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更什麽?幹瞪眼中——)
~~~~~~~~~~~~~~~~~~~~~~~~~~~~~~~~~~~~~~~~~~~~~~~~~~~~~~~~~~~~~~~~~~~~~~~~
“有聖旨,寧柳二家並閑雜人等,俱靜候聽旨!”
一聲喊,所有人都包括在內,誰也走不脫了。一時兩邊慌張,誰也不知道出了什麽事?
岔路過來的兩列馬隊衝到寧家門口,齊齊停在道路兩側,靜靜肅立。寧澤一看,心裏起疑,這馬隊的裝扮怎麽是軍中模樣?
鑼聲開道,車馬粼粼,一隊威嚴的儀仗來到寧家門口。寧澤急忙分開眾人迎上。連本來安坐在寧家院內等著主婚的王炳林也滿頭大汗匆忙追出。
車簾掀處,一個人笑容滿麵探頭而出,寧澤失聲叫道:“張觀察?”正是太監張好。
“嗬嗬,為了給子霑送這份厚禮,雜家可是在唐州整整憋屈了兩日,恭喜恭喜啊新郎大官人!”
寧澤驚喜萬分,急忙上前躬身唱喏:“小可寒家婚配,竟得觀察賁臨,無上光寵!觀察,請進用茶!”
“不忙,你且看看還有誰來了?”說完朝身後一指。寧澤急忙看去,頓時呆住。前麵十餘丈處,那個高大威猛的身影負手而立,臉上掛著淡淡笑容。
“五哥!”他箭一般衝向對方,兩人緊緊抱在一處。
“兄弟,聽說你的大日子,五哥特意托了人情,要來吃你一杯喜酒!”韓世忠笑道。他深沉慣了,便是寧澤如此激動,也隻是笑笑:“看,還有弟兄們!”
寧澤更加驚詫,五隊的弟兄王六斤、張長武、蔣富通、王三泰等等全都下車站在後麵,笑嘻嘻地齊聲唱喏:“給隊副道喜來了!”
“好、好兄弟們,快,快請進。觀察,請進!”寧澤聲音激動顫抖,緊緊握著韓世忠的大手,招唿著張好等人。
張好樂卻樂嗬嗬搖頭笑道:“擺下香案,寧澤聽旨!”
幸好是大喜日子,家什齊全,牛伯急忙安排擺出香案,所有人全都躬身肅立,王炳林作為一縣父母,自然走上前和寧澤並肩而立,恭敬迎接聖旨。
張好微微掃了一眼,打開聖旨,朗聲念道:”敕曰:陪戎副尉寧澤,祖籍唐州府湖陽縣,於宣和二年隨軍平亂,克複有功,才堪造用,特賜二甲進士出身,加封宣德郎,選差寶文閣直講,並賜製錢千緡便給婚配之資,欽此!”
“嘩!”滿街嗡嗡聲音大作,真是轟動了。整個湖陽縣的百姓,都聽說皇家威儀,可天高地遠,誰見過宮裏的宦官黃門親自來宣讀聖旨的?剛開始都嚇得夠嗆,如今聽了這道聖旨,真是暈死。原來寧家二郎恁大排場,居然能在新婚當日,收到萬歲爺的賀禮!
“臣謝聖恩!”寧澤躬身一拜,上前兩步接過聖旨,心頭激動,忍不住朝迎親的馬車看去,不知坐在裏麵的柳清思望見這一幕,是何感想?
正要撤了香案把張好韓世忠等請進家門,誰知張好又笑道:“還有一道聖旨,卻不是給你的。便請令堂與新娘子出來迎接吧!”
寧澤訝然,瞬間已經明白過來,急忙吩咐:“快去請老太天和我娘子過來接旨!”
又是一陣慌亂過去,香案前鋪上兩塊錦墊,寧母李氏和戴著蓋頭的柳清思已經被攙扶著一前一後跪在地上,顫聲道:“民婦寧李氏(寧柳氏)接旨!”
