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錦繡在禦書房門口等到天黑。
金陵城冬日的黃昏,薛錦繡沒怎麽瞧過。這一迴,高宗是處理完奏折才見了薛錦繡,倒是讓她有空閑將這金陵城冬日的黃昏看了個完整。
看著這太陽慢慢落下,薛錦繡深知想到了未來。或許有一天,她能夠與周信一同沐浴著夕陽手牽手一起散步。身邊還有兩個孩子,一個男娃、一個女娃。薛錦繡一隻手與周信相挽,另一隻手牽著兒子,周信除了牽著薛錦繡之外,還單手將女娃娃抱在懷裏。女娃娃的小手,胡亂拍在周信的肩膀上,一家人其樂融融。
周信這一病,薛錦繡徹底想明白了。什麽縱身江湖、懷疑人生都是說給沒經曆過大喜大悲的人聽的。當知道生命誠可貴的哪一刻,薛錦繡隻想著一人、一廬、四季、安好。
“郡主,聖上請您進去”,胡易輝給薛錦繡行了個禮,謙卑的說道。
薛錦繡笑了笑,站了這麽久,高宗終於肯見她了。
進了禦書房後,薛錦繡跪在地上給高宗行了個禮。高宗的視線依舊停留在文案上,頭也不抬的給薛錦繡說了句平身。
薛錦繡沒起身,跪在地上接著說道:“臣女進宮是有一事相求。”
薛錦繡把話擺在了明麵上,高宗才抬頭看了她一眼,“坐下說話吧”,說著指了指下首位子。
薛錦繡沒再推辭,坐在椅子上將季十七的話原封不動的複述給了高宗。高宗聽完後,沉默了許久,這之間薛錦繡也不敢開口說話。
到最後,高宗以試探性的語氣問道:“你是想讓朕做決定?”
薛錦繡點了點頭,“身體發膚手指父母,聖上是三殿下的父親,臣女自然要過問聖上的意思。”
高宗吸了口氣。這幾年,周信常年領兵在外,自己與這個兒子本就不怎麽親厚,但畢竟手心手背都是肉。將周信遣出去,一來是看他又將帥之材,二來是不想讓沈貴妃給這個兒子也灌輸爭奪皇位的思想。
然而,當自己把這個兒子遣出去的哪一刻,就注定了周信會與他生分。他沒想到,這個兒子心裏竟然有這麽多苦,竟然會苦到自盡的程度。
在這一點上,高宗於心有愧。
高宗私心想拚一把。他不相信自己在疆場上征戰殺伐了半輩子的兒子會甘心這麽一生都躺在床上,如同一個活死人一般。既然最壞的結果也無非是死,為何不抱著兒子還能活過來的期望?
想到這兒,高宗喉頭一哽咽。話還沒出口就憋迴了肚子裏。若是周信死了呢?
高宗一怔。
往小處說,是他白發人送黑發人,往大處說,這關乎著江山社稷。
“璽王爺為何不來稟報?”高宗問道。
聞此一言,薛錦繡一時不知道該如何迴答。其實,她也不知道蒼璽為何不來親自向高宗稟報。若是真的論起關係遠近來,該是蒼璽更近一層吧?
“臣女不知”,薛錦繡低頭說到。
高宗輕輕應了一聲,而後咳了良久。
“聖上該多多保重身體”,待高宗稍微好些後,薛錦繡說道。
高宗點了點頭,“老毛病了。”
隨後,高宗與薛錦繡談了許多。他發現,這個姑娘已經不是當時那個纏著他喊皇伯要抱抱的小丫頭了。尤其是在周信病了之後,高宗愈發覺得薛錦繡漸漸的學會了隱藏自己的性子與脾氣。
“錦繡丫頭倒是變了許多”,高宗溫柔的笑道。
薛錦繡迴了個微笑。好像她今天來禦書房不是有求於高宗而是會會老友、敘敘舊情的。
“聖上說笑了。自打知道三殿下自盡的消息後,我似乎覺得沒什麽比人活著更可貴了的。他這一匕首下去,倒是可以安詳的躺在床上,殊不知擔心他的人流了多少眼淚、求了多少遍佛祖保佑。”
薛錦繡這話說的老實。
“如果朕不應允你今日的請求呢?”高宗神色凝重的問道。
聽高宗這話,薛錦繡一怔,隨後笑了笑,“守著他。”
“迴去吧,此事容朕載想想”,高宗擺了擺手,示意薛錦繡退下。
薛錦繡沒再多言。她懂得分寸,向高宗盈盈一拜後就轉身朝著門口走,薛錦繡快出門的時候,高宗突然喚了一聲,“錦繡丫頭,等一等。”
薛錦繡迴頭,高宗張了張口,把想說的話咽迴了肚子裏,換成了,“路上小心。”
薛錦繡頷首行了個禮出了禦書房。高宗看著她的背影,深感昔日俏皮可愛的薛錦繡恍如隔世。
方才高宗叫住薛錦繡原本是想說:倘若周信有命活過來,定讓周信八抬大轎將薛錦繡娶迴家。
話到了嘴邊之所以又咽下去,是因為高宗覺得說這話太折辱薛錦繡了。周信受傷眼看半月,薛錦繡寸步不離的照顧著,沒喊苦沒說累。這樣的好姑娘豈能與那些個隻看重權位的庸脂俗粉一般!
