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虞吩咐狄兒,帶著平王府眾侍衛打掃衙門,將丹陽縣衙裏能住的房間,收拾出幾間來,好讓縣太爺居住。


    她這丹陽郡主和楚天秀這小昏侯,出身王侯勳貴,都是從小在王府長大。


    過慣了金陵城裏的錦衣玉食,住習慣了王府的大豪宅院,根本不習慣這丹陽縣衙的寒酸破舊。


    不過既然來了,就先暫且住幾日吧。


    自封了丹陽郡主,她極少來丹陽縣。


    就當巡視自家的封地了。


    等夫君這縣令,趁著這兩日的“雨水”的農耕,把丹陽縣城,上上下下都打理、整頓一下,再迴金陵城不遲。


    ...


    縣丞李敢年和老縣令李甫,則去交接查勘各種文書賬目,庫房的錢糧。


    楚天秀不放心,親自過去看了一下。


    隻見縣衙的庫房裏,一堆堆草繩串起來的銅錢,一貫一千文就相當一兩銀子,銅錢拿在手裏非常的沉重和不便。


    縣衙的帳薄,依然是竹簡,尚未更換為紙書。


    記載了全縣城的戶口、耕田畝數、錢糧收支....等等。


    總共算下來,縣衙賬目上剩餘一共一千兩銀子、一百石糧食。一石一百斤,也就是一萬斤糧食。平均到丹陽縣一萬五千人的頭上,還不足一斤糧食。


    丹陽縣衙除了錢糧,還有少量的鐵製農具和上百頭耕牛,用來租借給縣裏的一些貧農。


    楚天秀看了庫房,隻想吐血。


    這就是丹陽縣的全部啟動資金,基本上什麽項目都上不了。別說大修水利了,修個縣衙也困難啊!


    看來隻能自己想辦法了。


    ...


    次日。


    一大早。


    楚天秀這位縣令大老爺,便帶上李敢年,還有縣尉趙虎、典吏蔣岡,興衝衝的去上丹陽縣的馬鞍山。


    馬鞍山上的南山礦場,一大群礦工們熱火朝天,揮舞著鐵鍬奮力挖坑。


    這是一座露天地表礦,礦脈直接露在山體,或者是淺埋,不用打礦洞,直接在地麵往下挖便是。


    馬鞍山最掙錢的莫過於山上的一座銅礦了,挖出來的銅礦,煉鑄成銅幣就是錢。


    挖出的銅礦,送去縣城裏提煉為銅,然後再鑄成銅幣。


    采礦、提煉、澆鑄,都需要大量的工人。為了加速挖銅,光是這座銅礦便雇傭了足足數百名礦工之多,其餘提煉、澆築更是不少。


    鑄銅幣產業,也是丹陽縣的一個大產業。


    在這座礦場督工的,是平王府派來的一名李氏老人,為礦區的老總管,以防有盜竊。


    “小人見過姑爺!”


    李老總管見小昏侯來了,連忙躬禮。


    楚天秀問道:“這座銅礦還能挖多久?”


    “不太好說,估摸著能有幾十年吧!小的已經從縣城招攬了大批石工,抓緊挖銅。...就是,這鐵器不太夠,挖銅進展緩慢。”


    李老總管搖頭道。


    “哦!”


    楚天秀接過來,看了一下礦工的挖礦鐵鍬。


    要挖銅礦,先煉鐵。


    這是必備的生產工具。


    馬鞍山的鐵礦,其實遠遠比銅礦要多太多,是一座巨型鐵礦區。整個長江下遊,最大的鐵礦區。


    而且,它還是得天獨厚的露天礦。


    由此也知,馬鞍山鐵礦儲備量的恐怖。哪怕滿足整個大楚皇朝的“農用、軍備、工用”的用鐵量,也綽綽有餘。


    丹陽縣裏也有煉鐵作坊,能冶鐵,生產各種鐵農具、鐵鍬。


    隻是,丹陽縣的冶鐵技術似乎還很弱,打造的鐵器挖礦石,經常容易折斷、崩裂。


    難道是生鐵?


    礦區很多斷裂的鐵鍬,不得不帶迴縣城去,重新迴爐鍛打。


    質量太低劣啊!


    “丹陽縣的冶鐵量,是多少?”


    楚天秀皺眉,問道。


    李老總管對這些很熟悉,立刻道:“縣城裏有一座煉鐵作坊,三座煉鐵爐,一日產生鐵約三百斤左右!然後鐵匠們將生鐵,鍛打為鐵器。一半是供農耕,一半供礦區。”


    楚天秀聽了牙疼。


    日產三百...斤?


