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禦空飛的極快,趕在了山洪衝進集市前降了下來。
“老道,快裝逼。”蕭牧陽焦急的道,其實是讓老道使出幻象符,變出神人在空中通知百姓躲避洪水。
“呃...明白了。”
三木老道扔了一張幻象符,將自己偉大形象展現在空中,一位慈眉善目,仙骨飄飄的神仙飄在空中大聲叫喊著:“山洪馬上就來了,大家快速逃離此地。”
百姓們見空中出現了一尊大神,以為是天神的旨意,於是四散奔逃,紛紛去找高地躲藏。但是山洪來勢迅猛,轉眼間就衝到了集市,一些百姓避閃不及,被山洪衝走不少,若不能馬上將山洪阻斷,給百姓們留出逃跑的時間,山洪將會造成大量百姓死亡。
老道看的真切,忙掏出一張退水符,念動咒語,將退水符焚發,奈何這次的山洪並不是山中大雨所致,而是胡耳與出雲子的交戰時水火交融所致,山洪全都集於一處,爆發的突然,又夾著未消散盡的法力狂瀉而來,老道的退水符收效甚微。
蕭牧陽見老道的退水符沒能起到作用,若再不阻止山洪,這個集市上的人怕是跑不了幾個。蕭牧陽見情況緊急,拿出斷水劍,念動開劍咒,隻見斷水劍上靈光飛轉,蕭牧陽打開氣海將無邊無際的真氣灌入斷水劍,斷水劍化成一隻水麒麟傲世而出。有了蕭牧陽真氣的加持,這隻水麒麟的身形遠比那日黑龍潭時大了無數。
蕭牧陽雙手持劍躍至空中,對著狂瀉而來的洪水一劍斬下。
口中大叫一聲;“斷。”
隻見水麒麟怒吼一聲由天而降,四隻巨大的蹄腳一下子將山洪踏斷,巨大的身軀扛住了狂瀉而來的洶湧山洪,山洪被截斷了。
本來被衝走的百姓趁著水勢變小,紛紛爬起身來,朝山坡巨石躲避起來。
待大水淹過水麒麟身軀,水麒麟側過身去,放開山洪,並引著一部分山洪去了旁邊的一條河溝,這才解了山洪的危害。
待山洪來得快,去得也快,蕭牧陽看著山洪帶來的滿地狼藉,想著剛剛的險象環生,慶幸及時出手製止了一場災難,長長的舒了一口氣。
若不是蕭牧陽與老道出手相救,這次會有很多百姓死於非命。
唉,修道不應該是除魔衛道,護佑蒼生麽?沒想到卻給百姓們帶來如此的災難啊!
這些時日以來,胡耳的妖身進步的厲害,每每遇到他,蕭牧陽都是落於下風,隻有挨打逃跑的份。
若不是出雲子兩次出麵力戰胡耳,蕭牧陽還真是兇多吉少。
當然出雲子隻是為了玄翦劍,並不是真的為他。
但是蕭牧陽還是感到有些不開心,沒有安全感,想要有安全感,那就要想辦法提升道身,增加法力。
“你最近在哪裏浪呢?可曾聽聞何處有什麽妖獸?”蕭牧陽問起老道,看看他那裏是否有什麽機緣。
“浪?我不會水,沒下過海。”
“呃...不是真的在大海裏浪,是你在哪處人海中浪?”
老道與蕭牧陽最是相熟,看出了蕭牧陽的意圖。
“我知道你的意思了,最近聽聞太上山附近出現了瘟疫,百姓死傷眾多,我推算那裏出現了妖獸,就瘟疫造成的危害來說,至少應該是隻上古兇獸。”
“哦!那有得搞了。”蕭牧陽一陣歡喜,要想提升道身,那就得有這種上古妖獸來打牙祭才行。
“還是先去京城吧,聽說太後在四處找你。”
“應該也是太上山妖獸的事吧?”蕭牧陽猜測道。
兩人各自禦了劍棒飛向京城,入了京城,兩人也不敢放肆在京城禦空飛行。入了城門便匆匆落下來,再快步趕向皇城,蕭牧陽遞了腰牌,不一會兒,來了一位年輕的公公,自我介紹說是殿前的管事,名叫三喜。
這位三喜公公蕭牧陽也曾見過,以前是跟在寶慶大公公身旁的小太監。李傲白作亂的時候,三喜隨從寶慶護駕有功,又加上宮內清洗了一大批有嫌疑背景的太監,三喜就被提為了殿前管事。
三喜也曾與蕭牧陽打過幾次交道,也算是比較熟落。蕭牧陽力挫李傲白犯上作亂的事跡早就在皇宮裏傳的沸沸揚揚,一個個太監宮女都將蕭牧陽視為神人。
三喜見是蕭牧陽,屁顛屁顛地引著蕭牧陽去了大殿。
大殿已被修葺一新,太後掌了大權之後,整個人的氣色都比以前好了許多。
大殿上,太後身著盛裝,獨自端坐龍椅之上,寶慶站在一旁。今日的太後容光煥發,光彩照人,而且整張臉洋溢著笑意,絲毫看不出憂心百姓的神情。
至於皇上,則不知到哪兒玩耍去了。
“福生無量天尊,貧道見過太後娘娘。”蕭牧陽施了個道禮。
“蕭道師,免禮。”蕭牧陽身為大景除妖師,所以太後就稱了他一句道師。
“太後急尋貧道,不知所謂何事?”
