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天府之行,完顏宗弼終歸還是大意了。
趾高氣昂地來興師問罪,結果卻連張浚的麵都沒有見到,便落得個倉皇而逃。
也得虧是他行動果決,逃得夠快。要不然真打起來,讓宋軍給糾纏住,說不定今天帶來的兩千來人就得全軍覆沒。
而就當完顏宗弼在逃跑的時候,哦不,應該叫戰略性撤退的時候,他完全不會想到宋人竟然敢追出城來。
按照宋人以往的尿性,他們憑借堅城利炮抗住了一波攻擊,熬到自己這一撤,他們就能往朝廷報一場大捷了,然後大家愉快地論功行賞。
他們來追擊幹什麽?他們竟然還敢來追擊?莫非還想擴大戰果不成嗎?
完顏宗弼迴頭看了一眼追擊的宋軍,輕蔑地一笑,繼續戰略撤退。
雖然從未將宋軍放在眼裏,亦或者說是從未將除了嶽飛之外的宋軍放在眼裏,完顏宗弼也不會弱智到不顧形勢迴頭逞能。
打贏過金人的宋將不少,但除了嶽飛之外,從來沒有一個宋人將軍能追著金人打。
就算是那位野戰打敗了金軍的劉錡,也不過是打的一場防禦戰罷了。
完顏宗弼雙腳一夾馬肚子:想追擊,先得追得上再說擊吧!
卻說嶽銀瓶領著一票騎兵出了應天府城門,一路尾隨在金軍身後。
二百人追在兩千人身後,怎麽看都有些怪異。
嶽銀瓶是頭一次領兵出戰,不知是初生牛犢不怕虎,還是真的很有把握,竟然就敢這樣咬著金國的戰神金兀術不放。
而金兀術一點跟她較勁的意思都沒有,隻是按部就班地撤退。
跑了不到百米,嶽銀瓶口中含著哨子,有節奏地吹了幾下,伸手朝身後做了幾個手勢。
手勢是做給李申之看的。
李申之看到之後,立馬給傳令兵下令,用警報器傳遞消息。
片刻之後,應天府城的警報聲長長地響起。
韓平站在寧陵縣城的城頭,聽到了從應天府遙遙傳來的警報聲,即刻下令:“迴迴炮準備!”
警報聲的意思是:沿途各城看到金人之後用迴迴炮攻擊。
每座城之外,都按距離遠近豎著桅杆標尺。
不隻是應天府城,每個縣城都有,甚至是混凝土小城也有。
既對防洪有幫助,又是迴迴炮精準打擊必不可少。
卻說完顏宗弼領著兩千金兵有條不紊地撤退,始終跟嶽銀瓶的追兵保持著一定距離。
雖然是騎兵,也得悠著點跑。若是不愛惜馬力死命狂奔,恐怕等不到跑迴開封府,戰馬就得累死。
沒了戰馬成了步兵的兩千金兵,還真有可能被宋人給吃掉。
嶽銀瓶也沒急著去衝擊金軍逃跑的騎兵,而是像牧羊犬一般,或在後麵或在側麵,陪伴著金人撤退。
當進入到寧陵縣城範圍的時候,嶽銀瓶不動聲色地與金人拉開了距離,慢慢地落後。
金人看到被自己拉開距離的宋軍,不禁嘲笑道:宋人當真是不會騎馬,咱們跑得這麽慢,他們都跟不上。
完顏宗弼雖然覺得宋軍不至於是因為騎術跟不上他們,卻也來不及思索其中的蹊蹺之處,隻當是宋軍感覺占不到便宜,放棄了追擊。
忽然,又是那道讓他們肝兒顫的“嗡……嗡……”聲響起,從寧陵縣城之中飛來了一片石彈,朝著金軍的騎兵部隊唿嘯而來。
完顏宗弼大驚之下,慌忙命令金軍左右散開躲避。
中間是堅硬的官道,道路兩邊便成了鬆軟的耕地,亦或是雜草叢生的荒地,極大地阻滯了騎兵前進的速度。
而就在這時,身後的嶽銀瓶加快了速度,衝上來放了一波箭雨,複又與金人拉開了距離。
好一波騎炮協同!
