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倓看來,進皇陵的過程,老爺子自己應該也是不會太在意的,所以操辦這件事對於他來說就不是很難。
畢竟這種事又不用自己親自抬著棺材往皇陵裏麵送,隻不過是指點指點禮部那些人這個事兒怎麽辦,是大辦還是小辦就完事了。
果然,在李豫走了之後不長時間,興慶宮的宮女就來報了,說是禮部尚書帶著幾個侍郎已經在宮門外候著了。
而且讓李倓有點震驚的是,已經幾乎八十歲,馬上就要告老還鄉了的老宰相苗晉卿和如今在朝堂上地位出眾的權臣元載竟然也到了興慶宮的門口,苗晉卿說是要最後見李隆基一麵,而元載卻是要等著李倓。
一聽這話,李倓的嘴角馬上浮現出了一絲冷笑,這李隆基才剛剛西去不過一個時辰,太極宮和興慶宮裏麵傳遞出來的這些個信號顯然是讓有些人在朝堂上坐不住了,要開始準備站隊了。
李豫是太子,這在大唐的朝堂上是沒有任何異議的,不過所有朝臣也都知道,自從李亨登基以來,好幾次的硬仗都是在李倓的帶領下拿下的。
這不光導致李倓在武將之中有著極高的唿聲,也導致了李倓手裏麵的兵馬越來越多,到了現在,除了郭子儀和李光弼手裏麵還各自有點人馬之外,大唐的大部分人馬已經都掌握在了李倓的手裏。
在這個信號發生了之前,所有人都不知道大唐的皇位歸屬,畢竟李豫現在還穩穩的坐在太子的位置上,而且李豫和李倓兄弟倆一直以來就沒有什麽矛盾,在這樣的情況下,幾乎所有的朝臣都是不敢輕舉妄動的。
不過李隆基西去,竟然直接讓李倓負責這治喪之事,情況可就有點有意思了。
雖然一般的官吏還並不敢隨意站隊,不過像是元載這樣專門玩弄權術的家夥,這個時候可就有點安耐不住了。
李豫天天在朝堂上晃悠,他是個什麽性格元載是了解的,所以他明白,就算是這個時候自己稍微向李倓靠攏了一下,到時候萬一還是李豫上位,對自己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而李倓,因為幾乎就沒在朝堂上呆過,所以不管是幾品的官,對於李倓的脾氣都是吃不透的,他們幾乎隻知道李倓打仗是一把好手,別的可就一概不知了。
至於苗晉卿,李倓倒是不覺得他能有什麽別的心眼,隻不過是跟他年歲差不多的李隆基忽然之間去了,心裏麵有些感慨罷了。
“去把苗晉卿給本王召進來,其他的人,繼續在外麵候著!”
李倓下了這麽一個命令之後,繼續在李隆基的寢宮門外坐定。
元載這樣的人,他絕對是看不上的,真正為大唐出點力的事他不行,玩弄權術卻是第一名,李倓心裏麵早就已經想好了,隻要是自己上位了,在大唐朝堂上的第一刀就是這樣的人。
不過對付這些個滾刀肉,自古以來對於皇帝就不是什麽容易的事,因為不少人當看清了皇帝的套路之後,大都會做的一件事就是抱團忽悠皇帝,一般的皇帝真要是到了這個時候基本上也就蒙圈了,會在朝臣們抱團之下覺得自己是不是什麽地方做錯了。
但是李倓卻絕對不會是那種人的,他想要做的事,特別是對付那些個自己壓根就看不起的人,那一定是正麵剛,連拐彎都不會拐的。
這樣的情況一出現,李倓對於自己要是真的有一天坐在朝堂上的那個位置上那是更加的期待了,甚至想要看看這幫牛鬼蛇神到底會給自己使出什麽套路。
跟帶著兵馬真刀真槍的打仗不一樣,這樣看不見硝煙的戰爭顯然也是非常有意思的。
從這一刻開始,李倓感覺到自己在大唐的路好像是快要走到了第二個階段了,雖然前方的障礙還是非常之多,不過李倓的心氣顯然也是很足的。
正思索著日後自己可能會麵對的情況呢,一陣子急匆匆的腳步之後,一名已然是須發皆白的老者出現在了李倓的麵前。
“建寧王,可否讓老臣到這床榻邊上送太上皇最後一程?”