“太上山出現了一隻叫蜚的妖獸,所到之處,河水幹涸,莊稼枯死,又引發瘟疫,百姓死傷眾多,朝廷派去的除妖師都命喪其手,所以想請蕭道師出手除妖。”
“呃...除妖倒是可以,隻是沒有什麽趁手的家夥式...”皇宮內藏著巨量的寶物,很多都是遠古神器,蕭牧陽準備趁機索取幾件。
太後嘿然一笑,道了句道:“皇宮的內宮內確是藏了無數寶物,有一些因年代久遠,已不知其為何物了。既然你說了,本宮今日高興,準許你從寶器殿、聖器殿各取一件。”
“太後,聖器殿內可都是世間聖物,從未流出過,是否不妥。”寶慶提醒道。
“若不是蕭道師,咱大景國,就連本宮怕是都被李傲白那狗賊禍害了。況且這次的蜚獸危害甚大,沒有神器怕是難以將其除掉。再說了,本宮也不是刻薄寡恩的主,不能隻讓世人為大景拋頭顱灑熱血,卻吝嗇這些許的賞賜。”
太後說的言辭懇切,蕭牧陽也有些許感動。
蕭牧陽與寶慶同聲稱頌道:“太後英明。”
“老道,快裝逼。”蕭牧陽焦急的道,其實是讓老道使出幻象符,變出神人在空中通知百姓躲避洪水。
“呃...明白了。”
三木老道扔了一張幻象符,將自己偉大形象展現在空中,一位慈眉善目,仙骨飄飄的神仙飄在空中大聲叫喊著:“山洪馬上就來了,大家快速逃離此地。”
百姓們見空中出現了一尊大神,以為是天神的旨意,於是四散奔逃,紛紛去找高地躲藏。但是山洪來勢迅猛,轉眼間就衝到了集市,一些百姓避閃不及,被山洪衝走不少,若不能馬上將山洪阻斷,給百姓們留出逃跑的時間,山洪將會造成大量百姓死亡。
老道看的真切,忙掏出一張退水符,念動咒語,將退水符焚發,奈何這次的山洪並不是山中大雨所致,而是胡耳與出雲子的交戰時水火交融所致,山洪全都集於一處,爆發的突然,又夾著未消散盡的法力狂瀉而來,老道的退水符收效甚微。
蕭牧陽見老道的退水符沒能起到作用,若再不阻止山洪,這個集市上的人怕是跑不了幾個。蕭牧陽見情況緊急,拿出斷水劍,念動開劍咒,隻見斷水劍上靈光飛轉,蕭牧陽打開氣海將無邊無際的真氣灌入斷水劍,斷水劍化成一隻水麒麟傲世而出。有了蕭牧陽真氣的加持,這隻水麒麟的身形遠比那日黑龍潭時大了無數。
蕭牧陽雙手持劍躍至空中,對著狂瀉而來的洪水一劍斬下。
口中大叫一聲;“斷。”
隻見水麒麟怒吼一聲由天而降,四隻巨大的蹄腳一下子將山洪踏斷,巨大的身軀扛住了狂瀉而來的洶湧山洪,山洪被截斷了。
本來被衝走的百姓趁著水勢變小,紛紛爬起身來,朝山坡巨石躲避起來。
待大水淹過水麒麟身軀,水麒麟側過身去,放開山洪,並引著一部分山洪去了旁邊的一條河溝,這才解了山洪的危害。
待山洪來得快,去得也快,蕭牧陽看著山洪帶來的滿地狼藉,想著剛剛的險象環生,慶幸及時出手製止了一場災難,長長的舒了一口氣。
若不是蕭牧陽與老道出手相救,這次會有很多百姓死於非命。
唉,修道不應該是除魔衛道,護佑蒼生麽?沒想到卻給百姓們帶來如此的災難啊!