嶽銀瓶心中暗暗讚了一句,對李申之的軍事理念大為讚賞。沒想到不會打仗的李申之,竟然能想出如此精妙的戰法,不愧為嶽家的女婿。
金人被這一波攻擊收割了幾十條人命,頓時氣憤不已。
有脾氣暴躁的,當即就想上馬迴身,給跟在身後的宋軍一個教訓。
有的金兵想迴頭收拾宋軍的騎兵,有的金兵想給寧陵城的守軍一個教訓,還有的差點被石彈砸到,陷入了短暫的慌亂。
關鍵時刻,還是完顏宗弼保持了冷靜,他迅速將金軍重新組織起來,繼續撤退。
他知道不能留在原地糾纏,否則過一會又會是一波石彈攻擊。而若是趁著石彈重新裝填的空隙逃離的話,第二波石彈壓根夠不著他們。
當完顏宗弼領著金軍大部繼續撤退的時候,總有零星掉隊的人。
他們有的是自己受了傷,有的是戰馬受了傷,還有的是戰馬受了驚嚇,在原地打轉。
不管他們是因為什麽原因掉的隊,全都被追上的宋軍收割了人頭。
寧陵縣城中的韓平拚命地催促士兵們重置迴迴炮,卻也來不及投出第二波石彈,惋惜不已。
完顏宗弼用自己的果決,向這位第一次上戰場的年輕人表演了,什麽叫抓不住的泥鰍。
迴頭看了一眼身後,損失的士兵讓完顏宗弼很心痛,總歸還能接受。
今天自己犯下了這麽大的一個錯誤,哪怕是損失一半人馬能逃出去,都堪稱史詩級的逃亡。
僅僅損失百十號人就能逃出去,對完顏宗弼來說,未嚐不是一場“大捷”。
眼看著就要逃出寧陵縣,離開應天府的地界,完顏宗弼迴頭看了一眼身後的追兵,想跟他們來個告別。
正抬頭之際,他看到了前方豎起的一根高高的桅杆,瞬間毛發豎立,體內腎上腺素瘋狂分泌。
“快散開,散開跑!”完顏宗弼大聲疾唿。
能跟著完顏宗弼前來的,都是金兵中的精銳,聽到主將的吩咐,紛紛散開陣型。
桅杆之後的不遠處是一座小城,同樣能發出“嗡……嗡……”般死神的聲音。
小城之中的迴迴炮數量不多,稀疏的幾顆石彈僅僅造成了個位數的殺傷。
嶽銀瓶跟在後麵繼續收割了幾個人,戰果有限,象征意義多過實際殺傷。
當跑到最後一座小城邊時,嶽銀瓶停止了追擊,目送金人離去。
這座小城正是淮北土匪坐守的小城,張牧之與李鐵牛趴在城牆之上看得真真切切。
“乖乖啊,這嶽家小娘子當真厲害,竟然能追著金人打。”李鐵牛張得五大三粗,此刻卻對嬌小的嶽銀瓶佩服得五體投地。
“幸虧當初咱們投降得快,要不然還不得被這小娘子給割了腦袋。”看到嶽銀瓶熟練地收割著金人的人頭,李鐵牛後怕得感到脖子一陣涼刷刷。
與城中歡唿雀躍的百姓不同,張牧之的心情卻是很沉重。
他畢竟是當過頭領的人,多少有些見識。
從金人的規模就能看出來,絕對不是來攻城的。而金人吃了這麽一個大虧,必然會大規模地報複宋人。
據說開封城中窩著幾十萬的金兵,而應天府中就算加上流民,也湊不出幾十萬人。
這要是金兵真的攻過來,應天府定當生靈塗炭。
迴頭看了看城中依然歡唿的人們,這都是跟著他一路從家鄉上山當土匪,又跟著他從淮北來到了應天府的人,他們之間雖然沒有血緣,卻比親人更親。
而當金人大舉進攻的時候,他們處於宋金之間的最前線,到時候會遭遇什麽樣的慘狀,想想都會不寒而栗。
完顏宗弼領著金兵,扔下了百十具屍體之後,總算是逃迴了開封府的地界。
看著宋軍沒有追出來,他也沒有多糾結,而是徑直迴到了開封城內。
一路上他並不是沒有機會迴頭反殺宋軍的二百人,而是他根本不敢耽擱時間。因為宋軍的投石機打得實在是太準了。
每一波投石機的攻擊,都能打到金人的騎兵陣中,雖然每次的殺傷人數很少,但是卻讓每個人都籠罩在死亡的威脅之下。
完顏宗弼並不是神,他也很怕死。
這石彈說它打得準吧,卻又沒長眼睛,鬼知道會落到誰的頭上。
沒人敢拿自己的性命來賭自己能在漫天的石彈中活下來。
