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暄今天起得很早。昨晚她收到了現在傅奕軍中擔任監軍使的鎖兒劉文遜的一封私信,幾乎令她輾轉反側,一夜沒得安眠。鎖兒的信中首先向景暄報告了最近半個多月來的戰況:自從傅奕所率的二十萬大軍收複河中,隨即分兵十萬,由傅奕親自率領,揮師東進,與大河南岸的柳毅、曾慶則對蒲州城內李舒所部叛軍形成了兩路夾擊之勢,官軍一路所向披靡,蒲州城破已是旦夕間唾手可得的事了。
景暄清楚地記得,昨晚當她看到鎖兒報來的這一喜訊時,忍不住便與了在身邊侍立的錦屏聽。錦屏聽了,直樂得合不攏嘴了,拉著她的衣袖興奮地叫道:“這迴可好了,他初臨戰場,便能立下戰功,要是立了大功,娘娘你,皇上會不會封他個將軍做?”
景暄受到錦屏情緒的感染,微笑著輕輕擰了錦屏一把,打趣她道:“我算是瞧出來了,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你這還沒入門的媳婦,就惦記著要做將軍夫人嗎?興兒才多大的年紀,此番得以親身上戰場曆練曆練,長長能耐,才是他最大的收獲。一旦他學得了像傅奕將軍那樣的一身帶兵征戰的本領,這將軍嘛,你還愁會沒他做的?”
她邊邊低頭繼續讀著鎖兒的信,沒過多大一會兒,臉上的笑容便消失不見了。
鎖兒在信中著重向景暄報告了他在軍中發現的一個十分緊要的軍情動向:傅奕於睦王任帥之後,麵臨軍權被削奪的態勢,頗生怨望之心,且有擁兵自重的傾向。
鎖兒身為皇帝親自委任的監軍使,在傅奕軍中監軍使、監軍副使缺位的情形下,囿於自己的品秩遠低於傅奕,無法與他在軍中形成製衡之勢,自然也無力阻止他私扣軍中糧晌、在軍中拉攏親信,培植黨羽的種種行為,因此,才想到以私信的方式向景暄報告情況,試圖通過景暄,使皇帝得以獲悉軍中詳情,早做防備。
景暄僅僅於兩年多前在東宮棲霞閣內曾和傅奕有過一麵之緣,對這位寒門士卒出身的軍中猛將不無好感。
特別是皇帝登極後選任新臣∷◆∷◆∷◆∷◆,,於河中再次失落後,放著身邊像父親這樣的名將不用,大膽啟用傅奕作為軍中實際的掌軍大將,率大軍與河中叛軍主力對抗,當時可謂是係朝廷安危於一身。
據景暄平日裏與父親見麵時閑聊中發現,父親對傅奕掌軍後不急於向河中叛軍發起進攻,而是采取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的方法,在兩三個月內接連拔除了河中叛軍通往東、西兩個方向的求援道路,使河中叛軍隻能選擇要麽孤軍深入,與南麵的主力官軍決一死戰,要麽隻能向北撤退,讓出河中這座重鎮,在實際上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困境的一連串的舉措稱賞有加,甚至私下裏曾對景暄過這迴自己在軍中可算是後繼有人了的話,對傅奕寄予了厚望。
這麽一位智勇雙全的猛將,且又是皇帝一手擢拔於行伍的三軍主帥,倘若因為自己向皇帝建言任睦王為帥,而生了擁兵自重之心,與朝廷離心離德,甚或做下更不利於朝廷的事來,豈不是自己犯下了不可挽迴的大錯?
景暄完完整整地把鎖兒的來信讀了不下三遍,最終確認,以鎖兒目前的身份,他多半不會無事生非地在背後給傅奕挖坑、栽髒,而他沒有選擇以監軍使的身份向皇帝直接密奏其事,而是采取以自己身邊舊仆的身份寫信來給自己,告知軍中動向,隻會有兩種可能性:一種是他手中還沒有掌握直接證據可以證明傅奕確有不軌圖謀,另一種可能是他有迫不得已的苦衷,隻能采用這種隱秘而曲折的方式向長安通報消息。
無論如何,都必須及早讓皇帝知悉此信所述及的內容。景暄本想趁夜求見皇帝,向他稟明此事,卻被剛從外麵辦差迴來的朱雙一句話給攔住了:“蒲州城已被官軍收複,皇上得訊後大喜,目下正在麗貴妃宮中擺酒慶賀呢。”
鎖兒信中所果然不假,蒲州這麽快就傳來大捷的喜訊!景暄聞言先是一喜,既而想到,自己若在這時到皇帝麵前敘傅奕的不是,掃了皇帝的興且不,隻怕是自己的話皇帝未必能聽到心裏去。
與其如此,倒不如等皇帝冷靜下來後,再找機會向他起此事,好叫他及早加以防範。
“迴稟娘娘,尚敬大人現在宮門外候旨請見。”錦屏見景暄一早起來,梳洗已畢,便獨自坐在正殿中發呆,生恐驚擾到她,遂湊近景暄身邊,輕聲向她稟報道。
尚敬前些日子幾乎每天都要來寶象宮一迴,好向蟄伏於後宮不出的皇帝迴奏朝廷要務。可自打李進忠被人夜闖府邸砍去了腦袋之後,皇帝隨之便恢複了延英議政,尚敬也就很少踏入寶象宮的大門了。眼瞅著殿外的天色,剛剛過了五更不久,尚敬不在皇帝跟前侍候差事,一大早就跑來求見自己,難道是後宮中又出了什麽意想不到的大事?
