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府大會議廳內,幾十位將領擠得滿滿當當,張學良坐在主席位上,李伯陽坐在左首,張作相坐在右首,左右分座新一軍和東北軍的將領,雙方將領一團和氣的互相引薦認識後,會議正式開始。
主持會議的是東北軍參謀長榮臻,他起身向張學良、李伯陽、張作相敬禮,而後拿起一份中俄文的文件,念道:“這是蘇聯今早上午發來的最後通牒,限三日內,我軍退出中東路沿線,釋放被捕的蘇聯公民,賠禮道歉,否則,將視以最後決裂,將對我軍施以軍事製裁。”
張學良勃然大怒,猛一拍桌道:“真是豈有此理,中東路是中國疆土,讓中**隊退出中國土地,這算哪門子說法。”
李伯陽冷靜異常道:“漢卿,不須理會這個,蘇軍現在有什麽動向。”
張學良道:“蘇軍的海軍已經侵入到黑龍江和烏蘇裏江,截斷了河運,陸軍方麵沒有大的情報,小部隊的摩擦時有發生。”
李伯陽問:“如果我軍海軍和蘇軍海軍交戰,能否戰而勝之?”
張學良看向海軍副司令沈鴻烈,示意他迴答。
沈鴻烈搖頭道:“難,情報顯示出現的蘇軍海軍是阿穆爾河區艦隊,共有9艘艦艇,其中軍艦5艘,有三艘噸位在950噸以上,另有4艘武裝輪船,全艦隊擁有152毫米艦炮4門,120毫米大炮18門,總噸位超過5500噸。而我軍江防艦隊隻有6艘淺水炮艦和一艘武裝駁船,旗艦‘江亨’號也隻有550噸,其餘艦船均在200噸以下,全艦隊隻有120毫米大炮5門,總噸位不及2000噸,實力懸殊巨大,這也是我們被迫放棄河運權的原因。”
李伯陽默然,他知道海軍作戰和陸軍作戰不同,艦船噸位差別和艦炮數量直接決定了勝負,以東北江防艦隊的實力和蘇聯海軍打,無異於以卵擊石。
“運河權必須奪迴來。”
李伯陽猛然抬起頭,擲地有聲:“這場戰爭不僅限於中東路,從戰略上來說,蘇軍意識到我海軍薄弱,必定要痛擊我海軍,從而達到震懾、威嚇我軍的目的,這一仗不可避免,須做長足打算。”
沈鴻烈道:“可是我們的艦隊實力擺在那裏,出戰的話必敗無疑。”
張學良也道:“我們的海軍實力太弱了,艦船都是前清留下的老船,噸位小,火炮數量也少。”
李伯陽正色道:“海軍弱不要緊,我們還有空軍和陸軍,隻要部署得當,不見得沒有一戰之力!”
張學良道:“伯陽,你有什麽好主意?”
李伯陽目光落在張學良身後的巨幅東北軍事地圖上,端詳片刻,心裏有了注意,反問道:“漢卿,如果你是蘇軍指揮官,海軍會如何進攻?”
