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倓話音一落,張巡和南霽雲以及李倓身後的幾個將領全部都高高的舉起自己的兵器,口中高喊:“誓殺叛軍,奪迴長安!”
一時間,騎兵這邊的氣勢萬分高漲,他們這麽一喊,把旁邊李嗣業帶著的幾萬步卒的士氣也給帶動起來了,李嗣業見狀心說這我還不趕緊跟上?於是乎舉起自己的大刀也跟著喊起來了。
這麽一來,唐軍的前部幾乎是在呐喊聲中就衝向了叛軍在長安城北布下的陣地。
叛軍由李歸仁、安守忠和張通儒等大將帶領的十來萬人馬也早就已經在城外候著了,他們是知道唐軍除了強攻之外肯定也沒啥辦法的,本來也是可以在長安城裏麵死守不出的。
但他們幾個稍微商量了一下子,發現這麽辦了對叛軍的士氣可能會產生不太好的影響,再有就是一旦他們就這麽龜縮在城裏麵了,萬一唐軍到了城下之後激起了城裏人的反抗之心,趁著他們不注意再來個裏應外合,那可就全都亂了。
畢竟叛軍到了長安城之後,也並不是把之前大唐的官吏都給斬殺了,留下了一批人為他們所用,這部分人一旦反悔了,那動員的力量也是不可小覷的啊。
當然,要不是這幫家夥到了長安城裏麵之後跟土匪一樣的行徑,他們倒是也不能心虛這個事兒。
就這麽一考慮,幾個人索性一咬牙一跺腳,直接帶著大軍就出城了,畢竟在他們看來唐軍不過也就是東拚四湊整出來的一幫臨時戰士。
他們之前一路殺到了關內,實在是太輕鬆了,隻要這迴再嬴一次,大唐的氣數就徹底盡了,一旦能在陣前把郭子儀或者是李豫這樣的人給斬殺了,在他們大燕那就是不世之功啊。
唐軍出兵,是為了拿迴屬於自己的東西,拿不迴來的話,他們顯然就沒有退路了,但是叛軍守城,則是為了他們的功名利祿,這裏麵的區別,也算是旁觀者清了。
其實唐軍的營地距離叛軍擺好了陣勢的地方並不遠,雙方對於對方的位置都是心知肚明,隻不過叛軍想要節省點體力,並不想先進攻罷了。
李倓帶著的是騎兵,在這樣的對壘中,他的任務當然十分明確,就是要最先到達敵軍的陣地,用騎兵的衝擊力把敵軍的第一道防線給衝開,這樣一來緊隨其後的李嗣業才可以有跟敵軍短兵相接的機會。
“他娘的,唐軍怎麽會有一隊騎兵?他們跟迴紇人借兵的事不是已經失敗了嗎,這又是哪裏來的騎兵?”
李歸仁這個時候正站在城牆上督戰,遠遠的一看唐軍衝鋒的隊伍裏麵竟然是煙塵四起,一隊數量不少的騎兵衝殺過來了,當時就心裏一顫。
按他們之前的了解,大唐是沒有成規模的騎兵的,東拉西扯的弄到個一千個騎兵的確有可能,但那不會對他們形成什麽真正的威脅,但現在看來,情況好像不是他想象的那樣了。
“北平王放心,這些騎兵不過就是一群烏合之眾,怕是到了陣前也起不到什麽作用,咱們按照之前的謀劃行事,唐軍必敗!”
身邊的將領這麽一說,李歸仁的心思還算是稍微放下了一些,而且對於唐軍的這一次進攻,他們早就已經定下計策了。
對於這次唐軍的主心骨郭子儀,李歸仁的心裏麵也是有著一口惡氣的,就在幾個月之前,郭子儀曾經讓他這個叛軍的北平王顏麵掃地。
當時郭子儀率軍正趕赴鳳翔,李歸仁得知後正是帶著五千精銳騎兵在三原縣北截擊郭子儀。
不料郭子儀早有準備,派仆固懷恩、李若幽等設伏於白渠留連橋,把沒有防備的李歸仁殺的幾乎是片甲不留。
李歸仁最後更是無奈之下從橋上直接跳了下去,要不是水性還可以,早就不知道淹死在哪了。
這件事被李歸仁看成是奇恥大辱,所以這迴他早就下定決心想要讓郭子儀也嚐一嚐當初他的滋味。
轉眼之間,李倓率領騎兵已經是殺到了叛軍的近前了。
“南將軍,叛軍早就已經發現了我大唐的騎兵,卻沒有絲毫變陣,這其中怕是有詐啊,一旦廝殺起來了,萬萬不可貪功,咱們人少,暫時隻起突擊之用,不可任由將士們打散了陣型去殺敵!”