景暄一邊想著,一邊吩咐錦屏去將尚敬請進殿來。
“咱家給娘娘報喜來了。”尚敬人未進殿,聲音就先傳了進來。
“哦?公公所報何喜呀?”景暄眼波流轉,向尚敬問道。她與尚敬前些日子每天見麵,已是十分熟稔,手指著下首的座位,示意尚敬坐下迴話。
“昨兒晚上,咱家在值房中得到蒲州傳來的軍報,蒲州城被官軍收複了!”尚敬眉開眼笑地答道,同時,眼望著錦屏嗬嗬打趣道,“咱家還要向錦屏司正道喜了,這來興兒才到軍中報到不足半月,官軍便相繼收複了河中、蒲州兩座重鎮,司正再見到他時,隻怕他已不再是一名的果毅校尉,而要榮升將軍嘍。”
“大人如今做了正三品的內侍省監,仍要沒來由地拿錦屏取笑,我什麽時候受到晉封,做那什麽司正啦。您就不怕我整日守在娘娘身邊,時不時地給你摻兒沙子出來?”錦屏口鋒雖然犀利,心裏卻樂開了花。
“咱家尋思著昨晚皇上歇在了麗妃娘娘宮中,娘娘這邊一定還沒得著喜訊,因此,一早起來,便趕來向娘娘報喜來了。除此之外,咱家這兒還有一樁喜事,要與娘娘聽呢。”尚敬接過錦屏捧上的茶,微啜了一口,笑眯眯地望著景暄,道。
“大人有事,不妨竹筒倒豆子,一氣完就是,大可不必吞吞吐吐地拿腔作勢。”錦屏毫不客氣地奚落尚敬道。(未完待續。)
景暄清楚地記得,昨晚當她看到鎖兒報來的這一喜訊時,忍不住便與了在身邊侍立的錦屏聽。錦屏聽了,直樂得合不攏嘴了,拉著她的衣袖興奮地叫道:“這迴可好了,他初臨戰場,便能立下戰功,要是立了大功,娘娘你,皇上會不會封他個將軍做?”
景暄受到錦屏情緒的感染,微笑著輕輕擰了錦屏一把,打趣她道:“我算是瞧出來了,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你這還沒入門的媳婦,就惦記著要做將軍夫人嗎?興兒才多大的年紀,此番得以親身上戰場曆練曆練,長長能耐,才是他最大的收獲。一旦他學得了像傅奕將軍那樣的一身帶兵征戰的本領,這將軍嘛,你還愁會沒他做的?”
她邊邊低頭繼續讀著鎖兒的信,沒過多大一會兒,臉上的笑容便消失不見了。
鎖兒在信中著重向景暄報告了他在軍中發現的一個十分緊要的軍情動向:傅奕於睦王任帥之後,麵臨軍權被削奪的態勢,頗生怨望之心,且有擁兵自重的傾向。
鎖兒身為皇帝親自委任的監軍使,在傅奕軍中監軍使、監軍副使缺位的情形下,囿於自己的品秩遠低於傅奕,無法與他在軍中形成製衡之勢,自然也無力阻止他私扣軍中糧晌、在軍中拉攏親信,培植黨羽的種種行為,因此,才想到以私信的方式向景暄報告情況,試圖通過景暄,使皇帝得以獲悉軍中詳情,早做防備。
景暄僅僅於兩年多前在東宮棲霞閣內曾和傅奕有過一麵之緣,對這位寒門士卒出身的軍中猛將不無好感。
特別是皇帝登極後選任新臣∷◆∷◆∷◆∷◆,,於河中再次失落後,放著身邊像父親這樣的名將不用,大膽啟用傅奕作為軍中實際的掌軍大將,率大軍與河中叛軍主力對抗,當時可謂是係朝廷安危於一身。
據景暄平日裏與父親見麵時閑聊中發現,父親對傅奕掌軍後不急於向河中叛軍發起進攻,而是采取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的方法,在兩三個月內接連拔除了河中叛軍通往東、西兩個方向的求援道路,使河中叛軍隻能選擇要麽孤軍深入,與南麵的主力官軍決一死戰,要麽隻能向北撤退,讓出河中這座重鎮,在實際上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困境的一連串的舉措稱賞有加,甚至私下裏曾對景暄過這迴自己在軍中可算是後繼有人了的話,對傅奕寄予了厚望。
這麽一位智勇雙全的猛將,且又是皇帝一手擢拔於行伍的三軍主帥,倘若因為自己向皇帝建言任睦王為帥,而生了擁兵自重之心,與朝廷離心離德,甚或做下更不利於朝廷的事來,豈不是自己犯下了不可挽迴的大錯?
