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迴 判官有情矜全苦命鴛鴦 道長明見痛陳危重時局(下)
占宣立將兄弟聚會定在冬至過後五日。像以往一樣,盧嘉瑞提前兩日便使邱福將一頭活羊、三壇麻姑酒,糕餅鮮果若幹,送到三清道觀,與簡道長說好聚會日期。屆時,簡道長便會將活羊宰殺並預備茶點桌席,待兄弟會的弟兄們到來,就隨時可以開席。
聚會這一日,盧嘉瑞早向衙門裏廉大人告了假,弟兄們也一大早匯齊到盧府,一起吃了早飯,便往三清道觀進發。盧嘉瑞、占宣立、柴榮、梅義仁、尹初昀五人騎馬,盧嘉理、丁德中兩人騎驢,孫大壯、陳鋼達、杜之傑坐雇來的馬車,車上帶著從瑞豐糧油食雜鋪裏丁大哥燒鵝攤采辦的燒鵝、燒鴨、豬腿、鹵豆腐等熟食,逢誌騎馬跟著,一行人遝雜出了縣城北門,望三清道觀逶迤而去。
這是一條盧嘉瑞非常熟悉的路。雖然時值隆冬,冷風勁吹,寒氣凜冽,山道兩邊的樹木雜草盡皆枯謝,但天氣尚算不錯,沒有下雪。前時下過的雪,早已融化淨盡,不見一些兒蹤跡。騎馬的五個人在前邊競相奔逐,讓盧嘉瑞恍惚間彷若又迴到了當年行伍中馳騁沙場,奮勇衝殺敵陣的感覺,心神一陣暢意,仿佛年輕了許多。
自從與三清道觀簡道長相識,盧嘉瑞與他一直往來頻仍。簡道長時常外出遊曆,見多識廣,每次與其談天,盧嘉瑞總覺得有不少的獲益。跟簡道長談說的,不但有人生處世之事以及修身養性之理,盧嘉瑞還時常從簡道長口中知道一些天下各地民情和朝廷動向之事。有時候,簡道長甚至比盧嘉瑞這個五品高官對朝中情形了解還更多。
當然,簡道長也樂意與盧嘉瑞交往,不惟盧嘉瑞有錢財,如今又是五品副提點刑獄公事老爺,更主要的是,盧嘉瑞是個有思想有頭腦的人,談吐間顯得富而不驕,貴而不傲,色而不俗,甚至還有些文人騷客的斯文習性。盧嘉瑞對三清道觀的敬獻也是不少,除平素的進香敬拜奉獻,道觀裏要有什麽難處,隻要跟盧嘉瑞說,他都會毫不猶豫的獻納接濟。這幾年來道觀殿宇的修整花費,便都是盧嘉瑞捐獻的銀子。況且,盧嘉瑞還是簡道長認可的俗家徒弟。
盧嘉瑞平素有空時便會帶著逢誌,捎上兩個食盒的酒菜,打馬馳騁到道觀,一路看看山色,然後與簡道長吃酒談天,聽道家經典解說,講論人情天理與世道滄桑,評議時政朝局。這既是放閑,又是參禪悟道,增廣聽聞。
有時,簡道長還會趁便指點盧嘉瑞武功,深入研習劍法,讓盧嘉瑞保持武功精熟,甚至能有所精進。這也體現了盧嘉瑞拜他為師並非虛妄,他也著實傳授、指點盧嘉瑞武藝。如此的拜訪,自然甚有意趣,盧嘉瑞也是一向樂行不輟。
這日,從聊城出來,不消一炷香功夫,騎馬競逐馳騁的五個人便到了三清道觀山門。道童傳報進去,簡道長連忙出來迎接大夥,迎到禪堂坐下待茶。再過兩三碗茶的功夫,後邊騎驢的和坐車的便都到齊了。
照例,接下來,簡道長領著兄弟們參觀道觀各處殿宇,介紹道家元祖典故,講解道家經典,宣揚道家思想。兄弟們有認真聽講的,有茫然跟隨的,也有提問求解的,還有見道家祖像下跪膜拜祈福的,各隨心意,不一而足。