而嶽銀瓶又打得很聰明,始終與完顏宗弼保持著安全距離。萬一金軍發起瘋來,非要在野外跟宋軍一決雌雄,那麽嶽銀瓶也有把握安全脫離。
不管怎麽說,開封府與應天府的第一次交戰,就這麽稀裏糊塗地開始,又悄無聲息地結束了。
宋金之間打了這麽多年,宋軍中的名將逐漸凋零,僅剩的幾個也被紛紛束之高閣。而金國也沒有好到哪裏去,他們的人才斷檔更加地嚴重。
完顏宗弼之下最能打仗的,盡然是諸如韓常一般的漢人。
可以想見,金人對這些漢人依然有些深深的戒備,不可能讓他們獨領一路。
於是乎完顏宗弼的地位變得非常地尷尬。
他想要迴朝中爭奪政治上的地位,那就需要放棄開封府的兵權。而若是非要把兵權握在手中,朝廷裏的事情他又插不上話。若是他領著金軍主力迴國爭權,更是會把好不容易打下來的中原地區拱手讓給宋人。
原本完顏宗弼是想著去與應天府的張浚談判一番,依托對趙構的施壓,在應天府咬下一塊肉來,挽迴在秦州丟失的麵子,進而增加自己的政治資本。
沒成想宋人不講武德,直接對他們開炮,還追著打了一路。
雖然沒有對他造成多大的損失,但堂堂東亞第一軍事強國的第一將領,竟然被一個不知名的毛頭小將領著二百人追了一百多裏地,麵子上總歸是掛不住。
在戰場上的完顏宗弼保持著冷靜,沒有與宋人過多地糾纏,一路損兵折將地撤退,毫不猶豫。
但是毫不猶豫,不代表他能咽下這口氣。
當完顏宗弼迴到開封府之後,下達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備戰。
大規模的戰爭,很少有突然性,往往都是小的摩擦不斷地加大,雙方不停地投入力量,進而爆發了大規模的決戰。
就像二戰時期,官方的論調永遠是德國閃擊波蘭引發了二戰,而不是如民間常說的德國發動了二戰。
引發和發動,這兩者之間還是有著本質的區別。
完顏宗弼決定對宋人采取軍事行動,逼迫宋人割地賠款,而他永遠不會想到,這場戰爭的規模會打到什麽程度。
……
金人逃了。
宋人仿佛打了一場大勝仗。
之所以說“仿佛”,是因為這仗勝得有點怪異。
枕戈待旦的宋軍,就像一拳打在了空氣中,還沒用上力氣,就贏了。
可是贏得又覺得不痛快,甚至有點憋屈。
換個角度再想想,金兀術不過是領著兩千騎兵,就能一路長驅直入頂到應天府城下,扔了十幾具屍體就能把坐擁數十萬人的應天府攪和得天翻地覆。
幾十萬人,就被金人的兩千人嚇得全部龜縮在大城小城之中不敢出門,夠丟人的。
究竟是誰勝,誰負?
難說。
然而人嘴兩張皮,總有那口才好的,能把任何好的壞的事情都說成一朵花兒。
到了宋人口中,這場驟然發生又忽而消失的一場軍事衝突,就是一場大捷。
應天府最高軍政長官張浚說是大捷,那就必須是大捷。
張浚說到做到,當即統計斬首殺傷數目,紛紛登記在冊,等著大戰結束之後論功行賞。
當嶽銀瓶迴到應天府之後,一道警報聲從應天府傳了出來,意思是解除警戒。
一場混戰從頭到尾不到一天時間,並沒有在應天府的空間中留下什麽痕跡。
沒有血流漂杵,也沒有屍橫遍野。
沒有親曆的人,甚至都不知道剛才到底發生了什麽。
他們隻是稀裏糊塗地躲進了混凝土築的小城裏,吃了一頓中午飯,然後又稀裏糊塗地迴了家。家中一切物事完好如初,他們繼續幹著今天沒幹完的活兒,一切照舊。
而應天府衙之中,一眾人圍坐在一起,麵色凝重。
張浚在外麵的時候,必須要以一場大捷來鼓舞士氣。而迴到府衙之中,說他心中不緊張,不憂愁,都是假的。
金軍數十萬軍隊近在咫尺,其帶來的心理壓力常人根本無法想象。
即便是如此,也沒有人責怪李申之下令發射迴迴炮。
反觀李申之自己,更是沒有一絲自責的意思。他看向滿麵愁容的張浚,問道:“敢問張相公,朝廷來的詔書怎麽說?”