來的正是已經八十歲的老宰相苗晉卿,他見了李倓之後,幾乎是老淚縱橫的對李倓提出了這個請求,而什麽治喪的事兒,那是一句都沒說出來。
這才是真正的重視跟李隆基的君臣之情的人,李倓自然會滿足他的這個願望,當時就一把將苗晉卿扶了起來,之後對身邊的宮女說道:“讓他好好跟太上皇告別吧!”
苗晉卿被宮女帶進了李隆基的寢宮,他也是這滿朝文武之中唯一的一個親自到了李隆基麵前吊唁的,而門外的那些個禮部的官吏和元載,則是一點進來的意思都沒有,他們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為了見一見這一迴來就能主導太上皇喪事的建寧王。
苗晉卿進去了之後,李倓依舊沒有去門外見那些等著他的人,直到多了約莫一炷香的時間,苗晉卿在宮女的攙扶之下走了出來,滿是褶皺的臉上已經布滿了淚水。
“你去把老爺子送迴他的府邸中去吧!”
李倓眼看著苗晉卿的確是萬分的悲傷,直接就讓那宮女把一把年紀的他送迴了府中。
而在苗晉卿離開之前,他對著李倓施禮之後說道:“太上皇下葬皇陵之後,請建寧王允許老臣還鄉吧!”
說完了之後,在宮女的攙扶之下直接離開了。
看著這老人家的背影,李倓再看向外麵,微微的搖了搖頭,他知道,這位老人家才是真正手眼通透的人,看破了,但是人家也要退出去了,這份格局,還真不愧於他八十歲的年紀。
送走了苗晉卿,李倓知道自己該去會會門口的那些人了,禮部的人是李亨讓他們過來聽自己的安排的,不過元載是怎麽知道這件事並且的確時間出現在這的,這裏麵值得深究的事兒可就有點多了。
於是,到了大唐之後第一次跟朝堂扯上關係的時候來了,而李倓,自然要從頭開始,麵對這些他本不願麵對的東西。
畢竟這種事又不用自己親自抬著棺材往皇陵裏麵送,隻不過是指點指點禮部那些人這個事兒怎麽辦,是大辦還是小辦就完事了。
果然,在李豫走了之後不長時間,興慶宮的宮女就來報了,說是禮部尚書帶著幾個侍郎已經在宮門外候著了。
而且讓李倓有點震驚的是,已經幾乎八十歲,馬上就要告老還鄉了的老宰相苗晉卿和如今在朝堂上地位出眾的權臣元載竟然也到了興慶宮的門口,苗晉卿說是要最後見李隆基一麵,而元載卻是要等著李倓。
一聽這話,李倓的嘴角馬上浮現出了一絲冷笑,這李隆基才剛剛西去不過一個時辰,太極宮和興慶宮裏麵傳遞出來的這些個信號顯然是讓有些人在朝堂上坐不住了,要開始準備站隊了。
李豫是太子,這在大唐的朝堂上是沒有任何異議的,不過所有朝臣也都知道,自從李亨登基以來,好幾次的硬仗都是在李倓的帶領下拿下的。
這不光導致李倓在武將之中有著極高的唿聲,也導致了李倓手裏麵的兵馬越來越多,到了現在,除了郭子儀和李光弼手裏麵還各自有點人馬之外,大唐的大部分人馬已經都掌握在了李倓的手裏。
在這個信號發生了之前,所有人都不知道大唐的皇位歸屬,畢竟李豫現在還穩穩的坐在太子的位置上,而且李豫和李倓兄弟倆一直以來就沒有什麽矛盾,在這樣的情況下,幾乎所有的朝臣都是不敢輕舉妄動的。
不過李隆基西去,竟然直接讓李倓負責這治喪之事,情況可就有點有意思了。
雖然一般的官吏還並不敢隨意站隊,不過像是元載這樣專門玩弄權術的家夥,這個時候可就有點安耐不住了。
李豫天天在朝堂上晃悠,他是個什麽性格元載是了解的,所以他明白,就算是這個時候自己稍微向李倓靠攏了一下,到時候萬一還是李豫上位,對自己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而李倓,因為幾乎就沒在朝堂上呆過,所以不管是幾品的官,對於李倓的脾氣都是吃不透的,他們幾乎隻知道李倓打仗是一把好手,別的可就一概不知了。
至於苗晉卿,李倓倒是不覺得他能有什麽別的心眼,隻不過是跟他年歲差不多的李隆基忽然之間去了,心裏麵有些感慨罷了。
“去把苗晉卿給本王召進來,其他的人,繼續在外麵候著!”
