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殺!殺!”


    太初四年十一月十九日午時二刻,沈陽廣積門城頭。


    太上皇劉招孫端坐於臨時升起的禦座上,周圍簇擁著一眾禁衛軍士兵,裴大虎等人充滿警惕注視四周,隨時提防突然發生的刺殺行動。


    廣積門甕城中央,平時用來訓練新兵的大校場上,現在成了誅殺帝國叛逆的刑場。


    甕城在上午便擠滿了圍觀百姓,正午時分,甕城已經被擠得水泄不通,連落腳的地方都沒有,一些人甚至被擠掉進甕城外麵的護城河裏。


    趙遠之、韓超等人指揮武城兵馬司士兵維持刑場秩序,第二兵團又調來五百戰兵,上千士兵組成一道人牆,才終於將憤怒的人群隔離在行刑台外圍。


    劉招孫略帶茫然的望著眼前這幕,思緒恍惚迴到了很多年前斬殺後金汗努爾哈赤的那個冬天,那也是在腳下的廣積門城牆上,周圍也是像今天這樣人山人海。


    “陛下,午時三刻快到了。”


    “哦。”太上皇抬頭看時,看見刑部尚書堵胤錫的臉,在他身後,還站著一排帝國官僚,為首的便是昨日力主殺人的盧象升。


    “開始吧。”


    劉招孫揮了揮手,林宇立即揮動令旗,片刻之後,甕城中央行刑台上,一個須發皆白的老頭顫巍巍扔下令牌。


    “帶人犯!”


    午時三刻,在周圍上萬名沈陽百姓的怒視下,康應乾、金應河、陳新、楊通、鄭一石四人被帶上刑場。


    “殺!殺光他們!”


    人群爆發出陣陣歡唿,接著,成國公和駐守湖廣幾位主官,也被帶上行刑台。


    沈陽百姓對國舅爺所作所為了解不多,所以金大久一行被劊子手拎上台時,並沒有得到和康應乾等人一樣的待遇。


    最後被押上刑場的是昨晚直接參與屠戮的兩名副官和訓導官,這幾個叛軍將領的上場,立即又引起一陣轟動。


    幾十名劊子手一手拎著鬼頭刀,一手像拎小雞似得,兩人一組,將犯人全部提溜上台。


    犯人們頭戴嘴裏被塞著布條,頭上戴著黑色頭罩,看不清是死是活。


    周圍人山人海,失去親人的沈陽百姓發出憤怒叫喊,一些情緒激動的百姓掄起菜刀,拚命掙脫戰兵阻攔,要衝上行刑台報仇,旋即被藏匿周圍身著便衣的蓑衣衛放倒,讓戰兵拖了出去。


    等到所有人到齊,兩個刑部主事在一隊戰兵的保護下,飛速跳上高台,摘下犯人黑色頭套,一一驗明正身,來自第一兵團的訓導官,手持公文,向周圍百姓宣布犯人罪狀。


    “犯人康應乾者,北直隸雞澤縣人氏,係兵部尚書兼內閣首輔文淵閣大學士太子太傅·······,康應乾辜負聖恩,托付不效、專恃欺隱,以議和之名縱敵長驅,以致徐州反叛,生靈塗炭;結黨營私擾亂朝政,以托孤之臣自居,桀驁不馴,乃至賊人夜薄皇宮,康應乾手足無措·····以瀆職之罪,坐處極刑,淩遲處死,吾皇仁慈,不牽連家眷;”


    “犯人陳新,本為登州賤戶,性非忠良,地實寒微,今上尚賢,擢升府台,陳新不思報效,前者建州叛亂,登州頓兵不戰,坐視遼東淪陷;今青州聞香亂起,援兵四集,盡行遣散,以至賊眾兵薄濟寧城下,山東糜爛·····又潛攜死士,挾齊魯以亂朝政,咄咄逼宮,欲迎請偽逆衍聖公,名為改革,實則動搖國本······以謀逆大罪,處陳新極刑,淩遲處死,誅滅三族!”


    “犯人楊通······斬!”


    廣積門城頭響起百姓振聾發聵的叫喊,如同天邊的春雷,漸漸遠去了。


    劉招孫低著頭,不去看刑場,而是一遍遍翻看閣臣們連夜編纂的卷宗,看著盧象升他們給康應乾等人製定的罪狀,直到訓導官宣讀完所有人罪狀,劊子手朝鬼頭刀上噴了口酒水,行刑正式開始。


    陳新、康應乾淩遲處死,楊通、金應河等幾名武將被判斬刑,金大久和湖廣官員則是腰斬。


    “陛下,開始了。”


    東方祝一邊捂住眼睛,一邊小心提醒太上皇。


    劉招孫神放下卷宗,情漠然望向行刑台,任憑周圍山唿萬歲,任憑大舅哥臨終痛苦哀嚎,太上皇隻是神情漠然,如同廣積門上一尊雕像,一言不發。


    “怕嗎,東方公公?”


