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如此。”少年說完臉露擔憂之色。思忖有頃,隨後說道,“這位仁兄,我無端叨擾半日,更蒙你美酒相贈,小弟我無以迴報,我這有一塊隨身攜帶的玉佩,兄台如不嫌棄便送於兄台,全當見麵禮,還望兄台不要推遲。”
曼陀羅見他無端要送自己玉佩,心中先是一愣,古語有雲:君子無故,玉不去身。玉佩便是佩戴之人的身份性命一般,極是珍重,尤其是自小佩戴之玉更是視若性命,佩玉送人便如同性命相托一般,非是生死之交,便是伉儷情深,這少年初次見麵竟要送自己佩玉?再看那玉佩很是奇特,通體宛似心形,幽綠華潤,一看便是一塊上等美玉,那美玉正中卻有一塊殷紅之色,仔細觀看那紅色卻好似一隻昂首而鳴展翅欲飛的鳳鳥,喙眼翅羽竟是俱全,而且栩栩如生,甚是逼真,更加難得的是這鳳鳥完全自然天成,並非人工雕飾,如此一塊絕世美玉竟要送於一個初次謀麵之人,任誰也要愣怔不知所措了。然而曼陀羅畢竟豁達,見白衣少年如此古道熱腸,心中一熱便道:“玉之美,有如兄弟之德。《詩經》有雲:言念君子,溫其如玉。小弟與我初次謀麵便將如此貴重物品相贈,我若不受,便是卻之不恭,好,這玉,我收下了。”曼陀羅鄭重道。
“好,兄台豪氣不拘俗禮,小弟自歎不如。不過這玉或還另有用處,我料定那鑄劍穀三人必不會就此罷休,他們如若再來無端叨擾兄台,兄台不妨拿出此玉,或可有些用處。”少年說完起身,“小弟還有事,不便久留,就此告辭了。”一起手便要離去。
“敢問小兄弟名姓可否見教?”曼陀羅亦連忙起身道。
“名姓不過一代號爾,有緣自會相見,後會有期。”說完轉身離開了酒館。
曼陀羅見少年離去心中不禁疑問重重,一則鑄劍穀之人為何不會善罷甘休,再來叨擾我仍是不會賣的,二則這為白衣少年舉止文雅,看穿著打扮必不是平凡之人,但言談之中卻總有一種不是很自然地東西,好像哪裏不對,但又講不明。還將美玉相贈,還說這塊美玉能夠勸退鑄劍穀之人,此玉雖不俗,但如何便能讓鑄劍穀之人罷手?如此等等,想來想去終是不能明了,既想不明白,便不徒然耗費心思,隻專心吃完酒飯,而後背起蛇角向曲阜趕來。
曲阜本是孔子故裏,隻因天下大亂,世代貴胄龍蕭然便在一片唿聲中挑起大旗,帶兵評定了山東內亂,而後便以濟水為界與朝廷劃水分治,此雖是反叛謀逆之舉,但時當天下大亂,各地諸侯並起,龍蕭然能夠盤踞山東亦不足為奇了。因其故鄉曲阜,便定都曲阜,轄製四方。曼陀羅為尋找父親,便向曲阜而來,希望到達曲阜後再伺機探聽父親下落。
時當夏秋之交,魯西平原之上到處是一人多高綠油油的玉米地,雖在戰亂之世,但山東卻因獨居一寓,並非天下爭雄的戰場之地,因此仍舊是一副生機盎然之象。隻因玉米耐旱。多產,成熟期短,戰亂之世農民無太多選擇,便不約而同的盡皆栽種玉米以糊口,那一馬平川的魯西平原之上,便如青紗帳一般到處是一眼望不到邊的玉米地,綠油油。嘩啦啦。莽莽蒼蒼,蔚為壯觀,曼陀羅走在道路之上,便覺道路兩旁盡是隨風晃動的玉米地,雖是平川千裏,但皆被玉米秳子阻擋,前後望去便是白忙忙的道路轉個彎淹沒在玉米地海洋之中。
