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燁用茶水漱口,又等貴妃送上熱手巾擦臉,敷在眼睛上一陣鬆快,遞還時,貴妃捧著自己的香膏盒子說:「皇上久不過來,這裏隻有臣妾用的,您不嫌棄的話,就抹一點兒吧,不然臣妾就去和嬪妹妹屋子裏拿些您愛用的。」
「不必了。」玄燁自己挑些在臉上抹開,果然是貴妃身上一貫有的香氣,他心裏明白,既然難得在貴妃屋子裏歇著,何必再驚動別人,誰都是要臉麵的。
貴妃忙裏忙外半天,總算坐停當,坐在床尾給皇帝捶腿,玄燁讓她歇著別忙,貴妃卻笑:「臣妾難得伺候您。」又道,「宜妃雖然嘴碎,可有她在,總是一份熱鬧,她這要是在翊坤宮禮佛不出門,隻怕過年也沒樂子了。」
玄燁不言語,貴妃見他不想提這個事兒,便岔開話題說:「臣妾和德妃姐姐說好,將來四阿哥再有孩子,讓臣妾幫忙撫養。」
雖然沒頭沒腦提起這個,但他們之間的確沒什麽話說,玄燁不想再冷場讓貴妃難做,索性陪她聊了幾句,說起四阿哥府裏如今子嗣凋零,貴妃請皇上再多選幾個新人送給四貝勒,四貝勒府裏人雖不少,可比起別家,也的確不算多。
玄燁敷衍著,說到幾時選一個孫兒給貴妃撫養,卻是道:「不如等下一個孩子,不論男孩女孩,在府裏養到兩三歲,就送進宮來和你作伴,興許這一送,他們府裏就開枝散葉,更加興旺了。」
貴妃自然高興,謝過皇帝,之後說些家常話,兩人一夜相安。
第二天,玄燁真的將永安寺的大師傅請到翊坤宮為宜妃講解佛法,笑話傳出去,五阿哥和九阿哥都沒有顏麵,五阿哥尚好,九阿哥在八貝勒府把永和宮上上下下都罵遍了,八福晉送茶進來,故意道:「九弟說話也小心些,別和宜妃娘娘一樣,被皇上叫去侍奉佛祖。」
胤禩示意妻子別多嘴,等她走後,安撫道:「好歹沒別的事,你現在去強出頭,皇阿瑪必然拿你開刀,襲擊太子的事我們眼下還未脫身,這陣子無論如何,你要忍耐一些。」
九阿哥哼笑:「怎麽什麽事兒到咱們頭上,都是忍耐。」說著又道,「今天老四沒有上朝,說是病了,我看皇阿瑪漠不關心,難道他知道緣故?」
胤禩也摸不透,但他已派人去調查,便道:「有了消息,我立刻告訴你。」
此刻四貝勒府中,家裏都習慣了一清早起來伺候貝勒爺出門上朝,今天眼巴巴地站了一院子的人,裏頭卻傳話說,貝勒爺歇著不去了,小和子往宮裏送消息,說四阿哥染病不能上朝,家人聽說後,側福晉幾人陸續來問安,胤禛卻一概不見,窩在毓溪的屋子裏,更是光躺著連本書都不拿。
毓溪應付了十三阿哥,迴到屋子裏來,嗔怪他:「你到底怎麽了,連胤祥也不見一麵?」
胤禛懶懶地睜開眼睛,漫不經心地說:「我試試看這麽閑著什麽也不幹是什麽滋味。」
「胡鬧。」
「就今天。」胤禛微微一笑,眼底不知另藏了什麽,神秘地對妻子道,「明天起我可就忙了,你別老催著我去這邊那邊的屋子裏,我明天就住書房裏去了。」
毓溪白他一眼:「怎麽說話的?我催你做什麽。」
胤禛心情不壞,忙拉過妻子的手哄道:「自然你幾時想見我,就來書房,隨時都成。」