    行刑台上,小腿bufen已被剔成baigu的陳新,還在發出痛苦嚎叫,劉招孫收迴目光,忽然迴頭對他心腹問道。


    東方祝再也承受不住,撲通一聲跪在地上。


    “奴婢不是怕,是覺於心不忍,今天這些人,除了姓陳的和國舅爺,哪個不是對大齊赤膽忠心,一心為了陛下,如今卻要····”


    太上皇喃喃自語:“連你都有憐憫之心,朕卻沒有,”


    東方祝連忙道。


    “陛下讓他們提前自裁,少受很多苦,又善待家眷,已是皇恩浩蕩!”


    “喬監軍知道此事嗎?”


    東方祝抹去淚水,抬頭迴道:


    “迴萬歲爺,奴婢今早親自告訴他,康首輔等人被押上刑場前,便已服毒自盡。”


    “那,喬監軍是怎麽迴你的?”


    劉招孫望著前麵須發皆白的監斬官,想起喬一琦也快到花甲之年了。


    東方祝吞吞吐吐:“奴婢不敢說。”


    太上皇淡淡一笑,“他說什麽了?”


    “喬大人說,遼東是修羅場,大齊是屠宰場,京師是砂礫場,還說,還說陛下是涼薄之人,等這次監斬完,他便要辭官迴家,迴蘇州太倉養老,遠離這生死場。”


    劉招孫沉默良久,才對東方祝道:


    “行刑完畢,請喬大人留下,朕有話對他說。”


    半個時辰後,老邁不堪的監斬官喬一琦,在章東吳霄攙扶下,顫巍巍站在禦座前。


    “給喬大人看座。”


    東方祝連忙搬來張太師椅,要扶喬一琦坐下。


    “不必了。”


    喬一琦看都不看劉招孫一眼,拄著拐杖拱手道:


    “臣至微至陋,過蒙太上皇拔擢,如今老邁,愚昧頑鈍,恐不能勝任新朝雅政,願乞歸鄉終養。請陛下矜憫愚誠,成全·····”


    劉招孫強壓住淚水,招唿喬大嘴坐下:


    “喬監軍,你說大齊是屠宰場,說朕是涼薄之人,說的都對,隻是,朕的故事還沒結束,大齊國祚仍舊綿長,距離亡國還要很長時間。如今老康為國捐軀,盧象升獨木難支,朕和大齊都需要你,所以,隻能委屈你先留北地,以後再迴江南享福。”


    “如果臣也以死相逼呢?”


    劉招孫拍了拍喬一琦肩膀,笑道:


    “你死了,也不能迴太倉。”


    喬一琦惱羞成怒,掙紮著站起,作勢就要朝甕城垛口撞去,林宇擋在了老人前麵,


    “喬監軍就不問問為何?”


    “為何?”


    喬監軍一邊推開林宇,氣喘籲籲問道。


    “因為,朕,很快便要兵發江淮,蕩平江南,你的老家蘇杭,也非桃源之地,那裏很快就要遭受戰火,納入大齊版圖。”


    喬一琦鬆開林宇,急道:


    “康應乾死前,讓陛下不要亂為,眼下他屍骨未寒,你就又要興兵,現在山東白蓮教在鬧,湖廣流民在鬧,你還嫌不夠亂·····”


    吳霄連忙上前,輕撫喬一琦後背,喬一琦劇烈咳嗽。


    “山東白蓮隻是疥癬之疾,內閣已有平定之策,湖廣才是腹心大禍,南明背信棄義,朕親征江南,借道湖廣,力求畢其功於一役。”


    喬一琦聽了這話,兀自嘟嘟嚕嚕:


    “內閣有什麽良策?盧象升他隻知清除舊臣,獨攬大權而已·····”


    劉招孫攙扶喬一琦,兩人順著甕城台階,走下廣積門。


    吳霄林宇跟在身後。


    兩人邊走邊低聲道:


    “喬監軍,聽過團練沒有?給予地方練兵賦稅之權……”


    “不就是晚唐嗎?陛下是也要大齊如晚唐,遍地藩鎮?!”


    7017k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挽明從薩爾滸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夢吳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夢吳越並收藏挽明從薩爾滸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