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姒伯陽眸光閃爍,老主持的暗示已經很明顯了。
如今的懷化寺,儼然成了是非之地,被大業密諜司盯上,姒伯陽絕不敢有任何僥幸。
畢竟,此刻的姒伯陽,可沒有山海界的法力神通傍身,以姒伯陽現在的狀態,一隊精銳甲士就能擒殺之。
在朝廷官府的大兵之下,頂尖修行人亦要低眉。
要知道,這一方小千世界,已然進入末法時代。
末法之世中,天地靈機衰弱,修行之路斷絕,天地規則之下,再是驚才絕豔之輩,也抵不過百人之力。
在這等世界,占據正統,有著大義名分的朝廷,所擁有的力量,足以鎮壓一切。
對付修行人,都無需動用千軍萬馬,隻幾百甲兵,就能行伐山破廟之事。
什麽一教之尊、一宗之主,在朝廷的兵鋒之下,全都如紙糊的一樣,不堪一擊。
哪怕姒伯陽有著天仙級數的意識,可是沒有天仙法力,縱是有無窮手段,亦使不出一二來。
就憑這具身體本身的武學功底,姒伯陽再是超水準發揮,又能敵過幾人。
真要被密諜司的人咬死,立時就會有大軍壓境。千軍萬馬之下,就是身俱萬夫莫當之勇,也會被踏為肉泥。
“密諜,”
大業密諜司號稱無孔不入,其麾下暗間何止萬千,遍及士、農、工、商各行各業,以此滲透各州、府、縣、鄉。
上到達官顯貴,下到庶民百姓,都在暗諜司的監察之下。
可以說,大業天下十三州,一絲一毫的風吹草動,都逃不過密諜司的耳目。
那是由成千上萬反呂誌士的冤魂,生生鑄就而成。
有著朝廷鷹犬,女帝爪牙之稱的密諜司,其聲名之可怖,手段之酷戾,一度能止小兒夜啼。
呂後以女兒身登上帝位,開女主天下的先河,壓下四方物議,這些鷹犬爪牙,可以說是功不可沒。
他緊了緊僧袍,眼瞼稍稍垂下,呢喃自語:“是非之地,不可久留。”
“走,”
姒伯陽越想越覺得危險,若非形勢嚴峻到了極點,似老主持這般胸有溝渠的人物,就算是提示他,也會迂迴一下。
但,老主持的態度上,可是一點也沒有迂迴!
這在姒伯陽看來,恰恰說明危機臨近,已是迫在眉睫。
“不過……天意?”
“亦或……天數?”
驀然,姒伯陽皺了皺眉頭,冥冥之中,他感到一股惡意,猶如毒蛇一般,纏繞在他的身上。
似乎是他元神降世之後,觸動了某些禁忌,引得天地厭棄。
所以,才在姒伯陽元神明悟之後,劫數也隨之而來。
他不認為這真的隻是巧合,他更願意相信,這是天地對自身的考驗。
以不可捉摸的天數,對這方天地之人施以影響,天時所致,化作針對他的劫數。
通過考驗,姒伯陽自然就能以楊氏子的身份,在這方世界行走,乃至於角逐天下權柄。
而通不過考驗,別的先不說,姒伯陽這具肉身是保不住了。
他的天仙元神,隻能轉投其他世界。
跨越茫茫世界海,這對於姒伯陽這般天仙人物,也是極其吃力的一件事。
就是有陣法助力,每一次跨越世界,除了必要的資源之外,也極損自身元氣。
元氣損耗嚴重,一旦撬動根基,無異於自毀前程。
“不過,想以人劫壞我肉身,未免太看不起我姒某人了。”
姒伯陽冷笑一聲:“區區人劫,管他千軍萬馬,還是舉世皆敵,隻要我不與他正麵交手,他又能奈我何。”
姒伯陽的天仙元神,固然不能在這方末法世界,直接轉化為神通法力。
可是天仙元神的本質不變,在一定程度上,也有不見不聞,遇險而避的神妙。
也就是說,姒伯陽這一具肉身,縱然戰力有限,但要說難纏程度,絕對是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
——————
與此同時,懷化寺寺內的暗流,也在悄然湧動。
懷化寺西南,金剛殿,偏院所在,
枯藤老樹,荒涼沉寂,若非院落外,不時傳來陣陣晨鍾之聲。