趾高氣昂地來興師問罪,結果卻連張浚的麵都沒有見到,便落得個倉皇而逃。
也得虧是他行動果決,逃得夠快。要不然真打起來,讓宋軍給糾纏住,說不定今天帶來的兩千來人就得全軍覆沒。
而就當完顏宗弼在逃跑的時候,哦不,應該叫戰略性撤退的時候,他完全不會想到宋人竟然敢追出城來。
按照宋人以往的尿性,他們憑借堅城利炮抗住了一波攻擊,熬到自己這一撤,他們就能往朝廷報一場大捷了,然後大家愉快地論功行賞。
他們來追擊幹什麽?他們竟然還敢來追擊?莫非還想擴大戰果不成嗎?
完顏宗弼迴頭看了一眼追擊的宋軍,輕蔑地一笑,繼續戰略撤退。
雖然從未將宋軍放在眼裏,亦或者說是從未將除了嶽飛之外的宋軍放在眼裏,完顏宗弼也不會弱智到不顧形勢迴頭逞能。
打贏過金人的宋將不少,但除了嶽飛之外,從來沒有一個宋人將軍能追著金人打。
就算是那位野戰打敗了金軍的劉錡,也不過是打的一場防禦戰罷了。
完顏宗弼雙腳一夾馬肚子:想追擊,先得追得上再說擊吧!
卻說嶽銀瓶領著一票騎兵出了應天府城門,一路尾隨在金軍身後。
二百人追在兩千人身後,怎麽看都有些怪異。
嶽銀瓶是頭一次領兵出戰,不知是初生牛犢不怕虎,還是真的很有把握,竟然就敢這樣咬著金國的戰神金兀術不放。
而金兀術一點跟她較勁的意思都沒有,隻是按部就班地撤退。
跑了不到百米,嶽銀瓶口中含著哨子,有節奏地吹了幾下,伸手朝身後做了幾個手勢。
手勢是做給李申之看的。
李申之看到之後,立馬給傳令兵下令,用警報器傳遞消息。
片刻之後,應天府城的警報聲長長地響起。
韓平站在寧陵縣城的城頭,聽到了從應天府遙遙傳來的警報聲,即刻下令:“迴迴炮準備!”
警報聲的意思是:沿途各城看到金人之後用迴迴炮攻擊。
每座城之外,都按距離遠近豎著桅杆標尺。
不隻是應天府城,每個縣城都有,甚至是混凝土小城也有。
既對防洪有幫助,又是迴迴炮精準打擊必不可少。
卻說完顏宗弼領著兩千金兵有條不紊地撤退,始終跟嶽銀瓶的追兵保持著一定距離。
雖然是騎兵,也得悠著點跑。若是不愛惜馬力死命狂奔,恐怕等不到跑迴開封府,戰馬就得累死。
沒了戰馬成了步兵的兩千金兵,還真有可能被宋人給吃掉。
嶽銀瓶也沒急著去衝擊金軍逃跑的騎兵,而是像牧羊犬一般,或在後麵或在側麵,陪伴著金人撤退。
當進入到寧陵縣城範圍的時候,嶽銀瓶不動聲色地與金人拉開了距離,慢慢地落後。
金人看到被自己拉開距離的宋軍,不禁嘲笑道:宋人當真是不會騎馬,咱們跑得這麽慢,他們都跟不上。
完顏宗弼雖然覺得宋軍不至於是因為騎術跟不上他們,卻也來不及思索其中的蹊蹺之處,隻當是宋軍感覺占不到便宜,放棄了追擊。
忽然,又是那道讓他們肝兒顫的“嗡……嗡……”聲響起,從寧陵縣城之中飛來了一片石彈,朝著金軍的騎兵部隊唿嘯而來。
完顏宗弼大驚之下,慌忙命令金軍左右散開躲避。
中間是堅硬的官道,道路兩邊便成了鬆軟的耕地,亦或是雜草叢生的荒地,極大地阻滯了騎兵前進的速度。
而就在這時,身後的嶽銀瓶加快了速度,衝上來放了一波箭雨,複又與金人拉開了距離。
好一波騎炮協同!
