸阻,劉虞欲斬,被劉和派來的使者勸阻,並將其悄悄送出了幽州,隨行的還有劉氏的諸多親眷。
劉虞默許了兒子的行為,卻拒絕了使者的多次勸諫,並對士兵們下達命令,“隻誅惡,勿多傷人,否則嚴懲不貸!”
劉虞手下從事公孫紀,因為同姓而被公孫瓚厚待,趁夜跑到公孫瓚處告劉虞的計劃。
當時,公孫瓚的部眾都散布在外麵,公孫瓚自覺不敵,本想逃走。結果劉虞的士兵不擅於作戰,又愛惜百姓的房屋,下令不許焚燒城池,一時間竟攻不下來。
公孫瓚於是召集精銳勇士數百人,順風縱火,在內應的幫助下,趁勢殺入劉虞兵營,大敗劉軍。
劉虞大敗之後,向北逃至居庸縣。公孫瓚乘勝追擊,三日城陷,抓住了劉虞,仍讓他作傀儡管理州中事務。
正趕上朝廷派使者段訓來增加劉虞的封邑,讓他掌管北方六州的事務。公孫瓚便借機誣陷劉虞之前與袁紹合謀要當皇帝,想脅迫使者段訓將劉虞斬,並送級到京都。
隻是後來有人勸阻,這才改為軟禁。
但是公孫瓚還是借機拜為前將軍,封易侯,假節督幽、並、青、冀四州,達到了他人生的頂峰。
雖然這隻是幽州內部的一次權利傾軋,卻對整個天下的形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整個北方的局勢因此大變。
公孫瓚與袁紹之間的實力對比開始易位,接下來的戰鬥中,袁紹一方始終處於下風。
而在袁紹這位聯盟老大被對立陣營的老二打得丟盔卸甲之際,聯盟中的老二曹操卻將對立陣營中的老大狠狠收拾了一頓,就連老三都被打壓的喘不過起來,不得不尋機反擊。
在這種形勢下,心高氣傲的袁紹怎麽可能向自己的小弟曹操低頭,將投奔自己的應劭送出去?
“若是叔父能將全部的泰山郡兵攜裹北上,兵力已經開始捉襟見肘的袁本初,必定會掃榻以迎叔父,哪裏會顧忌曹操的感受!”應瑒信心滿滿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