毓溪問:「你不去上朝了?家裏來客人呢?我進宮請安,額娘問我,我怎麽說?怎麽著,你打算把這一個家全堆在我身上?」
胤禛笑道:「把你輕狂的。」但正經吩咐,「你和側福晉她們說一聲,明日起沒事別往後院去,往後那裏一道門,人來人往不少,仔細撞見陌生男人,我自然不會讓他們到前頭來,你們姐妹在前麵待著就好。還有來書房時打發下人問一聲,先瞧瞧我是不是在與旁人說話。」
毓溪聽得雲裏霧裏,胤禛卻湊在她耳畔輕聲說:「這陣子,我要秘密給皇阿瑪辦差,外頭看著自然是養在家裏賦閑,往後他們鬧出任何事,咱們都不摻和。」
「既是這樣,我當然聽你的安排。」毓溪想了想又說,「別人怎麽鬧,我們一向不管,可十三十四的事呢?小宸兒的事呢。」
「有皇阿瑪和額娘在。」胤禛話音才落,門外侍女請福晉出去說話。
毓溪出來,聽說毓慶宮派人來請四阿哥進宮說話,她轉達給丈夫,不多久親自帶著下人來見毓慶宮的人,客地說:「麻煩這位公公迴稟太子,四貝勒病得不輕,這陣子都不能出門吹風,若是有什麽差事我能做的,請太子爺不要客氣,若不然,還請太子吩咐別的兄弟才好。」
原原本本的話,傳迴給太子聽,他急得在屋子裏踱步,太子妃隻是在一旁冷眼看著,她幾乎都習慣了丈夫這無頭蒼蠅般的焦躁,漸漸的已不再為他著急,仿佛接受了未來的安排,心如止水地等待著搬出這豪華的殿閣,可太子尚不知,已經連妻子都放棄他了。
那之後的日子,皇帝忙著應對準噶爾部,終日無暇。朝中許久不議論軍事,又接連失去大將,果然一切重新撿起來有些艱難,八旗子弟已遠不如二十年前勇猛善戰,大多都是沒經歷過戰事的新兵新將。為防止策妄阿拉布坦隨時來犯,天雖漸冷,三軍操練卻如火如荼,皇帝隔三差五親赴南苑檢閱,地方大軍也集結待命。皇帝帶著大臣與皇子,趁此機會,勢將大清新軍重新整頓,調換將士官員,好預備隨時到來的戰爭。
而一提打仗,總是人心惶惶,女人們最怕遇戰事,加之宜妃為皇帝在翊坤宮內禮佛還願,那日大師指點,要九九八十一天,宮裏為此寂靜了好一陣子,直到大雪紛揚的臘月,才終於再見宜妃。而她受此挫折,一時半會兒還沒緩過神,最熱鬧的人沒了聲兒,正如貴妃所說,今年過年,少了很多樂子。
轉眼已是康熙四十六年,臘月時因大雪封路,已然傷愈的十四阿哥沒能趕迴來過年,正月頭上才匆匆輾轉迴到京城,可那時候皇帝已經準備起駕第六次南巡,十四阿哥在宮裏住不過一夜,和母親說不了幾句話,第二天就跟著父親南下去了。
嵐琪隻記得白白壯壯的兒子曬成了古銅色,幾個月不見,更壯更結實,說話聲如洪鍾,環春說:「大概是在草原遼闊,隔開一些說話就要用喊的,十四阿哥在那兒把嗓門都練大了。」
「曬得那麽黑,我都要不認得了,這也不是大夏天,他這是天天在外頭跑吧,不然怎麽能曬成這樣。」嵐琪哭笑不得,說起大兒子,道,「再看看胤禛,倒像個白麵書生了。」
四阿哥自從秋天稱病後,就幾乎不在朝堂出現,旁人隻知道他時常在家裏接待僧侶和學者,一派修身養性專心參禪的架勢,而別人卻忙得腳不沾地,皇帝臘月突然要南巡,正月就走,為了籌備南下一路的事宜,根本無心來管四阿哥到底在做什麽。