李倓眼看著叛軍舉著盾牌長槍距離自己越發的近了,心裏麵疑惑更甚,麵對騎兵這麽大的衝擊力,叛軍竟然都不調整自己的陣型,這裏麵要是沒事,說出去誰都不信。
說時遲,但是那時是真快啊,李倓的騎兵風馳電掣的就到了敵軍的陣前了,眾將士一邊快速的催動戰馬,一邊舉起各自手中的兵器就要往下砍殺。
叛軍們也的確是從他們手中的弓箭和盾牌阻隔了一下,但是還沒等怎麽樣的,叛軍的前軍就直接轉身開始往後跑了。
“這叛軍怎地如此不堪一擊?”
一馬當先的南霽雲一看這個情況,當時心裏麵也是有點蒙圈,按道理說長安城對於叛軍這麽重要,怎麽能這些騎兵稍微衝擊一下就不行了呢?
想起李倓剛剛的囑托,南霽雲有點迴過神來了,急忙下令道:“傳令,眾將士不要散亂,保持陣型,等待郡王的將令!”
其實這樣的時候是非常考驗一支隊伍的紀律性的。
在這戰場上,敵軍的腦袋就是戰功,而戰功是可以換來功名利祿的東西,所以每每發生戰爭,一旦一方占據了優勢之後,不少戰士為了爭奪盡可能多的戰功就會癡迷與斬殺敵軍,這樣一來,隊伍散了,再想要集結可就難了。
但睢陽騎兵得了南霽雲的號令之後,並沒有去跟四散奔逃的敵軍顫抖,而是在一波衝鋒之後很快就又聚攏在了南霽雲和李倓的身邊,等著下一次將令。
就在這時,李嗣業帶著的步兵也終於姍姍來遲,殺入了敵陣之中。
城牆上的李歸仁看到這一幕,非但沒有任何的慌亂之色,反而是露出了一絲略顯猥瑣的笑容。
一時間,騎兵這邊的氣勢萬分高漲,他們這麽一喊,把旁邊李嗣業帶著的幾萬步卒的士氣也給帶動起來了,李嗣業見狀心說這我還不趕緊跟上?於是乎舉起自己的大刀也跟著喊起來了。
這麽一來,唐軍的前部幾乎是在呐喊聲中就衝向了叛軍在長安城北布下的陣地。
叛軍由李歸仁、安守忠和張通儒等大將帶領的十來萬人馬也早就已經在城外候著了,他們是知道唐軍除了強攻之外肯定也沒啥辦法的,本來也是可以在長安城裏麵死守不出的。
但他們幾個稍微商量了一下子,發現這麽辦了對叛軍的士氣可能會產生不太好的影響,再有就是一旦他們就這麽龜縮在城裏麵了,萬一唐軍到了城下之後激起了城裏人的反抗之心,趁著他們不注意再來個裏應外合,那可就全都亂了。
畢竟叛軍到了長安城之後,也並不是把之前大唐的官吏都給斬殺了,留下了一批人為他們所用,這部分人一旦反悔了,那動員的力量也是不可小覷的啊。
當然,要不是這幫家夥到了長安城裏麵之後跟土匪一樣的行徑,他們倒是也不能心虛這個事兒。
就這麽一考慮,幾個人索性一咬牙一跺腳,直接帶著大軍就出城了,畢竟在他們看來唐軍不過也就是東拚四湊整出來的一幫臨時戰士。
他們之前一路殺到了關內,實在是太輕鬆了,隻要這迴再嬴一次,大唐的氣數就徹底盡了,一旦能在陣前把郭子儀或者是李豫這樣的人給斬殺了,在他們大燕那就是不世之功啊。
唐軍出兵,是為了拿迴屬於自己的東西,拿不迴來的話,他們顯然就沒有退路了,但是叛軍守城,則是為了他們的功名利祿,這裏麵的區別,也算是旁觀者清了。
其實唐軍的營地距離叛軍擺好了陣勢的地方並不遠,雙方對於對方的位置都是心知肚明,隻不過叛軍想要節省點體力,並不想先進攻罷了。
李倓帶著的是騎兵,在這樣的對壘中,他的任務當然十分明確,就是要最先到達敵軍的陣地,用騎兵的衝擊力把敵軍的第一道防線給衝開,這樣一來緊隨其後的李嗣業才可以有跟敵軍短兵相接的機會。
“他娘的,唐軍怎麽會有一隊騎兵?他們跟迴紇人借兵的事不是已經失敗了嗎,這又是哪裏來的騎兵?”
