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年來在江南一帶,有一句話廣為流傳——江南煙火氣,姑蘇獨占七分。
枕河而居,月圓花好,雅士雲集。隻要是途經江南一帶的旅人,都會來親眼見識一下這被稱譽為“人間天堂”的地方,也有不少文人墨客曾在姑蘇留跡。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那句“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以至於世人說到姑蘇城,往往都繞不開寒山寺。
寒山寺西邊毗鄰一條大河,與姑蘇城隔河相望,南來北往的香客絡繹不絕。而在寒山寺中,最為引人注目的就是那口曆來得到詩人題詠的大鍾。
這口大鍾曆史悠久,悠悠的鍾聲清冷古寺已逾百年。據說,有一對知己曾在此鍾下定情,情起之初,寒秋滿樹,夜夜泊舟,盛滿了淒然,然而盟誓與期盼從有到無,終至烏有。
一位麵目俊逸的白衣少年坐在大鍾之下。放在他腿上的,是台通體黑色的長琴,狀似長舟,兩端無比尖銳,無形間顯露出了凜凜肅殺之意。
少年身上的白衣早已被凝在鍾上的寒露微微打濕,他在這坐了很久了,一直埋頭看著琴弦,手指也已經輕摁在了琴弦上。片刻後,少年忽然眯起了鳳眼,望向了微明的天空。
仿佛就為了等這一刻,他驀然撥動了琴弦,弦上顫起了令人心悸的聲響,令頭頂上的大鍾無端振鳴起來——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君山折柳,不問離合。”
“樂遊原上清秋節,鹹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不見,漢家陵闕。”
琴音哀婉淒楚,卻韌然如煉。帶著些孤寂清高,煥發著凜然的殺氣,如鋼刀般一下下擊打在了大鍾之上。
而悲涼嗚咽的琴聲卻隨著鍾聲一齊融入了風中,傳遍了大半個姑蘇。姑蘇城外歇了一夜的燈火,也隨著這鍾聲亮起。寒山寺內的和尚也提著燈,來到大鍾前的廣場上朗誦晨經。
在這足可以震碎耳膜的鍾聲包圍下,少年卻仍是泰然自若,即便是方才充滿殺意的琴聲,也沒能將他的氣質改變分毫。
寒山寺住持塵空大師撚著佛珠走了過來。
塵空大師已經很蒼老了,胡須雪白,眉眼慈藹,仿佛隨時都要被這清冷的晨風壓彎了風骨。然而,他走到白衣少年麵前時,還是恭恭敬敬地彎腰行了一禮,“阿彌陀佛。多謝任施主。”
白衣少年微微垂首,恭敬答道:“大師,這點小忙不足掛齒,就當是我修養琴律了吧。”
梵音不絕,似風在竊語。少年抱著琴從大鍾底下探出身來,感受著寒山寺中特屬於遊子斷腸的淒寒之意,不由輕輕一笑。
話說起來,他以這“遊子”的身份,異泊他鄉也有多年了。
“公子。”一道略帶倦意的女聲在背後響起。
白衣少年收迴思緒,“妃采芸,你來了。”
這個被稱作“妃采芸”的人雖是女聲女名,但站在白衣少年身後的,卻儼然是一名俊帥男子。
“哎呀哎呀,聲音怎麽變迴來啦?”妃采芸尷尬地笑了笑,朝著白衣少年嗔怒道:“你在迴應我之前,能不能先看看我易容成啥再說,別直喚我名字。真是丟死人了。”
白衣少年抱琴側過了身,道:“我不久前不是說了麽,清早來寒山寺見我時無須易容,怎麽這麽快就忘了。”
妃采芸打了一個嗬欠,抬袖拂過了臉頰,那俊帥的麵孔變成了一副活潑少女的模樣,“還不是你來寒山寺彈琴來得太早了,我匆匆忙忙著趕來,所以才忘了……”
白衣少年打斷道:“是昨夜偽成男性,到姑蘇城內的青樓裏玩得太晚了吧?”
