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頁
世界上下五千年故事大全集 作者:章世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麥哲倫33歲時,他向葡萄牙國王申請組織船隊去探險,然而國王卻不理睬他,因為國王認為東方貿易已經得到有效的控製,沒有必要再去開闢新的航道了。
1517年,絕望的麥哲倫離開了葡萄牙,來到了西班牙塞維亞,並向那裏的司令提出環球航行的請求。塞維亞的司令非常欣賞他的才能和勇氣,就答應了他的請求,並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
次年三月,西班牙國王查理接見了麥哲倫,麥哲倫再次提出了航海的請求,並獻給國王一個自製的地球儀。西班牙國王很痛快地答應了。不久,麥哲倫組織了一支船隊準備出航。
1519年9月20日,麥哲倫率領一支由5條大船、265名水手組成的遠航船隊,從西班牙塞維亞城的外港出發了。
經過兩個多月的海洋漂泊船隊,越過大西洋來到巴西海岸。船隊沿海岸向南繼續航行,在第二年一月來到了一個寬闊的大海灣。
“海峽找到了!”
海員們高興地歡唿起來,以為已到達了美洲的南端,可以進入新的大洋了。然而隨著船隊在海灣中的前進,發現海水變成了淡水,經過實地調查,那隻不過是一個河口,這就是今天烏拉圭的拉普拉塔河的出口處。
船隊繼續向南前進。這時,南半球寒冬步步臨近,越往南行,白晝也就越短,加上沿海強大寒流的影響,天空變得陰沉可怕,狂風挾著巨浪,不斷沖打著西班牙航船。
3月31日,麥哲倫發現了一個風平浪靜的港灣,他取名為“聖胡利安灣”,並在這裏拋錨過冬。
船員們登上海岸後,發現情況似乎更糟。那裏無比荒涼,人跡罕見,船員情緒不好,發生內部叛亂。三個船長聯合反對麥哲倫,威脅麥哲倫和他們談判。麥哲倫派人送去一封同意談判的信,並趁機刺殺了叛亂的船長。
不久,麥哲倫在沙灘上發現一些非常寬大的腳印,船員們因此把此地叫做“巴塔哥尼亞”,意為“獸跡之地”,實際上這是身軀高大的土著用獸皮裹足走路時留下的。後來,他們遇見了巴塔哥尼亞“巨人”。麥哲倫稱之為“大腳人”,並以欺騙的方法捉了兩個居民,給他們戴上腳鐐手銬關在船艙裏,作為獻給西班牙國王的禮物。
1520年8月,正是早春,冰雪融化,船隊繼續南航。此前有一艘船為探路而被浮冰撞沉,所以現在隻剩下4條船了。
他們沿大西洋海岸南行,準備尋找通往“南海”的海峽。兩個月後,船隊在南緯52度處又發現了個海口。這個海峽彎彎曲曲,忽窄忽寬,港汊交錯,它再一次燃起了麥哲倫的希望。
麥哲倫乘坐的船隻很快進人水道航行,他發現兩岸的山峰覆蓋著皚皚白雪,低穀中草木也未復甦,一派荒涼蕭索景象。更令人擔心的是,這條水道相當狹窄,而且異常曲折,布滿島礁、淺灘、航道和數不清的峽灣,河口犬牙交錯,糾纏不清。
