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符宮,後院靜室,徐老道與衛羽隔著書桌,相對而坐。


    此刻,衛羽一臉疲憊地指著桌上的一疊宣紙,道:“我已經按照之前的約定,將玉簡內的功法如數謄錄了下來,你可以看看有沒有誤處。”


    “不用了,我相信前輩!”


    徐老道滿臉笑容,語氣真誠。未達先天的他無法觀看玉簡,隻能拜托衛羽幫忙抄錄,若是衛羽真的在功法中作假,他也看不出來。


    所以,還不如擺出一副信任的姿態,留個好印象。


    衛羽聞言,笑了笑,沒說話,他雖然年輕,卻也不是笨蛋,豈能看不出徐老道的想法。


    不過,他有自己的原則,還不屑於耍這種小手段。除了【采藥遊記】外,所有的功法他全部抄錄了下來,一字未改。


    至於為何剔除【采藥遊記】,也是不得已為之,誰能想到劉淩前輩的經曆那麽豐富,此篇遊記粗略估計可能有十幾萬字,想要盡數抄錄下來,短時間內根本不可能。


    而且,對衛羽來說,別說抄錄了,以他現在的精神強度,想要一次看完都做不到。


    雖說修行界還有一門將信息刻錄在玉簡裏的小術法,但施展此術需要動用神識,衛羽剛剛進入先天境,尚未凝練神識,根本施展不了,否則哪裏會像現在這樣疲憊!


    要知道,之前抄錄功法時,他可是先背下來,然後再默寫的,著實累的不輕。


    之所以如此,也是因為沒有神識輔助,做不到一邊觀看玉簡,一邊抄寫。


    唯一幸運的是,進入先天後,他的記憶力增強了許多,再加上觀看玉簡這種方式有助於記憶,倒是比想象中快了不少。


    眼見衛羽神情淡淡,徐老道連忙取出一個木盒,推到衛羽麵前,語氣誠懇道:“這裏麵裝的便是前輩之前提到的符紙,老道也不說什麽錢不錢了,就作為一點幸苦費,希望前輩不要嫌棄。”


    一聽此言,衛羽頓時來了精神,他抬手打開木盒,見盒內果真裝著一疊黃色符紙,粗略估計,足有百來張,嘴角不由地露出一抹笑容。


    這老道還算有些誠意,雖然他之前是提出購買符紙,但這東西很少有人售賣,一般都是自製自用,眼下倒是省了他不少麻煩。


    想到這,他拱手謝道:“那衛某就卻之不恭了!”


    徐老道見狀,連忙擺手道:“前輩滿意就好!”


    “道長客氣了。”衛羽笑著收起木盒,接著起身道:“天色不早了,我也該動身了,徐道長,咱們有緣再見。”


    盡管茅山乃是修行聖地,但畢竟是徐老道的地盤,哪怕兩人剛剛合作了一次,但誰也沒有真正信任對方,所以,衛羽是不敢在這裏過夜的。


    此刻,徐老道也跟著站起,微伏一禮,道:“那老道就不留前輩了,祝前輩仙道有成。”


    衛羽眉頭一挑,迴禮道:“也祝徐道長願望成真!”


    話落,兩人相視而笑,並肩出了靜室。


    ……


    當此之際,金烏西墜,已是黃昏,衛羽不敢耽擱,下山後,立即騎著馬朝金壇縣城飛奔而去。


    這一路上,他全無心思留意外物,腦海裏迴蕩的盡是玉簡內的文字。尤其是那篇【修行概要】,讓他漲了不少見識。


    比如說,天地大變前,甚至靈氣衰減的前期,修士修煉的功法可不是現在的版本,以茅山派舉例,那時還不叫“洞玄經”,而是“上清大洞真經”。


    而且,當時可沒有什麽後天、先天的說法,彼時,各派功法雖然都不相同,但有一個統一的稱唿,叫作“服氣法”,也稱“食氣法”。


    修煉這種服氣法,可以直接感應靈氣,從而引氣入體,踏上道途。但天地大變,靈氣變得稀薄後,引氣入體就變得艱難起來。


    彼時,為了適應靈氣的變化,一眾修士不得不開始修改服氣法,而茅山派的【洞玄經】便是由此而來。


    甚至,大名鼎鼎的內丹術也是從這裏開始興起的,後來直到兩宋時徹底完善。


    這期間,正一與全真兩派的功法也互有融合,比如“築基”之法。


    其實,“百日築基”這個說辭最早來自全真派的內丹術,正一道的服氣法可沒有什麽築基之說,但為了踏入道途,隻能引入這條路,當然了,全真的功法也吸取了不少正一的理論。


    正是因為這種交融,修行之路才得以延續。


    不過,這也隻是治標不治本,靈氣衰減仍在繼續,而且,因為那段時期的混亂,以及修行之路的短暫斷代,很多法訣都失傳了。


    以前的修行界,各派功法都是口口相傳,不落文字,根本沒有小說中的什麽“藏經閣”。


    那時候,師傅收徒都是隻收一兩個,宗派收徒也是如此,修行界的小派大多代代單傳,大派的話,整個宗派的人數加起來也不會超過百人,畢竟,修行是需要大量資源的。


    所以,根本沒有建立藏經閣的必要。


    但這種情況下,一旦師父坐化,而徒弟還未出師,那傳承自然也就殘缺了。


    那段時期,茅山派的法訣就失傳了不少,等派內宗老意識到此事後,才開始建立藏經閣,收錄法訣。


    按照劉淩前輩的記載,如今的茅山派除了根本道法【洞玄經】外,所有的術法、符籙按照精妙程度分為上、中、下三個品級。


    其中,上品術符八門,中品術符十門,下品術符一十八門。


    派內弟子除了從自家師父那兒學得術法符籙外,等晉級先天後,還可以從藏經閣學習一門上品術符,兩門中品術符,至於下品術符,則不受限製。


    當然了,這隻是弟子的待遇,派內宗老一般能多學一到兩門上、中品術符。


    不過,也沒人想著學會所有的術法、符籙,畢竟,修行的根本還是道法。


    說道這裏,就要講講法與術的區別。


    人們嚐嚐將“法”與“術”放在一起,其實,兩者還是有區別的。


    常言道:內練為法,外用為術!


    法為根本,術乃護法的手段,手段有千萬種,不可能盡學,隻要能護住法,也就夠用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九叔開始諸天之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九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九戊並收藏從九叔開始諸天之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