被拆穿後,妃采芸非但沒有羞恥,反而燦爛地笑了,“哎呀,誰叫宮商角徴四位姐姐不願陪我玩呢,羽妹妹年紀又太小,也不忍心帶壞她,隻能自己跑去青樓尋個熱鬧了。”
白衣少年依舊麵無表情,片刻後才道:“把昨日的消息稟報給我吧。”
妃采芸趕忙將好奇的目光從念經僧人那收迴,清咳了幾聲後正色道:“近日,有一部分江湖門派歸順了朝廷。而姑蘇柳月山莊,似乎也有歸順朝廷的趨向。屆時,柳月山莊背後是朝廷,那公子你的計劃,恐怕……”
“這並不會影響我原有的計劃。”白衣少年麵向妃采芸,搖頭道:“我隻想知道,那個人,現在到了哪裏了。”
雖然白衣少年說話仍是淡漠,沒有夾雜著一絲情緒,妃采芸卻無端感到了一絲寒意。
她略微沉吟後,方認真答道:“他因仗著有了一匹小馬駒,到附近溜達了幾圈,故耽擱了些時日。不過不出意外的話,他今日,應該就能到姑蘇境內了。”
“從金陵到姑蘇這麽一點路,他居然用了兩個月。”白衣少年微微一笑,指尖快速劃過了琴弦,顫出了喜悅的低音符,“終於來了。”
妃采芸猶豫了一下,道:“公子,我有一事不明。”
白衣少年淡淡道:“講。”
“你等這個人,是為了要殺他嗎?可你既然要殺他,為何又在當日沒有答應暮淮王的懇求,派我們前去金陵殺他呢。”
白衣少年難得笑了,但語氣依舊冷涼:“難道說,我等一個人,就是為了殺他嗎?”
“公子。”謝芸忽然忍無可忍地喚了一聲。
“何事?”白衣少年如刺的長眉輕輕一挑,冷視著妃采芸。
妃采芸心中一顫,趕忙堆起來了笑臉,“按我說,公子在以前,好歹也是被譽為‘陌上人如玉’的‘陌上公子’啊,足不出戶在風華門中輕輕一笑,就能引來臨安城多少懷春少女的愛慕啊?當然,這其中肯定不包括我。而你現在這樣冷冰冰的,都要把以前的那點氣質給垮光光了……”
“哼。”任韶華忽然從心底對妃采芸升起了異常的憐惜,“生命苦短,倘若人還要一直沉淪在過去,那這個人也未免太可憐了一些。”
也不知是不是錯覺,妃采芸居然從他的眼中讀到了怨恨與不甘,以及一絲絲的哀沉。
但也隻是一閃而逝。
“公子……”妃采芸歎了口氣。
清冷的晨風拂來,掠起了少年的白衫。
“我不求陌上人如玉,我隻求一葉孤舟,於少年風月中,與千秋同渡,與日月川河同老。”
“我現在不是什麽陌上公子,那隻是一個碌碌無為庸庸無用的虛名罷了。”
“我現在,名號孤舟。”
“孤舟公子。”
枕河而居,月圓花好,雅士雲集。隻要是途經江南一帶的旅人,都會來親眼見識一下這被稱譽為“人間天堂”的地方,也有不少文人墨客曾在姑蘇留跡。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那句“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以至於世人說到姑蘇城,往往都繞不開寒山寺。
寒山寺西邊毗鄰一條大河,與姑蘇城隔河相望,南來北往的香客絡繹不絕。而在寒山寺中,最為引人注目的就是那口曆來得到詩人題詠的大鍾。
這口大鍾曆史悠久,悠悠的鍾聲清冷古寺已逾百年。據說,有一對知己曾在此鍾下定情,情起之初,寒秋滿樹,夜夜泊舟,盛滿了淒然,然而盟誓與期盼從有到無,終至烏有。
一位麵目俊逸的白衣少年坐在大鍾之下。放在他腿上的,是台通體黑色的長琴,狀似長舟,兩端無比尖銳,無形間顯露出了凜凜肅殺之意。
少年身上的白衣早已被凝在鍾上的寒露微微打濕,他在這坐了很久了,一直埋頭看著琴弦,手指也已經輕摁在了琴弦上。片刻後,少年忽然眯起了鳳眼,望向了微明的天空。
仿佛就為了等這一刻,他驀然撥動了琴弦,弦上顫起了令人心悸的聲響,令頭頂上的大鍾無端振鳴起來——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君山折柳,不問離合。”
“樂遊原上清秋節,鹹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不見,漢家陵闕。”
琴音哀婉淒楚,卻韌然如煉。帶著些孤寂清高,煥發著凜然的殺氣,如鋼刀般一下下擊打在了大鍾之上。