“敕曰:寧母李氏,和睦親族,教子有方,門風無暇,聲播桑梓,特誥六品安人,以表懿德;寧妻柳氏,矢誌凜然,冰雪忠貞,清苦持家,名節無虧,特誥七品孺人。賜寧氏‘節義流芳’牌匾,以光其族,欽此!”
念完,張好手一揮:“抬上來!”
身後四個小黃門急忙扶了一塊紅布遮蓋的匾額走到麵前。張好對寧澤笑道:“宣德郎,請揭匾吧!”寧澤心情激動,急忙拱手一禮,拉著在旁邊目瞪口呆的王炳林低聲笑道:“知縣相公,咱們一同揭開。”
王炳林渾渾噩噩中一陣歡喜,此時的寧澤瞬間就比他高了兩級,他是下官了。急忙推辭。寧澤卻知道這是他的功勞,哪裏肯依,拉扯著他上去戰戰兢兢唰地揭開紅布,一麵黑底金字的匾額露了出來,上麵遒勁瀟灑四個大字“節義流芳”。
寧澤一看落款,真是哭笑不得,上款寫著“禦賜彰行”,下麵是“宣和三年九月開府儀同三司太宰魯國公蔡京奉敕題”
他先人的,這不是惡心大爺麽,老子家節義流芳,偏要個大奸臣題寫匾額,這還掛不掛了?
壓下心底苦笑,寧澤滿臉堆歡把張好韓世忠等迎進家門。這下寧家更加忙亂不堪,原先的儀式嘉賓要更改位次,要騰出位置給客人觀禮,老牛哪裏見過這等陣仗,兩腿發軟口角哆嗦不已。不住朝寧澤發眼神求救。
寧澤也是無奈,正在沒開交處,柳清思卻透過蓋頭縫隙看到這一切,拉過一個陪嫁的親戚悄悄耳語幾句,那親戚急忙又去傳話老牛,老牛這才恍然,忙依著新夫人的指揮,和牛嫂一起重新安排,頓時妥妥當當絲毫不亂。
寧澤請張好和韓世忠坐了主賓上位,老牛過來稟報可以舉行儀式。本定下的主婚人王炳林哪裏還敢上前,不住推辭,滿口都是請貴客主婚,已經抱定張好的大腿。
雖說請個宦官主婚有些別扭,但畢竟是喜事,張好又等於替官家趙佶送禮,也算理所當然,稍稍推辭幾句便興衝衝接下這樁活路。
大宋成婚,規矩與後世頗為不同。柳清思跨馬鞍進門之後,便被人們送進洞房“坐富貴”,寧澤則在外麵招唿娘家送親眾人,每人敬酒三杯,名曰“走送”,把娘家親友送走之後,便擺下宴席,請賓客們入座。
酒席自然也是在縣城獨一家奎元館早早訂下。這一天奎元館的老板親自坐鎮掌勺,聽說是皇帝下旨給寧澤封官,給寧家婆媳封下誥命,更是抖擻百般精神,瞪著雙眼滿臉紅光,把個臨時搭起的廚棚弄得熱鬧非常火焰騰騰。
一時間酒菜流水似得端上席麵。等讚禮先生高聲請大家酒過三巡,便在中堂之上擺上一把交椅,請張好這位主婚人坐在上麵。寧澤和柳清思齊齊上前拜謝,名曰“高坐謝媒”。張公公寸功全無,居然撈了個做媒的主婚人,嘴咧得幾乎合不攏。
等搶完利是繳紅,寧澤才拿起笏板走進新房,把兩家早就結好的同心結掛在笏板上,倒退著牽起柳清思慢慢走到中堂。中堂上已經換上寧家祖宗牌位,左邊坐定寧母李氏。
夫妻二人雙雙下拜,對祖宗家廟行禮,對高堂磕頭。李老太太今天四喜臨門,兒子封官,自己和媳婦都封了誥命,又是兒子成親大喜之日,真是眼裏噙滿了幸福的淚花!
