姒伯陽麻衣草鞋,手持一根竹杖,站在空曠的荒野之上,狂風唿嘯,拂動他的鬢角,點點雨絲灑落,頭發上帶著點晶瑩。
其間,一股陽和之氣,自內而外蒸騰,晶瑩的水絲,在姒伯陽的身上,化作一層薄霧,薄霧繚繞,如仙臨凡。
不,不應說是如仙,姒伯陽現今就是真仙。
經曆小青山界十數年的苦修,姒伯陽全部身心投入元神之道,多年年苦修不墜,讓他邁出了關鍵一步。
元神出遊,一念神遊名山大川,須臾走遍四海三山,姒伯陽肉身還在紀府,元神念頭卻已脫離肉殼,得成自在。
神元之道的玄妙,至此已見三分。
憑此,姒伯陽才能在不驚動紀府的前提下,在小青山界四處遊曆,
任是小青山界暗流湧動,姒伯陽都當清風拂麵。
“這一方世界,有問題啊!”他神色略有恍惚,望著彌漫於天地的恢弘氣機,萬千氣機飛騰九天,灰蒙蒙的劫氣鋪天蓋地。
隻遙望劫氣運轉,姒伯陽的道心就有蒙塵之感。
劫氣之中,鬼哭神嚎之音,貫入耳中,使得姒伯陽道心晦澀,六神無主,靈光暗淡。
而這,還隻是時間短,若是時間再長一些,饒是以姒伯陽的境界,也不免魔障叢生,陷入劫數之中。
就是如此,姒伯陽也感到一些煩躁之念。若不是他警醒的早,及早以《淨心神咒》洗煉身心,隻怕都不知自身已入魔障。
天地有毒,病入膏肓!
姒伯陽手捏印訣,周遭仙音嫋嫋。
“太上台星,應變無停。”
“驅邪縛魅,保命護身。”
“智慧明淨,心神安寧。”
“三魂永久,魄無喪傾。”
默誦《淨心神咒》,一絲絲若有若無的清光,籠罩在姒伯陽的周匝。清光洗煉之下,一點點黑色氣息,直接被煉為虛無。
此乃道門八大神咒之一,誦念之時,澄清身心,萬劫不壞。但凡道門之人,每日早課必誦《淨心神咒》,以此降伏外魔。
不隻如此,姒伯陽這一尊身外化身,在精氣神之間,就是專注於元神之道。
而這《淨心神咒》,與元神之道,正好相得益彰。《淨心神咒》的清光,時刻洗煉元神,讓姒伯陽元神愈發趨近於圓滿。
元神圓滿之後,神元吐哺肉身。
介時,無論精元亦或炁元,二者都有長足進步,直到精氣神協調,精元、炁元進無可進。才會停止反哺。
默誦《淨心神咒》數遍之後,姒伯陽手指一翻,指尖一點清光,似明似暗,混混沌沌,當中包裹著災劫氣機。
姒伯陽把玩了一會兒災劫之氣,幽幽道:“哼,天意混沌,大道不顯,看來這座小千世界,有不小的秘密。”
“能以小千世界的位格,積累出中千世界都不一定能有的底蘊,這座小千世界不簡單呐!”
駐留之後,姒伯陽眼瞼下垂,看了許久,不由搖了搖頭。
自姒伯陽煉成神攝魂釘之後,他自持有這宗旁門兇器在手,不說在小青山界無敵,也能自保無虞。
因而,姒伯陽在準備一番以後,就運起元神,以元神升舉,神遊小青山界,增長見聞,豐富閱曆。
在這一過程中,姒伯陽本身亦算是經過一場修煉,其神遊萬裏的時候,元神也在不經意間被打磨大成。
都說元神觀看天地,比肉眼看天地,更為的直觀。他以元神觀望天地,看山是山,看水不是水,透過表象,看到本質。
姒伯陽所看到的世界本質,就是一片灰蒙蒙的劫氣,大劫將起,眾生依舊懵懂無知,醉生夢死,殊不知大限將至。
“嗬嗬,“
他驀然一笑:“都說劫數臨頭,劫數臨頭,可世人又怎會知道,大劫數孕育大造化!”