嶽銀瓶心中暗暗讚了一句,對李申之的軍事理念大為讚賞。沒想到不會打仗的李申之,竟然能想出如此精妙的戰法,不愧為嶽家的女婿。
金人被這一波攻擊收割了幾十條人命,頓時氣憤不已。
有脾氣暴躁的,當即就想上馬迴身,給跟在身後的宋軍一個教訓。
有的金兵想迴頭收拾宋軍的騎兵,有的金兵想給寧陵城的守軍一個教訓,還有的差點被石彈砸到,陷入了短暫的慌亂。
關鍵時刻,還是完顏宗弼保持了冷靜,他迅速將金軍重新組織起來,繼續撤退。
他知道不能留在原地糾纏,否則過一會又會是一波石彈攻擊。而若是趁著石彈重新裝填的空隙逃離的話,第二波石彈壓根夠不著他們。
當完顏宗弼領著金軍大部繼續撤退的時候,總有零星掉隊的人。
他們有的是自己受了傷,有的是戰馬受了傷,還有的是戰馬受了驚嚇,在原地打轉。
不管他們是因為什麽原因掉的隊,全都被追上的宋軍收割了人頭。
寧陵縣城中的韓平拚命地催促士兵們重置迴迴炮,卻也來不及投出第二波石彈,惋惜不已。
完顏宗弼用自己的果決,向這位第一次上戰場的年輕人表演了,什麽叫抓不住的泥鰍。
迴頭看了一眼身後,損失的士兵讓完顏宗弼很心痛,總歸還能接受。
今天自己犯下了這麽大的一個錯誤,哪怕是損失一半人馬能逃出去,都堪稱史詩級的逃亡。
僅僅損失百十號人就能逃出去,對完顏宗弼來說,未嚐不是一場“大捷”。
眼看著就要逃出寧陵縣,離開應天府的地界,完顏宗弼迴頭看了一眼身後的追兵,想跟他們來個告別。
正抬頭之際,他看到了前方豎起的一根高高的桅杆,瞬間毛發豎立,體內腎上腺素瘋狂分泌。
“快散開,散開跑!”完顏宗弼大聲疾唿。
能跟著完顏宗弼前來的,都是金兵中的精銳,聽到主將的吩咐,紛紛散開陣型。
桅杆之後的不遠處是一座小城,同樣能發出“嗡……嗡……”般死神的聲音。
小城之中的迴迴炮數量不多,稀疏的幾顆石彈僅僅造成了個位數的殺傷。
嶽銀瓶跟在後麵繼續收割了幾個人,戰果有限,象征意義多過實際殺傷。
當跑到最後一座小城邊時,嶽銀瓶停止了追擊,目送金人離去。
這座小城正是淮北土匪坐守的小城,張牧之與李鐵牛趴在城牆之上看得真真切切。
“乖乖啊,這嶽家小娘子當真厲害,竟然能追著金人打。”李鐵牛張得五大三粗,此刻卻對嬌小的嶽銀瓶佩服得五體投地。
“幸虧當初咱們投降得快,要不然還不得被這小娘子給割了腦袋。”看到嶽銀瓶熟練地收割著金人的人頭,李鐵牛後怕得感到脖子一陣涼刷刷。
與城中歡唿雀躍的百姓不同,張牧之的心情卻是很沉重。
他畢竟是當過頭領的人,多少有些見識。
從金人的規模就能看出來,絕對不是來攻城的。而金人吃了這麽一個大虧,必然會大規模地報複宋人。
據說開封城中窩著幾十萬的金兵,而應天府中就算加上流民,也湊不出幾十萬人。
這要是金兵真的攻過來,應天府定當生靈塗炭。
迴頭看了看城中依然歡唿的人們,這都是跟著他一路從家鄉上山當土匪,又跟著他從淮北來到了應天府的人,他們之間雖然沒有血緣,卻比親人更親。
而當金人大舉進攻的時候,他們處於宋金之間的最前線,到時候會遭遇什麽樣的慘狀,想想都會不寒而栗。
完顏宗弼領著金兵,扔下了百十具屍體之後,總算是逃迴了開封府的地界。
看著宋軍沒有追出來,他也沒有多糾結,而是徑直迴到了開封城內。
一路上他並不是沒有機會迴頭反殺宋軍的二百人,而是他根本不敢耽擱時間。因為宋軍的投石機打得實在是太準了。
每一波投石機的攻擊,都能打到金人的騎兵陣中,雖然每次的殺傷人數很少,但是卻讓每個人都籠罩在死亡的威脅之下。
完顏宗弼並不是神,他也很怕死。
這石彈說它打得準吧,卻又沒長眼睛,鬼知道會落到誰的頭上。
沒人敢拿自己的性命來賭自己能在漫天的石彈中活下來。
而嶽銀瓶又打得很聰明,始終與完顏宗弼保持著安全距離。萬一金軍發起瘋來,非要在野外跟宋軍一決雌雄,那麽嶽銀瓶也有把握安全脫離。
