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興兒豎起耳朵仔細聽了聽,房外除了風吹樹葉的簌簌聲外,並沒有任何響動。他陡然想起兩年前在東宮花坊中自己喝下“烏羽飛”後的情形,聯想起太子一係列莫名其妙地言語和舉動,不禁倒抽了口涼氣。
“聽到了嗎?有人在敲門,他們要進來了……”太子的聲音裏分明帶著幾分驚慌。
“我瞧瞧去。”來興兒不知從哪兒生出一股勇氣來,站起就往房外走。
“不許去。”太子一把抓住來興兒,“這院中還有什麽地方可以藏身,快帶本宮去。”
來興兒哭笑不得,隻得安慰太子道:“爺別怕,夥房後麵有一個儲菜窖不易被人發現,我這就帶爺去。”邊說邊順手拿起一碗涼水,迎麵潑了下去。
太子被涼水猛地一激,頭腦頓時清醒過來,他放手鬆開來興兒,踉蹌著一屁股坐到床上,仰麵長歎道:“想不到我做了六年儲君,如今落到任人擺布的境地!”
這時,前院竟真的響起嘈雜的人聲,一個蒼老而熟悉的聲音隨即傳了過來:“太子殿下,您還在嗎?”
“師叔!”來興兒興奮地叫著,衝了出去。
數十支火把將院子照得如同白晝一般,在一群身著鎧甲、手持兵器的禁軍頭前,赫然站著的正是老馬倌吳孝忠。
來興兒正要撲過去與吳孝忠相見,旁邊卻閃過一位軍將,一把將他扯住,急切地問道:“興兒,見到太子了嗎?”
“娘娘,怎麽會是你?”來興兒一眼認出了女扮男裝的景暄,“太子爺就在後院房中。”
景暄聽了這話,不及多說什麽,拉著來興兒就往後院跑去。兩人搶在眾人之前進了那間值房,景暄見到太子,激動地竟嗚咽起來。
太子認出衝進房中的是景暄,又驚又喜,上前扶住她的肩膀,焦急地問道:“暄兒,宮中的情形如何?父皇他……”
景暄眼中含淚笑著答道:“李大人請殿下速速前往紫宸殿受禪。”
李進忠站在紫宸殿前,抬頭眯起雙眼望著天空中央那彎黃黃的下弦月,心裏概歎道:今兒一早長安城內還是細雨霏霏,現在已是明月當空了;又有誰知道,他在這一天內完成了一名普通宦者向一代新朝締造者的轉變;人生就如這鬥轉星移的茫茫蒼天,充滿了意想不到的變化。
近兩年來,太子避禍同州,他李進忠幾乎成了張皇後發泄私憤的頭號對象。八百多個日日夜夜,都是在壓抑、忍耐甚至是屈辱中度過;眼睜睜地瞧著自己原本就不多的親信屬下一個接一個地被張氏殺掉,他也隻能默默地承受;即連他本人也多虧有皇帝庇佑,才得以保全性命至今日。
不過,在這兩年多的時間裏,他也並非毫無作為,坐以待斃。一支兩萬人的監門軍已被他牢牢地掌握在了手中,今天,正是憑借著這支軍隊,他才能夠先發製人,一雪前恥,出其不意地一舉將張諒率領的羽林軍徹底擊潰,贏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大人,東內西內現已廓清,除張諒外,所有清寧宮的逆黨都被擒獲,隻是皇後娘娘她……”謝良臣畢恭畢敬地立在階下,向李進忠報告道。
“她怎麽啦?”李進忠語氣中透露著不滿。
“她一直賴在皇上榻邊不肯走,礙於皇上在場,小的們都不敢動手。”謝良臣不安地看著李進忠,希望他的這位老上司能幫他解決這個難題。
“張氏現是圖謀弑君篡位的逆犯,爾等就任由她留在皇上身邊驚擾聖駕嗎?”李進忠對謝良臣的怯懦感到有些憤怒了,“老謝,你親自去,找個清淨點兒的地兒,賜她三尺白綾。”
“這……”向來唯李進忠之命是從的謝良臣此時卻猶豫起來。
“你是不敢呢,還是不願意?”李進忠獰笑著質問道,“兩年前若非老夫向皇上舉薦你接替尚敬去了東宮,楊全義在內侍省頭一個清洗的就是你,這兩年來有多少宮中老內侍人頭落地,而你卻能躲在東宮逍遙自在,你難道就沒動腦子想想這是為什麽嗎?”