薛錦繡走後,高宗將自己關在禦書房良久。直到入了夜,傅鶯歌聽說高宗將自己關在禦書房裏晚膳也沒用才趕到了禦書房。
傅鶯歌捧著一碗銀耳蓮子羹做到了高宗麵前,“兒孫自有兒孫福,聖上何必憂心?”
麵對著傅鶯歌,高宗那一肚子的火都化作柔情。他心裏怨的、恨的,恐怕自始至終都是沈氏。
“你知道了?”高宗問道。
傅鶯歌點了點頭,盛了一勺銀耳蓮子羹送到高宗嘴邊,高宗很給麵子的張嘴吃了。見此狀況,傅鶯歌才開口說道:“依臣妾看,這樁事情聖上既然交給了璽兒就讓他全權做主好了。”
聞此一言,高宗眉頭輕皺,問道:“你可知若是信兒出了什麽意外,璽兒難逃其咎?”
傅鶯歌又盛了一勺羹喂到高宗嘴邊,“臣妾知道。”
“朕說句不好聽的,璽兒是你養大的,你忍心他為沈氏的兒子陪葬?”高宗問道。
傅鶯歌笑了笑,“臣妾自然舍不得”,傅鶯歌頓了頓,話鋒一轉,“臣妾私下認為,即便錦繡今兒個不進宮,聖上的這位好義子也會擅作主張。與其讓他冒著假傳聖旨的名義做這事,倒不如臣妾來求聖上個恩典。”
金陵城冬日的黃昏,薛錦繡沒怎麽瞧過。這一迴,高宗是處理完奏折才見了薛錦繡,倒是讓她有空閑將這金陵城冬日的黃昏看了個完整。
看著這太陽慢慢落下,薛錦繡深知想到了未來。或許有一天,她能夠與周信一同沐浴著夕陽手牽手一起散步。身邊還有兩個孩子,一個男娃、一個女娃。薛錦繡一隻手與周信相挽,另一隻手牽著兒子,周信除了牽著薛錦繡之外,還單手將女娃娃抱在懷裏。女娃娃的小手,胡亂拍在周信的肩膀上,一家人其樂融融。
周信這一病,薛錦繡徹底想明白了。什麽縱身江湖、懷疑人生都是說給沒經曆過大喜大悲的人聽的。當知道生命誠可貴的哪一刻,薛錦繡隻想著一人、一廬、四季、安好。
“郡主,聖上請您進去”,胡易輝給薛錦繡行了個禮,謙卑的說道。
薛錦繡笑了笑,站了這麽久,高宗終於肯見她了。
進了禦書房後,薛錦繡跪在地上給高宗行了個禮。高宗的視線依舊停留在文案上,頭也不抬的給薛錦繡說了句平身。
薛錦繡沒起身,跪在地上接著說道:“臣女進宮是有一事相求。”
薛錦繡把話擺在了明麵上,高宗才抬頭看了她一眼,“坐下說話吧”,說著指了指下首位子。
薛錦繡沒再推辭,坐在椅子上將季十七的話原封不動的複述給了高宗。高宗聽完後,沉默了許久,這之間薛錦繡也不敢開口說話。
到最後,高宗以試探性的語氣問道:“你是想讓朕做決定?”
薛錦繡點了點頭,“身體發膚手指父母,聖上是三殿下的父親,臣女自然要過問聖上的意思。”
高宗吸了口氣。這幾年,周信常年領兵在外,自己與這個兒子本就不怎麽親厚,但畢竟手心手背都是肉。將周信遣出去,一來是看他又將帥之材,二來是不想讓沈貴妃給這個兒子也灌輸爭奪皇位的思想。
然而,當自己把這個兒子遣出去的哪一刻,就注定了周信會與他生分。他沒想到,這個兒子心裏竟然有這麽多苦,竟然會苦到自盡的程度。
在這一點上,高宗於心有愧。
高宗私心想拚一把。他不相信自己在疆場上征戰殺伐了半輩子的兒子會甘心這麽一生都躺在床上,如同一個活死人一般。既然最壞的結果也無非是死,為何不抱著兒子還能活過來的期望?