~~~~~~~~~~~~~~~~~~~~~~~~~~~~~~~~~~~~~~~~~~~~~~~~~~~~~~~~~~~~~~~~~~~~~~~~
“有聖旨,寧柳二家並閑雜人等,俱靜候聽旨!”
一聲喊,所有人都包括在內,誰也走不脫了。一時兩邊慌張,誰也不知道出了什麽事?
岔路過來的兩列馬隊衝到寧家門口,齊齊停在道路兩側,靜靜肅立。寧澤一看,心裏起疑,這馬隊的裝扮怎麽是軍中模樣?
鑼聲開道,車馬粼粼,一隊威嚴的儀仗來到寧家門口。寧澤急忙分開眾人迎上。連本來安坐在寧家院內等著主婚的王炳林也滿頭大汗匆忙追出。
車簾掀處,一個人笑容滿麵探頭而出,寧澤失聲叫道:“張觀察?”正是太監張好。
“嗬嗬,為了給子霑送這份厚禮,雜家可是在唐州整整憋屈了兩日,恭喜恭喜啊新郎大官人!”
寧澤驚喜萬分,急忙上前躬身唱喏:“小可寒家婚配,竟得觀察賁臨,無上光寵!觀察,請進用茶!”
“不忙,你且看看還有誰來了?”說完朝身後一指。寧澤急忙看去,頓時呆住。前麵十餘丈處,那個高大威猛的身影負手而立,臉上掛著淡淡笑容。
“五哥!”他箭一般衝向對方,兩人緊緊抱在一處。
“兄弟,聽說你的大日子,五哥特意托了人情,要來吃你一杯喜酒!”韓世忠笑道。他深沉慣了,便是寧澤如此激動,也隻是笑笑:“看,還有弟兄們!”
寧澤更加驚詫,五隊的弟兄王六斤、張長武、蔣富通、王三泰等等全都下車站在後麵,笑嘻嘻地齊聲唱喏:“給隊副道喜來了!”
“好、好兄弟們,快,快請進。觀察,請進!”寧澤聲音激動顫抖,緊緊握著韓世忠的大手,招唿著張好等人。
張好樂卻樂嗬嗬搖頭笑道:“擺下香案,寧澤聽旨!”
幸好是大喜日子,家什齊全,牛伯急忙安排擺出香案,所有人全都躬身肅立,王炳林作為一縣父母,自然走上前和寧澤並肩而立,恭敬迎接聖旨。
張好微微掃了一眼,打開聖旨,朗聲念道:”敕曰:陪戎副尉寧澤,祖籍唐州府湖陽縣,於宣和二年隨軍平亂,克複有功,才堪造用,特賜二甲進士出身,加封宣德郎,選差寶文閣直講,並賜製錢千緡便給婚配之資,欽此!”
“嘩!”滿街嗡嗡聲音大作,真是轟動了。整個湖陽縣的百姓,都聽說皇家威儀,可天高地遠,誰見過宮裏的宦官黃門親自來宣讀聖旨的?剛開始都嚇得夠嗆,如今聽了這道聖旨,真是暈死。原來寧家二郎恁大排場,居然能在新婚當日,收到萬歲爺的賀禮!
“臣謝聖恩!”寧澤躬身一拜,上前兩步接過聖旨,心頭激動,忍不住朝迎親的馬車看去,不知坐在裏麵的柳清思望見這一幕,是何感想?
正要撤了香案把張好韓世忠等請進家門,誰知張好又笑道:“還有一道聖旨,卻不是給你的。便請令堂與新娘子出來迎接吧!”
寧澤訝然,瞬間已經明白過來,急忙吩咐:“快去請老太天和我娘子過來接旨!”
又是一陣慌亂過去,香案前鋪上兩塊錦墊,寧母李氏和戴著蓋頭的柳清思已經被攙扶著一前一後跪在地上,顫聲道:“民婦寧李氏(寧柳氏)接旨!”