如今皇帝啟程南下,此行諸多目的,治水仍是重中之重,再者籌備軍費,沿途檢閱各地駐軍,從大阿哥、太子,到十四阿哥,鞍前馬後隨著皇帝東北西走,毫無往年遊玩的興致,而八阿哥與九阿哥,早就為父親「化緣」做下準備,皇帝心中明白裏頭的緣故,隻管裝聾作啞,先籌備軍費要緊。
這一走,五月末才剛剛迴京,緊跟著六月巡幸塞外,七月八月在蒙古各部落走一圈,忙忙碌碌的一年眼瞧著就要過去,九月迴到京城時,嵐琪再見皇帝,隻覺得一路風塵催白了他的髮鬢,玄燁也總算惦記休息一陣子,領著嵐琪幾人,到暢春園安養生息。
這年京城下第一場雪時,毓溪與十三十四家的福晉一道結伴來向嵐琪請安,來時良妃正在瑞景軒坐著,她們合力縫製新的繈褓,見兒媳婦們來,嵐琪便推手說:「我們有些眼花了,你們來縫幾針。」
十四福晉道:「這可是為八貝勒府裏的張格格準備的?」
良妃笑道:「說是正月就要生了,我也是頭一迴做祖母,想給孩子縫個繈褓。」
嵐琪說坐得腰疼,要和良妃出去散散,便攏了大氅在院子裏賞雪,妯娌幾人瞧瞧外頭,十三福晉輕聲道:「聽說八福晉天天往道觀裏去,給那位張格格燒香祈福,還真是難得,那會子不是還傳說,八福晉虐待妾室,害她小產嗎?」
毓溪一副長嫂的姿態,在弟妹腦袋上輕輕點了一指頭:「額娘不愛我們嘴碎,你們小心說話。」
可兩位年輕的弟妹卻沒那麽多顧忌,十四福晉更是對嫂嫂道:「您別見怪,我們是想,若那什麽道觀真那麽靈驗,四嫂何不去求一求呢?」
毓溪一怔,心中雖難過,但知道弟妹們都是好意,便玩笑著說:「你們倒是多生幾個,四嫂若實在沒緣分了,你們生了過繼來四哥家裏可好?」
</br>
「不必了。」玄燁自己挑些在臉上抹開,果然是貴妃身上一貫有的香氣,他心裏明白,既然難得在貴妃屋子裏歇著,何必再驚動別人,誰都是要臉麵的。
貴妃忙裏忙外半天,總算坐停當,坐在床尾給皇帝捶腿,玄燁讓她歇著別忙,貴妃卻笑:「臣妾難得伺候您。」又道,「宜妃雖然嘴碎,可有她在,總是一份熱鬧,她這要是在翊坤宮禮佛不出門,隻怕過年也沒樂子了。」
玄燁不言語,貴妃見他不想提這個事兒,便岔開話題說:「臣妾和德妃姐姐說好,將來四阿哥再有孩子,讓臣妾幫忙撫養。」
雖然沒頭沒腦提起這個,但他們之間的確沒什麽話說,玄燁不想再冷場讓貴妃難做,索性陪她聊了幾句,說起四阿哥府裏如今子嗣凋零,貴妃請皇上再多選幾個新人送給四貝勒,四貝勒府裏人雖不少,可比起別家,也的確不算多。
玄燁敷衍著,說到幾時選一個孫兒給貴妃撫養,卻是道:「不如等下一個孩子,不論男孩女孩,在府裏養到兩三歲,就送進宮來和你作伴,興許這一送,他們府裏就開枝散葉,更加興旺了。」
貴妃自然高興,謝過皇帝,之後說些家常話,兩人一夜相安。
第二天,玄燁真的將永安寺的大師傅請到翊坤宮為宜妃講解佛法,笑話傳出去,五阿哥和九阿哥都沒有顏麵,五阿哥尚好,九阿哥在八貝勒府把永和宮上上下下都罵遍了,八福晉送茶進來,故意道:「九弟說話也小心些,別和宜妃娘娘一樣,被皇上叫去侍奉佛祖。」
