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兒,你在看什麽?”袁紹看著袁尚凝重的麵容,不禁發問道。
“父親,大師哥就在此附近。”袁尚滿臉凝重,目光如電地盯著山坡之上。
“大師哥?”袁紹忍不住一臉疑惑的問道。
袁尚微微點了點頭,沉聲道:“老師有八位學生,隻有大師哥有此施毒風變之手段!”
“哦?!乃何人?”袁紹對之前的毒風還有些心有餘悸。
“賈詡—賈文和!”
曾令俞風驚顫的目光正是出自山坡之上的水鏡八賢之首—賈詡!
“軍師,現待如何?”繡少看著山下袁紹大軍,似有些心急地問道。
賈詡擄了擄黑須,似自言自語地微微笑道:“不想袁紹軍中也有高人,看來天還不亡袁紹。”
“繡少”聞言,“呯”的一聲拔出銀槍,卻被賈詡伸手攔住:“繡少,不可魯莽。文醜一人你尚沒有十分把握勝他,若再加上顏良?你可有信心全身而退?!”
“繡少”一臉的躍躍欲試,但賈詡所言非虛,遂即“呯”的一聲,又將銀槍插迴地麵,憤憤道:“此番便宜了袁紹老賊!”
賈詡微微笑道:“袁紹終不能長久,就讓他多活些時日。”
說完,飄然朝山下走去,“繡少”又恨恨地看了一眼袁紹大軍,遂即提槍隨賈詡往山下而去。
同時,袁尚感覺到一股壓迫感消逝,遂即收迴目光,長籲了口氣道:“賈詡走了!”
袁紹驚奇地“哦”了一聲,同時對自己的愛子有此本領大感欣喜,忍不住滿麵笑容道:“水鏡先生果然名不虛傳,待迴到渤海,尚兒定能大展宏圖!”
袁尚微微一笑,遂即笑容一斂,出其冷靜地說道:“父親,我等暫不迴渤海!”
袁紹聞言,禁不住一臉疑惑地看著袁尚英氣逼人的麵容。
“我已說服各路諸侯,再取洛陽!”袁尚看著洛陽的方向,淡淡地說道。
“副將!把糧車駛過來!”
“耿武,你這是何意?”說話者乃冀州刺史—韓馥。
“主公,你看那邊。”韓馥帳下謀士—耿武望著前方說道。
韓馥循著耿武的目光望去,隻見一大批難民正往營前而來。
“耿武的意思是,將部分糧草分於他們。”耿武微笑道。
“什……什麽?!”
“主公,仁者無敵啊!”
仁者……無敵?!
“嘖嘖!郭圖你看,不曾想韓馥還有如此多軍糧!”
“收買人心,壯大仁威!名聲這東西,主公倒是很喜歡啊。”
“快,將我們的糧車也駛過來!”
“賑濟災民,大公子為主公壯仁威了!”
“知道收買人心,譚兒做的不錯!”袁紹望著營外長子—袁譚派糧,微微點了點頭道。
“曹操、孫堅已敗,看來數天下英雄,唯主公你了!”
“文醜啊,勝敗乃兵家常事,英雄是要經曆波折的。告訴尚兒,他年紀尚輕,萬事不需急進。至少,收買人心此事,他倒不及譚兒了。”
“太遲了!他們在幹什麽!”袁尚正在為迎接自己請來的人物作準備,不想望見袁譚向災民派發糧草,一臉怒容。
“哎,守衛,河北有書信袁尚公子!”又已結成同盟的盟軍大營寨門口,一名頭戴鬥笠之人喚著守衛。
“是公子的印章,可以了!”守衛看了看說道。
“都給我站好!公子的貴客快要到了!”一聲厲吼傳來。
“高將軍,時辰不早了,貴客似不會來了,就讓……”守衛喃喃道。
“軍威不可失,這乃主公交代的,我高覽絕不馬虎!”
戴鬥笠之人順眼瞧前,見是一位滿麵腮胡,燕額虎頸,氣勢非凡之人。
高覽引著來人朝大帳而去,口中不時地喃喃道:“這麽多精兵強將,若要一舉殲滅董卓,實在乃輕而易舉之事。整日軍議,議而不決,可打勝仗嗎?”
“咕嚕咕嚕!”“想不到戰場之上還有如此尤物!哈哈哈……來來來,幹!”