這汪洋一般的玉米地即使在大治之世亦是盜匪流寇出沒藏身的天然所在,因此每年夏秋便在這玉米地中無端生出許多無頭案來,當此亂世,此地更是危險之地,雖在白日,道路之上少有行人,有也是數人搭伴而行,以防不測。但曼陀羅卻不明就裏,平日生在山中也已習慣了不見天日的行路,隻一人在空寂的道路上堪堪而行,兩耳不時傳來玉米海浪一般隨風起伏的聲音,一陣響似一陣,唿嘯滄桑,好似風浪之中隨時會有一隻猛獸竄出一般。
日當正午,路上行人更少,曼陀羅正專心趕路,卻聽得身邊玉米地之中一陣嘩啦啦響動,悠忽之間便見綠色海洋中竄出三個人影,三個人影立在路當中,擋住去路。曼陀羅心中一驚,自己一看眼前三人,正是一白。一黑。一紅,日前遇到的鑄劍穀中的三人,三人抱到握劍,衝曼陀羅怪笑著,曼陀羅心道,那白衣少年果然沒有料錯,這三人當真又要前來糾纏,心中正思謀如何脫身,卻聽那白臉道:“這位朋友,我們真是有緣啊,又見麵了。”
“小兄弟果然沒有料錯,你們當真還是糾纏不清了。我素來與鑄劍穀無仇無怨,你們為何盯住我不放?”曼陀羅道。
“既然知道我們是鑄劍穀之人,便知道鑄劍穀門的行事規矩,若是交出蛇角我們絕不傷你分毫,若是不從,就別怪我們不客氣了。”白臉說完眼光一陣冰冷的盯著曼陀羅。
“笑話,普天之下隻聞公平交易。自願買賣的,如你們這等強取豪奪,鑄劍穀難道是土匪窩不成!”曼陀羅本就性格倔強,且吃軟不吃硬,若是以禮相求,他縱有為難處,多半也會贈送一隻蛇角,但若這般威逼脅迫,縱是天皇老子也是不服的,如何肯想讓,便反唇相譏。此刻他已被鑄劍穀霸道無禮的行事規矩給激怒,哪裏還記得什麽玉佩,隻是凜然正色而對。“混賬!敢侮辱鑄劍穀,今日即使交出蛇角也定繞你不得。”說話的正是黑臉大漢,話音未落已向曼陀羅撲來。
黑臉說話之間右手伸出直抓曼陀羅脖頸,此一出手極是突然,且迅捷異常,曼陀羅陡然間見便動手,心中雖是一個愣怔,但畢竟多年的曆練讓其反應迅速,看準來手,伸右手一下將其撥開,同時雙角同時後跳,和黑臉保持距離。
“還敢還手!?”黑臉顯然未料到這個文文弱弱的少年竟能輕鬆奪過這一抓,心中便有些怒氣,加之正可籍此為借口直接對其大打出手,話未落音,便是一個跨步上前,左手跟上一掄向曼陀羅臉部打來,曼陀羅一矮身躲過這一擊。大漢見一連兩擊竟是未中,心道這小子原來還會兩下子,想到這,本欲手下留情的他便暗暗運力發狠,勢要拿住這小子不肯罷休。黑臉並未將曼陀羅看著眼中,若是一拳一腳將他打倒踢趴下也未見本事,倘是輕輕鬆鬆將它拿住,再好好戲謔一翻才算過癮,想到這,便施展開擒拿手頻頻向曼陀羅抓來。
這擒拿手本屬最是基本的武術套路,略微懂些功夫的人便知曉些擒拿互搏的技能,雖則如此,但真正能將擒拿手運用發揮到極致者卻寥寥無幾,莫不是因了這擒拿之法最是講究細膩的手法。碗發以及臂掌腕指的靈活運用,以及臨敵時隨機應變的審時度勢能力,不想其他拳腳一掌拍出,亦或一拳打出,隻要快準很皆可,無需想太多,因此,這擒拿之法雖可說今人皆知,但卻個中高手卻甚是寥寥,而這黑大漢雖也久習擒拿之術,但畢竟生得粗狂,平日最是鄙夷這種繁瑣細膩的技擊之法,因此運用並不熟練,大手伸出,雖似鐵鉗一般粗壯有力,卻變化不足,不能隨勢。隨時而動,隻一味滿抓狠拿。