而悲涼嗚咽的琴聲卻隨著鍾聲一齊融入了風中,傳遍了大半個姑蘇。姑蘇城外歇了一夜的燈火,也隨著這鍾聲亮起。寒山寺內的和尚也提著燈,來到大鍾前的廣場上朗誦晨經。
在這足可以震碎耳膜的鍾聲包圍下,少年卻仍是泰然自若,即便是方才充滿殺意的琴聲,也沒能將他的氣質改變分毫。
寒山寺住持塵空大師撚著佛珠走了過來。
塵空大師已經很蒼老了,胡須雪白,眉眼慈藹,仿佛隨時都要被這清冷的晨風壓彎了風骨。然而,他走到白衣少年麵前時,還是恭恭敬敬地彎腰行了一禮,“阿彌陀佛。多謝任施主。”
白衣少年微微垂首,恭敬答道:“大師,這點小忙不足掛齒,就當是我修養琴律了吧。”
梵音不絕,似風在竊語。少年抱著琴從大鍾底下探出身來,感受著寒山寺中特屬於遊子斷腸的淒寒之意,不由輕輕一笑。
話說起來,他以這“遊子”的身份,異泊他鄉也有多年了。
“公子。”一道略帶倦意的女聲在背後響起。
白衣少年收迴思緒,“妃采芸,你來了。”
這個被稱作“妃采芸”的人雖是女聲女名,但站在白衣少年身後的,卻儼然是一名俊帥男子。
“哎呀哎呀,聲音怎麽變迴來啦?”妃采芸尷尬地笑了笑,朝著白衣少年嗔怒道:“你在迴應我之前,能不能先看看我易容成啥再說,別直喚我名字。真是丟死人了。”
白衣少年抱琴側過了身,道:“我不久前不是說了麽,清早來寒山寺見我時無須易容,怎麽這麽快就忘了。”
妃采芸打了一個嗬欠,抬袖拂過了臉頰,那俊帥的麵孔變成了一副活潑少女的模樣,“還不是你來寒山寺彈琴來得太早了,我匆匆忙忙著趕來,所以才忘了……”
白衣少年打斷道:“是昨夜偽成男性,到姑蘇城內的青樓裏玩得太晚了吧?”
被拆穿後,妃采芸非但沒有羞恥,反而燦爛地笑了,“哎呀,誰叫宮商角徴四位姐姐不願陪我玩呢,羽妹妹年紀又太小,也不忍心帶壞她,隻能自己跑去青樓尋個熱鬧了。”
白衣少年依舊麵無表情,片刻後才道:“把昨日的消息稟報給我吧。”
妃采芸趕忙將好奇的目光從念經僧人那收迴,清咳了幾聲後正色道:“近日,有一部分江湖門派歸順了朝廷。而姑蘇柳月山莊,似乎也有歸順朝廷的趨向。屆時,柳月山莊背後是朝廷,那公子你的計劃,恐怕……”
“這並不會影響我原有的計劃。”白衣少年麵向妃采芸,搖頭道:“我隻想知道,那個人,現在到了哪裏了。”
雖然白衣少年說話仍是淡漠,沒有夾雜著一絲情緒,妃采芸卻無端感到了一絲寒意。
她略微沉吟後,方認真答道:“他因仗著有了一匹小馬駒,到附近溜達了幾圈,故耽擱了些時日。不過不出意外的話,他今日,應該就能到姑蘇境內了。”
“從金陵到姑蘇這麽一點路,他居然用了兩個月。”白衣少年微微一笑,指尖快速劃過了琴弦,顫出了喜悅的低音符,“終於來了。”
妃采芸猶豫了一下,道:“公子,我有一事不明。”
白衣少年淡淡道:“講。”
“你等這個人,是為了要殺他嗎?可你既然要殺他,為何又在當日沒有答應暮淮王的懇求,派我們前去金陵殺他呢。”
白衣少年難得笑了,但語氣依舊冷涼:“難道說,我等一個人,就是為了殺他嗎?”
“公子。”謝芸忽然忍無可忍地喚了一聲。
“何事?”白衣少年如刺的長眉輕輕一挑,冷視著妃采芸。
妃采芸心中一顫,趕忙堆起來了笑臉,“按我說,公子在以前,好歹也是被譽為‘陌上人如玉’的‘陌上公子’啊,足不出戶在風華門中輕輕一笑,就能引來臨安城多少懷春少女的愛慕啊?當然,這其中肯定不包括我。而你現在這樣冷冰冰的,都要把以前的那點氣質給垮光光了……”
“哼。”任韶華忽然從心底對妃采芸升起了異常的憐惜,“生命苦短,倘若人還要一直沉淪在過去,那這個人也未免太可憐了一些。”
也不知是不是錯覺,妃采芸居然從他的眼中讀到了怨恨與不甘,以及一絲絲的哀沉。
但也隻是一閃而逝。
“公子……”妃采芸歎了口氣。
清冷的晨風拂來,掠起了少年的白衫。
“我不求陌上人如玉,我隻求一葉孤舟,於少年風月中,與千秋同渡,與日月川河同老。”
“我現在不是什麽陌上公子,那隻是一個碌碌無為庸庸無用的虛名罷了。”
“我現在,名號孤舟。”
“孤舟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