張學良雙眉一揚,知道李伯陽是在考校他,略一沉吟道:“自然是沿鬆花江直下哈爾濱,哈爾濱一下,對我軍心士氣是一大打擊。”
“沒錯,蘇軍一定會進擊哈爾濱,同江、富錦兩地是鬆花江上的咽喉所在,蘇軍必攻,我軍必守,我以為可以在這裏做做文章。”
李伯陽走到地圖前,用指揮棒指在同江道:“我的看法是,我軍在這裏做出死守姿態,以江防艦隊做誘餌,誘敵來攻,而後詐敗向富錦後撤。”
又一指富錦道:“這裏,預先在江岸隱蔽集結兩個重炮團及水雷,設立伏擊圈,一旦敵軍進入伏擊圈,布設水雷截斷敵艦退路,同時集結所有戰機,取得製空權後,以陸海空立體攻擊,將伏擊圈內的敵艦一網打盡。”
這個作戰計劃說出,將領們反應不一,有人讚同,有人反對,東北空軍副司令徐世英道:“李副指揮,您的意思是,抽調東北境內所有的飛機參與海戰,我怕東北省內庫存的燃油不夠,而且這麽大規模的空軍行動還是首次,調度指揮上有困難,並且出戰期間,將無法給其他地區的部隊提供空中支援。”
李伯陽道:“沒有燃油就補充燃油,調度指揮有困難,你這個空軍副司令要想辦法克服,至於其他地方作戰,這個你不須擔心,我的策略就是誘敵深入,聚而圍殲,短期內不會與蘇軍決戰。”
“漢卿,你意下如何?”李伯陽最後問張學良的意見,畢竟他才是總指揮,有決策權。
張學良露出沉思的神情,半響後拍板決定道:“就按你說的來。”
“漢卿,我從南京得到消息,蘇軍已經成立了遠東集團軍,兵力約有4、5人,集團軍指揮官是前革命軍軍事總顧問加倫,此人是蘇軍國內戰爭時的名將,深知我國內虛實,我考慮原本的軍事部署需要做一下改動了,中線軍三分之二全部劃歸我指揮。”李伯陽慎重的說道。
張學良詫異的看了李伯陽一眼,他聽出李伯陽語氣中深深的忌憚,奇道:“伯陽,加倫有那麽厲害?”
李伯陽坦言道:“我曾經研究過他的戰史,在我看其人的指揮能力要在蘇軍前三。”
這一下輪到張學良吃驚了,這個評價不可謂不高,不由得暗自擔心起來,西線要麵對蘇軍的主力進攻,不知道能不能撐住。
“不用三分之二,中線軍全交由你指揮。”
張學良目光淩厲的掃過東北軍的將領們,沉聲道:“眾將聽好了,我授予李副指揮全權指揮權,擁有臨機決斷之權,此戰東北軍將領誰敢不遵你的號令,俱可以先斬後奏。”
東北軍將領聞言凜然,會議聽裏充滿了肅殺之氣。
李伯陽心中感動,臉色鄭重道:“漢卿,我別的話不會說,隻向你保證一句話,新一軍將會戰至一兵一卒,不勝不迴。”
張學良動情的緊握李伯陽的手,聲音顫抖:“伯陽兄,我在沈陽靜候你旗勝歸來。”
“一定。”
李伯陽霍然抽手起立,目光如電的掃過滿廳將領,冷冰冰道:“今天大家都在,醜話說在其前麵,望你們牢記在心,此戰!誰敢兒戲我令,我就兒戲汝命!”
滿廳將領愕然,感受到了話語間深深的殺氣。
會議後,李伯陽和張學良在帥府大青樓相對而坐,這裏麵沒有部署外人,兩人可以交心談話了。
“伯陽,你實話和我說,此戰有幾分勝算?”張學良問。
李伯陽揉著額頭:“東線獲勝,我有六成勝算。東線失敗,我隻有三成勝算。”
“勝算這麽小?”
