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雨綿綿的這個春天,似乎是總體偏暖的去年冬季的延續,又或者是新的一年裏背景注腳。
大半年的氣候異常,讓溫度在新年過後迴升得非常迅速。地麵上積攢時間並不長的積雪,很快就失去了顏色形狀,被迫融化,一部分深入地下,更多則是裹挾著泥土,匯聚成涓涓細流,直到注入更大的水係或在低窪處形成臨時的湖沼。
去年秋天的雨水就很充沛,讓土壤裏水分充足,而冬天的低溫和積雪阻礙了蒸發,春季的又一波降雨使得土壤的墒情接近飽和。於是本地區的蟻巢在開春後,不約而同地麵臨著抗洪的壓力。
原蜜罐蟻國境內,蟻聯國的拓殖隊建設的一處中型巢城內,最接近地麵的幾處防禦巢室已經被春洪浸泡得一塌糊塗。這座巢城位置險要而隱蔽,整個冬天並沒有遭受毀滅者的入侵,原本整齊有序的巢室內布置的弩炮、炸藥和各類武器還沒有發揮作用,就在洪水浸泡下損壞或失效。而水珠還在不斷從巢頂或牆壁滲出,從通道沿著地麵淌入,水位在不斷升高。
這裏管事的一名年輕大雄蟻貴族試圖帶著一支精幹的隊伍向上涉水去搶救武備,但是傾斜的主通道此時已經化作淺淺的河道,冰冷的融水沒過了跗足,一刻不停地向下流淌,順道帶走螞蟻身上寶貴的熱量。一些區域,積水甚至能夠淹到腹部氣孔位置,額外帶來窒息的風險。終於迫使貴族和軍官放棄了繼續向上的企圖,轉而先去搶救目前更緊要的物資——糧食。
因為這裏冬天沒有交戰,也就沒有戰損,而秋天多餘的存糧已經後送到更加安全的原行軍蟻國境內,留下的糧食堪堪可支持全巢螞蟻到春天恢複生產的時候。但看現在這糟糕透頂的天氣,貴族們知道能夠到野外覓食還不知道要等到哪天,現在所剩無幾的存糧異常重要,但又在潮濕和迴溫下容易腐敗變質,如果不能搶救下來,這個春天會更加難熬。
巢城的糧倉位於巢穴底部,在這個深度,厚實的土壤尚能阻止洪水直接從上往下的滲透。但洪水依然沿著四通八達的道路網蔓延向下,並突破了沿途分洪道的排泄和土壤的吸附,一直緩慢但堅定地灌注到底部,職蟻們一開始還在轉移糧食到更低矮幹燥的巢室,但很快就發現已經沒有這樣的巢室了,於是不得不將食物用大顎叼著,再讓自己倒垂在巢室頂部,化作吊籃,暫時就這麽熬過危機。
同樣在巢穴的底部,貴族和蟻後的寢宮也變得泥濘不堪,本來開春後準備進入生育模式的蟻後,看著已經非常狼藉的寢宮,最終在貴族們的要求下延遲了產卵期,自己則被暫時安置在一塊相對高的石頭上的臨時蟻絲床上以免沾水生病。貴族們模仿神使王使用的架高的木頭床具此刻發揮了很大作用,讓養尊處優的雄蟻至少在勞碌一天的指揮後能夠相對幹燥舒服地度過長夜。
伴隨洪災而來的還有疫病,沾水的不少螞蟻死於饑餓、寒冷和在相對溫暖的巢穴內滋生的病菌之手,而正在還沒到瘟疫的高峰期,有經驗的貴族知道,洪水退去之後,疫病的威脅仍將持續很久…
如今整個地區幾乎所有蟻巢都麵臨著春汛的考驗,隻是程度有輕有重,那些地勢較高的巢穴麵臨的洪水威脅就相對有限,而建城久遠、規模更大、物資更多的巢城也更容易應對各種災害,抗洪壓力最大的正是西北地區入冬前才建立的殖民巢穴,這裏地勢更不佳,而且不僅要應對春汛,很快毀滅者的威脅就緊隨而至。
