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瑟夫使用的正是曆史上威靈頓公爵發明的後坡+細紅線戰術。


    哦,現在應該改稱為細白線戰術——法軍的軍裝是白色的,而這種戰術的冠名權已經歸屬法國了。


    實際上,約瑟夫在正麵投入的兵力還不到1萬4千人,並且所排出的也不算是正規的戰列線,頂多隻能稱為橫隊列。


    大量100到150米的兩排橫隊,前後錯開布置在斜坡的頂端。


    不同橫隊之間還有10來米的間距,所以能用有限的兵力覆蓋非常寬的戰場。


    普魯士的卡爾克羅伊特伯爵以為自己的攻擊位置已經超過了法軍防線的盡頭,可以對其側翼形成包抄,但其實他的部隊即使再向西延展出100米,那裏依舊有法軍的橫隊。


    而且按照後坡戰術要求,在橫隊的兩翼還各有一個散兵團掩護,更遠的位置還有騎兵。


    想要比拚戰線長度,目前常用的步兵線列加散兵戰術在“細白線”麵前那就是弟弟。


    至於火力密度,威靈頓公爵曾做過反複測試,在占據高地的情況下,兩排橫隊足夠用了,戰線寬度才是關鍵。


    隻要比對手的戰線更寬,就能發揮出更高的火力密度。


    如果約瑟夫激進一些,此時甚至能讓兩翼向內側反折,對英普奧聯軍形成包抄。


    當然,後坡+細白線戰術也有缺陷,主要是對士兵素質的要求非常高。


    各橫隊間的相對位置要保持得非常精準。麵對敵軍炮兵、騎兵突襲時,必須能夠快速利用斜坡背麵掩護,以及變換為密集的四排橫隊。


    要是士兵的訓練度不夠,都不用敵軍進攻,很快就會自己把自己的陣型繞散了。


    不過此時在梅赫倫作戰的法軍主力是皇家第四步兵師。


    他們有著冠絕歐陸的訓練水平。


    甚至約瑟夫原計劃用三周時間讓他們練習後坡+細白線戰術,他們僅用不到半個月就熟練掌握了。


    其實從一開始,梅赫倫攻防戰的結果就沒有什麽懸念。


    隨著西側的卡爾克羅伊特軍團潰退,中路的英軍心中最後的一點念想也徹底消失,早就被高處法軍打得瀕臨崩潰的士氣,此時如決堤的洪水般一泄如注。


    哈裏斯將軍甚至都沒做掙紮,隻是命令奧地利散兵斷後,便任由士兵們向斜坡下麵跑去。


    與此同時,法軍左翼響起了一陣軍鼓聲。


    繆拉縱馬奔過斜坡最高點,抽出馬刀,威風凜凜地向前一揮,高聲道:“以王太子之名!跟我衝上去!”


    他身後,三個連的驃騎兵排著整齊的隊列,呐喊著朝亂成一團的英國步兵撲了上去。


    繆拉的臉上還帶著大病初愈的灰黃色——他之前得了嚴重的痢疾,上周才剛痊愈歸隊——但精神卻極為亢奮,馬刀來迴揮舞,每次都帶起一蓬血花。


    由於約克公爵將進攻的戰線拉得極寬,此時奧地利散兵隻能掩護住西側數百米的區域,繆拉的騎兵在他們兩側來去自如,肆意收割英國士兵的生命。


    就這樣,不到500驃騎兵驅趕著上萬英國步兵一直跑出兩公裏遠。


    直到英國騎兵趕來支援,繆拉才在勒費弗爾的命令下撤迴了高地上。畢竟法軍此次主要任務是堅守,不宜追得過深。


    但就是這不到20分鍾的工夫,被法國騎兵砍死,以及自己相互踐踏而死的英國步兵就已多達上千人。


    約克公爵倒也算得上是優秀的指揮官,立刻調動克萊法特伯爵的奧地利軍團在高地下方組織防線,並將自己的衛隊都壓了上去,這才保住了大部分的潰兵。


    聯軍休整了兩天之後,約克公爵重新調集軍隊,再次向法軍陣地發起了進攻。


    倒不是他不想繞過法軍的防線,其實南尼德蘭的地勢平坦,從甘特或者迪斯特都能前往布魯塞爾。


    但布魯塞爾隨時都有可能被法軍攻破,這讓他根本不敢繞路耽誤時間,隻能在約瑟夫選定的戰場進行決戰。


    這次約克公爵調整了戰術,集中了所有騎兵強攻法軍炮兵陣地,己方炮兵則趁機占領斜坡東側一塊凸起處,在那裏對法軍防線進行轟擊。


    同時英奧步兵在大炮的掩護下,強攻斜坡頂端。


    至於普魯士人,三天前的潰敗之後,他們就一直士氣低迷,絲毫沒有腓特烈大帝時代普軍百折不撓的精神,所以約克公爵隻能讓他們負責兩翼的掩護之類的輔助工作。


    隨著低沉的長號聲響,2400多名英、奧騎兵從斜坡東側向法軍炮兵陣地衝了上去。


    法軍的大炮立刻做出反應,不斷有炮彈準確地撞入聯軍騎兵隊列之中,將人和馬一起撕碎。


    但在約克公爵的嚴令之下,這些騎兵隻能硬頂著恐怖的炮擊繼續衝鋒。


    很快,英國騎兵指揮官依稀看到了前方單薄的白色步兵隊列,頓時心中一陣激動。


    和哈裏斯將軍說的完全相同,那隻是兩排的鬆垮橫隊,根本不可能攔得住自己。


    隻要輕鬆穿過那些步兵的防線,不遠處的法國炮兵就是任由他們宰割的羔羊!


    但就在此時,法軍陣地中的鼓點節奏驟變,炮兵前方的數個橫隊快速變換隊形,聚集成了厚實的四排線列陣。


    前兩排的士兵將刺刀斜指向前方,後兩排則舉槍瞄準。


    整個變陣的過程僅僅用了兩三分鍾!


    聯軍騎兵麵對這樣的“刺蝟陣”隻得向兩側繞開,但在這道步兵線列的兩側,還有兩個步兵橫隊負責掩護,整體形成了一個扁“u”的形狀。


    其實這就是一種空心方陣的變體,從巴黎警校起,空心方陣就是步兵的標準課程之一,用起來得心應手至極。


    因為聯軍騎兵一直在爬坡,抵近法軍防線時速度已經很慢了,所以無需使用空心方陣,這種節省兵力的變體就足以抵擋了。


    果然,聯軍騎兵從防線兩側繞過,在吃了幾輪炮彈之後,已顯出疲態。


    正當聯軍騎兵指揮官想要重新聚攏部隊,再嚐試強攻一次的時候,在斜坡東側突然冒出來上千名身著灰藍色軍裝,打著星條旗的美國士兵。


    這些美國人隊形散亂,也不開槍,隻是不停地朝聯軍騎兵大聲罵髒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法蘭西當王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海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海山並收藏我在法蘭西當王太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