參觀完各處殿宇,簡道長去安排酒宴。兄弟們便各散去就便遊覽,或繼續參觀禮拜,或出到外麵看周邊山色,或三兩個聚一起閑話。不多久,宴席準備好,弟兄們便來到膳房開始宴飲。
席間,自然是觥籌交錯的吃酒,同時海闊天空的談論。菜過三番,酒過五巡,在閑話中,大家聽簡道長講論家宅風水事。簡道長說道:
“道家所說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一乃是天道,自然法則,二乃陰陽兩造,三乃陰陽兩造衝和生發之氣。氣之運行、集聚即為萬物萬事之運勢所在。山起風,驅動地氣;水匯聚,凝聚地氣;動靜之間,便見運勢。譬如家宅風水,除外在的宅地方位向背,講求依山傍水,宅院內也必具山水之形勝,以求宅院吉祥平安。故此,南方富貴大家之宅院,必堆土為丘,疊石成山,鑿地造池,放養錦鯉,配以亭台閣榭,再廣栽花樹蔓藤,滿園青蔥生色,既為觀覽賞玩之樂趣,更為宅院風水築造使然。”
“聽簡道長一席話,我等又受教了!”一班弟兄歇杯停箸聽講,盧嘉瑞聽得有心,便接茬說道,“我家院子虛有其大,卻並無山丘魚池,看來須得改造改造,方能成其為形勝吉祥之宅院。”
“我聽說山主人丁,水主財氣。如今大哥已是富貴逼人,要是大哥宅院再造山鑿池,定當更進一步,說不定要立身朝堂,富甲天下,子孫茂盛哩!”占宣立趕緊吹捧道。
“到時我等跟著大哥就更有奔頭了!來,我等敬大哥一杯!”孫大壯舉杯向盧嘉瑞,鼓動道。於是,大家一起與盧嘉瑞幹了一杯。
“好,那在下就敢請簡道長抽空到府裏去踏勘,選定方位,擇定黃道吉日,開工動土,鑿池造山,構築風水吉宅!”盧嘉瑞此時酒意微醺,興致勃勃,趁著酒勁說道。
“貧道自當如命,不日便即到貴府效勞!”簡道長應諾說道。
酒至半酣,盧嘉瑞離席,到外邊院子閑步散風,走沒多久,簡道長也出來,兩人相會時,簡道長對盧嘉瑞說道:
“既然徒兒有心清淨一陣,莫若到為師方丈茶敘一會,如何?”
“甚好!弟子聽師傅的!”盧嘉瑞一聽,便知道簡道長有話要對他說,便應道。
盧嘉瑞跟隨簡道長轉到後邊方丈室。那方丈室恰在一個獨立的小庭院內,一共三間房,一間臥室,一間起居室兼書房,一間盥洗雜物房。進入小院子,門口一關,裏邊就是一片小天地,花草小徑,藤架石桌,幽靜清明。
簡道長領盧嘉瑞到起居室坐下,斟了茶,開言道:
“為師之所以要單獨請徒兒到裏邊來,實有些話要單獨跟徒兒說說。前時貧道曾到北邊雲遊,從河北東路的博州、恩州、德州、滄州,到河北西路的保州,再到河東路的代州、忻州、太原、汾州、晉州、絳州,經京西北路的洛陽,進入汴京,出京後經京東西路的曹州、濮州、大名府,曆時大半年才迴到聊城。為師這一圈雲遊下來,所見所聞,感覺是朝政日非,時局十分兇險,非但國內民怨沸騰,盜寇蜂起,更要緊的是北邊金國強盛崛起,金戈鐵馬,所向披靡。朝廷顛倒了輕重緩急,忘記唇亡齒寒之理,竟然為討迴原先被遼國霸占的幾個北方州郡,與金國聯手,剿滅遼國。貧道以為這是朝廷無知短視,隻顧眼前小利,埋下滅國後患!”