此外,這裏總是雨霧瀰漫,狂風巨浪沒有片刻的停歇。船行其中,難以辨認哪是通道,時刻都有傾覆沉沒的危險,麥哲倫派出船隻先行探路,但走在前麵的探路船上再次發生意外,有人囚禁了船長,駕船逃迴西班牙去了。現在,隻剩下3條船了。
最後,麥哲倫繼續派船探路。最後,一條探路小船終於帶來了令人振奮的好消息。“他們已看到了海角與大海”,麥哲倫高興得流下了淚水。這就是溝通大西洋和大南海的海峽,一條“十分隱秘的海峽”,即後人所稱的麥哲倫海峽。
麥哲倫率領船隊沿麥哲倫海峽航行,峽道彎彎曲曲,兩岸山峰聳立。因海峽兩岸的土著居民喜歡燃起篝火,麥哲倫便把海峽南岸的這塊陸地命名為“火地”,這就是今日智利的火地島。
這3條船走了28天,於11月28日駛出了海峽,進入美洲西麵的大洋,船隊在這片大洋中航行了3個多月,海麵一直風平浪靜。因此,他們就為它取了個名字叫“太平洋”。
在這遼闊的太平洋上,看不見陸地,望不到島嶼,食品成了最關鍵的難題。100多個日日夜夜裏,他們沒有吃到一點新鮮食物,隻拿於麵包充飢;最後連幹麵包也吃完了,隻能吃生了蟲子的麵包碎屑。船艙裏的淡水也越來越淺,最後隻能喝帶有臭味的混濁黃水。
1521年3月初,在水盡糧絕、人人疲乏虛弱之際,航隊來到了富饒的馬裏亞那群島,受到當地居民的熱情款待。3月底船隊來到了菲律賓群島。當麥哲倫原來從馬六甲帶走的僕人亨利用馬來語與當地土人對上話時,麥哲倫是多麽激動啊!他的環球航行的夢想終於要實現了,他從西方向西航行終於到達了東方,他以不可辯駁的事實證明了,地球的的確確是圓形的。
麥哲倫首次橫渡太平洋,在地理學和航海史上產生了一場革命——證明地球表麵大部分不是陸地,而是海洋,世界各地的海洋不是相互隔離的,而是一個統一的完整水域。這為後人的航海事業奠定了基礎。
第34章 文藝復興時期(2)
1521年4月上旬麥哲倫到達菲律賓群島的宿務島。富庶的宿務島引起了麥哲倫的極大興趣,他決心把這個島嶼變成西班牙的殖民地。麥哲倫利用宗教,對宿務島的酋王胡馬波納進行威脅利誘,軟硬兼施,讓他起誓服從於西班牙國王並成為一名忠實的基督教徒。可是麥哲倫的行為引起了離宿務島不遠的馬坦島上的小酋王西拉布拉布的不滿,在一次爭鬥中,麥哲倫被砍死。
</br>
1517年,絕望的麥哲倫離開了葡萄牙,來到了西班牙塞維亞,並向那裏的司令提出環球航行的請求。塞維亞的司令非常欣賞他的才能和勇氣,就答應了他的請求,並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
次年三月,西班牙國王查理接見了麥哲倫,麥哲倫再次提出了航海的請求,並獻給國王一個自製的地球儀。西班牙國王很痛快地答應了。不久,麥哲倫組織了一支船隊準備出航。
1519年9月20日,麥哲倫率領一支由5條大船、265名水手組成的遠航船隊,從西班牙塞維亞城的外港出發了。
經過兩個多月的海洋漂泊船隊,越過大西洋來到巴西海岸。船隊沿海岸向南繼續航行,在第二年一月來到了一個寬闊的大海灣。
“海峽找到了!”