胤禩示意妻子別多嘴,等她走後,安撫道:「好歹沒別的事,你現在去強出頭,皇阿瑪必然拿你開刀,襲擊太子的事我們眼下還未脫身,這陣子無論如何,你要忍耐一些。」
九阿哥哼笑:「怎麽什麽事兒到咱們頭上,都是忍耐。」說著又道,「今天老四沒有上朝,說是病了,我看皇阿瑪漠不關心,難道他知道緣故?」
胤禩也摸不透,但他已派人去調查,便道:「有了消息,我立刻告訴你。」
此刻四貝勒府中,家裏都習慣了一清早起來伺候貝勒爺出門上朝,今天眼巴巴地站了一院子的人,裏頭卻傳話說,貝勒爺歇著不去了,小和子往宮裏送消息,說四阿哥染病不能上朝,家人聽說後,側福晉幾人陸續來問安,胤禛卻一概不見,窩在毓溪的屋子裏,更是光躺著連本書都不拿。
毓溪應付了十三阿哥,迴到屋子裏來,嗔怪他:「你到底怎麽了,連胤祥也不見一麵?」
胤禛懶懶地睜開眼睛,漫不經心地說:「我試試看這麽閑著什麽也不幹是什麽滋味。」
「胡鬧。」
「就今天。」胤禛微微一笑,眼底不知另藏了什麽,神秘地對妻子道,「明天起我可就忙了,你別老催著我去這邊那邊的屋子裏,我明天就住書房裏去了。」
毓溪白他一眼:「怎麽說話的?我催你做什麽。」
胤禛心情不壞,忙拉過妻子的手哄道:「自然你幾時想見我,就來書房,隨時都成。」
毓溪問:「你不去上朝了?家裏來客人呢?我進宮請安,額娘問我,我怎麽說?怎麽著,你打算把這一個家全堆在我身上?」
胤禛笑道:「把你輕狂的。」但正經吩咐,「你和側福晉她們說一聲,明日起沒事別往後院去,往後那裏一道門,人來人往不少,仔細撞見陌生男人,我自然不會讓他們到前頭來,你們姐妹在前麵待著就好。還有來書房時打發下人問一聲,先瞧瞧我是不是在與旁人說話。」
毓溪聽得雲裏霧裏,胤禛卻湊在她耳畔輕聲說:「這陣子,我要秘密給皇阿瑪辦差,外頭看著自然是養在家裏賦閑,往後他們鬧出任何事,咱們都不摻和。」
「既是這樣,我當然聽你的安排。」毓溪想了想又說,「別人怎麽鬧,我們一向不管,可十三十四的事呢?小宸兒的事呢。」
「有皇阿瑪和額娘在。」胤禛話音才落,門外侍女請福晉出去說話。
毓溪出來,聽說毓慶宮派人來請四阿哥進宮說話,她轉達給丈夫,不多久親自帶著下人來見毓慶宮的人,客地說:「麻煩這位公公迴稟太子,四貝勒病得不輕,這陣子都不能出門吹風,若是有什麽差事我能做的,請太子爺不要客氣,若不然,還請太子吩咐別的兄弟才好。」
原原本本的話,傳迴給太子聽,他急得在屋子裏踱步,太子妃隻是在一旁冷眼看著,她幾乎都習慣了丈夫這無頭蒼蠅般的焦躁,漸漸的已不再為他著急,仿佛接受了未來的安排,心如止水地等待著搬出這豪華的殿閣,可太子尚不知,已經連妻子都放棄他了。
那之後的日子,皇帝忙著應對準噶爾部,終日無暇。朝中許久不議論軍事,又接連失去大將,果然一切重新撿起來有些艱難,八旗子弟已遠不如二十年前勇猛善戰,大多都是沒經歷過戰事的新兵新將。為防止策妄阿拉布坦隨時來犯,天雖漸冷,三軍操練卻如火如荼,皇帝隔三差五親赴南苑檢閱,地方大軍也集結待命。皇帝帶著大臣與皇子,趁此機會,勢將大清新軍重新整頓,調換將士官員,好預備隨時到來的戰爭。