李歸仁這個時候正站在城牆上督戰,遠遠的一看唐軍衝鋒的隊伍裏麵竟然是煙塵四起,一隊數量不少的騎兵衝殺過來了,當時就心裏一顫。
按他們之前的了解,大唐是沒有成規模的騎兵的,東拉西扯的弄到個一千個騎兵的確有可能,但那不會對他們形成什麽真正的威脅,但現在看來,情況好像不是他想象的那樣了。
“北平王放心,這些騎兵不過就是一群烏合之眾,怕是到了陣前也起不到什麽作用,咱們按照之前的謀劃行事,唐軍必敗!”
身邊的將領這麽一說,李歸仁的心思還算是稍微放下了一些,而且對於唐軍的這一次進攻,他們早就已經定下計策了。
對於這次唐軍的主心骨郭子儀,李歸仁的心裏麵也是有著一口惡氣的,就在幾個月之前,郭子儀曾經讓他這個叛軍的北平王顏麵掃地。
當時郭子儀率軍正趕赴鳳翔,李歸仁得知後正是帶著五千精銳騎兵在三原縣北截擊郭子儀。
不料郭子儀早有準備,派仆固懷恩、李若幽等設伏於白渠留連橋,把沒有防備的李歸仁殺的幾乎是片甲不留。
李歸仁最後更是無奈之下從橋上直接跳了下去,要不是水性還可以,早就不知道淹死在哪了。
這件事被李歸仁看成是奇恥大辱,所以這迴他早就下定決心想要讓郭子儀也嚐一嚐當初他的滋味。
轉眼之間,李倓率領騎兵已經是殺到了叛軍的近前了。
“南將軍,叛軍早就已經發現了我大唐的騎兵,卻沒有絲毫變陣,這其中怕是有詐啊,一旦廝殺起來了,萬萬不可貪功,咱們人少,暫時隻起突擊之用,不可任由將士們打散了陣型去殺敵!”
李倓眼看著叛軍舉著盾牌長槍距離自己越發的近了,心裏麵疑惑更甚,麵對騎兵這麽大的衝擊力,叛軍竟然都不調整自己的陣型,這裏麵要是沒事,說出去誰都不信。
說時遲,但是那時是真快啊,李倓的騎兵風馳電掣的就到了敵軍的陣前了,眾將士一邊快速的催動戰馬,一邊舉起各自手中的兵器就要往下砍殺。
叛軍們也的確是從他們手中的弓箭和盾牌阻隔了一下,但是還沒等怎麽樣的,叛軍的前軍就直接轉身開始往後跑了。
“這叛軍怎地如此不堪一擊?”
一馬當先的南霽雲一看這個情況,當時心裏麵也是有點蒙圈,按道理說長安城對於叛軍這麽重要,怎麽能這些騎兵稍微衝擊一下就不行了呢?
想起李倓剛剛的囑托,南霽雲有點迴過神來了,急忙下令道:“傳令,眾將士不要散亂,保持陣型,等待郡王的將令!”
其實這樣的時候是非常考驗一支隊伍的紀律性的。
在這戰場上,敵軍的腦袋就是戰功,而戰功是可以換來功名利祿的東西,所以每每發生戰爭,一旦一方占據了優勢之後,不少戰士為了爭奪盡可能多的戰功就會癡迷與斬殺敵軍,這樣一來,隊伍散了,再想要集結可就難了。
但睢陽騎兵得了南霽雲的號令之後,並沒有去跟四散奔逃的敵軍顫抖,而是在一波衝鋒之後很快就又聚攏在了南霽雲和李倓的身邊,等著下一次將令。
就在這時,李嗣業帶著的步兵也終於姍姍來遲,殺入了敵陣之中。
城牆上的李歸仁看到這一幕,非但沒有任何的慌亂之色,反而是露出了一絲略顯猥瑣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