很難讓人相信,這間荒僻的偏院,竟會是堂堂皇家寺院,有天下第一寺之稱,懷化寺的一間佛堂。
佛堂與佛堂是不同的,懷化寺的佛堂,就算香火不豐,乃至罕見人煙,也要比尋常小寺小廟強出百倍。
蹬,蹬,蹬,
腳步沉穩有力,一位中年僧人緩緩邁過門檻,走入殿中。
從這中年僧人的步伐,以及他的動作身形來看,僧人有著一身不俗的外家功夫。
隻見,僧人每一步踏出,每一步落下,他的身型伸展,渾身筋膜一點點張開,發出崩崩的聲響。
恍若繃得很緊的弓弦,一根根大筋,撥動一塊塊骨骼。
正因末法之世,天地靈機稀薄,道法神通不顯。所以武學之道,才有機會發展到一定的高度。
畢竟,有著道法神通可以選擇,誰又會去練‘笨拙’、‘粗鄙’的武學技擊之道。
金燦燦的日光,透過門窗,照入佛殿,一股陽和之氣,驀然彌漫開來。
這中年僧人目光掃過殿中,那一尊尊怒目圓睜的金剛神像,嘴角稍稍上揚,手中盤動佛珠,周身似有一層金光若隱若現。
這一點點金光,映照在中年僧人身上,若是落入愚夫愚婦的眼中,絕對會將其當作西天佛陀降世。
便是落在此界修行人眼中,這僧人的舉止氣度,也極其的不凡。
能在末法時代,將徹證真靈本性,見證佛法真諦,隻差一步就能修成佛門神通,僧人在某種程度上,可稱得上大成就者。
沒有這等成就,僧人再是武學高深,也不能顯化佛性之光。
哪怕這佛性之光,猶如螢火一般,羸弱的可憐,卻代表著僧人在佛法上的驚人成就。
佛門六神通之力,得其一者,就有莫大法力,六神通圓滿之後,可與先天比肩。
當然,六神通圓滿之境的難度,一點不遜色於道的不朽之路,以及煉氣道的煉虛合道。
甚至,因為佛門重緣、重因,比道、煉氣道的修行更有難度。
在其中有所成就者,簡直是少之又少。
如此境地,縱然不止什麽西天佛陀,但在此世佛門之中,亦能躋身宗師之列。
所謂宗師,開宗立派,一脈祖師,身份地位,非同凡響。
懷化寺雖為佛門大寺,天下聞名,但似這僧人一般的佛門宗師,不會超過三位。
而這還是懷化寺千年底蘊,才有宗師坐鎮,其他大寺縱然有著不凡的積累,也不可能有兩位以上的宗師。
環顧周匝之後,中年僧人暗自點了點頭,隨即轉身,將金剛殿的殿門關上。
“師兄何必如此謹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就在殿門關上的一刹那,殿中的燭火倏然搖曳了一下,一個低沉、沙啞的聲音,在中年僧人背後響起。
中年僧人神色如常,並沒有因為身後之人的話語,有絲毫的變化,仿佛一切都在其掌握之中。
一顆佛心,八方不動。
“南無無量壽佛,”他低頭誦念了一聲佛號,不緊不忙的轉過身。
眼見中年僧人如此作態,自金剛神像後走出的灰袍僧人,冷笑了一聲。
對中年僧人的那點心思,灰袍僧人看得分明。灰袍僧人可能在修行上的天賦,遠不如中年僧人。
隻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灰袍僧人修行上沒天賦,但他對人心,卻有著非同一般的洞察。
憑著這一份洞察,灰袍僧人的‘仕途’,極為的順暢,得以身居高位,頤指氣使。
“智遠,你別忘了,咱們真正的身份,難道做了二十年的和尚,就真以為自己是真正的出家人了?”
“你我,都是陛下的爪牙,是天下人眼中的鷹犬。沒有陛下庇佑,你我怕是立刻,就會被那些勳貴公卿撕碎。”
迎著智遠走來,灰袍僧人幽幽道:“嗬嗬,我知道,你不怕死。可是你不為你自己想,也該為你那唯一血脈想想。”
“大業天下存世一日,你我的後代子孫,不說榮華富貴,但至少性命無憂。”
“可要是這天變了,你我的生死,自然是小的不能再小的事。但你我相關之人,若是因此被牽連,被清算的話。”
“那,可就悔之晚矣嘍!”
