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楚天秀為了科舉考試,忙得昏天黑地。


    科舉考試之所以行得通,不僅僅需要這個主意,還需要“硬件”。


    這個硬件,就是昏侯紙,以及活字印刷術。


    為了給龐大的考生們供應足夠的考卷,就需要大量的紙張,以及印刷出考題。


    否則,沒戲。


    總不能讓人用手來抄考題吧?


    換成大楚的其他人,就算腦子裏想到了這個主意,缺少這兩件東西,也一樣沒用。


    小昏侯造紙作坊和沈府造紙坊,完全壟斷了大楚的造紙業,為了供應大楚皇朝龐大的紙張需求,都在迅速擴張作坊規模。


    朝廷“以紙代簡”令發布之後,天下百郡千縣,各個衙門開始全麵使用紙張,處理地方政務。


    這讓紙張的需求,直線暴漲。


    兩家造紙作坊瘋狂擴張產能,僅僅一個月下來,便幾乎擴張了幾十倍以上,每日上百萬張以上的昏侯紙被造出來,製成書籍,銷往大楚各地郡縣。


    當然,紙張的價錢也大降了不少,降低到了二文銅錢一張,讓衙門買得起紙張。


    盡管如此,每家造紙作坊都能輕鬆月入三萬兩銀子。


    這簡直就是聚寶盆,一年輕鬆三四十萬兩銀子。正正當當的生意,能掙這麽多銀子,這是極為難得的。


    這讓沈大富喜不自禁,以前小昏侯欠了沈家一大筆銀子的事情,自然不再提了。


    而小昏侯印刷廠同樣急劇擴張,雇傭了上千名印刷匠人日夜不停,趕印考卷,還有各式書籍。


    除了《石頭記》和縣試考卷之外。


    其它一些先秦古籍,也都用活字印刷術印製出來,開始大量排版印刷,賣給金陵書坊和各地的書商,銷往整個大楚皇朝。


    一本紙書的價錢也不算貴,也就一兩銀子。


    平民雖然還是買不起,但是大部分小富人家,還有小地主,自然是掏得起這筆銀子。


    ...


    很快,到了科考第一輪“縣試”的大日子。


    這日。


    楚天秀起了一個大早,祖兒幫他穿上了一身新製的侯爵大袍。


    用完早膳。


    隨後楚天秀來到秦淮河岸最繁華之地。


    此地拆除了一片低矮瓦礫民房,新建起一座金陵貢院。


    貢,科舉考試選才,以貢皇帝。


    這座金陵貢院非常龐大,一排排整齊的闈屋子,足可容納數千人同時參加考試。


    為了節省場地,金陵城的童生考試、秀才考試,也放在金陵貢院舉行。


    此時,金陵貢院內,高官雲集。


    科舉主考官小昏侯楚天秀,以及副考官丞相孔寒友和禦史大夫王肅,還有金陵府尹王栩等本城大小官員們,都來了。


    楚天秀其實是“第三輪國試”的主考官,為朝廷挑選舉人。


    而第一輪縣試選童生,和郡試選秀才,主考官是當地官員。


    第一輪縣試真正的主考官,負責主持大考,是大楚皇朝一千座縣城的縣令。


    而第二輪郡試的主考官,則是郡太守。


    第三輪國試,才是楚天秀親自負責。


    金陵城不屬於任何郡縣,是單列的,直屬於丞相府的管轄。


    金陵城的縣試和郡試主考官,都是金陵府尹王栩。


    不過,皇帝命小昏侯負責前三輪考試的考卷和考試製度,整套的製度都是他一手設計。


    楚天秀當然要來看看金陵貢院,童生考試的錄取情況。


    眾高官們聚集在貢院大殿,等待科舉開始。


    大大小小的官員,足有十多位。


    “諸位大人,大考即將開始,請入座。丞相大人請坐主位吧!”


    王栩連忙道。


    “不妥,本相乃是國試副主考。既然這是科舉貢院,當然不以官位論高下,主考官當坐在主位。府尹,你是金陵城主考,你入座主位!”


    孔寒友搖頭道。


    “不敢不敢,下官如何能坐得主位。呃...要不,小侯爺坐主位?!”


    王栩連忙擺手,一身冷汗。


    丞相在此,他爹禦史大夫王肅也在此,他一個府尹哪敢坐主位。


    “不錯,這科考,小侯爺為主考官!他既在,當為主。”


    眾官們紛紛道。


    “也好!”


