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軍路上有幾件事是肖武一直注意的。
第一件事就是太子的動向,隨行的軍醫曾經來報太子身染天花。可當夜,太子卻照常到肖武的軍帳學習,更是讓肖武將自己當初寫的手書全軍公布。
這事兒後來肖子成用那張符籙通知肖武,皇帝暴跳如雷,可也隻能認可。於是太子繼續隨軍,明淳和李青山也就留在了軍中。
第二件事是李青山,肖武這幾日都在觀察,原本他打入李青山體內的真氣,按照肖武的計劃,每過五天作一次。可既然就在身邊,他不妨讓李青山每隔兩天就作一次。
李青山每隔兩天就痛不欲生,可就是不敢找肖武攤牌,隻是每天躲瘟神一樣躲著肖武。
第三件事則是鄭婉,鄭婉在她們出第七天趕到了軍中,穿著親衛營的鎧甲,就隨在親軍之中。
倆人深夜偶爾見麵,肖武將供奉堂所得跟她大體說了說,卻因為明淳相距不遠,怕有些法器會有感應,隻能彼此理論上分了一下贓,鄭婉就離開了。
肖武也知道,現在大供奉坐鎮供奉堂,還在查找盜賊,卻是全無頭緒。除了暴跳如雷,也隻能大索京城。甚至有消息傳出,大供奉可能因此被調迴山門。這些肖武並不關心,他知道這幫人暫時不會查到自己就可以了。
而最讓肖武蛋疼的,是這一路上最痛苦的經曆。老頭兒每到周邊有大城的時候,都要催促肖武去青樓轉轉,即使隻能看看,老頭兒依舊樂此不疲。
到了祖陵軍城的時候,肖武已經去了七次青樓。他已經對老頭兒不抱什麽希望,這就是一個猥瑣的老頭兒,毫無什麽特別的。甚至肖武一度懷疑,他自己所謂的神尊什麽的,是不是忽悠人的。
這幾日,肖武一直沒有停下修煉,當然大部分時間,是晚上在青樓修煉……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肖武的真氣更加凝練,現在已經將真氣旋渦壓縮到了原本五分之一的大小,可距離築基所說的壓縮一點,真氣化液,依舊遠得可以。
此時到了祖陵軍城,肖武已經有了一定的把握,自己這方修士的力量護衛安全已經不成問題,隻是不知對方會是怎樣的計劃。而前行戰況也還較為穩定,他來到之後就開了第一次的軍議。
這軍議是由自己所帶的高級將領與三邊將領一起開的。三邊守將的主將名叫袁宗嶺,肖武的父親說他是一員大將,能文能武。若問現在大宋最能打的是誰,那麽就是這位了。
袁宗嶺見到肖武極其恭敬,更是將三邊近況做了詳細地描述。
如今楚國五十萬大軍,十萬在襄城,盯住那裏的五萬守軍;十萬在江城,盯住那裏的六萬人;而在祖陵軍城外邊則有三十萬大軍,而己方如今加上自己帶來的十萬人,也隻有十九萬。
可是戰鬥不是數字對比,宋國這方有堅城可以守衛,而且是邊軍精銳,這仗打起來楚國也沒有討得半分便宜。
肖武拍拍袁宗嶺,道一聲“大家都辛苦了,今日我軍援軍抵達,當思考破敵之策。”大家各表決心,而後散會。
這次軍議之後,眾將士散去,肖武卻留下了田賁和袁宗嶺,另外留下的則是東宮四人組,還有文成佐和他推薦的三名隨軍參議。
這幾日文成佐不但勤勤懇懇,而且出了些主意,在軍議之時,肖武有心讓他多出些力氣,他已經現,這文成佐確實有些才幹。
大會之後的小會,就是要說一些平日不能說的,大會上不能提的東西了。而且這種小會,才是真正要決定事務的時候。不是肖武要將京師三大營排除在外,而是三大營的主帥實在不能讓他滿意。
肖武坐在帥椅上緩緩道,“說說吧,這次的戰事,你們真實的看法。”而後又以眼神示意袁宗嶺,“袁將軍先說。”
袁宗嶺抱拳道,“大元帥,末將認為,楚國軍隊必然铩羽而歸。原本對峙月餘,楚國軍隊就毫無建樹。如今,恐怕楚國更是毫無機會。隻是……”
肖武抬手道,“但說無妨。”
袁宗嶺笑道,“隻是這樣,末將覺得有些簡單了。楚國舉國之力,就是為了無功而返,說不過去。”
肖武點點頭,他了解了防務後就覺得,這楚國未免太輕佻了,勞師遠征,無功而返,這不單是損耗國力的問題,而是會讓楚國人對國君和朝廷失去信心,甚至對楚國未來產生懷疑。所以才說“兵者兇器也,國之大事也。”
文成佐抱拳道,“下官有不同看法。”
肖武揮手,“大家不用這麽多前奏,有話直說。”
文成佐道,“是!”而後對著袁宗嶺道,“不知若袁將軍統領楚軍,可有勝算?”
