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你們都沒有對陛下迴報這件事,想來你們也是知道這件事陛下要事知道了,會有多麽嚴重的後果,魚朝恩乃是陛下最為信任的宦官,時常在北衙的你們應該比我這個常年在外征戰的皇子知道的多。”
他們這麽一聽,馬上就知道了這件事可能是李倓也還沒迴報給李亨呢,當時就都送了口氣。
“如此大唐風雨飄搖,叛軍在河北道坐擁大量兵力,隻有把這河北道拿下來了,大唐才能算是安穩了,所以軍中正是用人之際,本王不想讓你們因為這件事就失去了為我大唐效忠的機會,不論如何,我河北道軍中還是一直有你們的一席之地的。”
這些禁軍在跟漁陽突騎的拚殺中甚至在小範圍還能占據一定的上風,李倓是看在眼裏的,顯然他們在禁軍中也都是出類拔萃的人,這也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明了李亨對於魚朝恩的重視程度。
“如此,我就帶弟兄們先行謝過建寧王了,建寧王才是真的能為大唐鞠躬盡瘁之人,我等都願意追隨建寧王。”
這個人說完了之後,他身後的禁軍也是唿啦啦跪倒了一大片,顯然,他就是這支隊伍的領頭人了。
“好!你留下,咱們商量一個怎麽迴報這件事,其他人等迴到自己的營帳去吧。”
留下了這麽一個人之後,李倓像是了解了一下他到底是幹啥的,一問之下才知道他是羽林軍中的一個中郎將,本來是一路護佑著李隆基從長安到蜀中,又從蜀中迴到長安城的。
但迴了長安城之後,李隆基也是為了讓李亨放心,大幅度的削減了羽林軍的編製,僅留下幾百人負責興慶宮內外的安全,剩下的人也就交給李亨處置了,他和他麾下的這些弟兄就在這其中。
換句話說,他們其實真正忠於的還是李隆基老爺子,隻不過現在坐在大唐皇帝位置上的是李亨,他們有些不得已罷了。
而且從他的話語中,李倓也發現了他們對於魚朝恩這樣的人同樣是打心眼裏看不起,這迴魚朝恩被抓了,他們怕的也不過就是李亨的怪罪,而不是什麽別的。
“既然這樣,為了不影響這一戰的大局,咱們可以如此迴報,就說魚朝恩親自到了戰場上,奮勇殺敵,殺的興起之後,不小心被敵軍所擒,這才為國捐軀,讓陛下厚待他的家人,也不算是辱沒了他,如何?”
那位羽林軍的中郎將名叫張震,聽李倓這麽一說,攥著拳頭沉聲答道:“我知郡王也是為了我等好,但為了保護他,我羽林軍損失了數十人,這些人要是到了軍中,也都是精銳人馬,要不是魚朝恩在遭受了敵襲之後一味的亂跑,又怎會損失這麽多?要是他這樣都算得上是為國捐軀,我麾下的那些弟兄又算是什麽?”
顯然,這張震乃是一個有血有肉的真漢子。
“好!有你這句話,本王也不會讓在這一戰中死去的將士們白白死去的,這件事要是說起來,本王的責任才是最大的,雖說在對陛下的迴報中就不要提及了,但本王會對他們的家人有個說法的,你們剩下的這些人,要是不嫌棄的話就在我河北道的騎兵之中,我還封你個中郎將的職位,統帥數百騎兵,如何?”
張震一聽李倓這麽說,當時就對著李倓拜下來了,因為李倓要是也跟他們一起迴報的話,不少的仇恨其實就被李倓給吸引過去了,畢竟魚朝恩是跟著李倓出征的,主要的責任肯定就在李倓了。
李倓其實本來還真就沒想著承擔這點責任,但今天一聽到因為自己布置的這件事讓本來好好的幾十個羽林軍將士折損了,心裏麵也是不怎麽痛快,索性就想著自己多承擔一些這個責任也就得了,畢竟魚朝恩已經死了,李亨又能把自己如何呢?
