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光十二年五月初五日,武昌高觀山楚王府閱馬場,旌旗招搖,刀槍如林。


    大明太子少保、昆山公、江夏總兵官左良玉正襟危坐,目光徐徐掃過將台下軍官。


    武昌楚王府建成於明洪武十二年,宮殿室屋共計八百一十一間,規製與燕王府等同,正門、前後殿、四門城牆飾以青綠,廊房飾以青黛。四城正門,以丹漆,金塗銅釘,豪華壯觀,猶如皇宮。


    自洪武十二年朱楨就藩,楚王世係共傳八王,在明代藩王中,算是“長壽”的一支。


    弘光元年,護國公劉招孫僭越,天啟皇帝朱由檢駕崩,南北兵馬合圍京師,以靖難名義討伐劉招孫,天下大亂。


    楚王朱華奎見時機成熟,也以“靖難”名義,統領烏合之眾兩千人出征,不過他的目標不是北邊那個弑君僭越的護國公,而是剛剛在南直隸稱帝的遠親朱常灜。


    大軍順江東下,征討南直隸,奈何朱華奎誌大才疏,還沒到南京,便被溯江而上的左良玉擊潰,眾叛親離走投無路之下,朱華奎不得不在鎮江江麵舉火自焚。楚藩,由此斷絕。


    左良玉平叛有功,被加封靖安侯,弘光二年,由於南明朝廷許諾的糧餉遲遲不到位,左良玉大怒,縱兵淫掠江夏城及白沙洲一帶,屠殺平民以冒功,其後又兩次大掠江夏,占據楚王府。


    弘光三年,朝廷不僅沒有懲罰左部,還加封左良玉為昆山公,將武昌一帶劃入其防禦範圍,左營移駐江夏,與駐守江北的齊國第四兵團隔江對峙。


    入主江夏後,左良玉接受幕僚盧景才的建議:“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遂大建武昌城,左良玉花費三年時間,將城牆向蛇山南擴展,不僅將蛇山圈在了武昌城內,還把紫陽湖、長湖、歌笛湖、西湖、都司湖都圈進了城垣內。


    趁著齊軍東征朝鮮,圍剿哥薩克人之際,左良玉將武昌城周擴至30裏,在各城門增設火炮火器,守城兵士也從原先的一萬兩千人猛增至六萬人。


    到弘光八年(太初三年),武昌城已被左良玉打造成一座足夠媲美南京的堅城,輔以長江防線,昆山公自以為牢不可破,誌得意滿。


    雖然齊明和議已成,雖然劉招孫和朱常灜成了叔叔和侄兒,一想起當年劉招孫是如何欺辱自己,如何殺害自己長子左夢庚,如何威逼左營,昆山公便夜不能寐,時時刻刻不忘報仇雪恨。


    他不顧皇帝朱常灜的規勸,執意與齊國為敵,先是在淮河防線發起幾次挑釁,結果都被駐守徐州的秦建勳擊敗,於是便把目光投向了西邊的武昌,據說這裏防備更為空虛,第四兵團齊軍大量被抽調北上,援助朝鮮戰場。


    左良玉汲取前幾次打仗失敗的教訓,先在湖廣、江西各處搜捕齊國細作,結果就抓到了饒州鹽商於成澤,順藤摸瓜,又發現了李定國的蹤跡。


    鄭成功可以放李定國一馬,讓他迴去報信,昆山公卻沒有這樣的雅量,他的全家都死在劉招孫手裏,血債就要血償。


    “劉賊欺人太甚,真以為我左營是菜市場,想來就來,想走就走?”


    “去追!搜遍武昌城內外,不要走了齊國賊寇!傳令下去,生擒李定國者,賞銀千兩!連升三級!”