高覽拉起帳簾,見帳內一片歡聲笑語,歌舞升平得春光景象,不禁呆立在帳前,難以置信的神情立現麵龐。
“恭喜袁紹兄平安而來!來來來,袁紹兄,快幹了它!”北平太守公孫瓚、河內太守王匡、兗州刺史劉岱、上黨太守張楊等一眾人齊齊舉杯。
“諸位有心,紹先飲為盡!”坐於正中央的袁紹舉杯言到。
高覽望著帳內情形,憤憤道:“還是不肯出兵?這群人到底在想什麽?!”
“你還看不出嗎?這根本就是一場鬧劇!當初因為害怕董卓坐大,而集結的聯盟,現觀董卓已從洛陽撤退,又重新集結,為的隻是自己。互相吞並,才是此行的真正目的!”
高覽一愣,遂即盯著鬥笠之人冷喝道:“別以為是公子的親信便可胡言!汝可知擾亂軍心的下場嗎?”
“嗬嗬,你果然是個新丁。可猜想誰先會被吞並?”
“無人會被吞並,我隻知有人將會人頭落地!”高覽冷聲道。“錚!”高覽佩劍出鞘。
“首先,就是那些隻願提供糧草而不肯出兵的那些諸侯。喬瑁就是例證!不過,也別給這些等人蒙騙!他們計算精密,隻要盟友精兵盡出,他們就會停止供糧,讓前線的軍士全部送死,率先出兵的忠臣義士—孫堅便是鐵證!”
鬥笠之人說的句句都是事實,高覽不禁呆怔了片響,遂即冷然道:“主公不是這種人!汝未看到主公又重新集結諸侯,前往洛陽追擊董卓嗎?!”
“嗬嗬,袁紹出兵,隻因此乃搶奪洛陽的大好時機,換作別人也會這麽做的!將軍看的出來有一腔正義之心,然而卻錯投了主子,可惜!”
“你這個神出鬼沒的信差。我倒想知道,你帶了一封怎樣的信給我?!”袁尚的聲音從旁邊傳來。
“我帶來的信,是給一個肯種田的莊稼人。”
“他,隻說對了一半,因為眾諸侯的奸詐,已令他誤會了父親。”袁尚微笑著衝著高覽言到。
“我當然明白你們在想什麽,袁紹的籍口隻有一個。滅董卓的同時,也要排除內憂,漢室才可恢複!隻是國賊未除,我方便互相消耗,這正中了董卓的下懷了。”
“既無救國之心,這群人與賊又有何分別?”袁尚看著帳內眾歡聲笑語的諸侯,冷笑道。
“但可恥的是,任由兩位忠臣去送死,你們責無旁貸!”
“父親,大師哥就在此附近。”袁尚滿臉凝重,目光如電地盯著山坡之上。
“大師哥?”袁紹忍不住一臉疑惑的問道。
袁尚微微點了點頭,沉聲道:“老師有八位學生,隻有大師哥有此施毒風變之手段!”
“哦?!乃何人?”袁紹對之前的毒風還有些心有餘悸。
“賈詡—賈文和!”
曾令俞風驚顫的目光正是出自山坡之上的水鏡八賢之首—賈詡!
“軍師,現待如何?”繡少看著山下袁紹大軍,似有些心急地問道。
賈詡擄了擄黑須,似自言自語地微微笑道:“不想袁紹軍中也有高人,看來天還不亡袁紹。”
“繡少”聞言,“呯”的一聲拔出銀槍,卻被賈詡伸手攔住:“繡少,不可魯莽。文醜一人你尚沒有十分把握勝他,若再加上顏良?你可有信心全身而退?!”
“繡少”一臉的躍躍欲試,但賈詡所言非虛,遂即“呯”的一聲,又將銀槍插迴地麵,憤憤道:“此番便宜了袁紹老賊!”
賈詡微微笑道:“袁紹終不能長久,就讓他多活些時日。”
說完,飄然朝山下走去,“繡少”又恨恨地看了一眼袁紹大軍,遂即提槍隨賈詡往山下而去。
同時,袁尚感覺到一股壓迫感消逝,遂即收迴目光,長籲了口氣道:“賈詡走了!”
袁紹驚奇地“哦”了一聲,同時對自己的愛子有此本領大感欣喜,忍不住滿麵笑容道:“水鏡先生果然名不虛傳,待迴到渤海,尚兒定能大展宏圖!”
袁尚微微一笑,遂即笑容一斂,出其冷靜地說道:“父親,我等暫不迴渤海!”
袁紹聞言,禁不住一臉疑惑地看著袁尚英氣逼人的麵容。
“我已說服各路諸侯,再取洛陽!”袁尚看著洛陽的方向,淡淡地說道。
“副將!把糧車駛過來!”