張學良眉頭擰成個川字,他有些後悔和蘇聯人反目了。
“哪有十成把握的勝仗,有六成勝算已經不錯了。”李伯陽從容道。
“伯陽,我是說如果敗了,最壞的結果會是什麽樣?”張學良不放心的看著李伯陽。
“丟掉中東路權。”
李伯陽停頓了一下:“這還不算最壞的結果,最壞的結果是日本人在南滿動手,侵略東北,因此這個仗必須要打贏,打贏了日本人三五年之內不敢輕舉妄動。”
張學良臉色陰晴不定,他實在不敢想象敗於蘇軍之手的東北軍,將如何應對如餓虎般撲上來的日軍,咬牙道:“打,家底都拉出來打。”
“漢卿,你也不要太擔心了,大風大浪都過來了。”
李伯陽寬慰道:“我明天就上滿洲裏坐鎮,有什麽問題我會及時和你溝通的。”
張學良點頭道:“走之前把我的貂絨大衣帶上,東北入冬快,馬上就冷了。”
“謝了,派人送我房間。”李伯陽笑道。
……
8月11日,李伯陽從沈陽乘專列抵達滿洲裏,同行而來的還有二十輛雷諾ft-17坦克,這批坦克本來是駐紮沈陽北大營的東軍軍第七旅所有,被李伯陽借調過來,用以對付蘇軍的坦克部隊。
滿洲裏,本稱臚濱縣,因境內有臚濱河匯入唿倫河而得名,後因中東鐵路修築,東北在前清時稱作滿洲,這裏又是從俄國進入滿洲的首站,因此被稱作滿洲裏,
抵達滿洲裏後,李伯陽不作休息,繼續延鐵路北上,來到了中蘇交接的18裏小站,18裏小站是中國人的稱唿,蘇聯人稱之為86號小站,名稱各有說法,站內有橫跨鐵路的牌坊一座,人稱國門。
近期來中蘇摩擦不斷,李伯陽來18裏小站是冒了絕大風險的,駐守滿洲裏的東北軍第十五旅旅長梁忠甲不敢大意,親自率一個團護送。
“這就是國門?”
李伯陽望著鐵路中間橫立的牌坊,感慨萬千,側頭對陪侍身旁的梁忠甲說道:“梁旅長,今日我也算大開眼界了,昔日常在心裏想,什麽是國門,心潮澎湃,現在一睹之後才覺,也不過是和國內諸多牌坊一樣,平淡無奇了。”
梁忠甲聞言笑道:“副總指揮,國門不過是隱示國界所在之地罷了,說的好聽,可無論日本人、蘇聯人不也是出入尋常,以前的第一個國門是俄國所建,修在數裏外的金源邊堡,記得老輩人說,那個國門修的漂亮,還釘著雙頭鳥,可現在國門直接移到車站跟前,不知多少領土被蘇聯人蠶食掉了,可惜我國羸弱,對此毫無辦法。”
李伯陽默默點頭,望著佇立荒沙中的國門,說道:“國家總會強大的,失去的土地也要奪迴來,這個責任使命,就從我們開始吧。”
最快更新無錯小說閱讀,請訪問 請收藏本站閱讀最新小說!
主持會議的是東北軍參謀長榮臻,他起身向張學良、李伯陽、張作相敬禮,而後拿起一份中俄文的文件,念道:“這是蘇聯今早上午發來的最後通牒,限三日內,我軍退出中東路沿線,釋放被捕的蘇聯公民,賠禮道歉,否則,將視以最後決裂,將對我軍施以軍事製裁。”
張學良勃然大怒,猛一拍桌道:“真是豈有此理,中東路是中國疆土,讓中**隊退出中國土地,這算哪門子說法。”
李伯陽冷靜異常道:“漢卿,不須理會這個,蘇軍現在有什麽動向。”
張學良道:“蘇軍的海軍已經侵入到黑龍江和烏蘇裏江,截斷了河運,陸軍方麵沒有大的情報,小部隊的摩擦時有發生。”
李伯陽問:“如果我軍海軍和蘇軍海軍交戰,能否戰而勝之?”
張學良看向海軍副司令沈鴻烈,示意他迴答。
沈鴻烈搖頭道:“難,情報顯示出現的蘇軍海軍是阿穆爾河區艦隊,共有9艘艦艇,其中軍艦5艘,有三艘噸位在950噸以上,另有4艘武裝輪船,全艦隊擁有152毫米艦炮4門,120毫米大炮18門,總噸位超過5500噸。而我軍江防艦隊隻有6艘淺水炮艦和一艘武裝駁船,旗艦‘江亨’號也隻有550噸,其餘艦船均在200噸以下,全艦隊隻有120毫米大炮5門,總噸位不及2000噸,實力懸殊巨大,這也是我們被迫放棄河運權的原因。”
李伯陽默然,他知道海軍作戰和陸軍作戰不同,艦船噸位差別和艦炮數量直接決定了勝負,以東北江防艦隊的實力和蘇聯海軍打,無異於以卵擊石。
“運河權必須奪迴來。”
李伯陽猛然抬起頭,擲地有聲:“這場戰爭不僅限於中東路,從戰略上來說,蘇軍意識到我海軍薄弱,必定要痛擊我海軍,從而達到震懾、威嚇我軍的目的,這一仗不可避免,須做長足打算。”
沈鴻烈道:“可是我們的艦隊實力擺在那裏,出戰的話必敗無疑。”
張學良也道:“我們的海軍實力太弱了,艦船都是前清留下的老船,噸位小,火炮數量也少。”
李伯陽正色道:“海軍弱不要緊,我們還有空軍和陸軍,隻要部署得當,不見得沒有一戰之力!”
