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頁
遠古暨夏商西周三代宗教史 作者:史仲文/胡曉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從考古資料看出,原始人類主要通過兩性的最突出的部位反映自身祈求生育的強烈願望。因為當時可能還不存在羞恥觀念,所以,以男性生殖器和孕婦造像,作為祈求生育的標誌物,大量出現在原始人的生活裏或在宗教領域中。
1987 年夏,在新疆唿圖壁縣西南,天山深處的一個叫做"康家石門子"
的地方,發現了一處反映古代生殖崇拜的摩崖雕刻,麵積達120 多平方米,雕有二、三百個大小不等的男女人物,大者過於真人,小者僅有一、二十厘米,身姿各異,神態不同,男性大都清楚的顯露出經過藝術誇張的生殖器,女像有的也顯露出生殖器,並且都表現了女性的明顯特徵,同時還有男女交媾的圖畫1。從畫麵看,人物全部表現為裸體,其中9 個作舞蹈狀的裸體女像,有3 組男女交媾圖,兩組雙關同體人像。整個摩崖雕刻表現了濃厚的生殖崇拜的內容。
有關生殖崇拜的遺物,在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曾大量的發現過,如前
1 李現國:《雕鑿在岩壁上的生殖崇拜史》,《瞭望》1988 年第20 期。蘇聯、法國、土耳其、奧地利等國家流傳的神話中,就有許多對女神的崇拜1可以說,生殖崇拜作為一種悠久的宗教文化,具有它的世界性,這是表現當時人們祈求生育、繁殖人口的熾烈願望和強烈要求的真實寫照。
在中國,內容豐富的岩畫資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遠古人類生殖崇拜的內容。近些年,中國的甘肅、青海、寧夏、內蒙古、黑龍江、廣西、雲南、四川、江蘇、福建和新疆等地都曾發現許多精美的岩畫,那粗獷、古樸的畫麵,反映了古代人類的經濟生活、宗教信仰、生命形式等歷史活動。盡管岩畫所跨越的時代很長,但是它展現給我們的是一部內容豐富的歷史畫卷。大部分岩畫內容反映了當時狩獵、放牧或慶賀的內容,但也有相當多的畫麵,反映了生殖崇拜的內容。
岩畫的手法均是誇張的,尤其表現在男根女陰上,具有非常神秘的意義。正是這種神秘,才表現出了人類繁衍人口的核心部分,是一種超自然的外力的象徵2。
岩畫中所表現的生殖崇拜,一種是直觀的形式,一種是抽象的形式。廣西左江流域的花山岩畫,寧夏賀蘭山岩畫,內蒙的陰山岩畫等,都有直觀的或抽象的生殖崇拜內容。
求生是人類對自身生存和繁衍的本能,當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人們的智力發展到能夠認識自己的生育能力和作用的時候,便出現了生殖崇拜。生殖崇拜的形式,在原始社會中普遍存在,是宗教信仰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原始社會歷史發展中的決定因素,是直接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產。從生產的本身來說,又包括兩個方麵的內容,一方麵,是生活資料的生產,其中有食物、衣服、住房和工具;另一方麵,就是人類自身的生產,即種的繁衍。隻有兩種生產結合起來,才是完整的,才能推動歷史的發展。
可以想見,原始人類隻能以增加出生率來求得和擴大人類自身的再生產。
生殖崇拜不僅表達了原始人類在發展社會生產方麵的強烈願望,而且還反映了原始人類生產活動的多方麵積極成果。生殖崇拜不僅內容豐富,表現獨特,而且影響很深遠。
1906-1908 年,法國東方學家伯希和,到中國新疆喀什等地和甘肅的敦煌石窟考察,在新疆庫車地區的吐勒都爾-阿庫爾遺址中,發現了兩塊刻有符號的土坯,其中有非常形象的男根圖案1。從而證實了新疆庫車地區在公元8 世紀前後,還存在著生殖崇拜。