而一提打仗,總是人心惶惶,女人們最怕遇戰事,加之宜妃為皇帝在翊坤宮內禮佛還願,那日大師指點,要九九八十一天,宮裏為此寂靜了好一陣子,直到大雪紛揚的臘月,才終於再見宜妃。而她受此挫折,一時半會兒還沒緩過神,最熱鬧的人沒了聲兒,正如貴妃所說,今年過年,少了很多樂子。
轉眼已是康熙四十六年,臘月時因大雪封路,已然傷愈的十四阿哥沒能趕迴來過年,正月頭上才匆匆輾轉迴到京城,可那時候皇帝已經準備起駕第六次南巡,十四阿哥在宮裏住不過一夜,和母親說不了幾句話,第二天就跟著父親南下去了。
嵐琪隻記得白白壯壯的兒子曬成了古銅色,幾個月不見,更壯更結實,說話聲如洪鍾,環春說:「大概是在草原遼闊,隔開一些說話就要用喊的,十四阿哥在那兒把嗓門都練大了。」
「曬得那麽黑,我都要不認得了,這也不是大夏天,他這是天天在外頭跑吧,不然怎麽能曬成這樣。」嵐琪哭笑不得,說起大兒子,道,「再看看胤禛,倒像個白麵書生了。」
四阿哥自從秋天稱病後,就幾乎不在朝堂出現,旁人隻知道他時常在家裏接待僧侶和學者,一派修身養性專心參禪的架勢,而別人卻忙得腳不沾地,皇帝臘月突然要南巡,正月就走,為了籌備南下一路的事宜,根本無心來管四阿哥到底在做什麽。
如今皇帝啟程南下,此行諸多目的,治水仍是重中之重,再者籌備軍費,沿途檢閱各地駐軍,從大阿哥、太子,到十四阿哥,鞍前馬後隨著皇帝東北西走,毫無往年遊玩的興致,而八阿哥與九阿哥,早就為父親「化緣」做下準備,皇帝心中明白裏頭的緣故,隻管裝聾作啞,先籌備軍費要緊。
這一走,五月末才剛剛迴京,緊跟著六月巡幸塞外,七月八月在蒙古各部落走一圈,忙忙碌碌的一年眼瞧著就要過去,九月迴到京城時,嵐琪再見皇帝,隻覺得一路風塵催白了他的髮鬢,玄燁也總算惦記休息一陣子,領著嵐琪幾人,到暢春園安養生息。
這年京城下第一場雪時,毓溪與十三十四家的福晉一道結伴來向嵐琪請安,來時良妃正在瑞景軒坐著,她們合力縫製新的繈褓,見兒媳婦們來,嵐琪便推手說:「我們有些眼花了,你們來縫幾針。」
十四福晉道:「這可是為八貝勒府裏的張格格準備的?」
良妃笑道:「說是正月就要生了,我也是頭一迴做祖母,想給孩子縫個繈褓。」
嵐琪說坐得腰疼,要和良妃出去散散,便攏了大氅在院子裏賞雪,妯娌幾人瞧瞧外頭,十三福晉輕聲道:「聽說八福晉天天往道觀裏去,給那位張格格燒香祈福,還真是難得,那會子不是還傳說,八福晉虐待妾室,害她小產嗎?」
毓溪一副長嫂的姿態,在弟妹腦袋上輕輕點了一指頭:「額娘不愛我們嘴碎,你們小心說話。」
可兩位年輕的弟妹卻沒那麽多顧忌,十四福晉更是對嫂嫂道:「您別見怪,我們是想,若那什麽道觀真那麽靈驗,四嫂何不去求一求呢?」
毓溪一怔,心中雖難過,但知道弟妹們都是好意,便玩笑著說:「你們倒是多生幾個,四嫂若實在沒緣分了,你們生了過繼來四哥家裏可好?」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