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之上,李申之深切地體會到了落後就要挨打的痛,感受到了被北方軍事強國軍事威懾的壓迫感,於是乎他思考了許多的問題。
關於華夏人為何會落後的問題。
比如說為什麽華夏大地上一而再再而三地錯過了大航海時代?明明造船和航海業領先了將近一千年,卻在大航海時代門外徘徊了一千五百年。
為什麽會錯過工業革命?明明工業革命的先決技術條件都是從華夏大地上傳到了歐羅巴,卻被學子學孫們一躍反超,遠遠地甩在了身後?
為什麽現代化沒有從這片土地上開啟?
為什麽是昂撒人突然崛起,這群曾經被稱之為蠻人的金發碧眼們,能夠力壓羅馬人,高盧人,華夏人,站在了地球的最頂端,並且持續了幾百年,一直到現在,而且在可預見的未來還會持續很多年。
如果在未來華夏人在複興的道路上犯了什麽大錯的話,昂撒人還會繼續稱霸地球無數年。
這些到底是為什麽?
民主與自由嗎?必然不是的。
看看中東,南美,非洲就知道了,民主隻會給他們帶去比專製更加肆無忌憚的腐敗,自由帶去的隻是無窮無盡的混亂。再不濟,看一看印度也好。
印度全盤複製了昂撒人的全套製度,卻忽然被他們曾經鄙視的華夏人遠遠地甩在了身後。
而從李申之從小生活的經曆來看,華夏真正嚐到工業革命的果實,極地的改善了自身物質條件,還是到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後的事情。
那麽是因為開放嗎?必然也不是的。一八四零年的時候,華夏比現在更加開放。
到底是什麽,是國家富強的密碼?
自由與民主不是,獨裁不是,開放也不是。
拿此時的宋朝與工業革命時的英國來對比,忽然會發現兩者是多麽地相似!
重商主義盛行,貿易極其繁榮,經濟發展水平非常地高。
機器大量代替人工,生產活動規模化,專業化高度發達。
社會分工精確。不光是製造業有社會分工,就連農業也有著非常明確的社會分工。
種米的隻種米,種茶的隻種茶,種水果的隻種水果,甚至隻種植某幾種單一品種,並在現有的生產力之下將種植技術發展到了極致。
所謂的農業革命在宋朝雖然沒有專門提及,但是卻達到了英國農業革命的事實,產生了大量脫離土地的閑置人口,足夠工業化使用。
仿佛一切都為工業化做好了準備,卻唯獨差了最後的臨門一腳。
差的這一點到底是什麽?
自從開始思考這個問題,李申之的愁容就沒有消過,頭發都掉了一大把。
心裏仿佛被一個線索揪著,卻始終看不到,摸不到這條線索在哪裏,是什麽。
作為他的枕邊人,嶽銀瓶看在眼裏,急在心裏。
嶽銀瓶拍著自己肌肉厚過脂肪的胸脯,說道:“夫君可是在擔心金人嗎?夫君且放心,隻要有妾在,定不會讓金人傷你半根毫毛。”
在川陝時,所有的戰略分析全都是與嶽銀瓶與陸遊等人一同完成的,是以他們對宋金之間的局勢全都爛熟於胸。
李申之看著比自己小了一圈的女中豪傑,想自己堂堂一個七尺男兒,何時用得著一個女人來保護自己。
剛想說幾句豪邁的話,忽然腦中閃過一絲靈感,便收迴了念相,先努力地抓住靈感。
李申之捋了捋思路,說道:“你可曾想過,如果戰場之上出現一種有一人可以操作的攻城車,車身遍布鐵甲,可以日行千裏,車頭有一個巨大的炮,一炮就能轟破城門,將會如何?”
嶽銀瓶隻當李申之是天馬行空的想象,說道:“真要有這東西,給我一百人,就能橫掃天下。”
李申之點了點頭,如果真的能有一百輛真正的坦克,橫掃天下的確可以輕鬆加愉快。
李申之又問道:“那你可曾想過,如果有一台織布機,隻需一人就可以操作,能從棉花開始直接造出棉布,將會如何?”
“我隻懂得戰場之事,”嶽銀瓶搖了搖頭,說道:“你不妨去問一問陸遊他們。不過照我看來,大概也就是懂得這種技術的人,生活會更富裕一些罷了。”
“著啊!”李申之忽然眼前一亮,摟著嶽銀瓶在腦門上親了一口:“娘子言之有理!”