袁宗嶺仔細思索道,“若我大宋軍隊準備充分,我當勝算隻在四成。”他沒有誇張,四成勝算,已經是使勁渾身解數的結果。
文成佐又道,“我軍與楚齊兩國交戰多年,兩國之間細作不知凡幾。又怎麽可能毫無準備呢?以袁將軍之才,當為當世頂尖的將領,尚且隻有四成勝算,那楚國的勝算又有幾成?”文成佐環視眾人而後道,“不足四成的侵入戰,不知各位可會動?”
眾人卻齊齊看向太子,以一國之君的角度考慮事務,這裏最接近的就是太子。
太子趙恬看到眾人的目光,露出思索之色。緩緩道,“不會,但是有兩種情況,我會打。”
肖武露出玩味的目光,“且說來聽聽。”
太子抱拳施禮,“是,老師。”
這次肖武沒有製止他,此時是內部會議,顯得親密些反而更好。
眾人還好,畢竟一路上已經看出太子對肖武的恭敬,更是全程都是弟子禮,執禮甚恭。
但是卻看得袁宗嶺目光一緊,看看肖武,又看看太子,竟然現二人毫無異樣,不禁心思火熱起來。他已經決定將這一幕告訴自己的屬下,近段時日肖家削減軍權,搞得肖家嫡係將領人心惶惶,如今他反而覺得是高瞻遠矚,太子的老師,未來的帝師啊。
太子不管眾人目光,緩緩道,“第一種情況,是我有隱秘的手段,這手段敵人猜不到,是以我有必勝的把握!”眾人點頭。
“第二種情況,”太子略一沉吟,看了一下自己的老師肖武,而後有些赧然道,“第二種情況就是,我的朝中出現了大問題,所以我寧願用這五十萬人殉葬,解決我朝內的問題!”
唏……眾人紛紛倒吸冷氣。用五十萬人殉葬,這會是朝中出現了什麽問題?
肖武微微頷,這三十萬人不就是自己的殉葬品嗎?隻是如今,自己不想死在這兒罷了。
太子看著肖武,抱拳道,“學生淺見,請老師指正。”
肖武點頭道,“殿下說得不錯,我實在想不出還有第三種理由來動這場戰爭。大家有什麽建議?”