而曼陀羅卻正是相反,就實而論曼陀羅並未真正修習過任何功夫,連基本的硬馬鐵橋功夫都沒練過,雖然在崖頂依石壁之上石畫胡亂學得些“功夫”,但與其說是學功夫,不如說是兒時嬉戲而已,石壁之上功夫雖然精奧,曼陀羅也爛熟於心,但畢竟修煉不得法,且不懂臨敵運用,完全靠著一種本能的反應和對壁畫的熟練而已,讓其每每有驚人之舉,再加之他諸多生活際遇,練就了一套麵臨急情的脫身保命之法,因此,曼陀羅雖說不上會功夫,但身手卻足以和一般江湖人士不相上下。因此,大漢好勝心強,偏要揚短避長,而曼陀羅並不反擊,隻一味躲閃,一進一退之間,二者竟是堪堪平分秋色,大漢無論如何發力,偏就傷不得曼陀羅分毫。曼陀羅雖被大漢雙手籠罩,很是狼狽的東躲西藏,但卻總能每每化險為夷,一時間竟僵持不下。
又戰的一時,大漢漸漸失了耐心,這般亂抓如何便行,這小子滑如泥鰍,當真不好對付,心中怒氣急增,便陡然間變招,本還抓拿的雙手瞬間便為拳掌,掄開雙臂便是一招“閑搗石嶽”,猛然間向曼陀羅麵門擊來。這一變招極是突然,加上拳到如風,迅捷無比,曼陀羅本還一味躲閃他雙手抓拿,突見鐵拳迎麵擊來,一時間心中慌亂,竟是不知所措,畢竟臨敵經驗不足,更不懂如何破解之法,眼看便要被鐵拳擊中了。但曼陀羅畢竟多遇險境,練就一身超強的本能自救反應,慌亂之中竟是本能的一個躬身低頭奪過這一拳,身體前彎的同時右腿向後高高彎起,隻聽“啪”“哐當”兩聲響,第一聲響原是高高勾起的右腿正中前衝的大漢麵部,大漢奮力前撲,卻正被踢中麵門,著實不輕,幸而曼陀羅不曾練得一兩層內力,不然大漢便要麵骨具碎了。隨後大漢便一個趔趄,重重摔倒在地。原來這前躲後踢的一招正是崖頂石畫中的一招,曼陀羅多年來爛熟於心,臨敵竟是本能使出,卻分毫不差的將大漢踢到在地。
曼陀羅見他無端要送自己玉佩,心中先是一愣,古語有雲:君子無故,玉不去身。玉佩便是佩戴之人的身份性命一般,極是珍重,尤其是自小佩戴之玉更是視若性命,佩玉送人便如同性命相托一般,非是生死之交,便是伉儷情深,這少年初次見麵竟要送自己佩玉?再看那玉佩很是奇特,通體宛似心形,幽綠華潤,一看便是一塊上等美玉,那美玉正中卻有一塊殷紅之色,仔細觀看那紅色卻好似一隻昂首而鳴展翅欲飛的鳳鳥,喙眼翅羽竟是俱全,而且栩栩如生,甚是逼真,更加難得的是這鳳鳥完全自然天成,並非人工雕飾,如此一塊絕世美玉竟要送於一個初次謀麵之人,任誰也要愣怔不知所措了。然而曼陀羅畢竟豁達,見白衣少年如此古道熱腸,心中一熱便道:“玉之美,有如兄弟之德。《詩經》有雲:言念君子,溫其如玉。小弟與我初次謀麵便將如此貴重物品相贈,我若不受,便是卻之不恭,好,這玉,我收下了。”曼陀羅鄭重道。
“好,兄台豪氣不拘俗禮,小弟自歎不如。不過這玉或還另有用處,我料定那鑄劍穀三人必不會就此罷休,他們如若再來無端叨擾兄台,兄台不妨拿出此玉,或可有些用處。”少年說完起身,“小弟還有事,不便久留,就此告辭了。”一起手便要離去。
“敢問小兄弟名姓可否見教?”曼陀羅亦連忙起身道。
“名姓不過一代號爾,有緣自會相見,後會有期。”說完轉身離開了酒館。