這些時日,姒伯陽一念神遊,除東極、西極這兩個至強坐鎮的奇異境地,無法踏足以外。
姒伯陽的元神,將小青山界都走了一遍,他見證了人族的孱弱,亦見證了此世兇神們的殘暴。
他撫掌長歎:“劫數一起,自是天崩地裂,但劫數過後,造化孕育,改天換地,便在此時。”
這一次神遊,姒伯陽見到了許多,知道了許多。
他曾見到兇禽肆虐,看到神靈逞兇,成千上萬的人族流離失所,無數人曝屍荒野,被烏鴉群啃食的隻剩下一具白骨。
小青山界的人族,活在兇獸神靈們的威脅下,每日裏都擔驚受怕,隻怕某頭龐然大物突然駐足,將族地夷為平地。
“天下大變,人族的修行之法,亦該出世了。”
姒伯陽蹙眉,道:“此世荒蠻,眾生蒙昧,正需我傳下道統,點明仙道之妙,行教化之德。”
“就不知,我在此世傳下道統以後,能不能得一個‘道祖’的尊號。”
姒伯陽的心氣,真的是高的驚人。道祖之稱,可不是誰想叫就能叫的。
自辟一道,為大道源流,是為大道之祖。能被稱為道祖者,必有大因果,必有大神通。
在姒伯陽前世,能被大多人認同的道祖,僅有兩位而已。
這二位道祖,一位是太上道祖,原始道門的源流,辟地開天,行一炁化三清之功,老子天下第一。
另一位就是鴻鈞道祖,一道傳三友,玄門都領袖,說的就是祂,此為洪荒道門之祖。
除此二者之外,任是通天法力,都不能坐享道祖尊號。就是元始天尊、靈寶天尊,也隻為‘大天尊’而已。
由此可見,道祖尊號的分量,屬實重的難以想象。
不過,姒伯陽也知道隻在小青山界傳道,想要與太上、鴻鈞比肩,隻是癡人說夢罷了。
莫要說傳道一座小千世界,就是傳道千萬小千世界,都難以與那二位比肩。
要是姒伯陽證道大羅之上,再傳道十方大千世界,或許能讓芸芸眾生,稱其一聲‘道祖’。
但那是不知多久之後的事了,姒伯陽現在,被稱一聲’老師‘,就不枉他傳道授業。
姒伯陽呢喃低語,道:“道祖,道祖,這方宇宙與前世宇宙不同,誰知我能不能成就仙道道祖的業位。”
“在仙道道祖上更進一步,成為三千大道之祖,也不是沒有機會。”
如此想著,姒伯陽仰頭,再看了一眼沉澱在蒼穹上的劫氣。
大劫將起,不知這一場劫數,能掀翻多少神靈,讓多少高高在上的存在,為之驚慌失措。
“那,一定很有意思!”
——————
紀府,
姒伯陽元神歸殼,緩緩睜開眸子。在他睜開眼睛的一霎那,整個靜室為之一白。
此謂,虛室生白!
異象散去,姒伯陽盤坐在蒲墊上,清秀的麵龐上,浮現一絲從容的笑意。
“此世之道,我已知十之八九,修行之道,我已通十之二三矣!”