不管怎麽說,開封府與應天府的第一次交戰,就這麽稀裏糊塗地開始,又悄無聲息地結束了。
宋金之間打了這麽多年,宋軍中的名將逐漸凋零,僅剩的幾個也被紛紛束之高閣。而金國也沒有好到哪裏去,他們的人才斷檔更加地嚴重。
完顏宗弼之下最能打仗的,盡然是諸如韓常一般的漢人。
可以想見,金人對這些漢人依然有些深深的戒備,不可能讓他們獨領一路。
於是乎完顏宗弼的地位變得非常地尷尬。
他想要迴朝中爭奪政治上的地位,那就需要放棄開封府的兵權。而若是非要把兵權握在手中,朝廷裏的事情他又插不上話。若是他領著金軍主力迴國爭權,更是會把好不容易打下來的中原地區拱手讓給宋人。
原本完顏宗弼是想著去與應天府的張浚談判一番,依托對趙構的施壓,在應天府咬下一塊肉來,挽迴在秦州丟失的麵子,進而增加自己的政治資本。
沒成想宋人不講武德,直接對他們開炮,還追著打了一路。
雖然沒有對他造成多大的損失,但堂堂東亞第一軍事強國的第一將領,竟然被一個不知名的毛頭小將領著二百人追了一百多裏地,麵子上總歸是掛不住。
在戰場上的完顏宗弼保持著冷靜,沒有與宋人過多地糾纏,一路損兵折將地撤退,毫不猶豫。
但是毫不猶豫,不代表他能咽下這口氣。
當完顏宗弼迴到開封府之後,下達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備戰。
大規模的戰爭,很少有突然性,往往都是小的摩擦不斷地加大,雙方不停地投入力量,進而爆發了大規模的決戰。
就像二戰時期,官方的論調永遠是德國閃擊波蘭引發了二戰,而不是如民間常說的德國發動了二戰。
引發和發動,這兩者之間還是有著本質的區別。
完顏宗弼決定對宋人采取軍事行動,逼迫宋人割地賠款,而他永遠不會想到,這場戰爭的規模會打到什麽程度。
……
金人逃了。
宋人仿佛打了一場大勝仗。
之所以說“仿佛”,是因為這仗勝得有點怪異。
枕戈待旦的宋軍,就像一拳打在了空氣中,還沒用上力氣,就贏了。
可是贏得又覺得不痛快,甚至有點憋屈。
換個角度再想想,金兀術不過是領著兩千騎兵,就能一路長驅直入頂到應天府城下,扔了十幾具屍體就能把坐擁數十萬人的應天府攪和得天翻地覆。
幾十萬人,就被金人的兩千人嚇得全部龜縮在大城小城之中不敢出門,夠丟人的。
究竟是誰勝,誰負?
難說。
然而人嘴兩張皮,總有那口才好的,能把任何好的壞的事情都說成一朵花兒。
到了宋人口中,這場驟然發生又忽而消失的一場軍事衝突,就是一場大捷。
應天府最高軍政長官張浚說是大捷,那就必須是大捷。
張浚說到做到,當即統計斬首殺傷數目,紛紛登記在冊,等著大戰結束之後論功行賞。
當嶽銀瓶迴到應天府之後,一道警報聲從應天府傳了出來,意思是解除警戒。
一場混戰從頭到尾不到一天時間,並沒有在應天府的空間中留下什麽痕跡。
沒有血流漂杵,也沒有屍橫遍野。
沒有親曆的人,甚至都不知道剛才到底發生了什麽。
他們隻是稀裏糊塗地躲進了混凝土築的小城裏,吃了一頓中午飯,然後又稀裏糊塗地迴了家。家中一切物事完好如初,他們繼續幹著今天沒幹完的活兒,一切照舊。
而應天府衙之中,一眾人圍坐在一起,麵色凝重。
張浚在外麵的時候,必須要以一場大捷來鼓舞士氣。而迴到府衙之中,說他心中不緊張,不憂愁,都是假的。
金軍數十萬軍隊近在咫尺,其帶來的心理壓力常人根本無法想象。
即便是如此,也沒有人責怪李申之下令發射迴迴炮。
反觀李申之自己,更是沒有一絲自責的意思。他看向滿麵愁容的張浚,問道:“敢問張相公,朝廷來的詔書怎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