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興兒之所以會將擂鼓傳訊的差使交給江中石,是有他自己的一番考慮的。


    單憑辛十二娘和江中石兩人,要想深入到吐蕃的中軍大帳行刺主帥納悉摩,可謂是九死一生,即使辛十二娘武功超強,江中石臀力驚人,得以行刺成功,到時想要全身而退,隻怕比登天還難。自己與江中石邂逅於王屋山下的鬆台村內,時至今日隻有短短的一個多月時間,卻相處得如同親生兄弟一般,來興兒從心裏自是不願江中石去冒險行刺,可苦於沒有其它的辦法能夠攔下江中石,隻得想出這麽個辦法,先強行把江中石死死拴在鼓樓上,令他無法分身,而後由自己代替他隨辛十二娘一道,強闖中軍帳行刺納悉摩。


    辛十二娘不明白來興兒這麽做的苦心,也跟著江中石叫道:“是啊,好心的小子。這擂鼓傳訊的事由你親自來做才最合適,你把這個傻小子釘死在鼓樓上,豈不白白浪費了他這一身力氣?”


    來興兒無法向辛十二娘說明心事,隻得婉言托辭道:“大娘子此話差矣。那麵登聞鼓可不是尋常人能夠擂響的,須得像小石頭這樣的力士,憑一已之力才可以擂得動。再者,小石頭長年在山林間打獵為生,從小就練得一副好眼力,登高望遠,察探吐蕃軍動向,也應非他莫屬。待到大娘子欲強闖中軍帳,刺殺納悉摩之時,在下不才,願隨大娘子一同前往,你覺得怎樣?”


    辛十二娘與來興兒初次結識正是在李進忠被殺的那天夜晚,她親眼目睹了來興兒為救李進忠,不惜以命相搏的情形,對這個年紀雖不大,但懷有一顆仁義之心的小軍卒大有好感,此刻聽他說願親自隨自己前去行刺,自是十分高興,遂將與江中石比拚高下的事情拋在了腦後,笑著點頭道:“你這好心的小子,論力氣雖遠不如傻小子,但有股子打架不要命的勁頭,而且腦袋瓜也好使,有你一起去,甚好,甚好。”


    她雖點頭答應了,可急壞了她身後站著的錦屏。在場眾人當中,隻有她深知來興兒的底細,他不過是跟著景暄學了兩年入門的功夫,若論單打獨鬥的本領,不用說遠遠趕不上江中石,即連個軍中稍有些身手的將校也抵擋不了,更何況要隨同辛十二娘強闖吐蕃軍的中軍帳?


    “你要是去啊,我也隨你一同去。”錦屏心知當著諸人的麵兒,她無論如何不能因愛惜夫君一個人的性命而開口阻攔他,遂另生一計,要隨著來興兒一同行刺。


    “你胡說些什麽!”來興兒雖厲聲嗬斥著錦屏,心頭卻掠過一絲暖意,他明白錦屏是不舍得自己去冒險犯難,才故意這樣說的。


    久未開口說話的老祭酒此時顫巍巍地站了起來,衝眾人說道:“老夫聽了這許久,想問諸位一句話:你們是要把吐蕃人趕出長安呢,還是非殺了他們的頭領不可?如要老夫說啊,咱們眼前首要的事,就是要牢牢把握住吐蕃人急欲撤迴西疆這個機會,想方設法在城外官軍兵力不足的情況下,裏應外合,擾亂吐蕃人的軍心,令他們不戰自亂,主動撤出長安。至於行刺一事,成則固然是好,倘有為難之處,不易辦到的話,又何必非得勉為其難呢?”


    景昭也隨聲附和道:“祭酒大人所言甚是。方才聽興兒說及擂鼓傳訊的事,景某倒想出了一個擾亂敵方軍心的好辦法,即使不去行刺納悉摩,也足以令城內的吐蕃軍軍心大亂。景某二次出城,一是要與城外的行軍司馬大人約定以城內擂鼓為號,城內城外一起行動;其次也要經司馬大人允準,挑選幾十名精幹的軍士帶進城來,事先埋伏於各個裏坊之內,到時宮內登聞鼓聲一響,這些軍士便在城中各處放聲呐喊:官軍來了,官軍攻進城來了。如此一來,吐蕃軍心必亂,豈不是與行刺納悉摩有異曲同工之效?”


    來興兒經景昭這麽一提醒,恍然道:“祭酒大人所言正切中了要害,眼下咱們要做的最重要的事不是行刺一兩名吐蕃將帥,而是要配合城外的官軍把吐蕃人全部逐出長安。景兄方才所說之法甚妙,不過,用不著景兄從城外帶進人來。波護手下現就有幾十名兄弟混雜於各個城門處,咱們隻需與波護講好,到時小石頭一旦擂響登聞鼓,這些人便在東南西北各個方向放聲高叫,將官軍攻進城來的假消息傳遍整座長安城,如此一來,自然不愁吐蕃人不信。此外,景兄還可向城外官軍主將建言,一聽到城中鼓響,便可在城外四處放起火來,令軍士一齊搖旗呐喊,以壯聲威,使吐蕃人誤以為大批官軍即將攻城,從而聞風喪膽,彼軍自亂,長安就可一鼓而下啦。”


    他這一說,非但景昭連連拍手叫好,即連年過古稀的老祭酒也向來興兒伸出了大拇指,誇讚他這個辦法好。


    隻有辛十二娘一個人臉上沒帶一絲笑容,眼望著來興兒,心裏不知在想些什麽。


    “咱們暫且如此說定了,我這就從秘道出城,趕去城外軍營向行軍司馬大人稟明這一切。”景昭激動地立馬便要起身出城,卻被老祭酒伸手給攔住了,定要他用過飯,在官廳內歇息兩個時辰,待天黑體力恢複了再走。


    “景兄,小弟還有一事要請景兄事先答允後,方才放心。”來興兒再次衝景昭抱拳請求道。


    景昭心中雖急,卻不好拂老祭酒的麵子,停下腳步,向來興兒說道:“興兒要說的可是要景某放過波護,既往不咎?”


    來興兒點了點頭,迴頭盯著江中石,答道:“正是。關於這波護的出身,來曆,前些時在大理寺牢中我曾聽小石頭說起過,他當年蒙景元帥不殺,雖不思悔過,這些年屢屢犯奸作科,然而一來倘若這次真的能裏應外合,將吐蕃人逐出長安,波護也算立下了一份不小的功勞,可以將功補過;二來也請景兄留意,此人出身於迴鶻王室,西疆正值多事之秋,朝廷完全不必為了殺個小小的波護而觸怒迴鶻王室,以致兩邦反睦成仇,給吐蕃造成卷土重來之機。這些隻是小弟的一些小計較,當與不當,還望景兄能夠慎重考慮。”(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冒牌小太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朱藤紫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朱藤紫驄並收藏冒牌小太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