這些時日以來,胡耳的妖身進步的厲害,每每遇到他,蕭牧陽都是落於下風,隻有挨打逃跑的份。
若不是出雲子兩次出麵力戰胡耳,蕭牧陽還真是兇多吉少。
當然出雲子隻是為了玄翦劍,並不是真的為他。
但是蕭牧陽還是感到有些不開心,沒有安全感,想要有安全感,那就要想辦法提升道身,增加法力。
“你最近在哪裏浪呢?可曾聽聞何處有什麽妖獸?”蕭牧陽問起老道,看看他那裏是否有什麽機緣。
“浪?我不會水,沒下過海。”
“呃...不是真的在大海裏浪,是你在哪處人海中浪?”
老道與蕭牧陽最是相熟,看出了蕭牧陽的意圖。
“我知道你的意思了,最近聽聞太上山附近出現了瘟疫,百姓死傷眾多,我推算那裏出現了妖獸,就瘟疫造成的危害來說,至少應該是隻上古兇獸。”
“哦!那有得搞了。”蕭牧陽一陣歡喜,要想提升道身,那就得有這種上古妖獸來打牙祭才行。
“還是先去京城吧,聽說太後在四處找你。”
“應該也是太上山妖獸的事吧?”蕭牧陽猜測道。
兩人各自禦了劍棒飛向京城,入了京城,兩人也不敢放肆在京城禦空飛行。入了城門便匆匆落下來,再快步趕向皇城,蕭牧陽遞了腰牌,不一會兒,來了一位年輕的公公,自我介紹說是殿前的管事,名叫三喜。
這位三喜公公蕭牧陽也曾見過,以前是跟在寶慶大公公身旁的小太監。李傲白作亂的時候,三喜隨從寶慶護駕有功,又加上宮內清洗了一大批有嫌疑背景的太監,三喜就被提為了殿前管事。
三喜也曾與蕭牧陽打過幾次交道,也算是比較熟落。蕭牧陽力挫李傲白犯上作亂的事跡早就在皇宮裏傳的沸沸揚揚,一個個太監宮女都將蕭牧陽視為神人。
三喜見是蕭牧陽,屁顛屁顛地引著蕭牧陽去了大殿。
大殿已被修葺一新,太後掌了大權之後,整個人的氣色都比以前好了許多。
大殿上,太後身著盛裝,獨自端坐龍椅之上,寶慶站在一旁。今日的太後容光煥發,光彩照人,而且整張臉洋溢著笑意,絲毫看不出憂心百姓的神情。
至於皇上,則不知到哪兒玩耍去了。
“福生無量天尊,貧道見過太後娘娘。”蕭牧陽施了個道禮。
“蕭道師,免禮。”蕭牧陽身為大景除妖師,所以太後就稱了他一句道師。
“太後急尋貧道,不知所謂何事?”
“太上山出現了一隻叫蜚的妖獸,所到之處,河水幹涸,莊稼枯死,又引發瘟疫,百姓死傷眾多,朝廷派去的除妖師都命喪其手,所以想請蕭道師出手除妖。”
“呃...除妖倒是可以,隻是沒有什麽趁手的家夥式...”皇宮內藏著巨量的寶物,很多都是遠古神器,蕭牧陽準備趁機索取幾件。
太後嘿然一笑,道了句道:“皇宮的內宮內確是藏了無數寶物,有一些因年代久遠,已不知其為何物了。既然你說了,本宮今日高興,準許你從寶器殿、聖器殿各取一件。”
“太後,聖器殿內可都是世間聖物,從未流出過,是否不妥。”寶慶提醒道。
“若不是蕭道師,咱大景國,就連本宮怕是都被李傲白那狗賊禍害了。況且這次的蜚獸危害甚大,沒有神器怕是難以將其除掉。再說了,本宮也不是刻薄寡恩的主,不能隻讓世人為大景拋頭顱灑熱血,卻吝嗇這些許的賞賜。”
太後說的言辭懇切,蕭牧陽也有些許感動。
蕭牧陽與寶慶同聲稱頌道:“太後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