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太師下東洋的結果當然是非常成功。


    主要是倭國這時候也有求於大宋,因為女真海盜集團已經開始襲擾倭國,在童太師到達博多的十天前,刀夷剛剛襲擊過這座城市,幸虧在港的大宋商船都攜帶著武器,他們和倭國水軍一起擊退刀夷……


    不過後者轉頭去了關門海峽。


    然後他們在小倉一帶登陸,一路之上燒殺搶掠,甚至逼近了太宰府。


    可憐的倭國勇士們,在這些百戰之餘的刀夷麵前就像被割草……


    真的毫無抵抗之力。


    他們弓箭太弱,和弓是個什麽貨色就不用說了,這時候連和弓都沒有,還是和弓它爺爺的伏竹弓,竹片和木片用魚鰾膠粘起來的,而他們的武士刀砍鐵浮屠就是個笑話。


    而且他們也不習慣使用錘子之類武器。


    他們倒是有鬼金棒,可是不知道有幾個人能在戰場上使用。


    麵對著登陸南下的鐵浮屠步兵,而且還是帶著三眼銃的,那些倒黴的倭國武士們就隻好玉碎了,最後還是博多的大宋武裝商船從海上危險刀夷後路,這些已經掃蕩半個築前的家夥,才帶著收獲的俘虜和錢財糧食從容撤退。不過因為大宋武裝海商主要目的隻是保護博多的居住區,所以並沒有冒險向他們攻擊,隻是坐視他們撤迴之前就已經被他們血洗並占領的對馬島。


    他們其實早就開始了襲擾。


    而且不僅僅是九州島,甚至就像王躍說的,女真人的一支船隊甚至到達了蝦夷人的地盤。


    實際上他們與蝦夷過去就有貿易。


    一百年前就已經能夠大舉襲擾倭國沿海的他們,在獲得了先進的造船技術和武器之後更是勢不可擋,而且他們還有高麗人提供支援,實際上當年的刀夷也有高麗人作為仆從。總之以對馬島為基地,背靠著高麗人支援的女真海盜,已經開始讓倭國的西海岸一片恐慌。


    連大宋海商都撤了。


    他們過去在博多隻是因為那裏方便。


    另外倭國在九州島的最高官衙太宰府就在博多東邊。


    可是現在博多已經不安全,他們是做生意的又不是去保護倭國的。


    所以博多的大宋海商已經匆忙撤往鹿兒島,那裏的坊津是僅次於博多的第二大港口,倒是後世的長崎這時候沒什麽存在感,這種情況下到達的童太師,簡直就像是踏著五彩祥雲的救世主,然後在大宋戰艦表演一下齊射之後倭國人簡直就雀躍了。


    最終他乘坐戰艦在倭國水軍帶領下,駛過一片狼藉的關門海峽,轉入瀨戶內海北上一直到達平安京。


    剩下就很簡單了。


    因為在他到達平安京的同一天,刀夷又血洗了出雲。


    已經被打懵了的倭國人,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樣,歡迎童太師並接受了他提出的那些要求。


    第一,租借五島港給大宋駐紮一支水師,以保護在倭國的大宋商人,避免刀夷襲擊南九州島的貿易線,順便也保護九州島南部海岸,雖然倭國也有一支實力不弱的水師,但這支水師得全力守護關門海峽。另外整個倭國西海岸都在刀夷的威脅下,僅僅他們自己的水師,是根本保護不了漫長海岸線的,大宋在五島駐紮水軍就不用擔心刀夷繞到南部了。


    第二,倭國沿海港口全部對大宋開放,以便必要時候大宋水軍戰艦可以停靠並幫助他們抵禦刀夷,包括東海岸各港。


    第三,大宋向倭國出售一批新式鎧甲和火器,幫助他們訓練一支強軍,然後在北方征討與刀夷合作的蝦夷,避免刀夷借助蝦夷這個跳板,南下從陸地向倭國內陸甚至東海岸進攻。而這是幾乎必然的,因為女真去蝦夷那裏,就是想玩從北向南的陸上進攻,最終一舉征服整個倭國。