“自己能力不逮,為討迴被遼人占去的州郡,與金國合兵剿滅遼國,一雪前恨,看來也並無不妥啊!”盧嘉瑞喝口茶,醒一下腦,說道。
“徒兒有所不知!如今金人如狼似虎,比原先的遼人更貪婪,雄心也更大,其誌遠不止於滅遼,終有一日要覬覦中原。有遼人在前邊抵擋一下,我大宋或許還可以養兵蓄力,合縱連橫,抵抗這個強鄰。如若遼國一下間就被滅國了,金人的鐵騎很快就會南下指向中原。到時恐怕以大宋羸弱之兵,無能之將帥,昏亂之朝廷,難抵金人進犯,大好河山眼見得就將要慘遭蹂躪!”簡道長說道。
“按師傅說來,如今倒應當不計前嫌,與遼人和好,共同抵抗金人才是上策!”盧嘉瑞想了一下,說道。
“正是!隻可惜,朝廷重臣中,能洞明遠見的賢臣太少,或者是皇上昏聵,聽不進良言。如今,大宋與金國合兵,滅遼在即,國運堪憂!”簡道長歎口氣,喝口茶,說道。
“隻是徒兒雖官階五品,朝堂大事並不得與聞,更無權上奏進言,嗟歎也是徒勞無益!”盧嘉瑞歎口氣,說道。
“為師要對徒兒說的,這隻是其次。國事可知不可為,但家事卻需未雨綢繆,防患未然!”簡道長說道。
“此話怎講?”盧嘉瑞有些不解地問道。
“這還不明擺著?徒兒想想看,如若金兵南下,我博州聊城縣,雖非首當要衝,離邊地卻也不遠,金兵鐵騎克日可至。如若不幸言中,到時將是國破家亡。對一般貧賤人家,不過死塞道旁,或者逃難他鄉,而對徒兒,即使不說官身束縛,那家業資財百千巨萬,如何能眼看著毀於一旦?為師因而提醒徒兒早作綢繆,以免一旦大禍來臨,慌亂無措!”簡道長說道。
“嗯,師傅說的有理,弟子當牢記在心!”盧嘉瑞聽罷,不禁認同,便迴答道。
“為師斷言金兵勢必進犯,隻不知何年何日罹禍。徒兒也不必過於介懷於此,該做的買賣照做,該當的官照當,該吃喝玩樂的照樣吃喝玩樂,隻是錢物等項需留心做些別樣預備,免得兵禍過後家業資財全空,非但輝煌不再,家人都生活無著。”簡道長又進一步說道,還有些擔心盧嘉瑞不以為意。
“多謝師傅點化,弟子自當謹記師傅今日之言!”盧嘉瑞起身,對簡道長做個揖,申謝道。
兩人又在方丈房中喝了一會茶,才返迴到前邊膳房桌席上吃酒,這邊桌席上已有幾個人喝得醉意闌珊,酒話連篇的了。盧嘉瑞和簡道長迴到桌席,便又從新加炭暖房,溫酒熱菜,一直吃酒到午後過去許久,日色漸見灰曚,弟兄們才一起辭別簡道長,打馬的打馬,催驢的催驢,趕車的趕車,一溜兒返迴聊城縣城。
話說對於鹽酒榷貨務的撲買,盧嘉瑞除讓邢安到外邊散布流言,迷惑其他有意參與撲買的商賈之外,還做了另外一手準備。如同上一次撲買時一樣,盧嘉瑞當然想到要在投標開標處做手腳。
盧嘉瑞的謀劃是,在外邊放出流言,讓有意撲買的商家隻願意出較低的價錢投撲,自己則在後邊做手,隻出比最高出價者高出一百到兩百兩的價錢,一舉將鹽酒榷貨務都輕鬆拿下。
今年衙門裏主持鹽酒榷貨務撲買事務的,仍然是縣丞樂和安。就在臘月二十日,提交撲買書截止日前兩日的午後,盧嘉瑞便早早散卯迴府,交代逢誌悄悄到樂和安家門前守候。樂和安從衙門散卯迴來,逢誌便上前去,拿出盧嘉瑞的名帖,請樂縣丞更衣後到瑞榮坊上竇記酒家吃酒。
如今的盧嘉瑞已不像當年,隻是聊城的富豪大戶,他還是正五品的河北東路提刑司副提點刑獄公事大人,小小的九品縣丞樂和安能得到盧大人特地邀請去吃酒,雖然還不知道為著何事,自然歡悅而去。
在竇記酒家三樓的一個包間,盧嘉瑞已經點好酒菜,隻等樂和安到來即開飲。吃酒間,兩人講的不過是些不著邊際的閑話,然後就是酒菜勸酬,並不言及什麽請托之事。到酒足飯飽之後,停杯投箸,盧嘉瑞從逢誌放在邊上的書袋裏拿出兩個封套,交給樂和安,說道:
“這就是我投鹽榷貨務和酒榷貨務的撲書,請樂大人順帶拿迴去,投標之事還請樂大人多多關照!”