智遠橫了一眼灰袍僧,道:“不用說了,其中的利害關係,我比你清楚。”
“在進入密諜司,成為一個見不得光的影子的時候,我就想清楚了。”
“如若不然,我也不會在懷化寺一呆,就是十年。十年青燈古佛,人生又有幾個十年。”
灰袍僧啞然失笑:“是啊,人生又有幾個十年!”
“既然,其中利害關係,你都清楚,那麽……你的選擇又是什麽?”
“是不忘舊主,為其殉葬,還是自己親手了結這個禍根,為自己掙個前程?”
智遠蹙眉,手中佛珠,不住的轉動。
灰袍僧的話,字字句句無不如刀子一般,紮入智遠的心。
身為密諜,終生置身黑暗,哪怕他如今身披佛衣,也不代表他就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了。
成佛不可能,成鬼倒是有幾分機會。
沒錯,就算智遠佛法高深,參悟上乘佛法,凝聚佛性。可他本質上,依舊是個見不得光的人。
十年如一日的佛法熏陶,隻是讓智遠看起來有了一些慈悲而已。
實質上,這位佛法宗師,一直都是初入佛門之時,那個披著袈裟的惡鬼。
過了片刻,智遠輕輕歎了一口氣,道:“如此看來,你是找到了吳庶人的蹤跡。”
“而且,那位吳庶人,真的就在懷化寺中。不然,你絕不會這麽說的,吳庶人……”
吳庶人,就是姒伯陽這一世身楊玄機,在大業官方的稱唿。
楊玄機為大乾皇孫,其父是先帝與呂後的嫡子,被封為吳王。
在其父被殺之後,楊玄機也隨之被貶為庶人,朝野唿之為‘吳庶人’。
當然,這吳庶人的稱唿,多多少少帶著惡意。不過在呂後‘天授稱帝’,呂氏取代楊氏,成為天下至尊之後。
但凡不想與前朝沾上幹係的,被呂後清算的,稱唿前朝皇室時,大多都是某某庶人。
不如此稱唿,一旦被別有用心之人加以利用,被按上個心懷叵測,思念前朝的名頭,立時就是一場滔天大禍。
智遠與灰袍僧,固然同屬暗諜。可他們兩人各懷心思,自然不會在這種小事上授人以柄。
最重要的是,永遠不要小看女人,更不要小看一位千古女帝。
在旁人看來,隻是一點小事,但在女帝看來,卻是能動她大業的根基。
如今的天下,終究姓呂不姓楊。
“是啊,吳庶人,”
灰袍僧不置可否的點了點頭,他沒打算瞞著智遠動手。
雖然他完全可以,一人獨吞下這份功勞。
可與此同時,灰袍僧更知道,這會讓他撐死的。
捉拿吳庶人的功勞,確實誘人無比,能讓灰袍僧的名位更上一層。
可再是誘人,也不要小看其中的風險。
呂氏雖代楊氏,然而楊氏養士百年,正統名分深入人心。
若非呂後是先帝正妻,所出為楊乾嫡脈,要想篡權奪位,其難度之高,不亞於重開新天,再立社稷。
屆時,呂後的手段再高明,也不可能再立社稷。
所以說,呂氏代楊,等於是全盤接受了楊氏的底蘊。借著楊氏百年餘威,才有了呂後稱帝。
有此一著,呂後雖在稱帝後,屢次清洗,希望徹底剪除楊氏的影響力。
可朝中老臣心向楊氏者,依然不在少數。就連呂後這位千古女帝,對此都無能為力。
灰袍僧雖想爭取這份大功,卻也不打算參與太多,以免招來那些心懷楊乾的重臣的報複。
身為暗諜司高層之一,灰袍僧固然跋扈,可什麽事該做,什麽事不該做,心裏還是有數的。
尤其是呂後漸老,更是讓他心有顧慮。就是不考慮楊乾舊臣的反撲,也要考慮呂後之後,作為大業鷹犬的後路。
在鷹犬的眼中,什麽忠君、大義都是虛的,他們考慮的從來都是能不能將自己喂飽。
姒伯陽眸光閃爍,老主持的暗示已經很明顯了。
如今的懷化寺,儼然成了是非之地,被大業密諜司盯上,姒伯陽絕不敢有任何僥幸。