李申之轉身跳下了馬車,迫不及待地要想要聽一聽別人的意見。
自己一個人在這裏苦思冥想找不到根結,不就是閉門造車嗎?想要搞清楚這個問題,再沒有問一問當事人來得最好了。
嶽銀瓶抹了一把額頭上的口水,臉蛋紅撲撲的,也跳下馬車跟了上去。
李申之放眼望去,浩浩蕩蕩的大部隊中,人口結構涵蓋了南宋王朝幾乎所有的階層。
想知道南宋為何會錯過工業革命,他們不正是當事人嗎?想要做調查,還有什麽比他們這些活在大宋的土著人更合適的調查對象?
不多時,李申之將他在一路上搭起來的班底全都聚攏在了一起。
大部隊就勢停了下來,流民們原地生火造飯,臨時客串的牧民們開始趕著牲口放牧,順便提著路上造的木桶擠奶。
李申之等人在馬車周圍找了幾塊大石頭,一人搬了一塊當凳子,就地圍坐起來。
出席會議的有:
新科狀元、即將上任的應天府宋城縣知縣、李氏莊園實際控製人、茗香苑實際控製人、此行數萬人的核心人物——李申之;
科舉二甲頭名、大文豪、大詩人、熱血青年——陸遊;
年少老成、不是和尚的和尚、流民的精神導師、日後號稱濟公的活佛——李修緣;
出身太行山的百戰勇士、嶽家軍中背嵬軍校官、表麵憨厚實則心高氣傲、臉上刺著“赤心報國、誓殺金賊”八個字的優秀特種兵——老陳;
淮北地區最大土匪團夥的頭目、雖然落草但是心中有正義的民間義軍領袖——張牧之;
身體野蠻、相貌兇惡、實則內心善良幼稚的無敵勇士——李鐵牛;
從小是匪二代、現在是官二代、啥都懂點又啥都不精的小六邊形戰士——邵繼春;
近身單挑無敵、身份神秘、大腿勁健q彈、與嶽銀瓶姐妹相稱的李府丫鬟——金兒;
還有嶽家二娘、不論是性格還是能力都得到嶽飛真傳的女中豪傑——嶽銀瓶。
這些天來,李申之的愁容,大家都看在眼裏。
其實不隻是嶽銀瓶,剩下的人也都以為李申之是在為金人的入侵發愁。
宋金局勢就是他們一同商討出來的,金人必然會入侵秦州,邵隆必然能守住秦州,然後就輪到金人拿應天府開刀。
這隻是時間問題,結果並不會有任何改變。
大家也有心安撫李申之,卻都搭不上話。
熟悉李申之的人都知道,他閉關的時候,不希望任何人打擾。除了金兒和嶽銀瓶,別人壓根連他的麵都見不到。
眾人坐定,李申之說道:“我有一個想法,困擾了我好些天,今天把大夥請過來,就是想聽一聽大夥的看法。”
李鐵牛說道:“你放心,就算天塌下來,按李鐵牛也能幫你頂一下,俺個子大,死也是俺李鐵牛先死。”
老陳鼻子裏哼了一聲:“真要到了危機時刻,也輪不到你先死。”
李鐵牛不服氣道:“你個糟老頭子,別以為打過幾場大仗就了不起,俺早就看你不順眼了。”
老陳就是這個樣子,成天繃著一張臉,仿佛誰也瞧不起的樣子,已經不是一個人看老陳不順眼了。
其實他們覺得老陳不順眼是對的,因為他確實誰也瞧不起,唯有嶽飛和韓世忠讓他佩服。
張牧之趕緊拉住李鐵牛,說道:“鐵牛休得胡言。你可知陳將軍是八字軍出身?”
老陳臉上刻的八個字,從來沒有刻意掩飾,隻要不是瞎子,都能看得到。
張牧之繼續解釋道:“八字軍最早出身太行山,他們投身抗金,在臉上刺上了‘赤心報國、誓殺金賊’八個字,轉戰南北立下無數功勳,比咱們強太多了。”
李鐵牛還要強嘴,李申之說道:“鐵牛,你可知這八個字的含義嗎?”