這一遭元神出遊,姒伯陽是真正以元神,神遊物外。所見所聞,都烙印在元神深處,不可磨滅。
這般修行之法,最適合增長閱曆,沉澱自身道行。姒伯陽元神出遊,除了探尋小青山界的秘密之外,就是磨礪自身修行。
如此修行,一念沉淪於苦海之間,唯有有大毅力、大智慧者,才能踏破苦海,
姒伯陽就是依此修行,跳出苦海之外,一身道行勇猛精進,愈發不可揣度。
不隻姒伯陽如此修行,道門之中不少聲名顯赫的人物,都經曆過這重磨礪。
例如東華教主、上洞八仙之一的鐵拐李,就經常以此修行,體驗人生百態,一念幾如百世輪迴。
隻不過這種修行,有時候又太過危險了些。一個不慎,肉身寶筏被毀的話,元神無有依憑,就有魂飛魄散之厄。
東華教主李鐵拐,之所以能在肉身寶筏被毀後,還能附體重生,位列仙班,全是因為他道行高深,本身就是神仙中人。
倘若換做姒伯陽,乃至較比姒伯陽道行低上一些的修行人,隻怕別說附體重生,能不能活著迴來都是未知數。
在元神沒有修行到一定境地的時候,肉身廬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都說世間大苦海,肉身廬舍就是寶筏,拋棄肉身寶筏以後,元神獨自麵對苦海。
元神強大,自然不會被苦海吞沒,元神弱小,萬一肉身有失,傾覆之禍就在眼前。
姒伯陽的眸子中,閃爍著智慧之光,點點靈光上下搖拽,似有還無之間,一絲青冥氣機演變造化。
“此世人族,不通修行,不知大道,不明內外,仿兇獸之形,錘煉血脈之源,雖有超凡之力,卻粗糙簡陋之極。”
“人族,終究不是兇獸,哪怕有佼佼者,得以與其比肩,可到底是遜色一籌,就是有驚才絕豔之輩,也難淩駕其上。”
“所以,人族需要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而不是一味的模仿。小青山界與山海界不同,山海界的人族亦是模仿。”
“隻是,山海人族模仿的是上古,他們本就有上古血脈。較比小青山界的兇獸血脈,無論格局、層次都不一樣了。”
此世人族的超凡之路,與山海人族一般,第一步都是煉血,隻不過與山海人族不同,此世的修煉之道,隻有煉血而已。
小青山界人族,將煉血分為四重,分別是煉血一重,煉血二重,煉血三重,以及最後近乎神靈的無漏之身。
無漏之身,其血色如碧,每一滴血中,都蘊含著非同小可的意誌精神。滴血可殺人,絕非妄語。
但這條路,無漏之身就是終點。雖然肉殼打磨完滿,神足氣完,精力旺盛,永無疲憊之感,摧山拔嶽,戰力驚人。
可本質上,又怎能與那些天生強橫的兇神相比。
“精、氣、神,此世的兇獸,在精之一道上,遠勝人族,其精血旺盛,如火如爐。”
“然而,精元雖盛,可精元之外,炁元與神元,卻有些差強人意。”
姒伯陽細細揣摩著此世法,與山海法的區別。再與自身煉氣法比較,得出其間優劣。
他要開辟的是適合小青山界的新法,而不是直接將一門煉氣法搬出來。
直接將搬出一門煉氣法,固然也算是為此世界人族,找到一條新路,可過於簡單粗暴。
須知,他精通三千道藏,所知的煉氣法更是不知多少,對他來說,拿出一門煉氣法,實在是再簡單不過了。
可事情不是想象中的那麽簡單的,姒伯陽所要考慮的,不隻是這門新法,還要考慮到新法在小青山界的實用性。
小青山界雖靈機充沛,隻是天意混沌,道則不明,難以參悟大道。築基煉己、煉精化炁這兩步,還能勉強為之。
但到了煉炁化神這一步,就不是苦修就能成就的了。
不說其他,隻是元神九轉這一步,就是一道死關。不參悟大道玄機,就無法鑄就元神大道之基。
而不得元神大道之基,任是如何天縱之姿,都隻得止步於築基煉己,煉精化炁兩步功夫,長生無望,大道無門。
故而,姒伯陽所要開辟的新法,隻得不練元神金丹,不參大道真諦,隻修神通法門,煉神通法力,類似於以力證道。
當然,以姒伯陽的層次,就是將這門新法,推演到極致,也不可能真的以力證道,最多是與以力證道一個思路而已。