    ~~~~~


    江夏白沙洲,成千上萬支火把匯成火海,朝寬闊平坦的江岸追來。


    少年牽著匹瘦弱的騾馬,馬背上馱著個少女,兩人皆是衣衫襤褸,不成人形,為躲避追捕,他們已經在這裏躲避了兩日,隻為等待渡船過江。


    遠處傳來密集的腳步聲,夾雜著鎧甲撞擊兵刃的響聲。


    “明軍追來了,咱們先躲一躲。”


    少女點點頭,少年將她攙扶下來。


    他將五個骷髏頭從包裹裏取出,重新裝滿沙土,放在了騾馬背上,一腳踢在馬屁股上,騾馬吃痛不過,朝南邊狂奔而去。


    兩人則向北又走了一段,蜷縮在一處茂密雜亂的草叢裏。


    隻過了盞茶功夫,便聽見四周響起追兵叫喊。


    “這邊有馬蹄印,朝南邊去了,追!”


    “你們幾個,去把白沙洲的渡船都拉過來,沒船,他們跑不了!”


    李定國手握匕首,護著殷蘇蘇躲在草叢裏,兩人屏息凝神,聽著外麵官靴踩踏水草的哢嚓聲,大氣不敢出一下。


    他們從江西逃到湖廣,躲避明軍追殺,路上走走停停,不知不覺已經走了一個多月。


    靠著李定國從前在陝西逃難時的流民經驗,他們兩人晝伏夜行,避開人口繁密的城鎮,隻走荒野鄉村小路,偶爾也會做些雞鳴狗盜之事,偷些村民的衣裳和糧食,這般苟延殘喘,才勉強活到了現在。李定國每次偷雞時,總會鄭重其事的告訴他的同伴:


    “將來大軍南下,一定加倍奉還這些村民。”


    殷蘇蘇沉默不語,知州千金對官府認識,自然要比李定國深刻很多,朝廷對百姓敲骨吸髓,賦稅收到了弘光七十年,這些村民能不能活過今年冬天都是問題。


    偷過幾次後,李定國覺得於心有愧,便不再從鄉下走,於是他們便來到了武昌城。


    “你,為何要救我?而且是兩次。”


    殷蘇蘇,不止一遍詢問眼前這個劍眉星目的英俊少年,問他為什麽要兩次救自己。


    “一飯之恩,當湧泉相報。”


    李定國每次都是這樣迴答她。


    “沒有別的緣由嗎?比如,我父親是饒州知州,比如·····”


    時值盛夏,少女穿著剛從城東製衣鋪“借”來的青布衣衫,雖是質樸,卻襯托出美人婀娜姿態。


    有明一代,漢水改道,形成漢口鎮,漸漸發展成為中國最重要的城市之一,與北京、蘇州、佛山並稱為“天下四聚”,又與朱仙鎮、景德鎮、佛山鎮並稱為“四大名鎮”,成為楚中之地最繁盛的所在。


    殷蘇蘇邊說,邊無限溫柔的迴望武昌城郭,如果不是逃亡,她必定要在這裏遊玩一番。


    “你爹為了什麽貞潔牌坊,為了自己前程,把你浸豬籠,這算什麽爹?當年爹和我,逃難到白鹿原,爹把最後一口觀音土給我吃,自己活活餓死······”


    李定國像是打開了話匣子,把一路上都沒說過的話,一股腦給這個悲慘少女說了。


    武定皇帝在北邊推行齊朝田畝製度的時候,弘光小朝廷的貞潔牌坊從江夏修到了福建廈門。


    這是一個瘋狂的時代,當權者都在用他們認為的正確,肆意折磨他們的百姓。


    一條碗口粗細的赤練蛇忽然爬出水草,猛地向女人竄去。


    “啊!”


