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宴會,沒有唐朝那麽恢弘大氣,卻處處體現著精美。隻有養尊處優的人,才能琢磨出這種優雅的享受。


    趙構到了張浚府中,賓主坐定之後,宴席還不能馬上開始。


    按照禮節,要先讓客人休息一會,共分三個步驟,叫作:初坐、歇坐、再坐。


    看似繁瑣的禮節,其實不過是日常生活習慣的進階演化。


    客人大老遠的來了,主人自然要盡心接待。迎賓客進門以後要先坐下歇口氣,吃點水果零食喝口水,解解乏。


    對講究人來說,每一個步驟都要做到極致。


    張浚招待的標準極盡奢華,光是解乏的點心,就前前後後上了七輪,從水果到幹果,鹹菜到熏肉,冷熱齊備,酸甜都有,總共湊了八九七十二道菜,取了個吉利的數字。


    官家隨意挑了幾樣點心嚐了嚐,全都是臨安城中老字號的手藝,趙構也好這口,在宮裏時常遣宦官去采購。


    張浚伺候著趙構“初坐”了一會,便撤掉沒怎麽動過的瓜果零食,由張浚陪著官家“歇坐”一會,說一說閑話。


    片刻之後到了“再坐”環節,還需再上六十六道小食,分六輪供應。花樣與初坐時大致差不多,選幾道官家喜歡的菜多上了幾份。


    在這之後,宴席才算是真正開始。


    宋代以前,宴會之上很少用大桌子吃飯,往往都是每人麵前一個案幾,自己所有吃的東西全在案幾之上,有後廚給每人提前分好,按人上菜。


    到了宋代,分餐製繼續存在,用大桌子聚餐也成了時尚。尤其是大型聚會時,會用許許多多的桌子拚成一張籃球半場搬的巨大桌子,大家共坐一張桌子進食聊天。


    隻不過就餐方式依然是分餐製,並不會所有人都去一個盤子裏夾菜。


    兩宋時期,隨著鐵鍋的普及,炒菜技能被開發了出來,宋代宴席上的菜肴與現代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至少李申之吃起來絲毫不覺得違和。


    蒸煮燉烤的菜自不必說,不僅用料考究,做工精良,精致的賣相堪稱藝術品。


    最讓李申之流連的,還是烤鵪鶉,炒腰子,炸螞蚱。


    說是烤鵪鶉,其實不過是用了個鵪鶉的樣子,經過各種香料醃製的食材,肚子裏再填上許多叫不上名字的輔料,光是一隻烤鵪鶉恐怕就得一兩銀子(一千塊錢)。


    張浚請這趟客,還真是下了大血本。


    李申之被安排在一間廂房裏麵,低頭隻顧吃喝。茗香苑的飯菜雖然也不錯,但是如此不計成本地製作的美食,就連土豪都等閑吃不上一頓。


    看來知府(市長)都請不起的廚娘,當真名不虛傳。


    以李申之的排麵,足夠給嶽銀瓶也安排一個座位,於是嶽銀瓶就穿著小廝的衣服,坐在李申之身邊,上席吃飯。


    反正嶽家二娘身形嬌小,大家擠一擠也不占地方。


    吃了幾口飯,墊吧了墊吧,肚子沒那麽餓了,就有人開始閑聊。


    “也不知道官家吃的是什麽,難不成也跟咱們的一樣?”


    “官家吃飯,還不得有人親自喂到嘴裏。”


    “瞧把你美的,還喂你,怎麽不讓你家丫鬟嚼碎了再喂你。”


    “哎?你又沒看到,你怎麽知道?莫非你在家裏也是這般吃著?”


    中低層的官員們,不如高層官員那麽斯文。除了幾個自命清高的人不參與這種大討論之外,飯桌上的話題總是粗俗不堪。


    “前年有幸吃過一次官家的賜宴,”一名官員的話引起了別人的注意,他說了上半句卻沒了下半句,隻是望著房梁追思往事。


    “那次賜宴怎麽了,你快說呀?”


    “哦?”那官員迴過神來,歎了口氣:“唉,一言難盡啊。”


    “你這人怎麽說話這麽磨嘰,到底吃了個甚?”


    這時,旁邊有嘴快的人插話道:“瞧他那樣子,肯定是不好吃唄。”


    那官員趕緊接話:“是你說的,不是我說的啊。”


    嘴快搶話的那個官員恨不得給自己兩耳光,禍從口出,古人誠不我欺。


    官家的賜宴不好吃,這是能說出來的嗎?


    “咱要是有朝一日能跟官家一個席子吃飯,那是死了也值了。”


    “想跟官家同席,你是三品大員還是有大軍功之人?依我看,咱這屋子的人,就沒資格跟官家同席吃飯。今天能坐在這裏,還是沾了張相公的光了。”


    “趕快吃吧,下次再吃到這麽精致的飯菜,還不知要到猴年馬月。”


    連知府都請不起的廚娘,他們這些低級官吏更是難得消費一次。往常能去三元樓裏吃一頓花酒,就算是相當瀟灑了。


    這時他們才想起來,今天的宴席原本是張相公給小妾過生日的,後來才變成了官家賜宴。


    宴席性質的變化,使得宴席標準的升級,這才有了他們大飽口福的機會。


    嶽銀瓶每天都需要練功,飯量相當大,吃得比那群文弱書生多不少。


    “李文林,”這時有人調笑道:“請恕在下唐突,您這小廝也著實能吃了點吧。”


    新上的菜放在大桌的中間,由張府的小廝負責夾菜。誰的碟子裏先吃完了,就往誰的碟子裏夾。


    嶽銀瓶吃得多,自然夾得也多。


    那官員的意思是,讓你家小廝上桌吃飯就已經很夠意思了,你們差不多點,吃一頓大餐不容易,讓大家都飽飽口福。


    李申之也覺得有些不好意思,說道:“抱歉,那在下就少吃點。”


    那官員聽這麽一說,自己也有些尷尬,說道:“那倒也不至於。李文林為民除害,我等又不是不識抬舉之人。”


    “要我說啊,這李文林就應該上官家的桌。”


    “官家的心思還是莫猜的好,吃菜吃菜。”


    經過這麽一通鬧騰,嶽銀瓶也不好意思繼續大快朵頤。


    桌上的飯菜看著精致,其實量並不大。一兩銀子一個的烤鵪鶉,一口氣吃二十個都不頂飽。


    “沒吃飽嗎?”李申之關切地問著嶽銀瓶。


    嶽銀瓶感覺滿桌人都看著自己,縱使大姐大性格也難免有些羞赧。,微不可察地點了點頭。


    李申之寵溺地說道:“別急,等會帶你去吃官家的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不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七桃散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七桃散人並收藏大宋不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