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楚天秀等眾舉子們,縱馬得意金陵城,鴻門客棧聚宴的時候。


    皇宮,正在早朝。


    歲舉殿試之後,小寒放榜,這一年之初的頭等政務,便算是暫時告一段落。


    馬上便是大寒和除夕過大年[筆趣閣.biqugeso.me],朝廷各部都會放假。


    不過,在這之前還有最後一樁事情,來為今年的歲舉收尾——那就是給舉子們授官。


    ...


    金鑾殿上。


    皇帝項燕然端坐於朝,淡淡的望著殿內的眾臣。


    三公九卿領銜,眾文武大臣們分列殿內左右,看著手裏這份的剛剛拿到的歲舉皇榜名單。


    眾大臣們都感到不可思議。


    其他三人董賢良、主父焰、晁方正為“優等”,倒也沒有太多的爭議。


    他們三位在金陵城遊學多年,熬到如今已經名氣頗大,實力也是有目共睹的。等了多年時機成熟,這才赴試,一舉拿到優等。


    可小昏侯怎麽可能優等?


    他們並未見到眾舉子們的“策問”,也不知道寫了些什麽。


    評卷是皇帝獨自評的。


    但是聽聞小昏侯在殿試的對策,被皇帝一怒燒了竹簡,還讓太監們把他丟出金鑾殿外。


    可見,小昏侯的對策,斷然是無法得“優等”的。


    莫非是平王在事後,私下裏求見了皇上,為女婿求請賜官?


    恐怕也隻有這個可能了。


    皇帝目光如炬,沒那麽好糊弄。誰求皇帝賜官都沒用,但平王李榮是個例外。他開了口,皇帝定然會同意的。


    所以稍加推測,便能猜出平王出了大力氣。


    眾大臣們不由目光齊刷刷的瞅向平王李榮,嘖嘖暗奇。這麽多年,從來不為李家子弟求官的平王,也有破例為女婿求官的時候啊!


    李榮卻是一副眼觀鼻,鼻觀心,垂目而坐。


    心中有些鬱悶。


    都瞅本王幹嘛?


    他是受女兒李虞之托,進宮見皇帝,可還沒想好怎麽開口呢。


    皇帝便喜不自勝的說了一句,“小昏侯割肉獻策...鐵膽忠心,一片赤誠啊!”


    他愣了半天,硬是沒想明白女婿,忠心耿耿幹了什麽。既然皇帝開心,他也便把求官的話給憋迴去了。


    ...


    不過,沒有任何一位大臣對此表示異議。


    哪怕是禦史大夫孔寒友,身負規勸皇帝,監察百官德行之重任,此時也沉默不言。


    平王李榮在十餘年率軍殺入匈奴大軍之中救駕,功勳之高,冠絕朝堂。


    但他位居三公之太尉,又有世襲罔替的王爵,無法給予更多的厚賜。平王名下無子,僅有一女,為女婿求一個小官,並非過分之舉。


    謝丞相滿臉的無奈。


    殿試是皇上說了算,他插不上手。


    小昏侯這位自誇“有丞相之資”的紈絝,被皇上評了個優等,他也隻能捏著鼻子認了。


    按照大楚慣例,“優等”可直接委任縣令,步入仕途進行曆練。


    而“上等”則安排在朝廷的各部為小吏,中等外放郡縣為小吏,下等直接淘汰。


    皇上隻會親自過問“優等”舉子的安排。


    上等十名和中等八十名舉子,由丞相府安排職銜,並且考察和晉升。


    ...


    “小昏侯要出任縣令,兩位丞相,可有什麽好的地方安排他,推薦一下?”


    項燕然淡淡問道。


    眾大臣們頭疼。


    小昏侯要當縣令,這定然是一位紈絝縣令。


    這要安排他到哪裏去,才不容易引發民變、造反?


    “小昏侯身為皇榜頭名,自當安排最好的縣去曆練。


    陛下,撇除那些偏遠、邊疆、窮寒的縣之外,現有富裕大縣如下:成都縣、洛陽縣、南昌縣、邯鄲縣、餘杭縣等等。這些縣令即將卸任、轉調,有空缺,皆可以安排就任縣令。”


    副相王肅上前稟道。


    項燕然尋思了一下,隨便指了一個,說道:“行,那就成都縣令吧!”


    這些富裕大縣都差不多,讓小昏侯離自己遠一點,雞飛狗跳的事情隔四五千裏之外,他也能少操一點心。


    隔了大半大楚皇朝,眼不見為淨。


    卻聽,一名大臣“噗通”一聲拜下,急聲哭訴道:“陛下要讓小昏侯出任成都縣令,這是天子聖命,臣子本不該說什麽。


    小昏侯在天子腳下,都能把金陵尹折騰的死去活來。他在數千裏之外,使勁折騰,豈不是翻了天!


    臣出身於成都,想及家鄉的父老鄉親,從此在小昏侯的治下受苦,於心不忍啊!臣,萬死難辭其咎,懇請陛下收迴成命!”


    皇帝一愣,“這...那就改餘杭縣吧!很近了,朕費些心思盯著他。這總翻不了天了吧!”


    “噗通!”


    又一個餘杭縣出身的大臣跪下,嚎啕大哭:“陛下,臣垂垂老朽,未曾為家鄉餘杭做些什麽,迴去如何麵對父老鄉親?!愧對父老,願請掛冠而去,為父老們求一生路。”


    “懇請陛下,收迴成命!”


    “我等郡縣,都是父老們辛辛苦苦經營,百年苦心,毀於一旦。萬萬不能派小昏侯前往為縣令啊!”


    其他幾個縣的大乘們,還沒等皇帝開口,直接跪地,哭著求饒。


    項燕然愣住了。


    為了獎賞小昏侯的獻策,他給小昏侯評了優甲,賞賜一個縣令當當。


    可千算萬算,沒想到會在授官的這個關節上卡住。居然沒一個縣,想要小昏侯去當縣令。


    強行安排,怕是有大臣要辭官,悲憤抗命了!


    “臣倒是有一個兩全其美的主意。”


    身為臣子,自當為帝君分憂,副相王肅立刻道。


    “說。”


    項燕然立刻道。


    “小昏侯不管去哪裏,必定是....讓百姓受苦。但有兩個地方,受災會輕些。”


    “一個是昏侯府的封地。一個是李虞郡主的封地丹陽縣。這兩處都是小昏侯自家的封地,隻是縣令一直是朝廷任命。


    小昏侯既已上門,臣建議他去丹陽縣。他總不能亂折騰吧!”


    王肅副相笑道。


    自家的地上,小昏侯肯定不會亂來。


    就算他折騰了,也是禍害李虞的食邑封地。李虞郡主肯定會阻止他。


    退一萬步說,丹陽縣就在金陵城的旁邊,真惹出什麽禍來也能及時的察覺,也不用擔心禍害太深,民怨沸騰,卻太偏遠而遲遲未知。


    “妙計!”


    眾臣都是大笑。


    “好!”


    皇帝項燕然也是欣然一笑,這個還真可以。


    “果然是王副相有妙招,即使如此,便命其為丹陽縣令!等過完這個大年,便上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楚氏楚天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百裏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百裏璽並收藏楚氏楚天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