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並不難猜想。”來俊臣笑道:“尤其是本官帶人查封了你們鄭家庫房的時候,那些金銀珠寶,應該是為本官準備的吧?”


    “沒錯。”鄭家家主說道:“如今看來,大人也是無福消受啊,畢竟,都已經被戶部給搬走了。”


    來俊臣嗬嗬一笑。


    “本官既然猜想到了,自然知道該怎麽做,在去鄭家抓人之前,本官就已經想到了你們鄭家想要做什麽了,本官雖然為官清貧,但是,也並非是什麽錢都收,什麽事兒都做的,你們鄭家的錢,對於本官來說,更是燙手的山芋,本官為什麽要去接呢?”


    “此話何解?”鄭家家主問道。


    “鄭大人糊塗啊,且看看你們鄭家的處境吧,整個長安城的人都知道,現在誰跟鄭家沾染上,誰就要倒黴,平日裏與鄭家走的近的人,現在可還想著鄭家?鄭大人去求人的時候,他們可曾露麵過?”


    這世上,人情這迴事兒,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啊。


    “鄭大人想做的事兒,他們清楚,本官自然也清楚,本官與他們一樣,也不想與你們鄭家沾染上關係,本官在長安城做一小吏,苦熬了這麽多年,終於出頭了,怎麽會因為你們鄭家,而斷送了本官大好的前途呢?”來俊臣說道。


    “隻要大人肯手下留情,這件事,並非沒有迴寰的餘地。”鄭家家主說道。


    “迴寰的餘地?”來俊臣臉上露出了譏諷的笑容:“如何迴寰?王家是個什麽下場,鄭大人不會不知道吧?你們鄭家做的事兒,不是與王家一樣嗎?鄭大人憑什麽覺得,鄭家的下場,就會比王家要好呢?”


    “王家是被朝廷打了個措手不及啊。”鄭家家主說道:“但是鄭家不同啊,鄭家有足夠的時間準備,鄭家手裏,也有與朝廷談判的條件,來大人不會真的以為,世家之所以是世家,僅僅是因為,世家中人,為官者甚多的原因吧?”


    來俊臣在發家之前,不過是個市井無賴,出身賭棍家庭,見過一些世麵,但是沒有見過大世麵,對於世家,也僅僅是在為官的時候,知道一二。


    來俊臣所知道的,不過是世家的表皮而已。


    若是世家僅僅就因為家裏為官者甚多的話,是支撐不起一個家族的,世家之大,盤根錯節。


    聽到鄭家家主的這幾句話,來俊臣沒由來的心裏有點兒發慌,但是轉念一想,鄭家都已經落得如此地步了,手中還能有什麽談判的條件?現如今的局勢,不就是陛下默許的嗎?


    想到這些,來俊臣的心中也稍稍安定了一些,臉上露出了笑容。


    “看來事到如今,鄭大人還是不死心啊。”


    “死心了,命可就沒了。”鄭家家主說道:“我要見陛下。”


    來俊臣聞言,皺了眉頭,久久不曾舒緩。


    “早前鄭大人有這麽多時間,為何不見,非要等到今天?”來俊臣問道:“而且,不管鄭大人有什麽話,跟本官說,本官必定將鄭大人的話,一字不差的傳到陛下那裏,鄭大人也就不必費這功夫了不是?”


    “跟你說?”鄭家家主輕笑道:“怕你這小小的侍禦史,不夠資格。”


    這是赤果果的嘲諷,來俊臣的臉上的笑容凝固住了,逐漸的消失。


    “那,咱們就走著瞧吧,你今日說的話,本官也會告知於陛下,本官不做這個小人,到時候,咱們就看結果如何,本官拭目以待。”來俊臣冷聲說道。


    他也覺得,世家大族的事兒,怕是不會這麽簡單,而鄭家家主說的話,估計也是有幾分真假,至於真假幾成,日後再辨就是了,反正鄭家的人都已經落在了他的手裏,還怕從他們口中撬不出什麽東西嗎?現在不著急對他們用刑,來俊臣也隻是在擔心百騎司的事兒,至少在前頭,辦事兒的時候,可得顧忌著自己的羽毛,在旁人眼中無所謂,但是在陛下眼中,必須是一個有手段,能幹的能臣形象。


    來俊臣離開了牢房,走在路上,思來想去,他決定進宮一趟。


    這會兒的來俊臣,辦事兒還是一板一眼的,很認真的。


    他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往宮中跑的這麽勤快。


    莊子上,玄世璟在文學院,他是被李二陛下給叫過去的。


    “鄭家的事兒,你知道了吧?”李二陛下問道。


    雖然現在他人在書院之中,但是外頭的消息,李二陛下還是都知道的。


    “兒臣知道。”玄世璟說道。


    “以玄家如今的地位,應當是知道世家大族之所以屹立千百年,並不僅僅是因為為官者甚多的原因,因此,鄭家的事兒,你如何看待?”李二陛下問道。


    世家大族從百年前甚至一千年前,傳家到現在,要是僅僅靠著做官的話,也不會讓朝廷這般忌憚,重要的是什麽?重要的是他們手中所掌握的資源,不單單是人才、書籍,有甚者,他們手中掌握著礦產,在戰亂年代,朝廷不作為的時候,掌握著鹽鐵。


    鹽,人想要活下去,缺少不了的東西。


    鐵,軍隊想要發展起來,不可或缺的東西。


    有這兩樣東西,就相當於抓住了命脈。


    世家手中,大部分都掌握著這些東西,在隋末到貞觀年間的時候朝廷是沒有鹽專稅的,隻是收了市稅,也就是說,商人可以賣鹽,朝廷收取賦稅,這樣的好處就在於,百姓用鹽,會十分方便,若是朝廷收了鹽的專賣全,發鹽令的話,雖然對國庫有益,能夠增加朝廷收益,可是不利於推廣,不利於百姓,前隋和大唐武德和貞觀年間的時候就是考慮到了這一點,想要利於百姓,所以才如此,一直延續到了現在。


    而世家,又豈會對這樣一塊兒肥肉視而不見?


    因此,不少世家都會插手這些生意,因為不愁銷路。


    今天李二陛下把玄世璟叫過來,就是因為鄭家手裏,有這樣的產業。


    王家也有,隻是因為一道聖旨,一件案子,王家的事兒鬧的天下皆知,王家的產業早就被朝廷接手了,說是接手了,其實也就剩下個空殼子了,王家一出事兒,人早就跑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第一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墨青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墨青空並收藏大唐第一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