除地下發掘的考古資料以外,還有作為活化石的民族學資料,也有大量的關於祈求生育的崇拜物。
在民族誌的調查材料中,分別崇拜男神生殖器和女神生殖器以求生育的現象,也十分普遍。
雲南西雙版納的傣族,崇拜山上的石祖,認為它與婦女交媾後就能生育人類。西藏門巴族的木祖也具有同樣的意義,據說崇拜木祖不僅能繁衍人類,還可使人畜兩旺,平安無事。
四川省木裏縣大壩村山上有個"雞兒洞",洞中供奉一個高30 厘米的石
1 古麗婭:《新疆唿圖壁康家石門子岩雕畫的初步研究》,《美術史研究》1990 年第3 期。2 蓋山林:《中國草原岩畫與古代獵牧民的生命意識》,《美術史論》1992 年第2 期。
1 《吐勒都爾-阿庫爾和蘇巴什》,第3 卷。
祖,當地婦女不孕時,便到洞中燒香祈求,並在石祖上蹲坐一下,認為與石祖交媾即可生育1。
在毛難族那裏,曾流行一種叫做"求子"的宗教活動,就是崇拜山峰間的一尊巨石,這尊巨石的形狀似一個身背小孩的婦女,被當地作為"聖母"的化身。聖母石中部有個洞,洞裏長著一棵桃樹,每年都開花結果,當地人叫做"仙桃",婦女不孕時,便帶著各種祭品攀到崖上,在聖母石麵前跪拜,並摘吃仙桃,這樣可使其生兒育女。
中國貴州東南部的苗族,至今流行著一種"吃牯髒"的活動,每13 年舉行一次,婦女要到神廟中取下貼在牆上的男女像,這些像有的用麵團做成,有的用木頭雕刻,進行這項活動的目的,也是祈求生育2。
在普米族中,被崇拜的女神名叫"巴丁喇木",也是納西族和藏族共同崇拜信仰的女神。所謂巴丁喇木女神,是山洞裏的一尊自然化石,普米族把這尊女神視為婦女的最高庇護神,認為她能主宰婦女的生育,一些不孕的婦女經常無定期的前去膜拜祭祀。祭祀者都是身穿盛裝,帶著祭品,跪在石像前,閉目合掌禱告,並在洞內飲一碗泉水,認為這樣即可達到生育的目的。納西族中的摩梭人,認為女性生殖器是生命的來源,具有繁衍人口的神力,因此摩梭人對於各種具有女性特徵的自然物,都要進行膜拜。同時摩梭人也實行對男根的崇拜,也是把具有男性特徵的象徵物和自然石等,視為崇拜的對象。據說四川省木裏縣一帶的摩梭人,還保留著相當完整的石祖崇拜儀式。雲南寧蒗縣永寧達坡村的摩梭人認為村後的山崗就像男神的生殖器,不孕的婦女即可到這個山崗叩頭敬香,祈求生育。
</br>
1987 年夏,在新疆唿圖壁縣西南,天山深處的一個叫做"康家石門子"
的地方,發現了一處反映古代生殖崇拜的摩崖雕刻,麵積達120 多平方米,雕有二、三百個大小不等的男女人物,大者過於真人,小者僅有一、二十厘米,身姿各異,神態不同,男性大都清楚的顯露出經過藝術誇張的生殖器,女像有的也顯露出生殖器,並且都表現了女性的明顯特徵,同時還有男女交媾的圖畫1。從畫麵看,人物全部表現為裸體,其中9 個作舞蹈狀的裸體女像,有3 組男女交媾圖,兩組雙關同體人像。整個摩崖雕刻表現了濃厚的生殖崇拜的內容。
有關生殖崇拜的遺物,在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曾大量的發現過,如前
1 李現國:《雕鑿在岩壁上的生殖崇拜史》,《瞭望》1988 年第20 期。蘇聯、法國、土耳其、奧地利等國家流傳的神話中,就有許多對女神的崇拜1可以說,生殖崇拜作為一種悠久的宗教文化,具有它的世界性,這是表現當時人們祈求生育、繁殖人口的熾烈願望和強烈要求的真實寫照。
在中國,內容豐富的岩畫資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遠古人類生殖崇拜的內容。近些年,中國的甘肅、青海、寧夏、內蒙古、黑龍江、廣西、雲南、四川、江蘇、福建和新疆等地都曾發現許多精美的岩畫,那粗獷、古樸的畫麵,反映了古代人類的經濟生活、宗教信仰、生命形式等歷史活動。盡管岩畫所跨越的時代很長,但是它展現給我們的是一部內容豐富的歷史畫卷。大部分岩畫內容反映了當時狩獵、放牧或慶賀的內容,但也有相當多的畫麵,反映了生殖崇拜的內容。
岩畫的手法均是誇張的,尤其表現在男根女陰上,具有非常神秘的意義。正是這種神秘,才表現出了人類繁衍人口的核心部分,是一種超自然的外力的象徵2。