謝良臣腿一軟,差點兒跪了下去,哆嗦著答道:“良臣再不濟,也知道沒有大人的一力護持,良臣斷難活到今日。隻是她畢竟是良臣侍奉多年的主子……”
李進忠不耐煩地擺手打斷了他,招手叫過一名禁軍校尉,吩咐道:“謝大人菩薩心腸,你帶人去吧,辦好了這件差事,本部院在新君麵前保奏,賞你個子爵。”
那校尉喜得答應一聲,叫過兩名軍士,直衝進殿去。
謝良臣跪倒在地,不住地向李進忠叩頭道:“多謝大人承全,多謝大人承全。”
李進忠之所以這麽多年一直把謝良臣視為心腹,屢屢委以重任,說到底其實就是看中了他膽小心善,不致,也不敢在自己背後捅刀子。
他見謝良臣放棄了唾手可得的大功,非但不後悔,反而張皇著感激自己的承全,不禁苦笑一聲,上前攙扶起謝良臣,歎息道:“老謝,我又何嚐不想學你做個活菩薩呢。若非光庭被張氏排擠出了京城,一時尋不到合適的人手,我也不會要你來做這殺人見血的勾當。不過,話又說迴來,這許多年來你在宮中瞧得真切,我李進忠鞍前馬後為張氏做了多少事,到頭來不但被她一腳踢出內侍省,還屢屢設套陷害於我。要是向你這般心慈手軟,就有十個李進忠隻恐也都死光了。”
謝良臣連連稱是,借機恭維道:“所以隻有大人您才能成就大事,像良臣這樣不中用之人,承蒙大人不棄,能追隨大人左右,做些小事,就心滿意足了。”
李進忠被他奉迎得渾身舒坦,握著謝良臣的手道:“你也無須自謙,東宮六衛此番能助我清剿宮外張諒殘部,阻其馳援宮中,其中少不了你的斡旋之功,招攬之勞,我都記著呢。”
兩人正說著,一名校尉跑來向李進忠報道:“奉大將軍令,已將朝中百官請到太極殿前候駕。”
“聽到了嗎?有人在敲門,他們要進來了……”太子的聲音裏分明帶著幾分驚慌。
“我瞧瞧去。”來興兒不知從哪兒生出一股勇氣來,站起就往房外走。
“不許去。”太子一把抓住來興兒,“這院中還有什麽地方可以藏身,快帶本宮去。”
來興兒哭笑不得,隻得安慰太子道:“爺別怕,夥房後麵有一個儲菜窖不易被人發現,我這就帶爺去。”邊說邊順手拿起一碗涼水,迎麵潑了下去。
太子被涼水猛地一激,頭腦頓時清醒過來,他放手鬆開來興兒,踉蹌著一屁股坐到床上,仰麵長歎道:“想不到我做了六年儲君,如今落到任人擺布的境地!”
這時,前院竟真的響起嘈雜的人聲,一個蒼老而熟悉的聲音隨即傳了過來:“太子殿下,您還在嗎?”
“師叔!”來興兒興奮地叫著,衝了出去。
數十支火把將院子照得如同白晝一般,在一群身著鎧甲、手持兵器的禁軍頭前,赫然站著的正是老馬倌吳孝忠。
來興兒正要撲過去與吳孝忠相見,旁邊卻閃過一位軍將,一把將他扯住,急切地問道:“興兒,見到太子了嗎?”
