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部隊為了達成戰役目標,高速向敵後穿插,想要徹底割裂這股毀滅者,所以壓根不能停下腳步。但凡有所遲滯,就會被潮水般湧來的各色毀滅者拖住,再難前進半分。為此,坦克部隊甚至把重火力的伴隨炮兵都丟在了後麵,隻配置了中輕型的自行火力。
如此一來,坦克部隊的機動性得到了保證,在密集的火力壓製下,毀滅者的直截了當但往往奏效的橫衝直撞的衝鋒,仿佛遭遇了一堵看不見的牆,碰得頭破血流、屍骸成山。坦克部隊得以始終與敵保持一段安全的距離。而且毀滅者的二線部隊遭到了神使王軍團重火力的攔阻射擊,在空中觀瞄飛騎士的引導下,毀滅者的支援路線徹底暴露在炮兵火力下,密集的隊形在高爆彈藥和燃燒彈的傾瀉下損傷慘重。
不過,隨著坦克部隊越來越遠離炮兵陣地,炮兵火力支援的力度和精度都在逐漸削弱,加上天色漸暗,飛騎士觀瞄難度加大,火力引導不再及時精確。毀滅者也在雷達毀滅者的引導下開始分散向前支援,進一步降低了神使王軍團炮兵的打擊效果。
更何況坦克部隊的坐騎也不能長時間保持高速移動,昆蟲的生理構造決定了其耐力受限,於是在兩次坦克部隊在預定地點暫停整隊和短暫休息的當口,毀滅者都趁機摸了上來,被斥候發現後,布置在外圍呈弧形防禦圈的坦克部隊立刻反擊,但隨著時間推移,炮管越來越發燙,其壓力也越來越大。
好在東集群並不會讓坦克部隊孤軍奮戰,此前已經安排了其他步兵部隊穿插配合,南北兩翼發起鉗形攻勢的坦克部隊都在預定地點及時等到了援軍,整個東集群各支部隊目前的配合都如機器般精準。
由神使王精銳步兵為主,輔以行軍蟻、細足捷蟻、桑氏平頭蟻盟軍的兩支部隊從近路穿插過來,由於毀滅者被坦克部隊吸引走,其一路並未交戰,得以軍容嚴整的在規定時間裏趕來接應。
兩支援軍立刻與毀滅者接仗,坦克部隊得以趁機短暫休整後重新上路,這次他們遇到的毀滅者的幹擾要少了很多。
壓力留給了步兵!沒有了坦克部隊的火力,又處於炮兵支援鞭長莫及之處,還是指揮難度極大的夜戰。按照以往經驗,僅僅靠著步兵的力量很難在野戰中正麵擋住畸形殘忍的毀滅者的全力突擊,尤其是在兵力並不占據什麽優勢的情形下。但文明蟻族聯軍已是今非昔比,不僅盟友部隊也裝備了根據其體型和戰法定製的金屬鎧甲和顎刀,火力也得到了極大增強。
這批神使王步兵精銳中,配備了大量三蟻抬槍和四蟻抬炮,雖然火力強度不如炮兵,但也足以在中近距離擊穿毀滅者的外甲殼致死致傷,從而在近戰接戰前大幅削弱其戰力。
而在近戰中,神使王步兵和盟軍都有針對性的加以訓練小隊戰術,擅長用小隊戰術來纏鬥毀滅者,抵消其個體戰力優勢。比如一個典型的神使王軍團小隊中,50名戰士中有20名是火槍手,操控2組四蟻抬炮和4組三蟻抬槍,另外30近戰步兵組成5個小組,除了小隊長及其一組作為預備隊外,另外四組每組6蟻,包括:
1名龜蟻戰士,其頭戴盾牌式頭盔,在眼部有孔洞以提供視野,弧形盾牌足以抵擋毀滅者大顎撕咬,負責頂在小組最前吸引仇恨。
2名提供近程支援的戰士,一般是噴射作戰的林蟻或舉腹蟻,負責噴射酸液。但很多小組裏也會用普通大頭蟻戰士來代替林蟻或舉腹蟻的位置,用火彈投石索來替換酸液,因為無論是林蟻還是舉腹蟻在被逼入近戰時表現都不盡如意。
3名強壯的大頭蟻兵蟻戰士,是廝殺的主力,其巨大的顎刀寒光熠熠,足以順著縫隙切割開毀滅者的肉體。