李倓和張震當夜就各自寫了一封書信,送往了長安城。
而讓李倓感覺十分搞笑的一件事是張震收拾了魚朝恩遺留在軍營裏麵的東西給了李倓之後,李倓在其中發現了三四封準備給李亨的書信,這裏麵幾乎全部都是無中生有的貶低李倓和郭子儀、李光弼三人的,其中李倓占最多的比例,其次就是跟他相處的時間最長的李光弼了。
李倓可以想象的是一旦李亨真的看到了這些書信並且相信裏那裏麵所說的話,他們三以後可就真的危險了。
看到了這些書信之後,李倓覺得自己這件事做的真的是沒錯。
在他和張震的書信都發走了之後,在這個夜裏又出現了一件事,史思明派遣了一個使者的,讓這個使者拿著一個木盒,到了居中的李光弼的軍營之外,將木盒放置在了軍營的門外。
那木盒之中裝著的正是魚朝恩的首級。
顯然,史思明把魚朝恩抓迴去了之後一問才知道,魚朝恩除了是個宦官無法上陣殺敵之外,對於唐軍軍中有用的事兒知道的也是十分少的,他在軍中唯一琢磨的幾乎就是在說李倓他們三個人的壞話,別的啥都沒研究。
也正是他這樣心裏麵一點真東西都沒有的情況,讓史思明當天就把他的腦袋給砍下來了,在史思明看來,這個家夥唯一的作用可能就是威懾威懾唐軍了。
但是史思明不知道的是,他在李光弼的軍中待了那麽長的時間,可謂是從李光弼到他麾下的一個普普通通的士卒都是十分的討厭他的,恨不能他早點死了。
這忽然之間他的腦袋就被叛軍的使者給擺在了李光弼的營帳外麵了,給李光弼報信的將領都是幾乎歡唿著把這個消息告知了李光弼。
李光弼雖然裝作這件事的發生讓他十分意外,但心裏麵也算是鬆了一大口氣,頭一次竟然還有點感謝史思明的意思。
史思明這一刀把魚朝恩的腦袋砍下來了,對於他來說不過就是個不起眼的小事,但對於唐軍,這個事可太大了,太有用了!
他們這麽一聽,馬上就知道了這件事可能是李倓也還沒迴報給李亨呢,當時就都送了口氣。
“如此大唐風雨飄搖,叛軍在河北道坐擁大量兵力,隻有把這河北道拿下來了,大唐才能算是安穩了,所以軍中正是用人之際,本王不想讓你們因為這件事就失去了為我大唐效忠的機會,不論如何,我河北道軍中還是一直有你們的一席之地的。”
這些禁軍在跟漁陽突騎的拚殺中甚至在小範圍還能占據一定的上風,李倓是看在眼裏的,顯然他們在禁軍中也都是出類拔萃的人,這也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明了李亨對於魚朝恩的重視程度。
“如此,我就帶弟兄們先行謝過建寧王了,建寧王才是真的能為大唐鞠躬盡瘁之人,我等都願意追隨建寧王。”
這個人說完了之後,他身後的禁軍也是唿啦啦跪倒了一大片,顯然,他就是這支隊伍的領頭人了。
“好!你留下,咱們商量一個怎麽迴報這件事,其他人等迴到自己的營帳去吧。”
留下了這麽一個人之後,李倓像是了解了一下他到底是幹啥的,一問之下才知道他是羽林軍中的一個中郎將,本來是一路護佑著李隆基從長安到蜀中,又從蜀中迴到長安城的。
但迴了長安城之後,李隆基也是為了讓李亨放心,大幅度的削減了羽林軍的編製,僅留下幾百人負責興慶宮內外的安全,剩下的人也就交給李亨處置了,他和他麾下的這些弟兄就在這其中。
換句話說,他們其實真正忠於的還是李隆基老爺子,隻不過現在坐在大唐皇帝位置上的是李亨,他們有些不得已罷了。
而且從他的話語中,李倓也發現了他們對於魚朝恩這樣的人同樣是打心眼裏看不起,這迴魚朝恩被抓了,他們怕的也不過就是李亨的怪罪,而不是什麽別的。
“既然這樣,為了不影響這一戰的大局,咱們可以如此迴報,就說魚朝恩親自到了戰場上,奮勇殺敵,殺的興起之後,不小心被敵軍所擒,這才為國捐軀,讓陛下厚待他的家人,也不算是辱沒了他,如何?”