一時間大帳內陷入沉默,眾人凝神思索。
半晌後,楊真上前一步道,“大元帥,末將以為此時不應猜測,而應該加強細作探查。第一,楚國內部是否有君臣不和或者奪嫡之爭,若非如此,斷不會用五十萬人壓在前線上。”
眾人紛紛心中一凜,都不是菜鳥,自然明白,若是君臣不和,那這五十萬人就是殉葬品;若是奪嫡,那這五十萬人就不是來打宋國的,這是邊境上屯兵,準備自己打自己的。
肖武直接下令道,“文參議,與楚國細作聯係,立即確認情況。”文成佐在肖武手下掌管機要情報。“楊真,你接著說。”
楊真繼續道,“其二,探查楚國動戰爭的真正原因,是否我大宋有楚國非得不可的東西。”
肖武目光一緊,這雖然難,卻並非無跡可尋。
就見申行上前道,“大元帥,末將以為,當派一支精銳去與楚國戰一場,如此我等也好判斷。”
肖武點點頭,之前一直是楚國有一搭沒一搭的進攻,袁宗嶺就守著等待援軍。此時既然援軍抵達,那自然要打上一場。。
“袁將軍,明日派三萬騎兵,我們去會會楚國大軍。”
“是。”
第一件事就是太子的動向,隨行的軍醫曾經來報太子身染天花。可當夜,太子卻照常到肖武的軍帳學習,更是讓肖武將自己當初寫的手書全軍公布。
這事兒後來肖子成用那張符籙通知肖武,皇帝暴跳如雷,可也隻能認可。於是太子繼續隨軍,明淳和李青山也就留在了軍中。
第二件事是李青山,肖武這幾日都在觀察,原本他打入李青山體內的真氣,按照肖武的計劃,每過五天作一次。可既然就在身邊,他不妨讓李青山每隔兩天就作一次。
李青山每隔兩天就痛不欲生,可就是不敢找肖武攤牌,隻是每天躲瘟神一樣躲著肖武。
第三件事則是鄭婉,鄭婉在她們出第七天趕到了軍中,穿著親衛營的鎧甲,就隨在親軍之中。
倆人深夜偶爾見麵,肖武將供奉堂所得跟她大體說了說,卻因為明淳相距不遠,怕有些法器會有感應,隻能彼此理論上分了一下贓,鄭婉就離開了。
肖武也知道,現在大供奉坐鎮供奉堂,還在查找盜賊,卻是全無頭緒。除了暴跳如雷,也隻能大索京城。甚至有消息傳出,大供奉可能因此被調迴山門。這些肖武並不關心,他知道這幫人暫時不會查到自己就可以了。
而最讓肖武蛋疼的,是這一路上最痛苦的經曆。老頭兒每到周邊有大城的時候,都要催促肖武去青樓轉轉,即使隻能看看,老頭兒依舊樂此不疲。
到了祖陵軍城的時候,肖武已經去了七次青樓。他已經對老頭兒不抱什麽希望,這就是一個猥瑣的老頭兒,毫無什麽特別的。甚至肖武一度懷疑,他自己所謂的神尊什麽的,是不是忽悠人的。
這幾日,肖武一直沒有停下修煉,當然大部分時間,是晚上在青樓修煉……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肖武的真氣更加凝練,現在已經將真氣旋渦壓縮到了原本五分之一的大小,可距離築基所說的壓縮一點,真氣化液,依舊遠得可以。
此時到了祖陵軍城,肖武已經有了一定的把握,自己這方修士的力量護衛安全已經不成問題,隻是不知對方會是怎樣的計劃。而前行戰況也還較為穩定,他來到之後就開了第一次的軍議。
這軍議是由自己所帶的高級將領與三邊將領一起開的。三邊守將的主將名叫袁宗嶺,肖武的父親說他是一員大將,能文能武。若問現在大宋最能打的是誰,那麽就是這位了。
袁宗嶺見到肖武極其恭敬,更是將三邊近況做了詳細地描述。
如今楚國五十萬大軍,十萬在襄城,盯住那裏的五萬守軍;十萬在江城,盯住那裏的六萬人;而在祖陵軍城外邊則有三十萬大軍,而己方如今加上自己帶來的十萬人,也隻有十九萬。
可是戰鬥不是數字對比,宋國這方有堅城可以守衛,而且是邊軍精銳,這仗打起來楚國也沒有討得半分便宜。
肖武拍拍袁宗嶺,道一聲“大家都辛苦了,今日我軍援軍抵達,當思考破敵之策。”大家各表決心,而後散會。
這次軍議之後,眾將士散去,肖武卻留下了田賁和袁宗嶺,另外留下的則是東宮四人組,還有文成佐和他推薦的三名隨軍參議。
這幾日文成佐不但勤勤懇懇,而且出了些主意,在軍議之時,肖武有心讓他多出些力氣,他已經現,這文成佐確實有些才幹。
大會之後的小會,就是要說一些平日不能說的,大會上不能提的東西了。而且這種小會,才是真正要決定事務的時候。不是肖武要將京師三大營排除在外,而是三大營的主帥實在不能讓他滿意。
肖武坐在帥椅上緩緩道,“說說吧,這次的戰事,你們真實的看法。”而後又以眼神示意袁宗嶺,“袁將軍先說。”
袁宗嶺抱拳道,“大元帥,末將認為,楚國軍隊必然铩羽而歸。原本對峙月餘,楚國軍隊就毫無建樹。如今,恐怕楚國更是毫無機會。隻是……”
肖武抬手道,“但說無妨。”
袁宗嶺笑道,“隻是這樣,末將覺得有些簡單了。楚國舉國之力,就是為了無功而返,說不過去。”
肖武點點頭,他了解了防務後就覺得,這楚國未免太輕佻了,勞師遠征,無功而返,這不單是損耗國力的問題,而是會讓楚國人對國君和朝廷失去信心,甚至對楚國未來產生懷疑。所以才說“兵者兇器也,國之大事也。”
文成佐抱拳道,“下官有不同看法。”
肖武揮手,“大家不用這麽多前奏,有話直說。”
文成佐道,“是!”而後對著袁宗嶺道,“不知若袁將軍統領楚軍,可有勝算?”