可就這一個思路,對小青山界的人族而言,也不失為一條出路。
“這篇法門,築基、煉氣、靈感、神通、天人,”
姒伯陽眉心閃動智慧靈光,絲絲靈光洞悉玄機,自冥冥中化作一篇法門,
這是姒伯陽摘選一篇神通法門,以這一篇普通的神通法門為基礎,循序漸進,推演而來五步境地。
這五步境界,並非憑空而來,而是那篇神通法門的五重境界,被姒伯陽采用其中神髓,化作適用於小青山界人族的法門。
築基、煉氣這兩步,對應築基煉炁之境,而靈感這一步,在姒伯陽的推演中,是為凡俗極致,再進一步的神通與神靈媲美。
神通之上,煌煌天人之道,有莫測之威,與山海界的天神層次相若,是新法的至高境界。
除非有人修成天人後,推陳出新,在天人上再開一重境地,否則天人就是當前新法的極點。
其間,一股陽和之氣,自內而外蒸騰,晶瑩的水絲,在姒伯陽的身上,化作一層薄霧,薄霧繚繞,如仙臨凡。
不,不應說是如仙,姒伯陽現今就是真仙。
經曆小青山界十數年的苦修,姒伯陽全部身心投入元神之道,多年年苦修不墜,讓他邁出了關鍵一步。
元神出遊,一念神遊名山大川,須臾走遍四海三山,姒伯陽肉身還在紀府,元神念頭卻已脫離肉殼,得成自在。
神元之道的玄妙,至此已見三分。
憑此,姒伯陽才能在不驚動紀府的前提下,在小青山界四處遊曆,
任是小青山界暗流湧動,姒伯陽都當清風拂麵。
“這一方世界,有問題啊!”他神色略有恍惚,望著彌漫於天地的恢弘氣機,萬千氣機飛騰九天,灰蒙蒙的劫氣鋪天蓋地。
隻遙望劫氣運轉,姒伯陽的道心就有蒙塵之感。
劫氣之中,鬼哭神嚎之音,貫入耳中,使得姒伯陽道心晦澀,六神無主,靈光暗淡。
而這,還隻是時間短,若是時間再長一些,饒是以姒伯陽的境界,也不免魔障叢生,陷入劫數之中。
就是如此,姒伯陽也感到一些煩躁之念。若不是他警醒的早,及早以《淨心神咒》洗煉身心,隻怕都不知自身已入魔障。
天地有毒,病入膏肓!
姒伯陽手捏印訣,周遭仙音嫋嫋。
“太上台星,應變無停。”
“驅邪縛魅,保命護身。”
“智慧明淨,心神安寧。”
“三魂永久,魄無喪傾。”
默誦《淨心神咒》,一絲絲若有若無的清光,籠罩在姒伯陽的周匝。清光洗煉之下,一點點黑色氣息,直接被煉為虛無。
此乃道門八大神咒之一,誦念之時,澄清身心,萬劫不壞。但凡道門之人,每日早課必誦《淨心神咒》,以此降伏外魔。
不隻如此,姒伯陽這一尊身外化身,在精氣神之間,就是專注於元神之道。
而這《淨心神咒》,與元神之道,正好相得益彰。《淨心神咒》的清光,時刻洗煉元神,讓姒伯陽元神愈發趨近於圓滿。
元神圓滿之後,神元吐哺肉身。
介時,無論精元亦或炁元,二者都有長足進步,直到精氣神協調,精元、炁元進無可進。才會停止反哺。
默誦《淨心神咒》數遍之後,姒伯陽手指一翻,指尖一點清光,似明似暗,混混沌沌,當中包裹著災劫氣機。
姒伯陽把玩了一會兒災劫之氣,幽幽道:“哼,天意混沌,大道不顯,看來這座小千世界,有不小的秘密。”
“能以小千世界的位格,積累出中千世界都不一定能有的底蘊,這座小千世界不簡單呐!”
駐留之後,姒伯陽眼瞼下垂,看了許久,不由搖了搖頭。
自姒伯陽煉成神攝魂釘之後,他自持有這宗旁門兇器在手,不說在小青山界無敵,也能自保無虞。
因而,姒伯陽在準備一番以後,就運起元神,以元神升舉,神遊小青山界,增長見聞,豐富閱曆。
在這一過程中,姒伯陽本身亦算是經過一場修煉,其神遊萬裏的時候,元神也在不經意間被打磨大成。
都說元神觀看天地,比肉眼看天地,更為的直觀。他以元神觀望天地,看山是山,看水不是水,透過表象,看到本質。
姒伯陽所看到的世界本質,就是一片灰蒙蒙的劫氣,大劫將起,眾生依舊懵懂無知,醉生夢死,殊不知大限將至。
“嗬嗬,“
他驀然一笑:“都說劫數臨頭,劫數臨頭,可世人又怎會知道,大劫數孕育大造化!”
