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曼陀羅坐在樹杈之上驚的是哇哇直叫,既興奮又新奇,而後便愣怔了半日尚不知道眼前到底發生了何事。此前,小曼陀羅在對麵山崖遙望此處時而衝天而起的火光和煙塵,便是甚感奇妙,他知道向瘸子討教多半是自討無趣,他便在書室之中查找有關“火”的典籍,希望書中對此等怪異現象有所記載。果不出所料,【山海經】有記:‘崑崙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輒然’。觀此處,流炎成河,火光衝天,加之煙塵彌漫,難道此處便是書中所說的“炎火之山”?看來多半是了。隻是那數丈之上,好似火龍一般的怪物又是何物?【山海經】有雲:‘火山國,其山雖霖,雨火常燃,火中白?,時出山邊求食,人捕得之,以毛作布,名火澣布。’難道這便是書中所說的“白”的動物?隻是書中對‘白’的大小形態皆未有所述,無以比照,是也不是卻是不能確知了。但《傳》書有雲:‘火,蒼龍之中星’。加之此物身長數丈,粗比水桶,體態蜿蜒攀卷,更兼頭生數尺長兩角,動則風火相隨而不至被焚燒而死,多半邊是蒼龍無疑了。但據傳龍皆居於水中,生於火中者卻未有所聞,再者,龍乃是傳說中的瑞獸,人人敬仰崇拜,但卻無人一睹其真容,說來多半便是人們想象的產物,此刻如何變會出現於此地?既不是龍又會是何物?是蛇?體態行動皆是十分神似,但為何頭生雙角,體態巨碩,又以火為棲身之所?此等絕非平常之蛇可以做得到的、、、、、、
思來想去,小曼陀羅想不出個頭緒來,隻能詢問瘸腿,雖知道瘸腿未必便有心情迴答:“是龍啊!是火龍啊!”小曼陀羅興奮地大叫道。
“什麽火龍!不知道便不要亂講!”瘸腿嚇道。
“周身起火,頭生雙角,不是火龍是何怪物?休要誆騙於我!”
“哈哈,小子無知,世間奇特之事你不知道的多了。我告訴你也無妨,那的的確確乃是條大蟒蛇。”
“又在唬我,蟒蛇如何能在炎火之中存活?”
“這可不是一條普通的蛇,說起他的來曆,那話可就長了。”
“小爺左右無事,聽你說說也不妨事。”小曼陀羅心中極是好奇,卻裝作一副滿不在乎的表情,他知道瘸腿和他脾性大不相投,每每總與小曼陀羅唱反調,小曼陀羅此時便將計就計,欲擒故縱,裝出一副懶得理會的樣子,但沒想到瘸腿卻並不在意他的這般做作,似是有意要講出一段故事於他聽:
“這事要從六十年前說起,當年有個少年兒郎的書生,二十幾歲年紀便一舉中得舉人,官拜六品知府,正是意氣風發、前途不可限量之時,卻於一偶然機遇得到一本當時朝廷明令禁止的禁書,隻因他一時好奇心起,即未上交也未毀損,結果此事被人偷偷舉報,結果天怒大發,立時將其貶為庶民,並終生不被朝廷錄用。書生遭此橫禍,心灰意懶不說,且終日抑鬱使其心智也已扭曲,他渾渾噩噩流浪了半年,後突然決定投身江湖,要遍訪名師練就一身絕世武功,發誓要讀盡世間遭禁之書。