想到這兒,高宗喉頭一哽咽。話還沒出口就憋迴了肚子裏。若是周信死了呢?
高宗一怔。
往小處說,是他白發人送黑發人,往大處說,這關乎著江山社稷。
“璽王爺為何不來稟報?”高宗問道。
聞此一言,薛錦繡一時不知道該如何迴答。其實,她也不知道蒼璽為何不來親自向高宗稟報。若是真的論起關係遠近來,該是蒼璽更近一層吧?
“臣女不知”,薛錦繡低頭說到。
高宗輕輕應了一聲,而後咳了良久。
“聖上該多多保重身體”,待高宗稍微好些後,薛錦繡說道。
高宗點了點頭,“老毛病了。”
隨後,高宗與薛錦繡談了許多。他發現,這個姑娘已經不是當時那個纏著他喊皇伯要抱抱的小丫頭了。尤其是在周信病了之後,高宗愈發覺得薛錦繡漸漸的學會了隱藏自己的性子與脾氣。
“錦繡丫頭倒是變了許多”,高宗溫柔的笑道。
薛錦繡迴了個微笑。好像她今天來禦書房不是有求於高宗而是會會老友、敘敘舊情的。
“聖上說笑了。自打知道三殿下自盡的消息後,我似乎覺得沒什麽比人活著更可貴了的。他這一匕首下去,倒是可以安詳的躺在床上,殊不知擔心他的人流了多少眼淚、求了多少遍佛祖保佑。”
薛錦繡這話說的老實。
“如果朕不應允你今日的請求呢?”高宗神色凝重的問道。
聽高宗這話,薛錦繡一怔,隨後笑了笑,“守著他。”
“迴去吧,此事容朕載想想”,高宗擺了擺手,示意薛錦繡退下。
薛錦繡沒再多言。她懂得分寸,向高宗盈盈一拜後就轉身朝著門口走,薛錦繡快出門的時候,高宗突然喚了一聲,“錦繡丫頭,等一等。”
薛錦繡迴頭,高宗張了張口,把想說的話咽迴了肚子裏,換成了,“路上小心。”
薛錦繡頷首行了個禮出了禦書房。高宗看著她的背影,深感昔日俏皮可愛的薛錦繡恍如隔世。
方才高宗叫住薛錦繡原本是想說:倘若周信有命活過來,定讓周信八抬大轎將薛錦繡娶迴家。
話到了嘴邊之所以又咽下去,是因為高宗覺得說這話太折辱薛錦繡了。周信受傷眼看半月,薛錦繡寸步不離的照顧著,沒喊苦沒說累。這樣的好姑娘豈能與那些個隻看重權位的庸脂俗粉一般!
薛錦繡走後,高宗將自己關在禦書房良久。直到入了夜,傅鶯歌聽說高宗將自己關在禦書房裏晚膳也沒用才趕到了禦書房。
傅鶯歌捧著一碗銀耳蓮子羹做到了高宗麵前,“兒孫自有兒孫福,聖上何必憂心?”
麵對著傅鶯歌,高宗那一肚子的火都化作柔情。他心裏怨的、恨的,恐怕自始至終都是沈氏。
“你知道了?”高宗問道。
傅鶯歌點了點頭,盛了一勺銀耳蓮子羹送到高宗嘴邊,高宗很給麵子的張嘴吃了。見此狀況,傅鶯歌才開口說道:“依臣妾看,這樁事情聖上既然交給了璽兒就讓他全權做主好了。”
聞此一言,高宗眉頭輕皺,問道:“你可知若是信兒出了什麽意外,璽兒難逃其咎?”
傅鶯歌又盛了一勺羹喂到高宗嘴邊,“臣妾知道。”
“朕說句不好聽的,璽兒是你養大的,你忍心他為沈氏的兒子陪葬?”高宗問道。
傅鶯歌笑了笑,“臣妾自然舍不得”,傅鶯歌頓了頓,話鋒一轉,“臣妾私下認為,即便錦繡今兒個不進宮,聖上的這位好義子也會擅作主張。與其讓他冒著假傳聖旨的名義做這事,倒不如臣妾來求聖上個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