曼陀羅見少年離去心中不禁疑問重重,一則鑄劍穀之人為何不會善罷甘休,再來叨擾我仍是不會賣的,二則這為白衣少年舉止文雅,看穿著打扮必不是平凡之人,但言談之中卻總有一種不是很自然地東西,好像哪裏不對,但又講不明。還將美玉相贈,還說這塊美玉能夠勸退鑄劍穀之人,此玉雖不俗,但如何便能讓鑄劍穀之人罷手?如此等等,想來想去終是不能明了,既想不明白,便不徒然耗費心思,隻專心吃完酒飯,而後背起蛇角向曲阜趕來。
曲阜本是孔子故裏,隻因天下大亂,世代貴胄龍蕭然便在一片唿聲中挑起大旗,帶兵評定了山東內亂,而後便以濟水為界與朝廷劃水分治,此雖是反叛謀逆之舉,但時當天下大亂,各地諸侯並起,龍蕭然能夠盤踞山東亦不足為奇了。因其故鄉曲阜,便定都曲阜,轄製四方。曼陀羅為尋找父親,便向曲阜而來,希望到達曲阜後再伺機探聽父親下落。
時當夏秋之交,魯西平原之上到處是一人多高綠油油的玉米地,雖在戰亂之世,但山東卻因獨居一寓,並非天下爭雄的戰場之地,因此仍舊是一副生機盎然之象。隻因玉米耐旱。多產,成熟期短,戰亂之世農民無太多選擇,便不約而同的盡皆栽種玉米以糊口,那一馬平川的魯西平原之上,便如青紗帳一般到處是一眼望不到邊的玉米地,綠油油。嘩啦啦。莽莽蒼蒼,蔚為壯觀,曼陀羅走在道路之上,便覺道路兩旁盡是隨風晃動的玉米地,雖是平川千裏,但皆被玉米秳子阻擋,前後望去便是白忙忙的道路轉個彎淹沒在玉米地海洋之中。
這汪洋一般的玉米地即使在大治之世亦是盜匪流寇出沒藏身的天然所在,因此每年夏秋便在這玉米地中無端生出許多無頭案來,當此亂世,此地更是危險之地,雖在白日,道路之上少有行人,有也是數人搭伴而行,以防不測。但曼陀羅卻不明就裏,平日生在山中也已習慣了不見天日的行路,隻一人在空寂的道路上堪堪而行,兩耳不時傳來玉米海浪一般隨風起伏的聲音,一陣響似一陣,唿嘯滄桑,好似風浪之中隨時會有一隻猛獸竄出一般。
日當正午,路上行人更少,曼陀羅正專心趕路,卻聽得身邊玉米地之中一陣嘩啦啦響動,悠忽之間便見綠色海洋中竄出三個人影,三個人影立在路當中,擋住去路。曼陀羅心中一驚,自己一看眼前三人,正是一白。一黑。一紅,日前遇到的鑄劍穀中的三人,三人抱到握劍,衝曼陀羅怪笑著,曼陀羅心道,那白衣少年果然沒有料錯,這三人當真又要前來糾纏,心中正思謀如何脫身,卻聽那白臉道:“這位朋友,我們真是有緣啊,又見麵了。”
“小兄弟果然沒有料錯,你們當真還是糾纏不清了。我素來與鑄劍穀無仇無怨,你們為何盯住我不放?”曼陀羅道。
“既然知道我們是鑄劍穀之人,便知道鑄劍穀門的行事規矩,若是交出蛇角我們絕不傷你分毫,若是不從,就別怪我們不客氣了。”白臉說完眼光一陣冰冷的盯著曼陀羅。
“笑話,普天之下隻聞公平交易。自願買賣的,如你們這等強取豪奪,鑄劍穀難道是土匪窩不成!”曼陀羅本就性格倔強,且吃軟不吃硬,若是以禮相求,他縱有為難處,多半也會贈送一隻蛇角,但若這般威逼脅迫,縱是天皇老子也是不服的,如何肯想讓,便反唇相譏。此刻他已被鑄劍穀霸道無禮的行事規矩給激怒,哪裏還記得什麽玉佩,隻是凜然正色而對。“混賬!敢侮辱鑄劍穀,今日即使交出蛇角也定繞你不得。”說話的正是黑臉大漢,話音未落已向曼陀羅撲來。
黑臉說話之間右手伸出直抓曼陀羅脖頸,此一出手極是突然,且迅捷異常,曼陀羅陡然間見便動手,心中雖是一個愣怔,但畢竟多年的曆練讓其反應迅速,看準來手,伸右手一下將其撥開,同時雙角同時後跳,和黑臉保持距離。