之後他先後到得少林武當欲拜師學藝,但少林武當皆是方外之所,皆以他“塵緣未盡”未盡拒絕將其收入門下,但他並不死心,又先後到得當時最富盛名並稱“三山兩堂一清宮“的江湖六大門派拜師,且皆因他一無功夫根底,二乃是個讀書人拒收他入門。一連遭此挫折,他心中不移習武之誌,卻全然對拜師之事死心,從此決定自我苦修,自尋練武法門。此後數年間,他尋得民間許多功夫套路的秘籍,依法聯係,雖有幾分拳腳功夫,但終究是平常無奇,加之精要的劍法拳腳,其口訣多是由前輩口傳親授,極少有成書流傳的,目的便是防止自家功夫遭人竊取,因此雖苦練了數年,仍舊隻是個江湖無名小輩,與他練就絕世武功的夙願相去甚遠。單靠自身恐有不足,便效法許多他人欲借助外物來提升自己的內力修為,以達到一勞永逸、事半功倍的效果,多方打聽,得知西域寒冰蠶乃是世間有助武功修習的至寶,未曾猶豫片刻書生便隻身遠赴西域,多方尋訪,終於來到寒冰蠶的產地西域哲聖山。據傳此山高入從雲,終年積雪如蓋,最是寒冰蠶的喜愛之地。
但書生於山中苦苦尋覓了三年之久,莫說捕獲一兩隻,就是冰蠶的樣子都沒見到,正在他心灰意冷、萬念俱灰之時,卻於山中遇到一手持虯杖銀發白須的老者,授予他捕蠶之法,臨走告誡道:“此物乃世間稀寶,切勿心有貪念不足,毀了這人間的靈物,亦是老夫之過了。”書生滿口應允,拜謝老者。
老者去後,書生依照老者所授之法,果然獵獲一隻寒冰蠶,大喜過望之中竟忘記老者囑托,心中貪念即起,並未罷手東歸,卻是繼續巡捕寒冰蠶。他記得獵捕之法,短短數月之中便獵獲十餘條寒冰蠶,寒冰蠶本就極是稀少,諾大哲聖山所養寒冰蠶不過二十餘條,一時間被其掠走十餘條,此後寒冰蠶便要絕種了。但他仍不停手,繼續在雪上之中追尋冰蠶的蹤跡。冰蠶乃是至陰至寒之物,數丈之內便如寒冬,他書生尋獲的十餘條寒蠶自是不便帶在身邊。便在山中尋了一隱蔽山洞將寒蠶暫時存儲其中。
一日,書生在山中徒勞尋覓數日未果而返迴山洞,迴到山洞卻讓他大吃一驚,十餘條寒蠶竟是不翼而飛,一時間消失的無影無蹤,書生一時間驚得臉色青黃,滿山洞的翻找,在一塊巨石之下卻發現一條兩尺之長、手指粗細、周身雪白的白蛇,白蛇僵在當地,身體卻如香腸般一節一節的粗細不等,連在一起竟有十餘節。書生立時便意識到寒蠶竟被這條白蛇盡數吞入了腹中,取刀便要刨開白蛇取出寒蠶,卻忽然間想起老者曾有言,寒蠶必是活物方有用,如若死了,便與普通蝦蟲無異。此刻寒蠶既入蛇腹,定然是有死無生,刨開來亦是徒勞無益,可不剖難道數年來的心血就此毀於一旦?!左右無法之時,他決定於山中繼續尋找寒蠶,但又尋了兩年,寒蠶卻如同消失一般,任其如何尋覓竟是一無所獲,心中絕望的他隻得攜帶了那條白蛇東歸。
未曾料想的是,白蛇吸收了十餘條寒蠶體內的寒氣,雖然終日將死,卻總是身體柔軟,不曾結冰,但其周圍卻是寒氣盈蕩,萬物披霜,其散發的寒氣比寒蠶竟有數倍之多,書生見之心中歡喜,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沒了寒蠶,卻得了更甚的白蛇。但欣喜之餘,如何攜帶白蛇卻讓其大費心思。這白蛇吸納了十餘條寒蠶的寒氣,便如同一隻噴著寒氣的魔獸一般冰凍著它周圍的一切,數十丈之內無處不是寒氣逼人,此等冰凍至寒之物如何能帶在身邊!思來想去,也無他法,隻得拿棉被厚厚的包裹了背於身後,快馬疾馳向中原趕來。