    蓬頭垢麵的殷蘇蘇發出驚恐的尖叫,李定國眼明手快,揮刀斬去,寒光閃過,赤練蛇化作兩截。


    “真險,”


    殷蘇蘇大口大口喘氣,江麵映出她慘白俏麗的臉。


    在這時,被斬斷的蛇頭忽然飛竄起來,閃電般撞向女人小腿,李定國連忙上前,用匕首劈開蛇頭,對著毒蛇咬過的傷口,吮吸起來。


    殷蘇蘇呆呆望著李定國,望著少年把蛇毒吮吸出來,忍不住又問他:


    “你為何要救我,這是第三次·····”


    “一飯之恩,當湧泉相報。”


    ~~~~


    東方天空露出了一抹魚肚白,蟲叫蛙鳴消失在耳邊,楚天飄起小雨,布滿灘塗的長江東,被雨水洗刷著,露出了它原本猙獰醜陋的麵容。


    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


    龜山就在眼前,渡過茫茫大江,西邊便是大齊疆域,李定國不敢遲疑,牽著殷蘇蘇,深一腳淺一腳在泥濘的江邊,搜尋渡船過江。


    忽然,江岸閃出一片鴛鴦襖的紅色,一隊左良玉的家丁發現了他們。


    “不要走了齊國賊寇,抓住他們!”


    李定國揚起匕首,準備殊死一搏。


    危急之時,江邊林中走出個老漢,方巾道服,一手牽著兩匹馬,左右一手一條馬鞭;叫聲:


    “李將軍快上馬!”


    李定國不假思索,連忙扶著殷蘇蘇上馬,自己接鞭跳上了另一匹馬,飛奔起來。


    後麵左營家丁指著老漢怒罵:“老不死的,等會兒過來殺你!”


    少男少女雙馬向北邊白沙洲跑去,不到半裏地,被前麵一隊明軍擋住,不得已隻得再向南折轉。


    南邊湧來更多的家丁,紛紛張弓搭箭,朝馬匹射來。


    李定國趣碼至長江邊上,舉目一望,但見一帶長江,茫茫大水。


    明軍又追來,急得上天無路,入地無門,李定國大叫一聲:“天喪我也!”


    這一聲叫喊,忽然那馬兩蹄一舉,背著李定國向江中哄的一聲響,跳入江中。


    一眾明軍看見,大叫一聲:“不好了!”紛紛朝江中射箭,那馬如魚入水,馱著兩人疏忽不見,及至登船去追時,江麵升起大霧,伸手不見,又到哪裏去追!


    左家家丁大怒,眼見得不見了兩個齊國賊寇,再迴到林中尋那老漢,老漢早已不見蹤影。


    ~~~~~


    且說那李定國殷蘇蘇騎馬跳入長江,江麵霧氣沉沉,李定國耳朵內但聽得唿唿水響,不半個時辰,那馬早已過了長江,跳上岸來。


    又行了一程,到一茂林之處,那馬將李定國聳下地來,望林中跑進去了。


    李定國迴頭望見殷蘇蘇也在身邊,不由驚道:“莫非神明庇佑?真武大帝保佑!”


    一麵想,一麵抬起頭來,見日色墜下,天色已晚,隻得慢慢的步入林中。


    原來有一座古廟在此。抬頭一看,那廟門上有個舊匾額,雖然剝落,上麵的字仍看得出,卻是五個金字,寫著“崔府君神廟”。


    兩人走入廟門,門內站著兩匹泥馬,顏色卻與騎來的一樣。又見那馬濕淋淋的,渾身是水,李定國暗自想道:“難道渡我們過江的,就是此馬不成?”


    原來完顏構泥馬渡江不是鬼神妄談,都是真的!


    殷蘇蘇失聲道:“那馬乃是泥的,若沾了水,怎麽不壞?”言未畢,隻聽得一聲響,那馬即化了。


    李定國見兩匹馬化作泥水,不由大怒,正要罵殷蘇蘇,知州千金徑直走上殿,向神像舉手言道:


    “我夫婦二人今日得神力保佑!逃出生天,待安然返迴大齊,那時與你重修廟宇、再塑金身!”


    “夫婦二人?”


    7017k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挽明從薩爾滸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夢吳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夢吳越並收藏挽明從薩爾滸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