    蚊子肉也是肉。


    雖然倭國和遼國,大宋沒法比,但對於這時候的女真來說,也就還剩下這一個能夠下手的了。


    而且這個目的又是那麽的弱小。


    這樣征夷大將軍終於誕生了。


    實際上這個職位之前經常設立,最早的征夷大將軍還是三百年前平安時代初期的大將阪上田村麻呂,這可是倭國傳說中的武神,但這個職位隻是倭國一個邊疆的統軍大將而已,現在重新設立的征夷大將軍也是,這個職位最終落在了平家的首領平忠盛,他本來就是鳥羽上皇親信。


    白河法皇這個老不死已經終於死了。


    原本被他壓著的鳥羽上皇,現在是倭國的實際統治者。


    就是不知道他的後宮裏有沒有玉藻前。


    平家的根據地就是伊勢,讓他們負責對付蝦夷也是必然,實際上這時候倭國在北方的控製區也就是到關東平原北部,而且關東平原這時候還很荒蕪,伊豆甚至還是罪犯的流放地,至於蝦夷人的控製區則到福島一帶。與平氏齊名的源氏主要是河內源氏,也就是大阪一帶,不過這時候河內源氏因為家族自相殘殺暫時處於衰落期,源氏的首領源為義,目前官職不高,他孫子就是幕府時代的開創者源賴朝。


    至於剩下治外法權之類都不值一提。


    如果說安南這些屬國,已經成為正式的附庸,那倭國就已經開始進入半殖民地時代。


    實際上也不隻是倭國。


    南洋的占城,渤泥,真臘,三佛齊這些實際上都已經進入半殖民地時代。


    大宋……


    實際上是大明,在海外的商人都掛大明旗幟,因為大明的製度和大宋略有差異,大宋實際上是以民兵均田製為基礎,加上商業中心城市的組合,但大明是完全自由資本主義,各地全都是公社製,也沒有任何工商業禁製,本來就全都是王躍的手套還要什麽禁製?


    但大明商人在大宋和各屬國待遇是一樣的。


    而且南洋的艦隊也是大明海軍。


    南洋各國都很清楚這個旗幟惹不起,所以這些往外跑的商人都掛大明的龍抱日月旗,以大明商人的身份在海外經商。


    他們在南洋各地港口自由貿易,享受治外法權,購置產業,搞人才交流,和這些屬國的君主貴族勾結,想方設法壓榨屬國人民,甚至連關稅都不交,都是大宋的屬國,兄弟一樣,交關稅是什麽意思?歐盟都沒關稅,大明和這些同樣的大宋屬國當然也不需要交關稅,他們的商船去大明也沒關稅……


    如果他們能到大明的話。


    不過也的確有這些屬國的商人去大明,雖然數量不多但的確有,畢竟大明正在像一個抽水機一樣,從各地抽走人口。


    當然,去大宋有。


    但那個不叫關稅,叫貢獻。


    作為屬國商人到大宋去,那是朝拜上國,踏上大宋的土地就是大宋皇帝的恩賜,所以他們必須在港口交貢獻,剩下貿易該怎麽交稅就怎麽交稅。


    不過大明商人到大宋貿易沒有關稅,這是大宋皇帝給大明國王的特權,畢竟大明國王身份不同,此外漢國,奚國,遼國也沒有,同樣這也都是大宋皇帝陛下賞賜的特權。


    這個結果導致了商人們都競相加入大明,哪怕他們根本不會去大明,也會花錢買些土地券,然後用這些土地券去大明申請一塊開荒地,有了這塊地他們就成了大明百姓,這是成為大明百姓的唯一方法。不過有了開荒地就得開荒,所以他們也會買幾個農奴送去,派個人過去管著,然後開荒種高粱大豆之類,反正也不會虧本,最終這樣增加大明的耕地數量。


    所以這些年大明的經濟真的堪稱突飛猛進。


    原本最初時候整個大明隻有幾十萬人口,現在短短幾年時間,因為大量移民的湧入已經突破兩百萬。


    實際上加上奴婢數量得兩百五十萬。


    完全就是靠著王躍不遺餘力地扶持,為了能讓更多人湧入大明,他連終生不納糧這種待遇都拿出來了,朝廷給民兵的開荒地十年不納糧,自己拿著土地券去大明開荒的終生不納糧,直到下一代繼承之後再納糧。不過這樣的結果肯定是大明的財政收入不足,不過財大氣粗的王丞相也不在乎這個,他在大宋各處產業賺的錢,隨隨便便拔根毛就補上大明財政的赤字了。