在交戰中,每個小組都由龜蟻頂盾在最前麵,擋住毀滅者的大顎或毒刺等主要武器,2名負責牽製的戰士用酸液或投石索來分散毀滅者的注意力,也趁機偷襲其薄弱的觸角、複眼或起名,3名近戰兵則從側後方發起致命一擊,重點攻擊其關節或腹部。
於是冒著抬槍抬炮火力抵近的毀滅者,還要麵對配合默契的六蟻戰鬥小組的圍攻,在神使王軍團有針對性的訓練和配合下往往落入下風。
不過這樣的小隊戰術看似完美,但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並不總是奏效。主要是隨著毀滅者源源不斷的抵達,其數量不斷增加,越來越多毀滅者突破了抬槍抬炮的封鎖,近戰的六蟻小組隻能一次性對付一隻毀滅者,麵對兩隻毀滅者就會很被動,三隻則根本超過其承受力隻能拚損耗。隨著毀滅者的不斷增援,文明蟻族聯軍隻能後撤,通過卡住一些有利地形來應對,並不斷替換前線折損的六蟻小組來穩固防線。
盟軍的行軍蟻、細足捷蟻也在兩翼奮戰,他們扼守著地形更加崎嶇的側翼陣地,擋住了數量越來越多自覺延長攻擊陣線的毀滅者,掩護著奮戰的中軍。他們沒有抬槍,隻有少量火彈投石索,雖然有甲胄兵器,但倚仗的還是傳統的肉搏戰術,與毀滅者的廝殺更加直接而慘烈。雙方的死傷都在不斷增加,密密麻麻的屍骸在月光下反射出慘白的顏色,同天上的星光交相輝映。
對文明蟻族聯軍更不利的是,雖然已是春天,但今天入夜後漸漸有北風吹來,風勢漸大,溫度開始下降得很明顯,更喜歡溫暖環境的螞蟻們行動開始變得遲緩了不少,而能安然扛過寒冬的毀滅者絲毫沒有不適的感覺。
氣候上的突變完全出乎聯軍參謀的意料,正如噴射出去的酸液不可能迴到螞蟻的腺體裏,三大集群各支部隊都已投入,一旦撤迴隻會演變成大潰敗,老練的蘭博欸三世隻能相信他的軍隊,寄希望於三個集群能克服不利,將這場戰役打贏。
(本章完)
如此一來,坦克部隊的機動性得到了保證,在密集的火力壓製下,毀滅者的直截了當但往往奏效的橫衝直撞的衝鋒,仿佛遭遇了一堵看不見的牆,碰得頭破血流、屍骸成山。坦克部隊得以始終與敵保持一段安全的距離。而且毀滅者的二線部隊遭到了神使王軍團重火力的攔阻射擊,在空中觀瞄飛騎士的引導下,毀滅者的支援路線徹底暴露在炮兵火力下,密集的隊形在高爆彈藥和燃燒彈的傾瀉下損傷慘重。
不過,隨著坦克部隊越來越遠離炮兵陣地,炮兵火力支援的力度和精度都在逐漸削弱,加上天色漸暗,飛騎士觀瞄難度加大,火力引導不再及時精確。毀滅者也在雷達毀滅者的引導下開始分散向前支援,進一步降低了神使王軍團炮兵的打擊效果。
更何況坦克部隊的坐騎也不能長時間保持高速移動,昆蟲的生理構造決定了其耐力受限,於是在兩次坦克部隊在預定地點暫停整隊和短暫休息的當口,毀滅者都趁機摸了上來,被斥候發現後,布置在外圍呈弧形防禦圈的坦克部隊立刻反擊,但隨著時間推移,炮管越來越發燙,其壓力也越來越大。
好在東集群並不會讓坦克部隊孤軍奮戰,此前已經安排了其他步兵部隊穿插配合,南北兩翼發起鉗形攻勢的坦克部隊都在預定地點及時等到了援軍,整個東集群各支部隊目前的配合都如機器般精準。
由神使王精銳步兵為主,輔以行軍蟻、細足捷蟻、桑氏平頭蟻盟軍的兩支部隊從近路穿插過來,由於毀滅者被坦克部隊吸引走,其一路並未交戰,得以軍容嚴整的在規定時間裏趕來接應。
兩支援軍立刻與毀滅者接仗,坦克部隊得以趁機短暫休整後重新上路,這次他們遇到的毀滅者的幹擾要少了很多。
