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醜與逢紀兩人提兵近三萬,自與顏良、牽招兩人分別之後,一路循著武原、呂縣這一條道向彭城開拔。


    離開東海郡進入彭城國之後,就已經算是進入到孫策軍勢所能力及的範圍之內,文醜,尤其是逢紀不敢大意,是故紮寨安營之後,都是兩人輪換巡邏大寨,以策萬一。


    在武原安營紮寨之後,逢紀早早歇息去了,而這一夜輪到的文醜,則是不解甲的持刀巡視各營。


    時至三更時分,文醜覺得稍微有困頓之感,故而迴帳取出私匿的酒壺喝了幾口。


    軍中有禁令,若是敢有飲酒者,鞭撻十下,這算是輕的,若是正好撞著兵敗之時,免不了為此而被砍頭示眾。


    文醜明知這是禁令,卻依然這般,隻是真的覺得這並非是大事,隻能是一件在自己為主將之時的小事而已。


    何況逢紀亦非他人,早在袁紹帳下之時,兩人就有曾過並肩作戰的經曆,袁紹那般的人物,都不曾禁令喝酒,為何到了溫侯這裏,便喝不得?


    文醜剛喝了三口,帳內便傳來逢紀的話語聲,文醜聽他說道:“莫要自己偷著喝,遞進來也給嚐幾口。”


    文醜聞之心喜,乃滿飲了一口之後,將整個酒壺遞了進去,說道:“時辰不早,這酒你慢慢喝著,我得出去再巡邏一番。”


    “嗯。”


    在逢紀的讚同聲中,文醜撩起帷帳,抬腳正待出去間,便聽聞在南門方向傳來喧鬧之聲,文醜心頭一驚,迴頭向著還躺臥的逢紀急言道:“聽著動靜,莫非是孫策襲營?”


    “應該不假。”已經是睡不下去了,逢紀匆匆披衣出來,衣冠不整著向文醜說道:“你速去,這裏有我指揮大軍作戰。”


    文醜頷首間,綽起架上的大刀便引十數親衛來南門。


    卻不料,攻擊南門的孫策一軍卻是佯攻,並非是欲想從此攻入文醜大寨中。


    正當文醜趕赴南門之時,在北邊同樣傳來兵卒的喊殺聲,逢紀就站在大帳外觀看,上下一顧,便全然明白孫策的計謀。


    佯攻南門,實擊北門。


    這便是聲東擊西之計,現在再想著帥軍前去北門,逢紀自忖沒那個本事,乃速整列兵馬,約束軍卒,以待孫策大軍攻入大寨之後的廝殺。


    與此同時,逢紀遣人尋迴文醜,沒有了文醜在此,心中實在不安,無論孫策帳下哪一將領到此,自己都非其對手,隻得一個枉死的下場,逢紀可不想如此。


    人心惶惶,軍心不穩之際,全靠著軍中將帥維持士氣不墜落,逢紀應對本無錯,不過在孫策聚集大軍於此全力一擊之時,卻顯得有些滯後。


    轉眼之間,就在營寨中燈火的照耀之下,逢紀看覷得清楚,孫策一軍攻入大寨的至少有五、六員大將,其名不可知,但其姓懸掛在旗上,卻是顯眼異常。


    “孫”是最多的一字,其次是“朱”,再者後麵是“宋”、“謝”兩員大將。


    孫是孫輔的孫,也是孫河的孫,更是孫權的孫,朱是朱桓的朱,宋是宋謙的宋,謝是謝旌的謝。


    這六員大將從文醜北門殺入,一路之上無人可擋,突進神速。


    逢紀見之,心中讚歎的同時,號令眾軍上前截殺。


    然自己這一方的兵卒,還未等展開陣勢,以宋謙、謝旌為僚將,朱桓為前鋒大將,這三人便在逢紀的眼下縱騎突入。


    這三將中宋謙使得是一柄方天畫戟,而謝旌是一柄長刀,隻有朱桓是手綽著一杆大槍在搠刺著。


    比起前麵兩將來說,朱桓手中兵刃不如宋謙、謝旌兩人來的爽快,一揮而過,頭顱就掉下來了,沒有痛楚,也就不不必慘叫嘶嚎了。


    朱桓一槍一個,各個透胸而過,人的內髒是有所區別的,更何況有的人的心不是長在右邊,而是去了左邊,雖然這是萬中無一的奇事,但朱桓偏偏就這麽遇上了一、二個。


    在拔出自己的長槍之後,看著馬下的敵卒聲嘶竭力的在慘烈的叫喊,朱桓於心不忍,立即又刺上一槍。


    然此一槍還是沒有擊中要害,在那小卒無辜的眼神中,朱桓暗自慚愧著,今日自己怎麽了,數次失手未能一擊刺殺,難道說…


    難道說此戰竟還有波折不成?