“隻要小吏力所能及,一定替盧老爺效力。”樂和安接過封套,放到一邊,說道。
“樂大人不先看看我的撲書麽?”盧嘉瑞問道,“樂大人可記得上次——也就是三年前我投標的情形麽?”
“小吏當然記得。”樂和安笑笑,說道,“不過,按規矩,小吏不便提前開看老爺的撲書的。”
“我讓大人看,樂大人就不妨看看。”盧嘉瑞說道。
於是,樂和安就打開封套,拿出裏邊的撲書帖子看,看了鹽榷貨務的,又看看酒榷貨務的,便問:
“盧大人都沒寫投撲金額?”
“還像上次一般,由樂大人幫我寫上,樂大人將別家的撲書都悄悄看過,按最高的出價,鹽榷貨務的加上五十兩寫上,酒榷貨務的加上一百兩寫上,便是我的投撲金額了!”盧嘉瑞看著樂和安,微微一笑,狡黠地說道。
“這個——”樂和安遲疑道。
樂和安縣丞會接受盧嘉瑞的請托嗎?盧嘉瑞能如願以償撲買到鹽酒榷貨務嗎?欲知後事,且看下迴分解。
占宣立將兄弟聚會定在冬至過後五日。像以往一樣,盧嘉瑞提前兩日便使邱福將一頭活羊、三壇麻姑酒,糕餅鮮果若幹,送到三清道觀,與簡道長說好聚會日期。屆時,簡道長便會將活羊宰殺並預備茶點桌席,待兄弟會的弟兄們到來,就隨時可以開席。
聚會這一日,盧嘉瑞早向衙門裏廉大人告了假,弟兄們也一大早匯齊到盧府,一起吃了早飯,便往三清道觀進發。盧嘉瑞、占宣立、柴榮、梅義仁、尹初昀五人騎馬,盧嘉理、丁德中兩人騎驢,孫大壯、陳鋼達、杜之傑坐雇來的馬車,車上帶著從瑞豐糧油食雜鋪裏丁大哥燒鵝攤采辦的燒鵝、燒鴨、豬腿、鹵豆腐等熟食,逢誌騎馬跟著,一行人遝雜出了縣城北門,望三清道觀逶迤而去。
這是一條盧嘉瑞非常熟悉的路。雖然時值隆冬,冷風勁吹,寒氣凜冽,山道兩邊的樹木雜草盡皆枯謝,但天氣尚算不錯,沒有下雪。前時下過的雪,早已融化淨盡,不見一些兒蹤跡。騎馬的五個人在前邊競相奔逐,讓盧嘉瑞恍惚間彷若又迴到了當年行伍中馳騁沙場,奮勇衝殺敵陣的感覺,心神一陣暢意,仿佛年輕了許多。
自從與三清道觀簡道長相識,盧嘉瑞與他一直往來頻仍。簡道長時常外出遊曆,見多識廣,每次與其談天,盧嘉瑞總覺得有不少的獲益。跟簡道長談說的,不但有人生處世之事以及修身養性之理,盧嘉瑞還時常從簡道長口中知道一些天下各地民情和朝廷動向之事。有時候,簡道長甚至比盧嘉瑞這個五品高官對朝中情形了解還更多。
當然,簡道長也樂意與盧嘉瑞交往,不惟盧嘉瑞有錢財,如今又是五品副提點刑獄公事老爺,更主要的是,盧嘉瑞是個有思想有頭腦的人,談吐間顯得富而不驕,貴而不傲,色而不俗,甚至還有些文人騷客的斯文習性。盧嘉瑞對三清道觀的敬獻也是不少,除平素的進香敬拜奉獻,道觀裏要有什麽難處,隻要跟盧嘉瑞說,他都會毫不猶豫的獻納接濟。這幾年來道觀殿宇的修整花費,便都是盧嘉瑞捐獻的銀子。況且,盧嘉瑞還是簡道長認可的俗家徒弟。