畢竟,此刻的姒伯陽,可沒有山海界的法力神通傍身,以姒伯陽現在的狀態,一隊精銳甲士就能擒殺之。
在朝廷官府的大兵之下,頂尖修行人亦要低眉。
要知道,這一方小千世界,已然進入末法時代。
末法之世中,天地靈機衰弱,修行之路斷絕,天地規則之下,再是驚才絕豔之輩,也抵不過百人之力。
在這等世界,占據正統,有著大義名分的朝廷,所擁有的力量,足以鎮壓一切。
對付修行人,都無需動用千軍萬馬,隻幾百甲兵,就能行伐山破廟之事。
什麽一教之尊、一宗之主,在朝廷的兵鋒之下,全都如紙糊的一樣,不堪一擊。
哪怕姒伯陽有著天仙級數的意識,可是沒有天仙法力,縱是有無窮手段,亦使不出一二來。
就憑這具身體本身的武學功底,姒伯陽再是超水準發揮,又能敵過幾人。
真要被密諜司的人咬死,立時就會有大軍壓境。千軍萬馬之下,就是身俱萬夫莫當之勇,也會被踏為肉泥。
“密諜,”
大業密諜司號稱無孔不入,其麾下暗間何止萬千,遍及士、農、工、商各行各業,以此滲透各州、府、縣、鄉。
上到達官顯貴,下到庶民百姓,都在暗諜司的監察之下。
可以說,大業天下十三州,一絲一毫的風吹草動,都逃不過密諜司的耳目。
那是由成千上萬反呂誌士的冤魂,生生鑄就而成。
有著朝廷鷹犬,女帝爪牙之稱的密諜司,其聲名之可怖,手段之酷戾,一度能止小兒夜啼。
呂後以女兒身登上帝位,開女主天下的先河,壓下四方物議,這些鷹犬爪牙,可以說是功不可沒。
他緊了緊僧袍,眼瞼稍稍垂下,呢喃自語:“是非之地,不可久留。”
“走,”
姒伯陽越想越覺得危險,若非形勢嚴峻到了極點,似老主持這般胸有溝渠的人物,就算是提示他,也會迂迴一下。
但,老主持的態度上,可是一點也沒有迂迴!
這在姒伯陽看來,恰恰說明危機臨近,已是迫在眉睫。
“不過……天意?”
“亦或……天數?”
驀然,姒伯陽皺了皺眉頭,冥冥之中,他感到一股惡意,猶如毒蛇一般,纏繞在他的身上。
似乎是他元神降世之後,觸動了某些禁忌,引得天地厭棄。
所以,才在姒伯陽元神明悟之後,劫數也隨之而來。
他不認為這真的隻是巧合,他更願意相信,這是天地對自身的考驗。
以不可捉摸的天數,對這方天地之人施以影響,天時所致,化作針對他的劫數。
通過考驗,姒伯陽自然就能以楊氏子的身份,在這方世界行走,乃至於角逐天下權柄。
而通不過考驗,別的先不說,姒伯陽這具肉身是保不住了。
他的天仙元神,隻能轉投其他世界。
跨越茫茫世界海,這對於姒伯陽這般天仙人物,也是極其吃力的一件事。
就是有陣法助力,每一次跨越世界,除了必要的資源之外,也極損自身元氣。
元氣損耗嚴重,一旦撬動根基,無異於自毀前程。
“不過,想以人劫壞我肉身,未免太看不起我姒某人了。”
姒伯陽冷笑一聲:“區區人劫,管他千軍萬馬,還是舉世皆敵,隻要我不與他正麵交手,他又能奈我何。”
姒伯陽的天仙元神,固然不能在這方末法世界,直接轉化為神通法力。
可是天仙元神的本質不變,在一定程度上,也有不見不聞,遇險而避的神妙。
也就是說,姒伯陽這一具肉身,縱然戰力有限,但要說難纏程度,絕對是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
——————
與此同時,懷化寺寺內的暗流,也在悄然湧動。
懷化寺西南,金剛殿,偏院所在,
枯藤老樹,荒涼沉寂,若非院落外,不時傳來陣陣晨鍾之聲。
很難讓人相信,這間荒僻的偏院,竟會是堂堂皇家寺院,有天下第一寺之稱,懷化寺的一間佛堂。
佛堂與佛堂是不同的,懷化寺的佛堂,就算香火不豐,乃至罕見人煙,也要比尋常小寺小廟強出百倍。