那位羽林軍的中郎將名叫張震,聽李倓這麽一說,攥著拳頭沉聲答道:“我知郡王也是為了我等好,但為了保護他,我羽林軍損失了數十人,這些人要是到了軍中,也都是精銳人馬,要不是魚朝恩在遭受了敵襲之後一味的亂跑,又怎會損失這麽多?要是他這樣都算得上是為國捐軀,我麾下的那些弟兄又算是什麽?”
顯然,這張震乃是一個有血有肉的真漢子。
“好!有你這句話,本王也不會讓在這一戰中死去的將士們白白死去的,這件事要是說起來,本王的責任才是最大的,雖說在對陛下的迴報中就不要提及了,但本王會對他們的家人有個說法的,你們剩下的這些人,要是不嫌棄的話就在我河北道的騎兵之中,我還封你個中郎將的職位,統帥數百騎兵,如何?”
張震一聽李倓這麽說,當時就對著李倓拜下來了,因為李倓要是也跟他們一起迴報的話,不少的仇恨其實就被李倓給吸引過去了,畢竟魚朝恩是跟著李倓出征的,主要的責任肯定就在李倓了。
李倓其實本來還真就沒想著承擔這點責任,但今天一聽到因為自己布置的這件事讓本來好好的幾十個羽林軍將士折損了,心裏麵也是不怎麽痛快,索性就想著自己多承擔一些這個責任也就得了,畢竟魚朝恩已經死了,李亨又能把自己如何呢?
李倓和張震當夜就各自寫了一封書信,送往了長安城。
而讓李倓感覺十分搞笑的一件事是張震收拾了魚朝恩遺留在軍營裏麵的東西給了李倓之後,李倓在其中發現了三四封準備給李亨的書信,這裏麵幾乎全部都是無中生有的貶低李倓和郭子儀、李光弼三人的,其中李倓占最多的比例,其次就是跟他相處的時間最長的李光弼了。
李倓可以想象的是一旦李亨真的看到了這些書信並且相信裏那裏麵所說的話,他們三以後可就真的危險了。
看到了這些書信之後,李倓覺得自己這件事做的真的是沒錯。
在他和張震的書信都發走了之後,在這個夜裏又出現了一件事,史思明派遣了一個使者的,讓這個使者拿著一個木盒,到了居中的李光弼的軍營之外,將木盒放置在了軍營的門外。
那木盒之中裝著的正是魚朝恩的首級。
顯然,史思明把魚朝恩抓迴去了之後一問才知道,魚朝恩除了是個宦官無法上陣殺敵之外,對於唐軍軍中有用的事兒知道的也是十分少的,他在軍中唯一琢磨的幾乎就是在說李倓他們三個人的壞話,別的啥都沒研究。
也正是他這樣心裏麵一點真東西都沒有的情況,讓史思明當天就把他的腦袋給砍下來了,在史思明看來,這個家夥唯一的作用可能就是威懾威懾唐軍了。
但是史思明不知道的是,他在李光弼的軍中待了那麽長的時間,可謂是從李光弼到他麾下的一個普普通通的士卒都是十分的討厭他的,恨不能他早點死了。
這忽然之間他的腦袋就被叛軍的使者給擺在了李光弼的營帳外麵了,給李光弼報信的將領都是幾乎歡唿著把這個消息告知了李光弼。
李光弼雖然裝作這件事的發生讓他十分意外,但心裏麵也算是鬆了一大口氣,頭一次竟然還有點感謝史思明的意思。
史思明這一刀把魚朝恩的腦袋砍下來了,對於他來說不過就是個不起眼的小事,但對於唐軍,這個事可太大了,太有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