經得數年的磨練和專心苦修,書生的內力已然不若,一般寒冬隻一見單衣便可應付,又多年在哲聖山的冰天雪地摸爬滾打,早已練就一身耐寒忍酷的本事,可背著這白蛇快馬行不上數十裏,便要停下生火取暖,就是那腳步停蹄快步飛奔的馬兒,也是周身掛霜,鼻中唿出一股股粗大的白氣。如此這般,人馬且走且停了兩月餘方致太行山腳下,時令已到三伏天,但那個包裹卻仍舊呆在隆冬臘月一般,依然顧我的寒冷著,完全不顧外麵下火一般的酷熱,包裹所到之處瞬間便會驅除酷熱,變得涼爽宜人,可再過不多時便會寒風四起,陰冷逼人,如若再過些時刻便會草木掛霜、流水化冰,馬兒疾走便會流汗,汗水未待落地便以化為寒冰,幾十裏路跑下來,馬腹之上便會結出許多冰棱,乘船渡水之時,船隻過後,水麵便會結出一道狹長的冰層,如若船兒停在水中不動,過不多時便會困在冰麵之上不得動了。如此奇異百出,一路之上使得路人無不稱奇納罕,再見他一臉冰霜、周身棉衣的在這三伏天頂著太陽趕路更是驚詫不已。麵對路人詫異的眼光,他大飲幾口酒,卻無心理會,可見他攜帶白蛇之艱辛,一路之上到底吃得多少苦頭便不難想見了。
偶爾他也會停下腳步打開包裹觀看,但見包裹如同冰封一般,可那白蛇卻依舊身體柔軟,全無凍僵化冰的跡象,實是讓人不得理解。
又經得兩月餘,他方才帶著那條白蛇來到這個終年流火不止的炎河畔。一路冰霜苦寒,早已折磨的他筋疲力盡,待到得這河畔,他已是奄奄一息,見到炎河便把包裹丟在河畔,而後自己坐在岸邊靜心調息。借著炎河的炙熱,過了大半日,他方慢慢知覺身體溫暖起來,待他睜眼觀看那包裹,卻見包裹早已燃為灰燼,而那白蛇卻並未真死,經得溫暖竟又奇跡般的活了過來,待得身體可以活動,最後邊一頭鑽進了炎河之中,在滾滾炎河之中上下翻滾、搖擺身姿,竟是十分享受一般。
自此,白蛇便在炎河之中安家,又上不得岸,一上岸便要被凍僵,隻能呆在炙熱的炎水中,借助炎水的炙熱溫暖身體,書生想來想去也無他處可以放養這奇寒無比的白蛇,隻得將其養在這炎河之中,隻是過上數日便會攜帶一隻老鼠之類的小動物喂食那白蛇,而白蛇每年都要定期上岸蛻皮一次,每蛻一次皮白蛇便會長大許多,而蛻下的皮便被書生收得,迴去精細加工了,熬湯飲下,再以內力抗衡那蛇皮之內的寒氣,竟是內力精進神速,數年之間便已是武林之中罕逢敵手。
過了十餘年,那白蛇便已長到碗口般粗細,足有一丈餘長,讓人更奇的是白蛇頭部竟長出兩個圓包,時日一長,那圓包越長越長,就這樣一條白蛇愣是生出了兩隻角,開始書生也甚是不解,後來從收集的蛇皮之中他發現了其中的奧秘,原來他得來的蛇皮隨著時日之增卻是寒氣越來越弱,書生隻道它終日生活於炎河之中,寒氣定是被慢慢化解了,但後來卻發現他完全低估那十餘條寒蠶寒氣的威力。白蛇本是靈異之獸,隨著時日延長,它便將它全身的寒氣慢慢逼到了那雙新生的雙角之中,所以隻有近角處的蛇皮才寒氣十足。發現此一奧妙之處後,書生便在收集蛇皮時隻取近角處,其餘便棄之不用了。
又過了數十年,白蛇已非昔日的白蛇,已長成一條水桶般粗細、數丈之長的巨蟒,而頭上的雙腳也有數尺之長,書生由開始之時的喂食老鼠,到後來的山雞,在到後來那白蛇便不滿於書生的喂食,便自己爬上岸來撲食,幸而岸邊不遠處便有成群的梅花鹿,開始多有不中,但時日一久便成了一獵食高手。
思來想去,小曼陀羅想不出個頭緒來,隻能詢問瘸腿,雖知道瘸腿未必便有心情迴答:“是龍啊!是火龍啊!”小曼陀羅興奮地大叫道。
“什麽火龍!不知道便不要亂講!”瘸腿嚇道。
“周身起火,頭生雙角,不是火龍是何怪物?休要誆騙於我!”
“哈哈,小子無知,世間奇特之事你不知道的多了。我告訴你也無妨,那的的確確乃是條大蟒蛇。”
“又在唬我,蟒蛇如何能在炎火之中存活?”