李倓下了這麽一個命令之後,繼續在李隆基的寢宮門外坐定。
元載這樣的人,他絕對是看不上的,真正為大唐出點力的事他不行,玩弄權術卻是第一名,李倓心裏麵早就已經想好了,隻要是自己上位了,在大唐朝堂上的第一刀就是這樣的人。
不過對付這些個滾刀肉,自古以來對於皇帝就不是什麽容易的事,因為不少人當看清了皇帝的套路之後,大都會做的一件事就是抱團忽悠皇帝,一般的皇帝真要是到了這個時候基本上也就蒙圈了,會在朝臣們抱團之下覺得自己是不是什麽地方做錯了。
但是李倓卻絕對不會是那種人的,他想要做的事,特別是對付那些個自己壓根就看不起的人,那一定是正麵剛,連拐彎都不會拐的。
這樣的情況一出現,李倓對於自己要是真的有一天坐在朝堂上的那個位置上那是更加的期待了,甚至想要看看這幫牛鬼蛇神到底會給自己使出什麽套路。
跟帶著兵馬真刀真槍的打仗不一樣,這樣看不見硝煙的戰爭顯然也是非常有意思的。
從這一刻開始,李倓感覺到自己在大唐的路好像是快要走到了第二個階段了,雖然前方的障礙還是非常之多,不過李倓的心氣顯然也是很足的。
正思索著日後自己可能會麵對的情況呢,一陣子急匆匆的腳步之後,一名已然是須發皆白的老者出現在了李倓的麵前。
“建寧王,可否讓老臣到這床榻邊上送太上皇最後一程?”
來的正是已經八十歲的老宰相苗晉卿,他見了李倓之後,幾乎是老淚縱橫的對李倓提出了這個請求,而什麽治喪的事兒,那是一句都沒說出來。
這才是真正的重視跟李隆基的君臣之情的人,李倓自然會滿足他的這個願望,當時就一把將苗晉卿扶了起來,之後對身邊的宮女說道:“讓他好好跟太上皇告別吧!”
苗晉卿被宮女帶進了李隆基的寢宮,他也是這滿朝文武之中唯一的一個親自到了李隆基麵前吊唁的,而門外的那些個禮部的官吏和元載,則是一點進來的意思都沒有,他們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為了見一見這一迴來就能主導太上皇喪事的建寧王。
苗晉卿進去了之後,李倓依舊沒有去門外見那些等著他的人,直到多了約莫一炷香的時間,苗晉卿在宮女的攙扶之下走了出來,滿是褶皺的臉上已經布滿了淚水。
“你去把老爺子送迴他的府邸中去吧!”
李倓眼看著苗晉卿的確是萬分的悲傷,直接就讓那宮女把一把年紀的他送迴了府中。
而在苗晉卿離開之前,他對著李倓施禮之後說道:“太上皇下葬皇陵之後,請建寧王允許老臣還鄉吧!”
說完了之後,在宮女的攙扶之下直接離開了。
看著這老人家的背影,李倓再看向外麵,微微的搖了搖頭,他知道,這位老人家才是真正手眼通透的人,看破了,但是人家也要退出去了,這份格局,還真不愧於他八十歲的年紀。
送走了苗晉卿,李倓知道自己該去會會門口的那些人了,禮部的人是李亨讓他們過來聽自己的安排的,不過元載是怎麽知道這件事並且的確時間出現在這的,這裏麵值得深究的事兒可就有點多了。
於是,到了大唐之後第一次跟朝堂扯上關係的時候來了,而李倓,自然要從頭開始,麵對這些他本不願麵對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