    在朱桓等等暢快淋漓的斬將奪旗中,在南門為戰的老將韓當頗為鬱悶。


    他所麵對的乃是當世猛將文醜,這樣的一員大將在此,實際上他韓當是不能敵之。


    但若是加上太史慈就不一樣了。


    太史慈自投孫策之後,多有功績,為孫策提為鎮東將軍,一時聲勢無二,孫策麾下諸將除去有數的幾人之外,皆不能比。


    就是身為鎮東將軍這樣的一器重,讓太史慈舍了性命在與文醜大戰。


    太史慈亦是戟將,比之曹操帳下的典韋不遑多讓,更為了得的是,他不僅有典韋的勇猛,更有張郃、張遼等人的智謀。


    在與文醜的交戰中,他一直留有餘力在觀察著敵手,想通過拖延兩人的打鬥,取得這場戰鬥的勝利。


    文醜軍中僅有他一人是大將,其餘人者都是不出名的偏、裨將,若是文醜還在大帳那邊,就算自己帥軍攻至那裏,在他文醜與逢紀兩人的協同之下,若想攻陷此營,會困難上幾分。


    可若是在這南門拖住了文醜,使得他不能馳援逢紀,那麽在己方大將的突進之下,逢紀其勢不能擋!


    大喝一聲,太史慈接了文醜一刀,接著還了一戟,撥馬而迴的同時,太史慈還在搦將說著道:“文醜,所謂河北名將就技止與此乎?”太史慈的雙目之中全是蔑視之意。


    文醜見之逾怒,憤恨喝道:“太史慈,休得猖狂,接我一刀!”文醜說著已然全部忘卻了自己身為主將的職責,隻想著把太史慈斬殺在此,方消自己心頭之恨。


    見文醜被自己寥寥數句便激得性起,太史慈在內心哂笑的同時,亦不敢大意,隻把雙戟舞的更急一些,力再大一些。


    文醜、太史慈纏鬥三十合,就算蠢笨如豬的人也會在自己大寨中火光中醒悟過來,文醜亦不例外。


    在與太史慈的廝殺中,文醜瞅見營中火光衝天,方知曉自己被太史慈拖在此處已經不少時間了,而大寨中的逢紀…


    有此明悟,火急燎人的文醜二話不說,撥馬就轉向大營而去。


    太史慈見之,催馬來趕。


    文醜聽聞身後傳來的聲響,大刀向後一撩,斬向太史慈的頭顱。


    若是平常之時,若是毫無意外,太史慈接此一刀,輕描淡寫的如同是探囊取物,可萬萬沒有意料的是,就在文醜斬過來這一刀之時,太史慈胯下之馬突失前蹄,屏息聚力以待文醜大刀來時,自己舉戟相擋之際,這坐下馬失去了平衡,令得太史慈氣息散亂,不能架攔。


    於太史慈身後的韓當看得清楚,急切間,快馬加鞭上來助太史慈,心中在暗暗道著,說此戰竟還有波折不成?


    戰馬老駑不堪騎乘,既然如此,想到這裏太史慈身體向後仰去,借勢落向地麵去。


    於前的文醜本不料竟會有此結果,待及太史慈借勢想滾落下馬之時,文醜見之大喜,暗道著,天助我也!


    今日這太史慈必有喪命之虞,莫慢了上天這一番好意,文醜念及此,遂不繼續趕往中軍大帳,而是撥轉馬首過來,衝這太史慈就殺了過來。


    文醜的大刀來勢兇猛,韓當在太史慈看的仔細,心道著若是讓文醜這一刀劈下,說不得子義會因此而重傷。


    心中別無他意,隻是一心想救太史慈,沒有念及到僅憑自己的力量卻非是文醜的對手,韓當大喝一聲,同樣使著大刀斬向文醜。


    文醜正襲殺太史慈間,突見自他身後馳來一將,向著自己殺來,哼哼冷笑一聲,停駐坐騎,文醜大刀一擺接著斜撩而出,直接取向韓當的麵目。


    韓當本是來救太史慈,怎敢變招給文醜時間斬殺太史慈,故而決然一擊,毫不動搖的繼續砍了過來。


    韓當、文醜兩人手中的大刀相並,文醜力大,韓當不能敵,“當”的一聲中,韓當手中的大刀脫手而出,隨即為所趁的文醜,一刀橫過,就此斬落馬下!


    鮮血潑撒間,淋了太史慈一頭一臉,在此韓當決心為己擋文醜一擊,就此身亡的同時,太史慈仰天呐喊一聲道:“不!…”


    “哼哼…”


    文醜冷笑,看著躺臥在地的太史慈,繼續驅馬上前來,就想一刀斬了太史慈之時,在周圍眾軍的驚唿聲中,文醜覷得太史慈早已經取弓在手,他搭箭的弓正瞄向自己,見著如此,文醜大驚失色!


    太史慈能射,這並非是什麽隱秘之事,他猿臂善射,弦不虛發,是個真正的神射手。


    在攻建業劉繇之時,曾有這麽一段事。


    孫策與劉繇相拒城池上下,太史慈帶上箭囊,攝弓上馬,引著兩騎馬自隨身後,各撐著一個箭靶,出寨直抵城下。


    劉繇眾起初並不以為然,但太史慈隻引馬來至城壕邊,插好箭靶,出而習射,習射完畢,便迴寨去了。明晨亦複如此,城上或有站起戒備,或有不顧,於是太史慈再置好箭靶,習射完畢,再迴營去了。


    待等劉繇眾習之為常之時,太史慈取弓箭射殺數人,皆應弦而倒,因此無人敢在站城樓邊觀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一軍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銀色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銀色翎並收藏三國一軍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