“這可不是一條普通的蛇,說起他的來曆,那話可就長了。”
“小爺左右無事,聽你說說也不妨事。”小曼陀羅心中極是好奇,卻裝作一副滿不在乎的表情,他知道瘸腿和他脾性大不相投,每每總與小曼陀羅唱反調,小曼陀羅此時便將計就計,欲擒故縱,裝出一副懶得理會的樣子,但沒想到瘸腿卻並不在意他的這般做作,似是有意要講出一段故事於他聽:
“這事要從六十年前說起,當年有個少年兒郎的書生,二十幾歲年紀便一舉中得舉人,官拜六品知府,正是意氣風發、前途不可限量之時,卻於一偶然機遇得到一本當時朝廷明令禁止的禁書,隻因他一時好奇心起,即未上交也未毀損,結果此事被人偷偷舉報,結果天怒大發,立時將其貶為庶民,並終生不被朝廷錄用。書生遭此橫禍,心灰意懶不說,且終日抑鬱使其心智也已扭曲,他渾渾噩噩流浪了半年,後突然決定投身江湖,要遍訪名師練就一身絕世武功,發誓要讀盡世間遭禁之書。
之後他先後到得少林武當欲拜師學藝,但少林武當皆是方外之所,皆以他“塵緣未盡”未盡拒絕將其收入門下,但他並不死心,又先後到得當時最富盛名並稱“三山兩堂一清宮“的江湖六大門派拜師,且皆因他一無功夫根底,二乃是個讀書人拒收他入門。一連遭此挫折,他心中不移習武之誌,卻全然對拜師之事死心,從此決定自我苦修,自尋練武法門。此後數年間,他尋得民間許多功夫套路的秘籍,依法聯係,雖有幾分拳腳功夫,但終究是平常無奇,加之精要的劍法拳腳,其口訣多是由前輩口傳親授,極少有成書流傳的,目的便是防止自家功夫遭人竊取,因此雖苦練了數年,仍舊隻是個江湖無名小輩,與他練就絕世武功的夙願相去甚遠。單靠自身恐有不足,便效法許多他人欲借助外物來提升自己的內力修為,以達到一勞永逸、事半功倍的效果,多方打聽,得知西域寒冰蠶乃是世間有助武功修習的至寶,未曾猶豫片刻書生便隻身遠赴西域,多方尋訪,終於來到寒冰蠶的產地西域哲聖山。據傳此山高入從雲,終年積雪如蓋,最是寒冰蠶的喜愛之地。
但書生於山中苦苦尋覓了三年之久,莫說捕獲一兩隻,就是冰蠶的樣子都沒見到,正在他心灰意冷、萬念俱灰之時,卻於山中遇到一手持虯杖銀發白須的老者,授予他捕蠶之法,臨走告誡道:“此物乃世間稀寶,切勿心有貪念不足,毀了這人間的靈物,亦是老夫之過了。”書生滿口應允,拜謝老者。
老者去後,書生依照老者所授之法,果然獵獲一隻寒冰蠶,大喜過望之中竟忘記老者囑托,心中貪念即起,並未罷手東歸,卻是繼續巡捕寒冰蠶。他記得獵捕之法,短短數月之中便獵獲十餘條寒冰蠶,寒冰蠶本就極是稀少,諾大哲聖山所養寒冰蠶不過二十餘條,一時間被其掠走十餘條,此後寒冰蠶便要絕種了。但他仍不停手,繼續在雪上之中追尋冰蠶的蹤跡。冰蠶乃是至陰至寒之物,數丈之內便如寒冬,他書生尋獲的十餘條寒蠶自是不便帶在身邊。便在山中尋了一隱蔽山洞將寒蠶暫時存儲其中。
一日,書生在山中徒勞尋覓數日未果而返迴山洞,迴到山洞卻讓他大吃一驚,十餘條寒蠶竟是不翼而飛,一時間消失的無影無蹤,書生一時間驚得臉色青黃,滿山洞的翻找,在一塊巨石之下卻發現一條兩尺之長、手指粗細、周身雪白的白蛇,白蛇僵在當地,身體卻如香腸般一節一節的粗細不等,連在一起竟有十餘節。書生立時便意識到寒蠶竟被這條白蛇盡數吞入了腹中,取刀便要刨開白蛇取出寒蠶,卻忽然間想起老者曾有言,寒蠶必是活物方有用,如若死了,便與普通蝦蟲無異。此刻寒蠶既入蛇腹,定然是有死無生,刨開來亦是徒勞無益,可不剖難道數年來的心血就此毀於一旦?!左右無法之時,他決定於山中繼續尋找寒蠶,但又尋了兩年,寒蠶卻如同消失一般,任其如何尋覓竟是一無所獲,心中絕望的他隻得攜帶了那條白蛇東歸。