張學良道:“伯陽,你有什麽好主意?”
李伯陽目光落在張學良身後的巨幅東北軍事地圖上,端詳片刻,心裏有了注意,反問道:“漢卿,如果你是蘇軍指揮官,海軍會如何進攻?”
張學良雙眉一揚,知道李伯陽是在考校他,略一沉吟道:“自然是沿鬆花江直下哈爾濱,哈爾濱一下,對我軍心士氣是一大打擊。”
“沒錯,蘇軍一定會進擊哈爾濱,同江、富錦兩地是鬆花江上的咽喉所在,蘇軍必攻,我軍必守,我以為可以在這裏做做文章。”
李伯陽走到地圖前,用指揮棒指在同江道:“我的看法是,我軍在這裏做出死守姿態,以江防艦隊做誘餌,誘敵來攻,而後詐敗向富錦後撤。”
又一指富錦道:“這裏,預先在江岸隱蔽集結兩個重炮團及水雷,設立伏擊圈,一旦敵軍進入伏擊圈,布設水雷截斷敵艦退路,同時集結所有戰機,取得製空權後,以陸海空立體攻擊,將伏擊圈內的敵艦一網打盡。”
這個作戰計劃說出,將領們反應不一,有人讚同,有人反對,東北空軍副司令徐世英道:“李副指揮,您的意思是,抽調東北境內所有的飛機參與海戰,我怕東北省內庫存的燃油不夠,而且這麽大規模的空軍行動還是首次,調度指揮上有困難,並且出戰期間,將無法給其他地區的部隊提供空中支援。”
李伯陽道:“沒有燃油就補充燃油,調度指揮有困難,你這個空軍副司令要想辦法克服,至於其他地方作戰,這個你不須擔心,我的策略就是誘敵深入,聚而圍殲,短期內不會與蘇軍決戰。”
“漢卿,你意下如何?”李伯陽最後問張學良的意見,畢竟他才是總指揮,有決策權。
張學良露出沉思的神情,半響後拍板決定道:“就按你說的來。”
“漢卿,我從南京得到消息,蘇軍已經成立了遠東集團軍,兵力約有4、5人,集團軍指揮官是前革命軍軍事總顧問加倫,此人是蘇軍國內戰爭時的名將,深知我國內虛實,我考慮原本的軍事部署需要做一下改動了,中線軍三分之二全部劃歸我指揮。”李伯陽慎重的說道。
張學良詫異的看了李伯陽一眼,他聽出李伯陽語氣中深深的忌憚,奇道:“伯陽,加倫有那麽厲害?”
李伯陽坦言道:“我曾經研究過他的戰史,在我看其人的指揮能力要在蘇軍前三。”
這一下輪到張學良吃驚了,這個評價不可謂不高,不由得暗自擔心起來,西線要麵對蘇軍的主力進攻,不知道能不能撐住。
“不用三分之二,中線軍全交由你指揮。”
張學良目光淩厲的掃過東北軍的將領們,沉聲道:“眾將聽好了,我授予李副指揮全權指揮權,擁有臨機決斷之權,此戰東北軍將領誰敢不遵你的號令,俱可以先斬後奏。”
東北軍將領聞言凜然,會議聽裏充滿了肅殺之氣。
李伯陽心中感動,臉色鄭重道:“漢卿,我別的話不會說,隻向你保證一句話,新一軍將會戰至一兵一卒,不勝不迴。”
張學良動情的緊握李伯陽的手,聲音顫抖:“伯陽兄,我在沈陽靜候你旗勝歸來。”
“一定。”
李伯陽霍然抽手起立,目光如電的掃過滿廳將領,冷冰冰道:“今天大家都在,醜話說在其前麵,望你們牢記在心,此戰!誰敢兒戲我令,我就兒戲汝命!”