李鐵牛猶自不服氣道:“俺也與那金賊勢不兩立,隻不過沒有刻在臉上罷了。”
李申之搖了搖頭,說道:“一旦臉上刻了這八個字,就表示自己一生都與金人決裂,再不會有投降的可能,不會有苟且的可能。隻要他們跟金人見麵,隻有一個能活著走出戰場。”
臉上刻了這八個字,就表示要一輩子與金人血戰到底,也表示一輩子不會在金人的地盤上苟且。
經過李申之的講解,李鐵牛立馬從懷裏掏出一把匕首,說道:“不就是刻字麽,俺也在臉上刻字。”
張牧之一邊奪下李鐵牛手中的匕首,叱道:“休得胡鬧,不要誤了李公子的大事。”
有心殺賊就行,刻字就不必了。張牧之雖然嘴上沒說,但還是想給自己的妹夫留一條萬不得已的後路,借著李申之的話頭奪下匕首,將李鐵牛安撫了下來。
張牧之一提醒,眾人才反應過來,正主李申之還沒說出他的想法呢。
李申之說道:“我且問大夥一個問題,如果我有一台織布機,隻需要一個人就能控製,要把棉花從這頭扔進去,從那頭就能變出來棉布。”
說完停頓了片刻,給大夥一點思考的時間,李申之繼續說道:“你們說,大宋會變成什麽樣子?”
李申之的話沒有引起眾人太大的反應,大家沉默不語,仿佛真的在認真地思考這件事。
其實大家的反應一點也不奇怪。
唐宋時期就有小說出現,那時叫“誌怪傳奇”。在唐宋文人的創作中,咱們玩得這些腦洞早被老祖宗們玩遍了。
什麽上天遁地,什麽點石成金,什麽成仙長生,窮盡了想象力的盡頭。
李申之隻不過才說了一個快速織布而已,這個腦洞太保守了。
除非他能真的拿出這樣一台織布機。
看了一會大家的反應,李申之好像也迴過點味兒來,知道大家以為他在吹牛,就像喝高了酒說“假如我有一個億”時,朋友們的反應一樣。
李申之正色對陸遊說道:“陸兄,我是認真的。”
陸遊的臉色終於變成了震驚。
他知道,李申之所謂的“認真”,指的是他真的能造出這樣的機器來。
雖然不知道到底是怎樣實現的,但李申之已經通過種種神奇的過往,證明了他的能力。隻要是他說出來的東西,不管有多麽地稀奇古怪,最終一定會實現。
陸遊認真思索了一番,說道:“即便是有這樣的機器,然則這世上的棉麻蠶絲的數量畢竟有限,即便是紡布織絹的速度再快,終究也有個盡頭。再者說,現在紡布的速度已然不慢,若是用上這樣的機器,你讓那些靠織布為生的織工,那些靠造織布機為生的匠人如何活得下去?”
聽了陸遊的迴答,李申之豎起了大拇指。不愧為千古學霸,一眼就看到了問題的本質。
李申之對陸遊補充提問道:“好叫陸兄知道,把這機器給所有織工都送一台,讓天下所有的織工都能用上這麽好的東西,豈不是美哉?”
陸遊反倒不屑道:“到時候大家都去織布,農戶爭相種植棉麻,誰來種糧食?沒有糧食,這天下人豈不是要被餓死?再說,造出的那許多絹布要賣給誰?倘若全天下人都有足夠的衣服穿,造出多餘的衣服全都扔掉不成?”
李申之說道:“簡單啊,擁有了那樣的機器,織工們便不用再日夜操勞地工作,他們隻需要每月工作十天就足夠養家糊口,剩下的二十天去風花雪月不好嗎?”
陸遊有些惱怒:“你可知這樣一來,這世間便會變得享樂成風,人人以懶惰為榮,必將世風日下,人心不古,我大宋離亡國滅種也就不遠了!”
看似平平無奇的一篇迴答,實則包含了:羊吃人、圈地運動、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殖民主義、工人階級、福利社會、消費主義、享樂主義等眾多知識點。隻不過李申之沒工夫詳細闡開討論,他想先聽一聽所有人的想法。
李申之隻反問了陸遊一個問題,便讓這位道德衛士徹底閉嘴:
“若是金國的織工人人都有這樣一台機器呢?”
李申之和陸遊之間的爭吵吧,把其他人看得莫名其妙。
不就是一個很保守的腦洞麽,用得著吵得如此不可開交嗎?若是李申之說他能上到月亮上調戲嫦娥,兩人不得打起來?