景暄完完整整地把鎖兒的來信讀了不下三遍,最終確認,以鎖兒目前的身份,他多半不會無事生非地在背後給傅奕挖坑、栽髒,而他沒有選擇以監軍使的身份向皇帝直接密奏其事,而是采取以自己身邊舊仆的身份寫信來給自己,告知軍中動向,隻會有兩種可能性:一種是他手中還沒有掌握直接證據可以證明傅奕確有不軌圖謀,另一種可能是他有迫不得已的苦衷,隻能采用這種隱秘而曲折的方式向長安通報消息。
無論如何,都必須及早讓皇帝知悉此信所述及的內容。景暄本想趁夜求見皇帝,向他稟明此事,卻被剛從外麵辦差迴來的朱雙一句話給攔住了:“蒲州城已被官軍收複,皇上得訊後大喜,目下正在麗貴妃宮中擺酒慶賀呢。”
鎖兒信中所果然不假,蒲州這麽快就傳來大捷的喜訊!景暄聞言先是一喜,既而想到,自己若在這時到皇帝麵前敘傅奕的不是,掃了皇帝的興且不,隻怕是自己的話皇帝未必能聽到心裏去。
與其如此,倒不如等皇帝冷靜下來後,再找機會向他起此事,好叫他及早加以防範。
“迴稟娘娘,尚敬大人現在宮門外候旨請見。”錦屏見景暄一早起來,梳洗已畢,便獨自坐在正殿中發呆,生恐驚擾到她,遂湊近景暄身邊,輕聲向她稟報道。
尚敬前些日子幾乎每天都要來寶象宮一迴,好向蟄伏於後宮不出的皇帝迴奏朝廷要務。可自打李進忠被人夜闖府邸砍去了腦袋之後,皇帝隨之便恢複了延英議政,尚敬也就很少踏入寶象宮的大門了。眼瞅著殿外的天色,剛剛過了五更不久,尚敬不在皇帝跟前侍候差事,一大早就跑來求見自己,難道是後宮中又出了什麽意想不到的大事?
景暄一邊想著,一邊吩咐錦屏去將尚敬請進殿來。
“咱家給娘娘報喜來了。”尚敬人未進殿,聲音就先傳了進來。
“哦?公公所報何喜呀?”景暄眼波流轉,向尚敬問道。她與尚敬前些日子每天見麵,已是十分熟稔,手指著下首的座位,示意尚敬坐下迴話。
“昨兒晚上,咱家在值房中得到蒲州傳來的軍報,蒲州城被官軍收複了!”尚敬眉開眼笑地答道,同時,眼望著錦屏嗬嗬打趣道,“咱家還要向錦屏司正道喜了,這來興兒才到軍中報到不足半月,官軍便相繼收複了河中、蒲州兩座重鎮,司正再見到他時,隻怕他已不再是一名的果毅校尉,而要榮升將軍嘍。”
“大人如今做了正三品的內侍省監,仍要沒來由地拿錦屏取笑,我什麽時候受到晉封,做那什麽司正啦。您就不怕我整日守在娘娘身邊,時不時地給你摻兒沙子出來?”錦屏口鋒雖然犀利,心裏卻樂開了花。
“咱家尋思著昨晚皇上歇在了麗妃娘娘宮中,娘娘這邊一定還沒得著喜訊,因此,一早起來,便趕來向娘娘報喜來了。除此之外,咱家這兒還有一樁喜事,要與娘娘聽呢。”尚敬接過錦屏捧上的茶,微啜了一口,笑眯眯地望著景暄,道。
“大人有事,不妨竹筒倒豆子,一氣完就是,大可不必吞吞吐吐地拿腔作勢。”錦屏毫不客氣地奚落尚敬道。(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