“娘娘,怎麽會是你?”來興兒一眼認出了女扮男裝的景暄,“太子爺就在後院房中。”
景暄聽了這話,不及多說什麽,拉著來興兒就往後院跑去。兩人搶在眾人之前進了那間值房,景暄見到太子,激動地竟嗚咽起來。
太子認出衝進房中的是景暄,又驚又喜,上前扶住她的肩膀,焦急地問道:“暄兒,宮中的情形如何?父皇他……”
景暄眼中含淚笑著答道:“李大人請殿下速速前往紫宸殿受禪。”
李進忠站在紫宸殿前,抬頭眯起雙眼望著天空中央那彎黃黃的下弦月,心裏概歎道:今兒一早長安城內還是細雨霏霏,現在已是明月當空了;又有誰知道,他在這一天內完成了一名普通宦者向一代新朝締造者的轉變;人生就如這鬥轉星移的茫茫蒼天,充滿了意想不到的變化。
近兩年來,太子避禍同州,他李進忠幾乎成了張皇後發泄私憤的頭號對象。八百多個日日夜夜,都是在壓抑、忍耐甚至是屈辱中度過;眼睜睜地瞧著自己原本就不多的親信屬下一個接一個地被張氏殺掉,他也隻能默默地承受;即連他本人也多虧有皇帝庇佑,才得以保全性命至今日。
不過,在這兩年多的時間裏,他也並非毫無作為,坐以待斃。一支兩萬人的監門軍已被他牢牢地掌握在了手中,今天,正是憑借著這支軍隊,他才能夠先發製人,一雪前恥,出其不意地一舉將張諒率領的羽林軍徹底擊潰,贏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大人,東內西內現已廓清,除張諒外,所有清寧宮的逆黨都被擒獲,隻是皇後娘娘她……”謝良臣畢恭畢敬地立在階下,向李進忠報告道。
“她怎麽啦?”李進忠語氣中透露著不滿。
“她一直賴在皇上榻邊不肯走,礙於皇上在場,小的們都不敢動手。”謝良臣不安地看著李進忠,希望他的這位老上司能幫他解決這個難題。
“張氏現是圖謀弑君篡位的逆犯,爾等就任由她留在皇上身邊驚擾聖駕嗎?”李進忠對謝良臣的怯懦感到有些憤怒了,“老謝,你親自去,找個清淨點兒的地兒,賜她三尺白綾。”
“這……”向來唯李進忠之命是從的謝良臣此時卻猶豫起來。
“你是不敢呢,還是不願意?”李進忠獰笑著質問道,“兩年前若非老夫向皇上舉薦你接替尚敬去了東宮,楊全義在內侍省頭一個清洗的就是你,這兩年來有多少宮中老內侍人頭落地,而你卻能躲在東宮逍遙自在,你難道就沒動腦子想想這是為什麽嗎?”
謝良臣腿一軟,差點兒跪了下去,哆嗦著答道:“良臣再不濟,也知道沒有大人的一力護持,良臣斷難活到今日。隻是她畢竟是良臣侍奉多年的主子……”
李進忠不耐煩地擺手打斷了他,招手叫過一名禁軍校尉,吩咐道:“謝大人菩薩心腸,你帶人去吧,辦好了這件差事,本部院在新君麵前保奏,賞你個子爵。”
那校尉喜得答應一聲,叫過兩名軍士,直衝進殿去。
謝良臣跪倒在地,不住地向李進忠叩頭道:“多謝大人承全,多謝大人承全。”
李進忠之所以這麽多年一直把謝良臣視為心腹,屢屢委以重任,說到底其實就是看中了他膽小心善,不致,也不敢在自己背後捅刀子。
他見謝良臣放棄了唾手可得的大功,非但不後悔,反而張皇著感激自己的承全,不禁苦笑一聲,上前攙扶起謝良臣,歎息道:“老謝,我又何嚐不想學你做個活菩薩呢。若非光庭被張氏排擠出了京城,一時尋不到合適的人手,我也不會要你來做這殺人見血的勾當。不過,話又說迴來,這許多年來你在宮中瞧得真切,我李進忠鞍前馬後為張氏做了多少事,到頭來不但被她一腳踢出內侍省,還屢屢設套陷害於我。要是向你這般心慈手軟,就有十個李進忠隻恐也都死光了。”
謝良臣連連稱是,借機恭維道:“所以隻有大人您才能成就大事,像良臣這樣不中用之人,承蒙大人不棄,能追隨大人左右,做些小事,就心滿意足了。”
李進忠被他奉迎得渾身舒坦,握著謝良臣的手道:“你也無須自謙,東宮六衛此番能助我清剿宮外張諒殘部,阻其馳援宮中,其中少不了你的斡旋之功,招攬之勞,我都記著呢。”
兩人正說著,一名校尉跑來向李進忠報道:“奉大將軍令,已將朝中百官請到太極殿前候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