古人是很浪漫的,他們從來不缺天馬行空的腦洞,他們缺的是這些天馬行空的腦洞真的可以變為現實的“腦洞”。
關於華夏人為何會落後的問題。
比如說為什麽華夏大地上一而再再而三地錯過了大航海時代?明明造船和航海業領先了將近一千年,卻在大航海時代門外徘徊了一千五百年。
為什麽會錯過工業革命?明明工業革命的先決技術條件都是從華夏大地上傳到了歐羅巴,卻被學子學孫們一躍反超,遠遠地甩在了身後?
為什麽現代化沒有從這片土地上開啟?
為什麽是昂撒人突然崛起,這群曾經被稱之為蠻人的金發碧眼們,能夠力壓羅馬人,高盧人,華夏人,站在了地球的最頂端,並且持續了幾百年,一直到現在,而且在可預見的未來還會持續很多年。
如果在未來華夏人在複興的道路上犯了什麽大錯的話,昂撒人還會繼續稱霸地球無數年。
這些到底是為什麽?
民主與自由嗎?必然不是的。
看看中東,南美,非洲就知道了,民主隻會給他們帶去比專製更加肆無忌憚的腐敗,自由帶去的隻是無窮無盡的混亂。再不濟,看一看印度也好。
印度全盤複製了昂撒人的全套製度,卻忽然被他們曾經鄙視的華夏人遠遠地甩在了身後。
而從李申之從小生活的經曆來看,華夏真正嚐到工業革命的果實,極地的改善了自身物質條件,還是到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後的事情。
那麽是因為開放嗎?必然也不是的。一八四零年的時候,華夏比現在更加開放。
到底是什麽,是國家富強的密碼?
自由與民主不是,獨裁不是,開放也不是。
拿此時的宋朝與工業革命時的英國來對比,忽然會發現兩者是多麽地相似!
重商主義盛行,貿易極其繁榮,經濟發展水平非常地高。
機器大量代替人工,生產活動規模化,專業化高度發達。
社會分工精確。不光是製造業有社會分工,就連農業也有著非常明確的社會分工。
種米的隻種米,種茶的隻種茶,種水果的隻種水果,甚至隻種植某幾種單一品種,並在現有的生產力之下將種植技術發展到了極致。
所謂的農業革命在宋朝雖然沒有專門提及,但是卻達到了英國農業革命的事實,產生了大量脫離土地的閑置人口,足夠工業化使用。
仿佛一切都為工業化做好了準備,卻唯獨差了最後的臨門一腳。
差的這一點到底是什麽?
自從開始思考這個問題,李申之的愁容就沒有消過,頭發都掉了一大把。
心裏仿佛被一個線索揪著,卻始終看不到,摸不到這條線索在哪裏,是什麽。
作為他的枕邊人,嶽銀瓶看在眼裏,急在心裏。
嶽銀瓶拍著自己肌肉厚過脂肪的胸脯,說道:“夫君可是在擔心金人嗎?夫君且放心,隻要有妾在,定不會讓金人傷你半根毫毛。”
在川陝時,所有的戰略分析全都是與嶽銀瓶與陸遊等人一同完成的,是以他們對宋金之間的局勢全都爛熟於胸。
李申之看著比自己小了一圈的女中豪傑,想自己堂堂一個七尺男兒,何時用得著一個女人來保護自己。
剛想說幾句豪邁的話,忽然腦中閃過一絲靈感,便收迴了念相,先努力地抓住靈感。
李申之捋了捋思路,說道:“你可曾想過,如果戰場之上出現一種有一人可以操作的攻城車,車身遍布鐵甲,可以日行千裏,車頭有一個巨大的炮,一炮就能轟破城門,將會如何?”
嶽銀瓶隻當李申之是天馬行空的想象,說道:“真要有這東西,給我一百人,就能橫掃天下。”
李申之點了點頭,如果真的能有一百輛真正的坦克,橫掃天下的確可以輕鬆加愉快。
李申之又問道:“那你可曾想過,如果有一台織布機,隻需一人就可以操作,能從棉花開始直接造出棉布,將會如何?”
“我隻懂得戰場之事,”嶽銀瓶搖了搖頭,說道:“你不妨去問一問陸遊他們。不過照我看來,大概也就是懂得這種技術的人,生活會更富裕一些罷了。”
“著啊!”李申之忽然眼前一亮,摟著嶽銀瓶在腦門上親了一口:“娘子言之有理!”