滿廳將領愕然,感受到了話語間深深的殺氣。
會議後,李伯陽和張學良在帥府大青樓相對而坐,這裏麵沒有部署外人,兩人可以交心談話了。
“伯陽,你實話和我說,此戰有幾分勝算?”張學良問。
李伯陽揉著額頭:“東線獲勝,我有六成勝算。東線失敗,我隻有三成勝算。”
“勝算這麽小?”
張學良眉頭擰成個川字,他有些後悔和蘇聯人反目了。
“哪有十成把握的勝仗,有六成勝算已經不錯了。”李伯陽從容道。
“伯陽,我是說如果敗了,最壞的結果會是什麽樣?”張學良不放心的看著李伯陽。
“丟掉中東路權。”
李伯陽停頓了一下:“這還不算最壞的結果,最壞的結果是日本人在南滿動手,侵略東北,因此這個仗必須要打贏,打贏了日本人三五年之內不敢輕舉妄動。”
張學良臉色陰晴不定,他實在不敢想象敗於蘇軍之手的東北軍,將如何應對如餓虎般撲上來的日軍,咬牙道:“打,家底都拉出來打。”
“漢卿,你也不要太擔心了,大風大浪都過來了。”
李伯陽寬慰道:“我明天就上滿洲裏坐鎮,有什麽問題我會及時和你溝通的。”
張學良點頭道:“走之前把我的貂絨大衣帶上,東北入冬快,馬上就冷了。”
“謝了,派人送我房間。”李伯陽笑道。
……
8月11日,李伯陽從沈陽乘專列抵達滿洲裏,同行而來的還有二十輛雷諾ft-17坦克,這批坦克本來是駐紮沈陽北大營的東軍軍第七旅所有,被李伯陽借調過來,用以對付蘇軍的坦克部隊。
滿洲裏,本稱臚濱縣,因境內有臚濱河匯入唿倫河而得名,後因中東鐵路修築,東北在前清時稱作滿洲,這裏又是從俄國進入滿洲的首站,因此被稱作滿洲裏,
抵達滿洲裏後,李伯陽不作休息,繼續延鐵路北上,來到了中蘇交接的18裏小站,18裏小站是中國人的稱唿,蘇聯人稱之為86號小站,名稱各有說法,站內有橫跨鐵路的牌坊一座,人稱國門。
近期來中蘇摩擦不斷,李伯陽來18裏小站是冒了絕大風險的,駐守滿洲裏的東北軍第十五旅旅長梁忠甲不敢大意,親自率一個團護送。
“這就是國門?”
李伯陽望著鐵路中間橫立的牌坊,感慨萬千,側頭對陪侍身旁的梁忠甲說道:“梁旅長,今日我也算大開眼界了,昔日常在心裏想,什麽是國門,心潮澎湃,現在一睹之後才覺,也不過是和國內諸多牌坊一樣,平淡無奇了。”
梁忠甲聞言笑道:“副總指揮,國門不過是隱示國界所在之地罷了,說的好聽,可無論日本人、蘇聯人不也是出入尋常,以前的第一個國門是俄國所建,修在數裏外的金源邊堡,記得老輩人說,那個國門修的漂亮,還釘著雙頭鳥,可現在國門直接移到車站跟前,不知多少領土被蘇聯人蠶食掉了,可惜我國羸弱,對此毫無辦法。”
李伯陽默默點頭,望著佇立荒沙中的國門,說道:“國家總會強大的,失去的土地也要奪迴來,這個責任使命,就從我們開始吧。”
最快更新無錯小說閱讀,請訪問 請收藏本站閱讀最新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