“還敢還手!?”黑臉顯然未料到這個文文弱弱的少年竟能輕鬆奪過這一抓,心中便有些怒氣,加之正可籍此為借口直接對其大打出手,話未落音,便是一個跨步上前,左手跟上一掄向曼陀羅臉部打來,曼陀羅一矮身躲過這一擊。大漢見一連兩擊竟是未中,心道這小子原來還會兩下子,想到這,本欲手下留情的他便暗暗運力發狠,勢要拿住這小子不肯罷休。黑臉並未將曼陀羅看著眼中,若是一拳一腳將他打倒踢趴下也未見本事,倘是輕輕鬆鬆將它拿住,再好好戲謔一翻才算過癮,想到這,便施展開擒拿手頻頻向曼陀羅抓來。
這擒拿手本屬最是基本的武術套路,略微懂些功夫的人便知曉些擒拿互搏的技能,雖則如此,但真正能將擒拿手運用發揮到極致者卻寥寥無幾,莫不是因了這擒拿之法最是講究細膩的手法。碗發以及臂掌腕指的靈活運用,以及臨敵時隨機應變的審時度勢能力,不想其他拳腳一掌拍出,亦或一拳打出,隻要快準很皆可,無需想太多,因此,這擒拿之法雖可說今人皆知,但卻個中高手卻甚是寥寥,而這黑大漢雖也久習擒拿之術,但畢竟生得粗狂,平日最是鄙夷這種繁瑣細膩的技擊之法,因此運用並不熟練,大手伸出,雖似鐵鉗一般粗壯有力,卻變化不足,不能隨勢。隨時而動,隻一味滿抓狠拿。
而曼陀羅卻正是相反,就實而論曼陀羅並未真正修習過任何功夫,連基本的硬馬鐵橋功夫都沒練過,雖然在崖頂依石壁之上石畫胡亂學得些“功夫”,但與其說是學功夫,不如說是兒時嬉戲而已,石壁之上功夫雖然精奧,曼陀羅也爛熟於心,但畢竟修煉不得法,且不懂臨敵運用,完全靠著一種本能的反應和對壁畫的熟練而已,讓其每每有驚人之舉,再加之他諸多生活際遇,練就了一套麵臨急情的脫身保命之法,因此,曼陀羅雖說不上會功夫,但身手卻足以和一般江湖人士不相上下。因此,大漢好勝心強,偏要揚短避長,而曼陀羅並不反擊,隻一味躲閃,一進一退之間,二者竟是堪堪平分秋色,大漢無論如何發力,偏就傷不得曼陀羅分毫。曼陀羅雖被大漢雙手籠罩,很是狼狽的東躲西藏,但卻總能每每化險為夷,一時間竟僵持不下。
又戰的一時,大漢漸漸失了耐心,這般亂抓如何便行,這小子滑如泥鰍,當真不好對付,心中怒氣急增,便陡然間變招,本還抓拿的雙手瞬間便為拳掌,掄開雙臂便是一招“閑搗石嶽”,猛然間向曼陀羅麵門擊來。這一變招極是突然,加上拳到如風,迅捷無比,曼陀羅本還一味躲閃他雙手抓拿,突見鐵拳迎麵擊來,一時間心中慌亂,竟是不知所措,畢竟臨敵經驗不足,更不懂如何破解之法,眼看便要被鐵拳擊中了。但曼陀羅畢竟多遇險境,練就一身超強的本能自救反應,慌亂之中竟是本能的一個躬身低頭奪過這一拳,身體前彎的同時右腿向後高高彎起,隻聽“啪”“哐當”兩聲響,第一聲響原是高高勾起的右腿正中前衝的大漢麵部,大漢奮力前撲,卻正被踢中麵門,著實不輕,幸而曼陀羅不曾練得一兩層內力,不然大漢便要麵骨具碎了。隨後大漢便一個趔趄,重重摔倒在地。原來這前躲後踢的一招正是崖頂石畫中的一招,曼陀羅多年來爛熟於心,臨敵竟是本能使出,卻分毫不差的將大漢踢到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