李申之轉身跳下了馬車,迫不及待地要想要聽一聽別人的意見。
自己一個人在這裏苦思冥想找不到根結,不就是閉門造車嗎?想要搞清楚這個問題,再沒有問一問當事人來得最好了。
嶽銀瓶抹了一把額頭上的口水,臉蛋紅撲撲的,也跳下馬車跟了上去。
李申之放眼望去,浩浩蕩蕩的大部隊中,人口結構涵蓋了南宋王朝幾乎所有的階層。
想知道南宋為何會錯過工業革命,他們不正是當事人嗎?想要做調查,還有什麽比他們這些活在大宋的土著人更合適的調查對象?
不多時,李申之將他在一路上搭起來的班底全都聚攏在了一起。
大部隊就勢停了下來,流民們原地生火造飯,臨時客串的牧民們開始趕著牲口放牧,順便提著路上造的木桶擠奶。
李申之等人在馬車周圍找了幾塊大石頭,一人搬了一塊當凳子,就地圍坐起來。
出席會議的有:
新科狀元、即將上任的應天府宋城縣知縣、李氏莊園實際控製人、茗香苑實際控製人、此行數萬人的核心人物——李申之;
科舉二甲頭名、大文豪、大詩人、熱血青年——陸遊;
年少老成、不是和尚的和尚、流民的精神導師、日後號稱濟公的活佛——李修緣;
出身太行山的百戰勇士、嶽家軍中背嵬軍校官、表麵憨厚實則心高氣傲、臉上刺著“赤心報國、誓殺金賊”八個字的優秀特種兵——老陳;
淮北地區最大土匪團夥的頭目、雖然落草但是心中有正義的民間義軍領袖——張牧之;
身體野蠻、相貌兇惡、實則內心善良幼稚的無敵勇士——李鐵牛;
從小是匪二代、現在是官二代、啥都懂點又啥都不精的小六邊形戰士——邵繼春;
近身單挑無敵、身份神秘、大腿勁健q彈、與嶽銀瓶姐妹相稱的李府丫鬟——金兒;
還有嶽家二娘、不論是性格還是能力都得到嶽飛真傳的女中豪傑——嶽銀瓶。
這些天來,李申之的愁容,大家都看在眼裏。
其實不隻是嶽銀瓶,剩下的人也都以為李申之是在為金人的入侵發愁。
宋金局勢就是他們一同商討出來的,金人必然會入侵秦州,邵隆必然能守住秦州,然後就輪到金人拿應天府開刀。
這隻是時間問題,結果並不會有任何改變。
大家也有心安撫李申之,卻都搭不上話。
熟悉李申之的人都知道,他閉關的時候,不希望任何人打擾。除了金兒和嶽銀瓶,別人壓根連他的麵都見不到。
眾人坐定,李申之說道:“我有一個想法,困擾了我好些天,今天把大夥請過來,就是想聽一聽大夥的看法。”
李鐵牛說道:“你放心,就算天塌下來,按李鐵牛也能幫你頂一下,俺個子大,死也是俺李鐵牛先死。”
老陳鼻子裏哼了一聲:“真要到了危機時刻,也輪不到你先死。”
李鐵牛不服氣道:“你個糟老頭子,別以為打過幾場大仗就了不起,俺早就看你不順眼了。”
老陳就是這個樣子,成天繃著一張臉,仿佛誰也瞧不起的樣子,已經不是一個人看老陳不順眼了。
其實他們覺得老陳不順眼是對的,因為他確實誰也瞧不起,唯有嶽飛和韓世忠讓他佩服。
張牧之趕緊拉住李鐵牛,說道:“鐵牛休得胡言。你可知陳將軍是八字軍出身?”
老陳臉上刻的八個字,從來沒有刻意掩飾,隻要不是瞎子,都能看得到。
張牧之繼續解釋道:“八字軍最早出身太行山,他們投身抗金,在臉上刺上了‘赤心報國、誓殺金賊’八個字,轉戰南北立下無數功勳,比咱們強太多了。”
李鐵牛還要強嘴,李申之說道:“鐵牛,你可知這八個字的含義嗎?”