盧嘉瑞平素有空時便會帶著逢誌,捎上兩個食盒的酒菜,打馬馳騁到道觀,一路看看山色,然後與簡道長吃酒談天,聽道家經典解說,講論人情天理與世道滄桑,評議時政朝局。這既是放閑,又是參禪悟道,增廣聽聞。
有時,簡道長還會趁便指點盧嘉瑞武功,深入研習劍法,讓盧嘉瑞保持武功精熟,甚至能有所精進。這也體現了盧嘉瑞拜他為師並非虛妄,他也著實傳授、指點盧嘉瑞武藝。如此的拜訪,自然甚有意趣,盧嘉瑞也是一向樂行不輟。
這日,從聊城出來,不消一炷香功夫,騎馬競逐馳騁的五個人便到了三清道觀山門。道童傳報進去,簡道長連忙出來迎接大夥,迎到禪堂坐下待茶。再過兩三碗茶的功夫,後邊騎驢的和坐車的便都到齊了。
照例,接下來,簡道長領著兄弟們參觀道觀各處殿宇,介紹道家元祖典故,講解道家經典,宣揚道家思想。兄弟們有認真聽講的,有茫然跟隨的,也有提問求解的,還有見道家祖像下跪膜拜祈福的,各隨心意,不一而足。
參觀完各處殿宇,簡道長去安排酒宴。兄弟們便各散去就便遊覽,或繼續參觀禮拜,或出到外麵看周邊山色,或三兩個聚一起閑話。不多久,宴席準備好,弟兄們便來到膳房開始宴飲。
席間,自然是觥籌交錯的吃酒,同時海闊天空的談論。菜過三番,酒過五巡,在閑話中,大家聽簡道長講論家宅風水事。簡道長說道:
“道家所說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一乃是天道,自然法則,二乃陰陽兩造,三乃陰陽兩造衝和生發之氣。氣之運行、集聚即為萬物萬事之運勢所在。山起風,驅動地氣;水匯聚,凝聚地氣;動靜之間,便見運勢。譬如家宅風水,除外在的宅地方位向背,講求依山傍水,宅院內也必具山水之形勝,以求宅院吉祥平安。故此,南方富貴大家之宅院,必堆土為丘,疊石成山,鑿地造池,放養錦鯉,配以亭台閣榭,再廣栽花樹蔓藤,滿園青蔥生色,既為觀覽賞玩之樂趣,更為宅院風水築造使然。”
“聽簡道長一席話,我等又受教了!”一班弟兄歇杯停箸聽講,盧嘉瑞聽得有心,便接茬說道,“我家院子虛有其大,卻並無山丘魚池,看來須得改造改造,方能成其為形勝吉祥之宅院。”
“我聽說山主人丁,水主財氣。如今大哥已是富貴逼人,要是大哥宅院再造山鑿池,定當更進一步,說不定要立身朝堂,富甲天下,子孫茂盛哩!”占宣立趕緊吹捧道。
“到時我等跟著大哥就更有奔頭了!來,我等敬大哥一杯!”孫大壯舉杯向盧嘉瑞,鼓動道。於是,大家一起與盧嘉瑞幹了一杯。
“好,那在下就敢請簡道長抽空到府裏去踏勘,選定方位,擇定黃道吉日,開工動土,鑿池造山,構築風水吉宅!”盧嘉瑞此時酒意微醺,興致勃勃,趁著酒勁說道。
“貧道自當如命,不日便即到貴府效勞!”簡道長應諾說道。
酒至半酣,盧嘉瑞離席,到外邊院子閑步散風,走沒多久,簡道長也出來,兩人相會時,簡道長對盧嘉瑞說道:
“既然徒兒有心清淨一陣,莫若到為師方丈茶敘一會,如何?”