袁宗嶺仔細思索道,“若我大宋軍隊準備充分,我當勝算隻在四成。”他沒有誇張,四成勝算,已經是使勁渾身解數的結果。
文成佐又道,“我軍與楚齊兩國交戰多年,兩國之間細作不知凡幾。又怎麽可能毫無準備呢?以袁將軍之才,當為當世頂尖的將領,尚且隻有四成勝算,那楚國的勝算又有幾成?”文成佐環視眾人而後道,“不足四成的侵入戰,不知各位可會動?”
眾人卻齊齊看向太子,以一國之君的角度考慮事務,這裏最接近的就是太子。
太子趙恬看到眾人的目光,露出思索之色。緩緩道,“不會,但是有兩種情況,我會打。”
肖武露出玩味的目光,“且說來聽聽。”
太子抱拳施禮,“是,老師。”
這次肖武沒有製止他,此時是內部會議,顯得親密些反而更好。
眾人還好,畢竟一路上已經看出太子對肖武的恭敬,更是全程都是弟子禮,執禮甚恭。
但是卻看得袁宗嶺目光一緊,看看肖武,又看看太子,竟然現二人毫無異樣,不禁心思火熱起來。他已經決定將這一幕告訴自己的屬下,近段時日肖家削減軍權,搞得肖家嫡係將領人心惶惶,如今他反而覺得是高瞻遠矚,太子的老師,未來的帝師啊。
太子不管眾人目光,緩緩道,“第一種情況,是我有隱秘的手段,這手段敵人猜不到,是以我有必勝的把握!”眾人點頭。
“第二種情況,”太子略一沉吟,看了一下自己的老師肖武,而後有些赧然道,“第二種情況就是,我的朝中出現了大問題,所以我寧願用這五十萬人殉葬,解決我朝內的問題!”
唏……眾人紛紛倒吸冷氣。用五十萬人殉葬,這會是朝中出現了什麽問題?
肖武微微頷,這三十萬人不就是自己的殉葬品嗎?隻是如今,自己不想死在這兒罷了。
太子看著肖武,抱拳道,“學生淺見,請老師指正。”
肖武點頭道,“殿下說得不錯,我實在想不出還有第三種理由來動這場戰爭。大家有什麽建議?”
一時間大帳內陷入沉默,眾人凝神思索。
半晌後,楊真上前一步道,“大元帥,末將以為此時不應猜測,而應該加強細作探查。第一,楚國內部是否有君臣不和或者奪嫡之爭,若非如此,斷不會用五十萬人壓在前線上。”
眾人紛紛心中一凜,都不是菜鳥,自然明白,若是君臣不和,那這五十萬人就是殉葬品;若是奪嫡,那這五十萬人就不是來打宋國的,這是邊境上屯兵,準備自己打自己的。
肖武直接下令道,“文參議,與楚國細作聯係,立即確認情況。”文成佐在肖武手下掌管機要情報。“楊真,你接著說。”
楊真繼續道,“其二,探查楚國動戰爭的真正原因,是否我大宋有楚國非得不可的東西。”
肖武目光一緊,這雖然難,卻並非無跡可尋。
就見申行上前道,“大元帥,末將以為,當派一支精銳去與楚國戰一場,如此我等也好判斷。”
肖武點點頭,之前一直是楚國有一搭沒一搭的進攻,袁宗嶺就守著等待援軍。此時既然援軍抵達,那自然要打上一場。。
“袁將軍,明日派三萬騎兵,我們去會會楚國大軍。”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