飛騎士們無法在綿綿的陰雨中起飛,寒冷潮濕的空氣讓坐騎的翅膀很難風幹,也削弱了高速拍打翅膀來獲得動力的能力。如果有飛騎士冒險在低矮陰沉的雲層下和綿密的雨絲中堅持起飛,就會發現,地麵上不僅有水流繪成的蜘蛛網般複雜的臨時水係,還有一條由毀滅者肉身繪成的幾乎同樣複雜的行軍線路,正在彌漫向四麵八方。
一些正在抗洪的巢穴,冬天時已經遭到過攻擊,本來還慶幸堅守下來熬過了最困難的冬季,等著恢複通信後報捷請功,卻不料在消息傳遞出去之前,就在春天裏被雨水和新的入侵擊垮。
半年前建造的堅固防禦設施在經過戰火和寒冬考驗後,卻在洪水侵襲下紛紛失效,在隨後的抵抗中幾乎一點用處都派不上:原本堅實的螞蟻混凝土建造的牆壁,現在都無需白腹毀滅者爆破,普通毀滅者的大顎就可以像切割獵物的肉體一樣被輕易搗毀泡的酥軟的牆體。弩炮的弓弦已經受潮無法使用,一拉就斷,有的弩炮整體被泡在水裏,木製的零件和膠都被泡壞了。炸彈、燃燒彈、火彈投石索,所有以熒光軍提取液為主要成分的武器,神使王軍團的重要仰仗,也都基本失效,此刻還不如一塊石頭有用。就連時刻穿戴在戰士身上的金屬鎧甲和顎刀,在髒水環境下也迅速生鏽,不得不除下。
無論是依賴火力的神使王軍團,還是各擅所長的其他蟻族,此刻麵對毀滅者,都隻能用最原始的肉體去抗擊毀滅者的新一波入侵。更要命的是,這些毀滅者占據居高臨下的優勢,不懼寒洪,守軍一麵要應對迎頭澆下的冰冷雨水,一麵還應付殘忍毀滅者劈頭蓋臉的攻勢,而且還隻能各自為戰。
惡劣的天氣使得大多數巢穴連求援的信使都派不出去,而毀滅者卻似乎並不懼怕無處不在的洪水,在頻繁的機動調兵。一時之間,毀滅者的兵鋒甚至已經進入西北地區更靠近中心腹地的原行軍蟻國、細足捷蟻國舊土。一周時間內,數以百計的巢穴被攻破,損失快趕上整個冬季了!
朱爵直到毀滅者新一輪攻勢發起後的第二周才得到模糊的情報。
(本章完)
大半年的氣候異常,讓溫度在新年過後迴升得非常迅速。地麵上積攢時間並不長的積雪,很快就失去了顏色形狀,被迫融化,一部分深入地下,更多則是裹挾著泥土,匯聚成涓涓細流,直到注入更大的水係或在低窪處形成臨時的湖沼。
去年秋天的雨水就很充沛,讓土壤裏水分充足,而冬天的低溫和積雪阻礙了蒸發,春季的又一波降雨使得土壤的墒情接近飽和。於是本地區的蟻巢在開春後,不約而同地麵臨著抗洪的壓力。
原蜜罐蟻國境內,蟻聯國的拓殖隊建設的一處中型巢城內,最接近地麵的幾處防禦巢室已經被春洪浸泡得一塌糊塗。這座巢城位置險要而隱蔽,整個冬天並沒有遭受毀滅者的入侵,原本整齊有序的巢室內布置的弩炮、炸藥和各類武器還沒有發揮作用,就在洪水浸泡下損壞或失效。而水珠還在不斷從巢頂或牆壁滲出,從通道沿著地麵淌入,水位在不斷升高。
這裏管事的一名年輕大雄蟻貴族試圖帶著一支精幹的隊伍向上涉水去搶救武備,但是傾斜的主通道此時已經化作淺淺的河道,冰冷的融水沒過了跗足,一刻不停地向下流淌,順道帶走螞蟻身上寶貴的熱量。一些區域,積水甚至能夠淹到腹部氣孔位置,額外帶來窒息的風險。終於迫使貴族和軍官放棄了繼續向上的企圖,轉而先去搶救目前更緊要的物資——糧食。
因為這裏冬天沒有交戰,也就沒有戰損,而秋天多餘的存糧已經後送到更加安全的原行軍蟻國境內,留下的糧食堪堪可支持全巢螞蟻到春天恢複生產的時候。但看現在這糟糕透頂的天氣,貴族們知道能夠到野外覓食還不知道要等到哪天,現在所剩無幾的存糧異常重要,但又在潮濕和迴溫下容易腐敗變質,如果不能搶救下來,這個春天會更加難熬。