海員們高興地歡唿起來,以為已到達了美洲的南端,可以進入新的大洋了。然而隨著船隊在海灣中的前進,發現海水變成了淡水,經過實地調查,那隻不過是一個河口,這就是今天烏拉圭的拉普拉塔河的出口處。
船隊繼續向南前進。這時,南半球寒冬步步臨近,越往南行,白晝也就越短,加上沿海強大寒流的影響,天空變得陰沉可怕,狂風挾著巨浪,不斷沖打著西班牙航船。
3月31日,麥哲倫發現了一個風平浪靜的港灣,他取名為“聖胡利安灣”,並在這裏拋錨過冬。
船員們登上海岸後,發現情況似乎更糟。那裏無比荒涼,人跡罕見,船員情緒不好,發生內部叛亂。三個船長聯合反對麥哲倫,威脅麥哲倫和他們談判。麥哲倫派人送去一封同意談判的信,並趁機刺殺了叛亂的船長。
不久,麥哲倫在沙灘上發現一些非常寬大的腳印,船員們因此把此地叫做“巴塔哥尼亞”,意為“獸跡之地”,實際上這是身軀高大的土著用獸皮裹足走路時留下的。後來,他們遇見了巴塔哥尼亞“巨人”。麥哲倫稱之為“大腳人”,並以欺騙的方法捉了兩個居民,給他們戴上腳鐐手銬關在船艙裏,作為獻給西班牙國王的禮物。
1520年8月,正是早春,冰雪融化,船隊繼續南航。此前有一艘船為探路而被浮冰撞沉,所以現在隻剩下4條船了。
他們沿大西洋海岸南行,準備尋找通往“南海”的海峽。兩個月後,船隊在南緯52度處又發現了個海口。這個海峽彎彎曲曲,忽窄忽寬,港汊交錯,它再一次燃起了麥哲倫的希望。
麥哲倫乘坐的船隻很快進人水道航行,他發現兩岸的山峰覆蓋著皚皚白雪,低穀中草木也未復甦,一派荒涼蕭索景象。更令人擔心的是,這條水道相當狹窄,而且異常曲折,布滿島礁、淺灘、航道和數不清的峽灣,河口犬牙交錯,糾纏不清。
此外,這裏總是雨霧瀰漫,狂風巨浪沒有片刻的停歇。船行其中,難以辨認哪是通道,時刻都有傾覆沉沒的危險,麥哲倫派出船隻先行探路,但走在前麵的探路船上再次發生意外,有人囚禁了船長,駕船逃迴西班牙去了。現在,隻剩下3條船了。
最後,麥哲倫繼續派船探路。最後,一條探路小船終於帶來了令人振奮的好消息。“他們已看到了海角與大海”,麥哲倫高興得流下了淚水。這就是溝通大西洋和大南海的海峽,一條“十分隱秘的海峽”,即後人所稱的麥哲倫海峽。
麥哲倫率領船隊沿麥哲倫海峽航行,峽道彎彎曲曲,兩岸山峰聳立。因海峽兩岸的土著居民喜歡燃起篝火,麥哲倫便把海峽南岸的這塊陸地命名為“火地”,這就是今日智利的火地島。
這3條船走了28天,於11月28日駛出了海峽,進入美洲西麵的大洋,船隊在這片大洋中航行了3個多月,海麵一直風平浪靜。因此,他們就為它取了個名字叫“太平洋”。
在這遼闊的太平洋上,看不見陸地,望不到島嶼,食品成了最關鍵的難題。100多個日日夜夜裏,他們沒有吃到一點新鮮食物,隻拿於麵包充飢;最後連幹麵包也吃完了,隻能吃生了蟲子的麵包碎屑。船艙裏的淡水也越來越淺,最後隻能喝帶有臭味的混濁黃水。
1521年3月初,在水盡糧絕、人人疲乏虛弱之際,航隊來到了富饒的馬裏亞那群島,受到當地居民的熱情款待。3月底船隊來到了菲律賓群島。當麥哲倫原來從馬六甲帶走的僕人亨利用馬來語與當地土人對上話時,麥哲倫是多麽激動啊!他的環球航行的夢想終於要實現了,他從西方向西航行終於到達了東方,他以不可辯駁的事實證明了,地球的的確確是圓形的。
麥哲倫首次橫渡太平洋,在地理學和航海史上產生了一場革命——證明地球表麵大部分不是陸地,而是海洋,世界各地的海洋不是相互隔離的,而是一個統一的完整水域。這為後人的航海事業奠定了基礎。
第34章 文藝復興時期(2)
1521年4月上旬麥哲倫到達菲律賓群島的宿務島。富庶的宿務島引起了麥哲倫的極大興趣,他決心把這個島嶼變成西班牙的殖民地。麥哲倫利用宗教,對宿務島的酋王胡馬波納進行威脅利誘,軟硬兼施,讓他起誓服從於西班牙國王並成為一名忠實的基督教徒。可是麥哲倫的行為引起了離宿務島不遠的馬坦島上的小酋王西拉布拉布的不滿,在一次爭鬥中,麥哲倫被砍死。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