蹬,蹬,蹬,
腳步沉穩有力,一位中年僧人緩緩邁過門檻,走入殿中。
從這中年僧人的步伐,以及他的動作身形來看,僧人有著一身不俗的外家功夫。
隻見,僧人每一步踏出,每一步落下,他的身型伸展,渾身筋膜一點點張開,發出崩崩的聲響。
恍若繃得很緊的弓弦,一根根大筋,撥動一塊塊骨骼。
正因末法之世,天地靈機稀薄,道法神通不顯。所以武學之道,才有機會發展到一定的高度。
畢竟,有著道法神通可以選擇,誰又會去練‘笨拙’、‘粗鄙’的武學技擊之道。
金燦燦的日光,透過門窗,照入佛殿,一股陽和之氣,驀然彌漫開來。
這中年僧人目光掃過殿中,那一尊尊怒目圓睜的金剛神像,嘴角稍稍上揚,手中盤動佛珠,周身似有一層金光若隱若現。
這一點點金光,映照在中年僧人身上,若是落入愚夫愚婦的眼中,絕對會將其當作西天佛陀降世。
便是落在此界修行人眼中,這僧人的舉止氣度,也極其的不凡。
能在末法時代,將徹證真靈本性,見證佛法真諦,隻差一步就能修成佛門神通,僧人在某種程度上,可稱得上大成就者。
沒有這等成就,僧人再是武學高深,也不能顯化佛性之光。
哪怕這佛性之光,猶如螢火一般,羸弱的可憐,卻代表著僧人在佛法上的驚人成就。
佛門六神通之力,得其一者,就有莫大法力,六神通圓滿之後,可與先天比肩。
當然,六神通圓滿之境的難度,一點不遜色於道的不朽之路,以及煉氣道的煉虛合道。
甚至,因為佛門重緣、重因,比道、煉氣道的修行更有難度。
在其中有所成就者,簡直是少之又少。
如此境地,縱然不止什麽西天佛陀,但在此世佛門之中,亦能躋身宗師之列。
所謂宗師,開宗立派,一脈祖師,身份地位,非同凡響。
懷化寺雖為佛門大寺,天下聞名,但似這僧人一般的佛門宗師,不會超過三位。
而這還是懷化寺千年底蘊,才有宗師坐鎮,其他大寺縱然有著不凡的積累,也不可能有兩位以上的宗師。
環顧周匝之後,中年僧人暗自點了點頭,隨即轉身,將金剛殿的殿門關上。
“師兄何必如此謹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就在殿門關上的一刹那,殿中的燭火倏然搖曳了一下,一個低沉、沙啞的聲音,在中年僧人背後響起。
中年僧人神色如常,並沒有因為身後之人的話語,有絲毫的變化,仿佛一切都在其掌握之中。
一顆佛心,八方不動。
“南無無量壽佛,”他低頭誦念了一聲佛號,不緊不忙的轉過身。
眼見中年僧人如此作態,自金剛神像後走出的灰袍僧人,冷笑了一聲。
對中年僧人的那點心思,灰袍僧人看得分明。灰袍僧人可能在修行上的天賦,遠不如中年僧人。
隻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灰袍僧人修行上沒天賦,但他對人心,卻有著非同一般的洞察。
憑著這一份洞察,灰袍僧人的‘仕途’,極為的順暢,得以身居高位,頤指氣使。
“智遠,你別忘了,咱們真正的身份,難道做了二十年的和尚,就真以為自己是真正的出家人了?”
“你我,都是陛下的爪牙,是天下人眼中的鷹犬。沒有陛下庇佑,你我怕是立刻,就會被那些勳貴公卿撕碎。”
迎著智遠走來,灰袍僧人幽幽道:“嗬嗬,我知道,你不怕死。可是你不為你自己想,也該為你那唯一血脈想想。”
“大業天下存世一日,你我的後代子孫,不說榮華富貴,但至少性命無憂。”
“可要是這天變了,你我的生死,自然是小的不能再小的事。但你我相關之人,若是因此被牽連,被清算的話。”
“那,可就悔之晚矣嘍!”