李鐵牛猶自不服氣道:“俺也與那金賊勢不兩立,隻不過沒有刻在臉上罷了。”
李申之搖了搖頭,說道:“一旦臉上刻了這八個字,就表示自己一生都與金人決裂,再不會有投降的可能,不會有苟且的可能。隻要他們跟金人見麵,隻有一個能活著走出戰場。”
臉上刻了這八個字,就表示要一輩子與金人血戰到底,也表示一輩子不會在金人的地盤上苟且。
經過李申之的講解,李鐵牛立馬從懷裏掏出一把匕首,說道:“不就是刻字麽,俺也在臉上刻字。”
張牧之一邊奪下李鐵牛手中的匕首,叱道:“休得胡鬧,不要誤了李公子的大事。”
有心殺賊就行,刻字就不必了。張牧之雖然嘴上沒說,但還是想給自己的妹夫留一條萬不得已的後路,借著李申之的話頭奪下匕首,將李鐵牛安撫了下來。
張牧之一提醒,眾人才反應過來,正主李申之還沒說出他的想法呢。
李申之說道:“我且問大夥一個問題,如果我有一台織布機,隻需要一個人就能控製,要把棉花從這頭扔進去,從那頭就能變出來棉布。”
說完停頓了片刻,給大夥一點思考的時間,李申之繼續說道:“你們說,大宋會變成什麽樣子?”
李申之的話沒有引起眾人太大的反應,大家沉默不語,仿佛真的在認真地思考這件事。
其實大家的反應一點也不奇怪。
唐宋時期就有小說出現,那時叫“誌怪傳奇”。在唐宋文人的創作中,咱們玩得這些腦洞早被老祖宗們玩遍了。
什麽上天遁地,什麽點石成金,什麽成仙長生,窮盡了想象力的盡頭。
李申之隻不過才說了一個快速織布而已,這個腦洞太保守了。
除非他能真的拿出這樣一台織布機。
看了一會大家的反應,李申之好像也迴過點味兒來,知道大家以為他在吹牛,就像喝高了酒說“假如我有一個億”時,朋友們的反應一樣。
李申之正色對陸遊說道:“陸兄,我是認真的。”
陸遊的臉色終於變成了震驚。
他知道,李申之所謂的“認真”,指的是他真的能造出這樣的機器來。
雖然不知道到底是怎樣實現的,但李申之已經通過種種神奇的過往,證明了他的能力。隻要是他說出來的東西,不管有多麽地稀奇古怪,最終一定會實現。
陸遊認真思索了一番,說道:“即便是有這樣的機器,然則這世上的棉麻蠶絲的數量畢竟有限,即便是紡布織絹的速度再快,終究也有個盡頭。再者說,現在紡布的速度已然不慢,若是用上這樣的機器,你讓那些靠織布為生的織工,那些靠造織布機為生的匠人如何活得下去?”
聽了陸遊的迴答,李申之豎起了大拇指。不愧為千古學霸,一眼就看到了問題的本質。
李申之對陸遊補充提問道:“好叫陸兄知道,把這機器給所有織工都送一台,讓天下所有的織工都能用上這麽好的東西,豈不是美哉?”
陸遊反倒不屑道:“到時候大家都去織布,農戶爭相種植棉麻,誰來種糧食?沒有糧食,這天下人豈不是要被餓死?再說,造出的那許多絹布要賣給誰?倘若全天下人都有足夠的衣服穿,造出多餘的衣服全都扔掉不成?”
李申之說道:“簡單啊,擁有了那樣的機器,織工們便不用再日夜操勞地工作,他們隻需要每月工作十天就足夠養家糊口,剩下的二十天去風花雪月不好嗎?”
陸遊有些惱怒:“你可知這樣一來,這世間便會變得享樂成風,人人以懶惰為榮,必將世風日下,人心不古,我大宋離亡國滅種也就不遠了!”
看似平平無奇的一篇迴答,實則包含了:羊吃人、圈地運動、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殖民主義、工人階級、福利社會、消費主義、享樂主義等眾多知識點。隻不過李申之沒工夫詳細闡開討論,他想先聽一聽所有人的想法。
李申之隻反問了陸遊一個問題,便讓這位道德衛士徹底閉嘴:
“若是金國的織工人人都有這樣一台機器呢?”
李申之和陸遊之間的爭吵吧,把其他人看得莫名其妙。
不就是一個很保守的腦洞麽,用得著吵得如此不可開交嗎?若是李申之說他能上到月亮上調戲嫦娥,兩人不得打起來?
古人是很浪漫的,他們從來不缺天馬行空的腦洞,他們缺的是這些天馬行空的腦洞真的可以變為現實的“腦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