“甚好!弟子聽師傅的!”盧嘉瑞一聽,便知道簡道長有話要對他說,便應道。
盧嘉瑞跟隨簡道長轉到後邊方丈室。那方丈室恰在一個獨立的小庭院內,一共三間房,一間臥室,一間起居室兼書房,一間盥洗雜物房。進入小院子,門口一關,裏邊就是一片小天地,花草小徑,藤架石桌,幽靜清明。
簡道長領盧嘉瑞到起居室坐下,斟了茶,開言道:
“為師之所以要單獨請徒兒到裏邊來,實有些話要單獨跟徒兒說說。前時貧道曾到北邊雲遊,從河北東路的博州、恩州、德州、滄州,到河北西路的保州,再到河東路的代州、忻州、太原、汾州、晉州、絳州,經京西北路的洛陽,進入汴京,出京後經京東西路的曹州、濮州、大名府,曆時大半年才迴到聊城。為師這一圈雲遊下來,所見所聞,感覺是朝政日非,時局十分兇險,非但國內民怨沸騰,盜寇蜂起,更要緊的是北邊金國強盛崛起,金戈鐵馬,所向披靡。朝廷顛倒了輕重緩急,忘記唇亡齒寒之理,竟然為討迴原先被遼國霸占的幾個北方州郡,與金國聯手,剿滅遼國。貧道以為這是朝廷無知短視,隻顧眼前小利,埋下滅國後患!”
“自己能力不逮,為討迴被遼人占去的州郡,與金國合兵剿滅遼國,一雪前恨,看來也並無不妥啊!”盧嘉瑞喝口茶,醒一下腦,說道。
“徒兒有所不知!如今金人如狼似虎,比原先的遼人更貪婪,雄心也更大,其誌遠不止於滅遼,終有一日要覬覦中原。有遼人在前邊抵擋一下,我大宋或許還可以養兵蓄力,合縱連橫,抵抗這個強鄰。如若遼國一下間就被滅國了,金人的鐵騎很快就會南下指向中原。到時恐怕以大宋羸弱之兵,無能之將帥,昏亂之朝廷,難抵金人進犯,大好河山眼見得就將要慘遭蹂躪!”簡道長說道。
“按師傅說來,如今倒應當不計前嫌,與遼人和好,共同抵抗金人才是上策!”盧嘉瑞想了一下,說道。
“正是!隻可惜,朝廷重臣中,能洞明遠見的賢臣太少,或者是皇上昏聵,聽不進良言。如今,大宋與金國合兵,滅遼在即,國運堪憂!”簡道長歎口氣,喝口茶,說道。
“隻是徒兒雖官階五品,朝堂大事並不得與聞,更無權上奏進言,嗟歎也是徒勞無益!”盧嘉瑞歎口氣,說道。
“為師要對徒兒說的,這隻是其次。國事可知不可為,但家事卻需未雨綢繆,防患未然!”簡道長說道。
“此話怎講?”盧嘉瑞有些不解地問道。
“這還不明擺著?徒兒想想看,如若金兵南下,我博州聊城縣,雖非首當要衝,離邊地卻也不遠,金兵鐵騎克日可至。如若不幸言中,到時將是國破家亡。對一般貧賤人家,不過死塞道旁,或者逃難他鄉,而對徒兒,即使不說官身束縛,那家業資財百千巨萬,如何能眼看著毀於一旦?為師因而提醒徒兒早作綢繆,以免一旦大禍來臨,慌亂無措!”簡道長說道。
“嗯,師傅說的有理,弟子當牢記在心!”盧嘉瑞聽罷,不禁認同,便迴答道。
“為師斷言金兵勢必進犯,隻不知何年何日罹禍。徒兒也不必過於介懷於此,該做的買賣照做,該當的官照當,該吃喝玩樂的照樣吃喝玩樂,隻是錢物等項需留心做些別樣預備,免得兵禍過後家業資財全空,非但輝煌不再,家人都生活無著。”簡道長又進一步說道,還有些擔心盧嘉瑞不以為意。