巢城的糧倉位於巢穴底部,在這個深度,厚實的土壤尚能阻止洪水直接從上往下的滲透。但洪水依然沿著四通八達的道路網蔓延向下,並突破了沿途分洪道的排泄和土壤的吸附,一直緩慢但堅定地灌注到底部,職蟻們一開始還在轉移糧食到更低矮幹燥的巢室,但很快就發現已經沒有這樣的巢室了,於是不得不將食物用大顎叼著,再讓自己倒垂在巢室頂部,化作吊籃,暫時就這麽熬過危機。
同樣在巢穴的底部,貴族和蟻後的寢宮也變得泥濘不堪,本來開春後準備進入生育模式的蟻後,看著已經非常狼藉的寢宮,最終在貴族們的要求下延遲了產卵期,自己則被暫時安置在一塊相對高的石頭上的臨時蟻絲床上以免沾水生病。貴族們模仿神使王使用的架高的木頭床具此刻發揮了很大作用,讓養尊處優的雄蟻至少在勞碌一天的指揮後能夠相對幹燥舒服地度過長夜。
伴隨洪災而來的還有疫病,沾水的不少螞蟻死於饑餓、寒冷和在相對溫暖的巢穴內滋生的病菌之手,而正在還沒到瘟疫的高峰期,有經驗的貴族知道,洪水退去之後,疫病的威脅仍將持續很久…
如今整個地區幾乎所有蟻巢都麵臨著春汛的考驗,隻是程度有輕有重,那些地勢較高的巢穴麵臨的洪水威脅就相對有限,而建城久遠、規模更大、物資更多的巢城也更容易應對各種災害,抗洪壓力最大的正是西北地區入冬前才建立的殖民巢穴,這裏地勢更不佳,而且不僅要應對春汛,很快毀滅者的威脅就緊隨而至。
飛騎士們無法在綿綿的陰雨中起飛,寒冷潮濕的空氣讓坐騎的翅膀很難風幹,也削弱了高速拍打翅膀來獲得動力的能力。如果有飛騎士冒險在低矮陰沉的雲層下和綿密的雨絲中堅持起飛,就會發現,地麵上不僅有水流繪成的蜘蛛網般複雜的臨時水係,還有一條由毀滅者肉身繪成的幾乎同樣複雜的行軍線路,正在彌漫向四麵八方。
一些正在抗洪的巢穴,冬天時已經遭到過攻擊,本來還慶幸堅守下來熬過了最困難的冬季,等著恢複通信後報捷請功,卻不料在消息傳遞出去之前,就在春天裏被雨水和新的入侵擊垮。
半年前建造的堅固防禦設施在經過戰火和寒冬考驗後,卻在洪水侵襲下紛紛失效,在隨後的抵抗中幾乎一點用處都派不上:原本堅實的螞蟻混凝土建造的牆壁,現在都無需白腹毀滅者爆破,普通毀滅者的大顎就可以像切割獵物的肉體一樣被輕易搗毀泡的酥軟的牆體。弩炮的弓弦已經受潮無法使用,一拉就斷,有的弩炮整體被泡在水裏,木製的零件和膠都被泡壞了。炸彈、燃燒彈、火彈投石索,所有以熒光軍提取液為主要成分的武器,神使王軍團的重要仰仗,也都基本失效,此刻還不如一塊石頭有用。就連時刻穿戴在戰士身上的金屬鎧甲和顎刀,在髒水環境下也迅速生鏽,不得不除下。
無論是依賴火力的神使王軍團,還是各擅所長的其他蟻族,此刻麵對毀滅者,都隻能用最原始的肉體去抗擊毀滅者的新一波入侵。更要命的是,這些毀滅者占據居高臨下的優勢,不懼寒洪,守軍一麵要應對迎頭澆下的冰冷雨水,一麵還應付殘忍毀滅者劈頭蓋臉的攻勢,而且還隻能各自為戰。
惡劣的天氣使得大多數巢穴連求援的信使都派不出去,而毀滅者卻似乎並不懼怕無處不在的洪水,在頻繁的機動調兵。一時之間,毀滅者的兵鋒甚至已經進入西北地區更靠近中心腹地的原行軍蟻國、細足捷蟻國舊土。一周時間內,數以百計的巢穴被攻破,損失快趕上整個冬季了!
朱爵直到毀滅者新一輪攻勢發起後的第二周才得到模糊的情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