壓力留給了步兵!沒有了坦克部隊的火力,又處於炮兵支援鞭長莫及之處,還是指揮難度極大的夜戰。按照以往經驗,僅僅靠著步兵的力量很難在野戰中正麵擋住畸形殘忍的毀滅者的全力突擊,尤其是在兵力並不占據什麽優勢的情形下。但文明蟻族聯軍已是今非昔比,不僅盟友部隊也裝備了根據其體型和戰法定製的金屬鎧甲和顎刀,火力也得到了極大增強。
這批神使王步兵精銳中,配備了大量三蟻抬槍和四蟻抬炮,雖然火力強度不如炮兵,但也足以在中近距離擊穿毀滅者的外甲殼致死致傷,從而在近戰接戰前大幅削弱其戰力。
而在近戰中,神使王步兵和盟軍都有針對性的加以訓練小隊戰術,擅長用小隊戰術來纏鬥毀滅者,抵消其個體戰力優勢。比如一個典型的神使王軍團小隊中,50名戰士中有20名是火槍手,操控2組四蟻抬炮和4組三蟻抬槍,另外30近戰步兵組成5個小組,除了小隊長及其一組作為預備隊外,另外四組每組6蟻,包括:
1名龜蟻戰士,其頭戴盾牌式頭盔,在眼部有孔洞以提供視野,弧形盾牌足以抵擋毀滅者大顎撕咬,負責頂在小組最前吸引仇恨。
2名提供近程支援的戰士,一般是噴射作戰的林蟻或舉腹蟻,負責噴射酸液。但很多小組裏也會用普通大頭蟻戰士來代替林蟻或舉腹蟻的位置,用火彈投石索來替換酸液,因為無論是林蟻還是舉腹蟻在被逼入近戰時表現都不盡如意。
3名強壯的大頭蟻兵蟻戰士,是廝殺的主力,其巨大的顎刀寒光熠熠,足以順著縫隙切割開毀滅者的肉體。
在交戰中,每個小組都由龜蟻頂盾在最前麵,擋住毀滅者的大顎或毒刺等主要武器,2名負責牽製的戰士用酸液或投石索來分散毀滅者的注意力,也趁機偷襲其薄弱的觸角、複眼或起名,3名近戰兵則從側後方發起致命一擊,重點攻擊其關節或腹部。
於是冒著抬槍抬炮火力抵近的毀滅者,還要麵對配合默契的六蟻戰鬥小組的圍攻,在神使王軍團有針對性的訓練和配合下往往落入下風。
不過這樣的小隊戰術看似完美,但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並不總是奏效。主要是隨著毀滅者源源不斷的抵達,其數量不斷增加,越來越多毀滅者突破了抬槍抬炮的封鎖,近戰的六蟻小組隻能一次性對付一隻毀滅者,麵對兩隻毀滅者就會很被動,三隻則根本超過其承受力隻能拚損耗。隨著毀滅者的不斷增援,文明蟻族聯軍隻能後撤,通過卡住一些有利地形來應對,並不斷替換前線折損的六蟻小組來穩固防線。
盟軍的行軍蟻、細足捷蟻也在兩翼奮戰,他們扼守著地形更加崎嶇的側翼陣地,擋住了數量越來越多自覺延長攻擊陣線的毀滅者,掩護著奮戰的中軍。他們沒有抬槍,隻有少量火彈投石索,雖然有甲胄兵器,但倚仗的還是傳統的肉搏戰術,與毀滅者的廝殺更加直接而慘烈。雙方的死傷都在不斷增加,密密麻麻的屍骸在月光下反射出慘白的顏色,同天上的星光交相輝映。
對文明蟻族聯軍更不利的是,雖然已是春天,但今天入夜後漸漸有北風吹來,風勢漸大,溫度開始下降得很明顯,更喜歡溫暖環境的螞蟻們行動開始變得遲緩了不少,而能安然扛過寒冬的毀滅者絲毫沒有不適的感覺。
氣候上的突變完全出乎聯軍參謀的意料,正如噴射出去的酸液不可能迴到螞蟻的腺體裏,三大集群各支部隊都已投入,一旦撤迴隻會演變成大潰敗,老練的蘭博欸三世隻能相信他的軍隊,寄希望於三個集群能克服不利,將這場戰役打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