“多謝師傅點化,弟子自當謹記師傅今日之言!”盧嘉瑞起身,對簡道長做個揖,申謝道。
兩人又在方丈房中喝了一會茶,才返迴到前邊膳房桌席上吃酒,這邊桌席上已有幾個人喝得醉意闌珊,酒話連篇的了。盧嘉瑞和簡道長迴到桌席,便又從新加炭暖房,溫酒熱菜,一直吃酒到午後過去許久,日色漸見灰曚,弟兄們才一起辭別簡道長,打馬的打馬,催驢的催驢,趕車的趕車,一溜兒返迴聊城縣城。
話說對於鹽酒榷貨務的撲買,盧嘉瑞除讓邢安到外邊散布流言,迷惑其他有意參與撲買的商賈之外,還做了另外一手準備。如同上一次撲買時一樣,盧嘉瑞當然想到要在投標開標處做手腳。
盧嘉瑞的謀劃是,在外邊放出流言,讓有意撲買的商家隻願意出較低的價錢投撲,自己則在後邊做手,隻出比最高出價者高出一百到兩百兩的價錢,一舉將鹽酒榷貨務都輕鬆拿下。
今年衙門裏主持鹽酒榷貨務撲買事務的,仍然是縣丞樂和安。就在臘月二十日,提交撲買書截止日前兩日的午後,盧嘉瑞便早早散卯迴府,交代逢誌悄悄到樂和安家門前守候。樂和安從衙門散卯迴來,逢誌便上前去,拿出盧嘉瑞的名帖,請樂縣丞更衣後到瑞榮坊上竇記酒家吃酒。
如今的盧嘉瑞已不像當年,隻是聊城的富豪大戶,他還是正五品的河北東路提刑司副提點刑獄公事大人,小小的九品縣丞樂和安能得到盧大人特地邀請去吃酒,雖然還不知道為著何事,自然歡悅而去。
在竇記酒家三樓的一個包間,盧嘉瑞已經點好酒菜,隻等樂和安到來即開飲。吃酒間,兩人講的不過是些不著邊際的閑話,然後就是酒菜勸酬,並不言及什麽請托之事。到酒足飯飽之後,停杯投箸,盧嘉瑞從逢誌放在邊上的書袋裏拿出兩個封套,交給樂和安,說道:
“這就是我投鹽榷貨務和酒榷貨務的撲書,請樂大人順帶拿迴去,投標之事還請樂大人多多關照!”
“隻要小吏力所能及,一定替盧老爺效力。”樂和安接過封套,放到一邊,說道。
“樂大人不先看看我的撲書麽?”盧嘉瑞問道,“樂大人可記得上次——也就是三年前我投標的情形麽?”
“小吏當然記得。”樂和安笑笑,說道,“不過,按規矩,小吏不便提前開看老爺的撲書的。”
“我讓大人看,樂大人就不妨看看。”盧嘉瑞說道。
於是,樂和安就打開封套,拿出裏邊的撲書帖子看,看了鹽榷貨務的,又看看酒榷貨務的,便問:
“盧大人都沒寫投撲金額?”
“還像上次一般,由樂大人幫我寫上,樂大人將別家的撲書都悄悄看過,按最高的出價,鹽榷貨務的加上五十兩寫上,酒榷貨務的加上一百兩寫上,便是我的投撲金額了!”盧嘉瑞看著樂和安,微微一笑,狡黠地說道。
“這個——”樂和安遲疑道。
樂和安縣丞會接受盧嘉瑞的請托嗎?盧嘉瑞能如願以償撲買到鹽酒榷貨務嗎?欲知後事,且看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