這些時日,姒伯陽一念神遊,除東極、西極這兩個至強坐鎮的奇異境地,無法踏足以外。
姒伯陽的元神,將小青山界都走了一遍,他見證了人族的孱弱,亦見證了此世兇神們的殘暴。
他撫掌長歎:“劫數一起,自是天崩地裂,但劫數過後,造化孕育,改天換地,便在此時。”
這一次神遊,姒伯陽見到了許多,知道了許多。
他曾見到兇禽肆虐,看到神靈逞兇,成千上萬的人族流離失所,無數人曝屍荒野,被烏鴉群啃食的隻剩下一具白骨。
小青山界的人族,活在兇獸神靈們的威脅下,每日裏都擔驚受怕,隻怕某頭龐然大物突然駐足,將族地夷為平地。
“天下大變,人族的修行之法,亦該出世了。”
姒伯陽蹙眉,道:“此世荒蠻,眾生蒙昧,正需我傳下道統,點明仙道之妙,行教化之德。”
“就不知,我在此世傳下道統以後,能不能得一個‘道祖’的尊號。”
姒伯陽的心氣,真的是高的驚人。道祖之稱,可不是誰想叫就能叫的。
自辟一道,為大道源流,是為大道之祖。能被稱為道祖者,必有大因果,必有大神通。
在姒伯陽前世,能被大多人認同的道祖,僅有兩位而已。
這二位道祖,一位是太上道祖,原始道門的源流,辟地開天,行一炁化三清之功,老子天下第一。
另一位就是鴻鈞道祖,一道傳三友,玄門都領袖,說的就是祂,此為洪荒道門之祖。
除此二者之外,任是通天法力,都不能坐享道祖尊號。就是元始天尊、靈寶天尊,也隻為‘大天尊’而已。
由此可見,道祖尊號的分量,屬實重的難以想象。
不過,姒伯陽也知道隻在小青山界傳道,想要與太上、鴻鈞比肩,隻是癡人說夢罷了。
莫要說傳道一座小千世界,就是傳道千萬小千世界,都難以與那二位比肩。
要是姒伯陽證道大羅之上,再傳道十方大千世界,或許能讓芸芸眾生,稱其一聲‘道祖’。
但那是不知多久之後的事了,姒伯陽現在,被稱一聲’老師‘,就不枉他傳道授業。
姒伯陽呢喃低語,道:“道祖,道祖,這方宇宙與前世宇宙不同,誰知我能不能成就仙道道祖的業位。”
“在仙道道祖上更進一步,成為三千大道之祖,也不是沒有機會。”
如此想著,姒伯陽仰頭,再看了一眼沉澱在蒼穹上的劫氣。
大劫將起,不知這一場劫數,能掀翻多少神靈,讓多少高高在上的存在,為之驚慌失措。
“那,一定很有意思!”
——————
紀府,
姒伯陽元神歸殼,緩緩睜開眸子。在他睜開眼睛的一霎那,整個靜室為之一白。
此謂,虛室生白!
異象散去,姒伯陽盤坐在蒲墊上,清秀的麵龐上,浮現一絲從容的笑意。
“此世之道,我已知十之八九,修行之道,我已通十之二三矣!”