    楚天秀也沒推托,當仁不讓坐在大殿主座。


    他官位是低,但是爵位高啊。


    這場科舉考試,除了皇帝之外,就屬他最大。


    ...


    此時。


    金陵貢院門外,已經排了一直長長的隊伍,足足有上萬名之眾。


    門口,有幾十名守衛,在搜查每一位進入貢院的考生,防止夾帶小抄入貢院內赴考。


    都是金陵城本地戶籍讀書人,已經報名參加首屆科舉,領了一塊考牌。


    有各大門閥士子,官宦子弟,有平民儒生,從十多歲的少年童子,到五六十歲白發老人,一眼望不到盡頭。


    街道周圍烏泱泱人群,更多的是前來送考的父母、妻眷親朋好友。


    這縣試錄取童生,沒有任何的限製條件,當然是願意考的便來。


    賈生在考生人群之中,手提著一副筆囊,麵色激動。


    他已經五十餘歲了,畢生苦讀書,熬了半輩子,終於踏上考場。私塾先生,終究非他畢生所願。


    若是有幸能夠中舉,他一介平民儒生,也能一躍成為朝廷官員。


    說起來,他也有些運氣。


    雖是一生研習儒書的儒生,但他這二十年在平王府裏當私塾先生,最嗜讀書,經常通宵達旦看書。


    借了平王府的光,二十年下來也讀了極多的藏書,府裏的藏書大多都讀過。就算偏門的書,他也有些印象。


    這不是普通儒生,能有這麽好的運氣。


    聽說科舉考全科,賈生也並不怵。


    “這都五六十歲了,還在做當官的夢。也不想想自己是不是這塊料。等這次考砸了,腦子就清醒了!”


    賈生的胖婆娘站在街邊前來送他赴考,雖然嘴裏碎碎,發著牢騷,但還是給賈生帶來了一袋幹糧和水。


    金陵貢院外,眾親友們都在送自家子弟赴考,仔細叮囑著。


    ...


    上午,巳時。


    有金陵府的長吏來報:“稟諸位大人,眾考生皆已經入貢院!收迴考牌一共九千八百枚。尚缺數十枚。”


    楚天秀淡淡道:“嗯,吉時已到,不等了!關閉貢院大門,誤點者不許再進入考場。


    王栩大人,可以開始發放縣試考卷,時限為三個時辰,下午收卷。命金陵衙役,巡邏監視考場,嚴查舞弊。”


    “是!”


    王栩道,立刻吩咐金陵府的眾小吏,開始給考生們發放縣試考卷。


    金陵貢院內,眾考生們拿到這份傳言已久的全科考卷,有些驚懵。


    果然,廣博和雜學。


    總共五十道題,涉及儒學書籍隻占了其中七八道而已。其它,道家、法家、兵家、墨家,連醫家書籍,考題上居然都有。


    這簡直就是一個大雜燴。


    讓許多考生,一臉懵,感到燒腦。


    唯一讓他們鬆一口氣的是,考題是出原文,隻需記住原文,背寫出來便可。


    無需他們講述自己的見解和道理。


    這大大降低了難度。


    看過大量書籍的,應付這場縣試童生考題,還是比較輕鬆。


    ...


    金陵考生這邊,自然無需多提。


    眾考官們臉色都有些變了,他們隻聽過傳聞,也是剛剛拿到這份縣試考卷。


    沒想到,小昏侯親手設計的科舉考試,果然是“天文地理,三教九流”無所不包。


    他們的臉色變了,心頭暗驚。


    自春秋、戰國八百年以來,諸子百家的學術爭端,一直轟轟烈烈,從未消失。


    秦始皇“焚書坑儒”,讓這場學術爭端迅速消沉了下去,各家各派紛紛蟄伏不出。


    而大楚皇朝立朝之後,以黃老治國,也講究大家都消停一下,“不爭議、不爭論”。


    各個學派都在自己低調發展,不和其它學派爭鬥。


    尤其以儒家學派,憑借私塾廣授弟子,迅速發展壯大。


    他們深感擔憂,小昏侯這樣安排科舉考試,三教九流駁雜於考卷,隻怕會再次挑起諸子百家的學術爭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楚氏楚天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百裏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百裏璽並收藏楚氏楚天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