“敕曰:寧母李氏,和睦親族,教子有方,門風無暇,聲播桑梓,特誥六品安人,以表懿德;寧妻柳氏,矢誌凜然,冰雪忠貞,清苦持家,名節無虧,特誥七品孺人。賜寧氏‘節義流芳’牌匾,以光其族,欽此!”
念完,張好手一揮:“抬上來!”
身後四個小黃門急忙扶了一塊紅布遮蓋的匾額走到麵前。張好對寧澤笑道:“宣德郎,請揭匾吧!”寧澤心情激動,急忙拱手一禮,拉著在旁邊目瞪口呆的王炳林低聲笑道:“知縣相公,咱們一同揭開。”
王炳林渾渾噩噩中一陣歡喜,此時的寧澤瞬間就比他高了兩級,他是下官了。急忙推辭。寧澤卻知道這是他的功勞,哪裏肯依,拉扯著他上去戰戰兢兢唰地揭開紅布,一麵黑底金字的匾額露了出來,上麵遒勁瀟灑四個大字“節義流芳”。
寧澤一看落款,真是哭笑不得,上款寫著“禦賜彰行”,下麵是“宣和三年九月開府儀同三司太宰魯國公蔡京奉敕題”
他先人的,這不是惡心大爺麽,老子家節義流芳,偏要個大奸臣題寫匾額,這還掛不掛了?
壓下心底苦笑,寧澤滿臉堆歡把張好韓世忠等迎進家門。這下寧家更加忙亂不堪,原先的儀式嘉賓要更改位次,要騰出位置給客人觀禮,老牛哪裏見過這等陣仗,兩腿發軟口角哆嗦不已。不住朝寧澤發眼神求救。
寧澤也是無奈,正在沒開交處,柳清思卻透過蓋頭縫隙看到這一切,拉過一個陪嫁的親戚悄悄耳語幾句,那親戚急忙又去傳話老牛,老牛這才恍然,忙依著新夫人的指揮,和牛嫂一起重新安排,頓時妥妥當當絲毫不亂。
寧澤請張好和韓世忠坐了主賓上位,老牛過來稟報可以舉行儀式。本定下的主婚人王炳林哪裏還敢上前,不住推辭,滿口都是請貴客主婚,已經抱定張好的大腿。
雖說請個宦官主婚有些別扭,但畢竟是喜事,張好又等於替官家趙佶送禮,也算理所當然,稍稍推辭幾句便興衝衝接下這樁活路。
大宋成婚,規矩與後世頗為不同。柳清思跨馬鞍進門之後,便被人們送進洞房“坐富貴”,寧澤則在外麵招唿娘家送親眾人,每人敬酒三杯,名曰“走送”,把娘家親友送走之後,便擺下宴席,請賓客們入座。
酒席自然也是在縣城獨一家奎元館早早訂下。這一天奎元館的老板親自坐鎮掌勺,聽說是皇帝下旨給寧澤封官,給寧家婆媳封下誥命,更是抖擻百般精神,瞪著雙眼滿臉紅光,把個臨時搭起的廚棚弄得熱鬧非常火焰騰騰。
一時間酒菜流水似得端上席麵。等讚禮先生高聲請大家酒過三巡,便在中堂之上擺上一把交椅,請張好這位主婚人坐在上麵。寧澤和柳清思齊齊上前拜謝,名曰“高坐謝媒”。張公公寸功全無,居然撈了個做媒的主婚人,嘴咧得幾乎合不攏。
等搶完利是繳紅,寧澤才拿起笏板走進新房,把兩家早就結好的同心結掛在笏板上,倒退著牽起柳清思慢慢走到中堂。中堂上已經換上寧家祖宗牌位,左邊坐定寧母李氏。
夫妻二人雙雙下拜,對祖宗家廟行禮,對高堂磕頭。李老太太今天四喜臨門,兒子封官,自己和媳婦都封了誥命,又是兒子成親大喜之日,真是眼裏噙滿了幸福的淚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