岩畫中所表現的生殖崇拜,一種是直觀的形式,一種是抽象的形式。廣西左江流域的花山岩畫,寧夏賀蘭山岩畫,內蒙的陰山岩畫等,都有直觀的或抽象的生殖崇拜內容。
求生是人類對自身生存和繁衍的本能,當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人們的智力發展到能夠認識自己的生育能力和作用的時候,便出現了生殖崇拜。生殖崇拜的形式,在原始社會中普遍存在,是宗教信仰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原始社會歷史發展中的決定因素,是直接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產。從生產的本身來說,又包括兩個方麵的內容,一方麵,是生活資料的生產,其中有食物、衣服、住房和工具;另一方麵,就是人類自身的生產,即種的繁衍。隻有兩種生產結合起來,才是完整的,才能推動歷史的發展。
可以想見,原始人類隻能以增加出生率來求得和擴大人類自身的再生產。
生殖崇拜不僅表達了原始人類在發展社會生產方麵的強烈願望,而且還反映了原始人類生產活動的多方麵積極成果。生殖崇拜不僅內容豐富,表現獨特,而且影響很深遠。
1906-1908 年,法國東方學家伯希和,到中國新疆喀什等地和甘肅的敦煌石窟考察,在新疆庫車地區的吐勒都爾-阿庫爾遺址中,發現了兩塊刻有符號的土坯,其中有非常形象的男根圖案1。從而證實了新疆庫車地區在公元8 世紀前後,還存在著生殖崇拜。
除地下發掘的考古資料以外,還有作為活化石的民族學資料,也有大量的關於祈求生育的崇拜物。
在民族誌的調查材料中,分別崇拜男神生殖器和女神生殖器以求生育的現象,也十分普遍。
雲南西雙版納的傣族,崇拜山上的石祖,認為它與婦女交媾後就能生育人類。西藏門巴族的木祖也具有同樣的意義,據說崇拜木祖不僅能繁衍人類,還可使人畜兩旺,平安無事。
四川省木裏縣大壩村山上有個"雞兒洞",洞中供奉一個高30 厘米的石
1 古麗婭:《新疆唿圖壁康家石門子岩雕畫的初步研究》,《美術史研究》1990 年第3 期。2 蓋山林:《中國草原岩畫與古代獵牧民的生命意識》,《美術史論》1992 年第2 期。
1 《吐勒都爾-阿庫爾和蘇巴什》,第3 卷。
祖,當地婦女不孕時,便到洞中燒香祈求,並在石祖上蹲坐一下,認為與石祖交媾即可生育1。
在毛難族那裏,曾流行一種叫做"求子"的宗教活動,就是崇拜山峰間的一尊巨石,這尊巨石的形狀似一個身背小孩的婦女,被當地作為"聖母"的化身。聖母石中部有個洞,洞裏長著一棵桃樹,每年都開花結果,當地人叫做"仙桃",婦女不孕時,便帶著各種祭品攀到崖上,在聖母石麵前跪拜,並摘吃仙桃,這樣可使其生兒育女。
中國貴州東南部的苗族,至今流行著一種"吃牯髒"的活動,每13 年舉行一次,婦女要到神廟中取下貼在牆上的男女像,這些像有的用麵團做成,有的用木頭雕刻,進行這項活動的目的,也是祈求生育2。
在普米族中,被崇拜的女神名叫"巴丁喇木",也是納西族和藏族共同崇拜信仰的女神。所謂巴丁喇木女神,是山洞裏的一尊自然化石,普米族把這尊女神視為婦女的最高庇護神,認為她能主宰婦女的生育,一些不孕的婦女經常無定期的前去膜拜祭祀。祭祀者都是身穿盛裝,帶著祭品,跪在石像前,閉目合掌禱告,並在洞內飲一碗泉水,認為這樣即可達到生育的目的。納西族中的摩梭人,認為女性生殖器是生命的來源,具有繁衍人口的神力,因此摩梭人對於各種具有女性特徵的自然物,都要進行膜拜。同時摩梭人也實行對男根的崇拜,也是把具有男性特徵的象徵物和自然石等,視為崇拜的對象。據說四川省木裏縣一帶的摩梭人,還保留著相當完整的石祖崇拜儀式。雲南寧蒗縣永寧達坡村的摩梭人認為村後的山崗就像男神的生殖器,不孕的婦女即可到這個山崗叩頭敬香,祈求生育。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