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李青牛像往常一樣起床,穿好皮甲,走出軍營,習慣性地朝長江看了一眼,頓時就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


    隻見浩瀚無邊的長江江麵上,此刻竟然停泊著數量眾多的戰船,如同一群螞蟻,黑壓壓一片,幾乎停滿了整個港口。


    戰船有大有小,大者如平虜、金翅,數量較少,隻有數得過來的十幾艘,小艦有艨艟、鬥艦、拍艦、水車等,數量眾多,綿延數裏,根本數不過來。


    這就是江州水師。


    吃過早飯,部隊就被通知立刻登船,很快港口就排起了長隊。


    過了很久才輪到臨川軍,李青牛排著隊,心情有些激動,有些期待,眼睛一個勁兒地瞧著艦隊,猜測著自己會登上那艘船,突然有人走過來,對他說:“隊主李青牛何在?”


    “我在這兒。”


    “趕緊帶領你的本隊部下隨我走,太守等著你登船呢!”


    “啊,哦!”


    李青牛微微一愣,隨後反應過來,趕緊招唿手下,一個跟他比較熟悉的隊主湊上來羨慕道:“你走運了,能和太守同乘一艘船,肯定能坐上最好的大船。”


    李青牛不清楚乘不同的船有什麽區別,他朝那人笑了笑,沒有說什麽,跟著駱牙一路小跑走開了。


    過了一會兒,他跟著駱牙登上了一艘型號最大的戰船。


    這是一艘金翅大艦,規格十分巨大,船的後方有三層船樓,高達數丈,李青牛仰著頭,看了幾眼,感覺就好像前世的四層樓房,在船體前中部立著兩根粗大的桅杆,高度粗略估計得有個二三十米,此刻都沒有掛帆。


    上了船才知道船究竟有多大,近百號人上了船,幾乎看不出占了多少地方,李青牛簡直無法想象腳下這個大家夥竟是全由木頭打造的。


    巧奪天工。


    古代工匠的智慧,是他這個現代人所無法想象的。


    所有人上船之後,這支龐大艦隊開始陸續出發了。


    巨大的船帆很快就被船員熟練地升了起來。


    揚帆起航的感覺讓人忍不住有些熱血沸騰,腳下巨大的船體響起了“吱嘎吱嘎”的聲音,伴隨著風聲,水聲,船帆獵獵作響聲,還有船員大聲唿喊的聲音,所有的聲音混雜成了一曲原始的交響樂,聽來竟頗有幾分韻味。


    船員都是越人,他們喊出來的方言十分晦澀難懂,但李青牛聽著卻有幾分熟悉的味道,前世他的老家就屬於越地,農村方言和古越語有許多相似之處,所以現在越人船員喊的內容他大致能夠聽懂一半。


    乍然聽到鄉音,這讓李青牛生出了幾分莫名的感動。


    今天天氣不錯,藍天白雲,且喜東風正好,天上的白雲也如同人間的軍隊一般,整齊劃一地向西飄去,借著風勢,艦隊逆流而上,緩緩向西航行。


    李青牛壯著膽子,操著前世的方言,和一個操作桅杆的船員隨便聊了兩句,沒想到對方還真能聽懂,迴答了幾句,這讓李青牛異常高興。


    他正聊得高興,突然背後傳來聲音:“咦?你還會說江東話?”


    李青牛轉過身,見是駱牙,嚇了一跳,不知該做何解釋才好,隻能說自己曾去過越地,他不敢說具體地名,誰知道他老家古代名稱叫啥,萬一說錯了就糟了。


    駱牙聽了,笑了笑,道;“原來如此,怪不得我聽你的口音怪怪的,有點像江東口音,又有點不像。”


    說著,駱牙換了一種方言,用和越人船員差不多味道的口音說了一段話,李青牛聽了,這才知道,原來駱牙並非江州本地人,而是來自江東,據他自己所說他是吳興臨安人,和當朝皇帝是同鄉。


    駱牙還說刺史章昭達也是吳興人,兩人在陳朝創建之初就跟隨世祖文皇帝東征西討,結下了深厚的戰友情誼,所以才會有昨天那場賭鬥。


    如今的駱牙早已不是當初那番打扮,他穿著一身武將盔甲,加上個子本來就高,倒也有幾分威風凜凜的味道,李青牛感覺這才是駱牙應該有的樣子,之前頭戴高帽,身穿寬衣大袖,腳著木屐的模樣實在是不倫不類,就跟他小舅子趙二栓一樣,屬於豬鼻子插大蔥——裝象。


    武將就應該有個武將的樣子,硬要裝文化人隻會顯得不倫不類。


    艦隊就這麽逆流航行了好幾天,風帆船看著挺帥,但有一個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對風的極度依賴,沒有風就寸步難行。


    但是風這玩意,是不受人控製的,而且變幻無窮,時而大時而小,時而東時而西,有時候東風刮的好好的,突然就跟吃錯藥似的變成了西風,讓人猝不及防,有時候一天風向甚至可能變幻十幾次,讓負責架船的人疲於應付,順風的時候要把船帆升起來,逆風的時候要把船帆降下來,船速時快時慢,有時運氣不巧,一整天刮的都是逆風,整個艦隊隻能無奈地停在原地,耐心等待風大爺什麽時候給麵子。


    如此複雜的操作,一般人還真駕馭不了,也隻有從小就在水裏和船上長大的越人才能嫻熟掌握駕船技術,這也是為什麽南方水軍強,北方水軍弱。


    不管在什麽時代,人才都是最關鍵的。


    江州水師先是從湓城出發,沿著長江河道,逆流向西北航行,出江州,入郢州,最後到達江夏,和屯軍在夏口的朝廷大軍順利會師。


    李青牛本以為江州水師的規模已經算大了,誰知到了夏口,才知道朝廷大軍的規模更大,光是看得到的戰艦就多了數倍。


    五月初,朝廷就已得知湘州刺史華皎陰有異誌,司徒陳頊先是詔授領軍將軍吳明徹為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湘、桂、武三州諸軍事、安南將軍、湘州刺史,率領舟師三萬,乘金翅直趨郢州,想要速取華皎。


    誰知後來收到消息,華皎竟然投靠了西梁小朝廷,奉梁王蕭巋為主,還向北周借兵,於是又封撫軍大將軍淳於量為使持節、征南大將軍、西討大都督,率領舟師五萬,乘大艦援助吳明徹,又下詔讓江州刺史章昭達、郢州刺史程靈洗、南豫州刺史魯廣達等各自率領州兵,共同討賊,江州最遠,收到消息最晚,所以章昭達的江州水師是最後到的。


    此時屯軍於夏口的朝廷大軍,以淳於量為首,吳明徹、章昭達、程靈洗、魯廣達等為輔,兵力超過了十二萬,大小艦船數百,規模無比龐大。


    然而,對手華皎的兵力也絲毫不弱,除了湘州本部軍馬,巴州刺史戴僧朔等一大批長江上遊守宰都為華皎所用,兵力約有五萬,加上梁柱國王操將兵兩萬,北周襄州總管衛國公宇文直督柱國拓跋定、大將軍權景宣等一幹大將,率領水、陸軍共六萬,與華皎同盟作戰,總兵力比陳朝大軍隻多不少。


    夏口,自古便是中流要害之地,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曾在這片水域上演過一場轟轟烈烈的赤壁之戰,如今,一場大戰,同樣將在此地如火如荼地展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朝好將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冰霜製造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冰霜製造者並收藏南朝好將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