未曾料想的是,白蛇吸收了十餘條寒蠶體內的寒氣,雖然終日將死,卻總是身體柔軟,不曾結冰,但其周圍卻是寒氣盈蕩,萬物披霜,其散發的寒氣比寒蠶竟有數倍之多,書生見之心中歡喜,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沒了寒蠶,卻得了更甚的白蛇。但欣喜之餘,如何攜帶白蛇卻讓其大費心思。這白蛇吸納了十餘條寒蠶的寒氣,便如同一隻噴著寒氣的魔獸一般冰凍著它周圍的一切,數十丈之內無處不是寒氣逼人,此等冰凍至寒之物如何能帶在身邊!思來想去,也無他法,隻得拿棉被厚厚的包裹了背於身後,快馬疾馳向中原趕來。
經得數年的磨練和專心苦修,書生的內力已然不若,一般寒冬隻一見單衣便可應付,又多年在哲聖山的冰天雪地摸爬滾打,早已練就一身耐寒忍酷的本事,可背著這白蛇快馬行不上數十裏,便要停下生火取暖,就是那腳步停蹄快步飛奔的馬兒,也是周身掛霜,鼻中唿出一股股粗大的白氣。如此這般,人馬且走且停了兩月餘方致太行山腳下,時令已到三伏天,但那個包裹卻仍舊呆在隆冬臘月一般,依然顧我的寒冷著,完全不顧外麵下火一般的酷熱,包裹所到之處瞬間便會驅除酷熱,變得涼爽宜人,可再過不多時便會寒風四起,陰冷逼人,如若再過些時刻便會草木掛霜、流水化冰,馬兒疾走便會流汗,汗水未待落地便以化為寒冰,幾十裏路跑下來,馬腹之上便會結出許多冰棱,乘船渡水之時,船隻過後,水麵便會結出一道狹長的冰層,如若船兒停在水中不動,過不多時便會困在冰麵之上不得動了。如此奇異百出,一路之上使得路人無不稱奇納罕,再見他一臉冰霜、周身棉衣的在這三伏天頂著太陽趕路更是驚詫不已。麵對路人詫異的眼光,他大飲幾口酒,卻無心理會,可見他攜帶白蛇之艱辛,一路之上到底吃得多少苦頭便不難想見了。
偶爾他也會停下腳步打開包裹觀看,但見包裹如同冰封一般,可那白蛇卻依舊身體柔軟,全無凍僵化冰的跡象,實是讓人不得理解。
又經得兩月餘,他方才帶著那條白蛇來到這個終年流火不止的炎河畔。一路冰霜苦寒,早已折磨的他筋疲力盡,待到得這河畔,他已是奄奄一息,見到炎河便把包裹丟在河畔,而後自己坐在岸邊靜心調息。借著炎河的炙熱,過了大半日,他方慢慢知覺身體溫暖起來,待他睜眼觀看那包裹,卻見包裹早已燃為灰燼,而那白蛇卻並未真死,經得溫暖竟又奇跡般的活了過來,待得身體可以活動,最後邊一頭鑽進了炎河之中,在滾滾炎河之中上下翻滾、搖擺身姿,竟是十分享受一般。
自此,白蛇便在炎河之中安家,又上不得岸,一上岸便要被凍僵,隻能呆在炙熱的炎水中,借助炎水的炙熱溫暖身體,書生想來想去也無他處可以放養這奇寒無比的白蛇,隻得將其養在這炎河之中,隻是過上數日便會攜帶一隻老鼠之類的小動物喂食那白蛇,而白蛇每年都要定期上岸蛻皮一次,每蛻一次皮白蛇便會長大許多,而蛻下的皮便被書生收得,迴去精細加工了,熬湯飲下,再以內力抗衡那蛇皮之內的寒氣,竟是內力精進神速,數年之間便已是武林之中罕逢敵手。
過了十餘年,那白蛇便已長到碗口般粗細,足有一丈餘長,讓人更奇的是白蛇頭部竟長出兩個圓包,時日一長,那圓包越長越長,就這樣一條白蛇愣是生出了兩隻角,開始書生也甚是不解,後來從收集的蛇皮之中他發現了其中的奧秘,原來他得來的蛇皮隨著時日之增卻是寒氣越來越弱,書生隻道它終日生活於炎河之中,寒氣定是被慢慢化解了,但後來卻發現他完全低估那十餘條寒蠶寒氣的威力。白蛇本是靈異之獸,隨著時日延長,它便將它全身的寒氣慢慢逼到了那雙新生的雙角之中,所以隻有近角處的蛇皮才寒氣十足。發現此一奧妙之處後,書生便在收集蛇皮時隻取近角處,其餘便棄之不用了。
又過了數十年,白蛇已非昔日的白蛇,已長成一條水桶般粗細、數丈之長的巨蟒,而頭上的雙腳也有數尺之長,書生由開始之時的喂食老鼠,到後來的山雞,在到後來那白蛇便不滿於書生的喂食,便自己爬上岸來撲食,幸而岸邊不遠處便有成群的梅花鹿,開始多有不中,但時日一久便成了一獵食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