這一遭元神出遊,姒伯陽是真正以元神,神遊物外。所見所聞,都烙印在元神深處,不可磨滅。
這般修行之法,最適合增長閱曆,沉澱自身道行。姒伯陽元神出遊,除了探尋小青山界的秘密之外,就是磨礪自身修行。
如此修行,一念沉淪於苦海之間,唯有有大毅力、大智慧者,才能踏破苦海,
姒伯陽就是依此修行,跳出苦海之外,一身道行勇猛精進,愈發不可揣度。
不隻姒伯陽如此修行,道門之中不少聲名顯赫的人物,都經曆過這重磨礪。
例如東華教主、上洞八仙之一的鐵拐李,就經常以此修行,體驗人生百態,一念幾如百世輪迴。
隻不過這種修行,有時候又太過危險了些。一個不慎,肉身寶筏被毀的話,元神無有依憑,就有魂飛魄散之厄。
東華教主李鐵拐,之所以能在肉身寶筏被毀後,還能附體重生,位列仙班,全是因為他道行高深,本身就是神仙中人。
倘若換做姒伯陽,乃至較比姒伯陽道行低上一些的修行人,隻怕別說附體重生,能不能活著迴來都是未知數。
在元神沒有修行到一定境地的時候,肉身廬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都說世間大苦海,肉身廬舍就是寶筏,拋棄肉身寶筏以後,元神獨自麵對苦海。
元神強大,自然不會被苦海吞沒,元神弱小,萬一肉身有失,傾覆之禍就在眼前。
姒伯陽的眸子中,閃爍著智慧之光,點點靈光上下搖拽,似有還無之間,一絲青冥氣機演變造化。
“此世人族,不通修行,不知大道,不明內外,仿兇獸之形,錘煉血脈之源,雖有超凡之力,卻粗糙簡陋之極。”
“人族,終究不是兇獸,哪怕有佼佼者,得以與其比肩,可到底是遜色一籌,就是有驚才絕豔之輩,也難淩駕其上。”
“所以,人族需要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而不是一味的模仿。小青山界與山海界不同,山海界的人族亦是模仿。”
“隻是,山海人族模仿的是上古,他們本就有上古血脈。較比小青山界的兇獸血脈,無論格局、層次都不一樣了。”
此世人族的超凡之路,與山海人族一般,第一步都是煉血,隻不過與山海人族不同,此世的修煉之道,隻有煉血而已。
小青山界人族,將煉血分為四重,分別是煉血一重,煉血二重,煉血三重,以及最後近乎神靈的無漏之身。
無漏之身,其血色如碧,每一滴血中,都蘊含著非同小可的意誌精神。滴血可殺人,絕非妄語。
但這條路,無漏之身就是終點。雖然肉殼打磨完滿,神足氣完,精力旺盛,永無疲憊之感,摧山拔嶽,戰力驚人。
可本質上,又怎能與那些天生強橫的兇神相比。
“精、氣、神,此世的兇獸,在精之一道上,遠勝人族,其精血旺盛,如火如爐。”
“然而,精元雖盛,可精元之外,炁元與神元,卻有些差強人意。”
姒伯陽細細揣摩著此世法,與山海法的區別。再與自身煉氣法比較,得出其間優劣。
他要開辟的是適合小青山界的新法,而不是直接將一門煉氣法搬出來。
直接將搬出一門煉氣法,固然也算是為此世界人族,找到一條新路,可過於簡單粗暴。
須知,他精通三千道藏,所知的煉氣法更是不知多少,對他來說,拿出一門煉氣法,實在是再簡單不過了。
可事情不是想象中的那麽簡單的,姒伯陽所要考慮的,不隻是這門新法,還要考慮到新法在小青山界的實用性。
小青山界雖靈機充沛,隻是天意混沌,道則不明,難以參悟大道。築基煉己、煉精化炁這兩步,還能勉強為之。
但到了煉炁化神這一步,就不是苦修就能成就的了。
不說其他,隻是元神九轉這一步,就是一道死關。不參悟大道玄機,就無法鑄就元神大道之基。
而不得元神大道之基,任是如何天縱之姿,都隻得止步於築基煉己,煉精化炁兩步功夫,長生無望,大道無門。
故而,姒伯陽所要開辟的新法,隻得不練元神金丹,不參大道真諦,隻修神通法門,煉神通法力,類似於以力證道。
當然,以姒伯陽的層次,就是將這門新法,推演到極致,也不可能真的以力證道,最多是與以力證道一個思路而已。
可就這一個思路,對小青山界的人族而言,也不失為一條出路。
“這篇法門,築基、煉氣、靈感、神通、天人,”
姒伯陽眉心閃動智慧靈光,絲絲靈光洞悉玄機,自冥冥中化作一篇法門,
這是姒伯陽摘選一篇神通法門,以這一篇普通的神通法門為基礎,循序漸進,推演而來五步境地。
這五步境界,並非憑空而來,而是那篇神通法門的五重境界,被姒伯陽采用其中神髓,化作適用於小青山界人族的法門。
築基、煉氣這兩步,對應築基煉炁之境,而靈感這一步,在姒伯陽的推演中,是為凡俗極致,再進一步的神通與神靈媲美。
神通之上,煌煌天人之道,有莫測之威,與山海界的天神層次相若,是新法的至高境界。
除非有人修成天人後,推陳出新,在天人上再開一重境地,否則天人就是當前新法的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