    打造成鐵器,也就數十件吧。這樣低微的產量,根本無法滿足一個縣城的用鐵需求。


    楚天秀一眼也看不出,這些鐵鍬的品質,究竟達到了什麽水準。但如此易折、崩裂,絕對高不到哪裏去。


    離堅硬的“鋼”,更是差得遠。


    劣質的鐵器,賣不出好價錢,自然也沒什麽利潤。也就本縣的農民和礦工會用,賣不到外地區。


    馬鞍山礦區的重點還是放在挖銅上,直接鑄造銅幣,天下通行,這比冶鐵,來錢更快。


    楚天秀翻看了一下他們挖出的各色礦石。


    除了銅礦和鐵礦之外,還一種非常好的伴生礦,灰色的磷礦磷酸鹽!


    楚天秀神色不由驚喜。


    這可是好東西啊!


    磷礦可以用來製造磷肥,磷肥才是農田增產的超級大殺器。隻是,這個時代的人,還遠遠認識不到磷肥和磷礦的用處。


    丹陽縣這三千戶小縣,窮的鳥不拉屎的地方。以後就要靠鐵礦和磷礦,來發家致富了。


    現在的朝廷,不僅沒有禁止鑄銅。


    連冶鐵,都允許私人冶煉和打造。


    ...


    楚天秀去了一趟礦區,下午便迴到丹陽縣城,去了縣城裏的一座冶鐵作坊。


    冶鐵作坊的落後,鐵器不足,嚴重拖延了挖銅礦的速度。


    不管是為了搶鑄銅幣,還是為了冶鐵本身,都要立刻上馬,興建一座巨型的煉鐵作坊,大規模冶煉“鋼”。


    不錯,直接煉“鋼”。


    他不想慢慢騰騰的浪費時間。


    他要建一座大楚皇朝最龐大的冶鐵場,將丹陽縣改造成為一座冶鐵工業基地。


    丹陽縣擁有一座馬鞍山,這是得天獨厚的巨大優勢。不好好利用,簡直是天大的浪費啊。


    隻要技術上領先,生產的鋼可以賣到全國各地去。


    鋼的利潤,更是遠超過農業。


    農業什麽的,放一邊去慢慢發展吧。


    強大的鋼鐵產能一旦上來,地裏用上鋒利而堅固的大鋼犁,耕地能力直接翻一倍都綽綽有餘,多少地都不夠來種。


    楚天秀將丹陽縣城裏,所有的大小作坊,煉鐵戶、鐵匠們全都召集起來,並不多,僅僅隻有數十人,很多都是一戶人家一個打鐵鋪子。


    他們本身就是丹陽郡主的食邑戶口,算得上是丹陽郡主的人,這個時代的人世世代代都無法脫離戶籍的。


    “本小侯爺先投一萬兩銀子,新建一座新式冶鐵作坊。”


    “縣城所有鐵匠,都進本小侯爺的冶鐵作坊,高薪聘請。師父帶徒弟,鐵匠,一年內要擴充到一千人!”


    “我看了你們原先的冶鐵作坊,規模太小,有的一人一戶,多的也就三五人,雖然有鼓風機,但是風力太弱了!”


    “建大型煉鐵爐,改成水利和馬力鼓風機!風力至少大十倍,大增煉鐵爐的溫度。”


    “你們煉出來的鐵大部分都是生鐵,極少是熟鐵。要煉成熟鐵,或者是鋼。”


    “把生鐵炒成熟鐵,炒成鋼料!”


    “而且你們的鍛打也太弱了。造一兩噸重的水利重錘來打,千錘百煉,打成百煉鋼,‘斬金斷玉,削鐵如泥。’”


    “你們聽不懂?沒關係,迴頭我把《水利鼓風冶鐵》、《炒鐵》、《百煉鋼》都寫出來,畫成圖冊,教你們怎麽做!還看不明白的,我找識字的先生,來教你們。”


    楚天秀道。


    鐵匠們不識字,隻能稍微看懂草圖,他也有些頭疼。學塾教育跟不上啊,以後掙到銀子,在教育上也要大筆的砸錢。


    眾鐵匠們聽了,都驚懵了,隻拚命點頭。


    水利鼓風機?


    炒鋼?


    水利重錘?


    百煉鋼?


    他們幾乎全都沒有聽說過,聽的暈暈乎乎。


    這改進的冶鐵技術,似乎大幅改進了冶煉技術...小侯爺這腦子,太強了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楚氏楚天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百裏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百裏璽並收藏楚氏楚天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