智遠橫了一眼灰袍僧,道:“不用說了,其中的利害關係,我比你清楚。”
“在進入密諜司,成為一個見不得光的影子的時候,我就想清楚了。”
“如若不然,我也不會在懷化寺一呆,就是十年。十年青燈古佛,人生又有幾個十年。”
灰袍僧啞然失笑:“是啊,人生又有幾個十年!”
“既然,其中利害關係,你都清楚,那麽……你的選擇又是什麽?”
“是不忘舊主,為其殉葬,還是自己親手了結這個禍根,為自己掙個前程?”
智遠蹙眉,手中佛珠,不住的轉動。
灰袍僧的話,字字句句無不如刀子一般,紮入智遠的心。
身為密諜,終生置身黑暗,哪怕他如今身披佛衣,也不代表他就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了。
成佛不可能,成鬼倒是有幾分機會。
沒錯,就算智遠佛法高深,參悟上乘佛法,凝聚佛性。可他本質上,依舊是個見不得光的人。
十年如一日的佛法熏陶,隻是讓智遠看起來有了一些慈悲而已。
實質上,這位佛法宗師,一直都是初入佛門之時,那個披著袈裟的惡鬼。
過了片刻,智遠輕輕歎了一口氣,道:“如此看來,你是找到了吳庶人的蹤跡。”
“而且,那位吳庶人,真的就在懷化寺中。不然,你絕不會這麽說的,吳庶人……”
吳庶人,就是姒伯陽這一世身楊玄機,在大業官方的稱唿。
楊玄機為大乾皇孫,其父是先帝與呂後的嫡子,被封為吳王。
在其父被殺之後,楊玄機也隨之被貶為庶人,朝野唿之為‘吳庶人’。
當然,這吳庶人的稱唿,多多少少帶著惡意。不過在呂後‘天授稱帝’,呂氏取代楊氏,成為天下至尊之後。
但凡不想與前朝沾上幹係的,被呂後清算的,稱唿前朝皇室時,大多都是某某庶人。
不如此稱唿,一旦被別有用心之人加以利用,被按上個心懷叵測,思念前朝的名頭,立時就是一場滔天大禍。
智遠與灰袍僧,固然同屬暗諜。可他們兩人各懷心思,自然不會在這種小事上授人以柄。
最重要的是,永遠不要小看女人,更不要小看一位千古女帝。
在旁人看來,隻是一點小事,但在女帝看來,卻是能動她大業的根基。
如今的天下,終究姓呂不姓楊。
“是啊,吳庶人,”
灰袍僧不置可否的點了點頭,他沒打算瞞著智遠動手。
雖然他完全可以,一人獨吞下這份功勞。
可與此同時,灰袍僧更知道,這會讓他撐死的。
捉拿吳庶人的功勞,確實誘人無比,能讓灰袍僧的名位更上一層。
可再是誘人,也不要小看其中的風險。
呂氏雖代楊氏,然而楊氏養士百年,正統名分深入人心。
若非呂後是先帝正妻,所出為楊乾嫡脈,要想篡權奪位,其難度之高,不亞於重開新天,再立社稷。
屆時,呂後的手段再高明,也不可能再立社稷。
所以說,呂氏代楊,等於是全盤接受了楊氏的底蘊。借著楊氏百年餘威,才有了呂後稱帝。
有此一著,呂後雖在稱帝後,屢次清洗,希望徹底剪除楊氏的影響力。
可朝中老臣心向楊氏者,依然不在少數。就連呂後這位千古女帝,對此都無能為力。
灰袍僧雖想爭取這份大功,卻也不打算參與太多,以免招來那些心懷楊乾的重臣的報複。
身為暗諜司高層之一,灰袍僧固然跋扈,可什麽事該做,什麽事不該做,心裏還是有數的。
尤其是呂後漸老,更是讓他心有顧慮。就是不考慮楊乾舊臣的反撲,也要考慮呂後之後,作為大業鷹犬的後路。
在鷹犬的眼中,什麽忠君、大義都是虛的,他們考慮的從來都是能不能將自己喂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