    完全就是在吸大宋的血養大明。


    甚至為了鼓勵大明的生育,連生孩子就給錢這種事都開始了。


    當然,這個大家也都理解。


    畢竟大明和漢國才是王丞相的親兒子。


    大宋終究不是他的,他在政策上扶持一下親兒子也無可厚非。


    至於遼國,奚國,雖然不是親兒子,基本上也差不多了,至少也是個假子,假子也是子啊。


    更何況親兒子們也都有重任,大明可是目前頂在對付女真第一線的,因為財力充足,大明王國駐防軍和大明王國防衛軍已經把戰場推進到了鬆花江畔,明軍騎兵和女真騎兵在冬天經常互相越過鬆花江的冰麵襲擊。而東線也已經海陸並進攻克保州,然後在那裏設立安東府,而且沿著鬆花江北上進攻,雙方把戰場都推進到了長白山一帶。


    當然,主要是為了采人參。


    靠著王躍的炒作天賦,大宋的人參正在成為全民追捧的神藥,原本這種東西也隻是一種較好的藥材,但現在已經被炒作的絲毫不比後世遜色,各種真的假的效果充斥各地報紙。甚至居然連一個剛死的病人,灌進去一碗參湯立馬起死迴生能跑能跳這種誇張的事情,都堂而皇之地出現在報紙,反正就是吹,再說這時候都是正經的老山參,效果應該還是有的。


    畢竟那些有錢人也不是傻子。


    這東西到明朝末年基本上就已經被神話了,不完全是炒作,沒有真實效果不至於會這樣。


    當然,不管怎麽樣,人參價格暴漲導致了武裝參客出現在長白山是實實在在的。


    就像那些去阿拉斯加淘金的美國人一樣,被人參的暴利吸引的大明參客,穿著板甲,拎著三眼銃甚至扛著肩扛式火箭筒,全副武裝遠涉蠻荒,深入長白山的密林,尋找他們夢想中的寶藏。


    這些也是大明新增人口的重要組成,因為想進山林首先得有許可證。


    而許可證隻發給大明百姓。


    所以淘金的參客們同樣都得在大明開荒。


    而另一個親兒子漢國,這時候已經完成對於闐的接收,再加上伊吾,也算是西域大國了,橫跨三千裏呢。


    從哈密到於闐可不是三千裏嘛。


    雖然這三千裏裏麵估計得兩千八百裏沙漠。


    剩下哪怕假子遼國和奚國,這時候也是清剿草原的主力。


    兩國騎兵多次北上犁庭掃穴,這時候已經迫使塔塔爾部,王紀剌部等部都繼投降,然後合夥攻擊蒙兀,後者在慘敗迴漠北後一蹶不振,雖然還不至於說是滅亡,但也在包括留守的西遼軍在內各方圍毆中處境艱難,正在被逼得一步步向北遷移,甚至開始進入斡朗改人的遊牧區。


    後者就是兀良哈。


    隻不過在遼國地圖上稱為斡朗改,也是遼國的臣屬。


    這都是為大宋頂在最前沿的。


    所以必須得在政策上扶持他們,甚至還得移民充實,所以王丞相甚至做主假公濟私,由朝廷給從這些地方賣到大宋的高粱酒,豆油和棉花加補貼,然後給內地產的米酒加稅,甚至逼著朝廷官方宴請隻能喝高粱酒,搞得習慣了米酒的朝廷大臣們怨聲載道。


    實際上王丞相在大權獨攬後正在逐漸倒行逆施化,發布各種畫風詭異的命令。


    比如限製嫁妝,比如禁止十五歲前結婚等等。


    而且還鼓勵吃魚……


    雖然罐頭因為運輸問題覆蓋麵積還是很低。


    畢竟因為成本關係,這時候也就是瓦罐的罐頭,這個冬天還好說,夏天肯定是撐不了多久的。


    但是,水產製品又不是隻有罐頭。


    而且又不是隻有沿海能夠捕魚製罐頭,隻要對這些東西免稅,總會有商人想方設法把它們變成人們餐桌的必需品,因為這時候戰爭已經結束,軍費開支大幅下降,而且各地公田法逐漸完成,工商業城市的繁榮,朝廷財政收入已經擺脫了借貸度日,甚至開始還貸了。


    朝廷有足夠的錢來為某些特意扶持的行業提供補貼或者減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滅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允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允鋒並收藏滅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