“耿武,你這是何意?”說話者乃冀州刺史—韓馥。
“主公,你看那邊。”韓馥帳下謀士—耿武望著前方說道。
韓馥循著耿武的目光望去,隻見一大批難民正往營前而來。
“耿武的意思是,將部分糧草分於他們。”耿武微笑道。
“什……什麽?!”
“主公,仁者無敵啊!”
仁者……無敵?!
“嘖嘖!郭圖你看,不曾想韓馥還有如此多軍糧!”
“收買人心,壯大仁威!名聲這東西,主公倒是很喜歡啊。”
“快,將我們的糧車也駛過來!”
“賑濟災民,大公子為主公壯仁威了!”
“知道收買人心,譚兒做的不錯!”袁紹望著營外長子—袁譚派糧,微微點了點頭道。
“曹操、孫堅已敗,看來數天下英雄,唯主公你了!”
“文醜啊,勝敗乃兵家常事,英雄是要經曆波折的。告訴尚兒,他年紀尚輕,萬事不需急進。至少,收買人心此事,他倒不及譚兒了。”
“太遲了!他們在幹什麽!”袁尚正在為迎接自己請來的人物作準備,不想望見袁譚向災民派發糧草,一臉怒容。
“哎,守衛,河北有書信袁尚公子!”又已結成同盟的盟軍大營寨門口,一名頭戴鬥笠之人喚著守衛。
“是公子的印章,可以了!”守衛看了看說道。
“都給我站好!公子的貴客快要到了!”一聲厲吼傳來。
“高將軍,時辰不早了,貴客似不會來了,就讓……”守衛喃喃道。
“軍威不可失,這乃主公交代的,我高覽絕不馬虎!”
戴鬥笠之人順眼瞧前,見是一位滿麵腮胡,燕額虎頸,氣勢非凡之人。
高覽引著來人朝大帳而去,口中不時地喃喃道:“這麽多精兵強將,若要一舉殲滅董卓,實在乃輕而易舉之事。整日軍議,議而不決,可打勝仗嗎?”
“咕嚕咕嚕!”“想不到戰場之上還有如此尤物!哈哈哈……來來來,幹!”
高覽拉起帳簾,見帳內一片歡聲笑語,歌舞升平得春光景象,不禁呆立在帳前,難以置信的神情立現麵龐。
“恭喜袁紹兄平安而來!來來來,袁紹兄,快幹了它!”北平太守公孫瓚、河內太守王匡、兗州刺史劉岱、上黨太守張楊等一眾人齊齊舉杯。
“諸位有心,紹先飲為盡!”坐於正中央的袁紹舉杯言到。
高覽望著帳內情形,憤憤道:“還是不肯出兵?這群人到底在想什麽?!”
“你還看不出嗎?這根本就是一場鬧劇!當初因為害怕董卓坐大,而集結的聯盟,現觀董卓已從洛陽撤退,又重新集結,為的隻是自己。互相吞並,才是此行的真正目的!”
高覽一愣,遂即盯著鬥笠之人冷喝道:“別以為是公子的親信便可胡言!汝可知擾亂軍心的下場嗎?”
“嗬嗬,你果然是個新丁。可猜想誰先會被吞並?”
“無人會被吞並,我隻知有人將會人頭落地!”高覽冷聲道。“錚!”高覽佩劍出鞘。
“首先,就是那些隻願提供糧草而不肯出兵的那些諸侯。喬瑁就是例證!不過,也別給這些等人蒙騙!他們計算精密,隻要盟友精兵盡出,他們就會停止供糧,讓前線的軍士全部送死,率先出兵的忠臣義士—孫堅便是鐵證!”
鬥笠之人說的句句都是事實,高覽不禁呆怔了片響,遂即冷然道:“主公不是這種人!汝未看到主公又重新集結諸侯,前往洛陽追擊董卓嗎?!”
“嗬嗬,袁紹出兵,隻因此乃搶奪洛陽的大好時機,換作別人也會這麽做的!將軍看的出來有一腔正義之心,然而卻錯投了主子,可惜!”
“你這個神出鬼沒的信差。我倒想知道,你帶了一封怎樣的信給我?!”袁尚的聲音從旁邊傳來。
“我帶來的信,是給一個肯種田的莊稼人。”
“他,隻說對了一半,因為眾諸侯的奸詐,已令他誤會了父親。”袁尚微笑著衝著高覽言到。
“我當然明白你們在想什麽,袁紹的籍口隻有一個。滅董卓的同時,也要排除內憂,漢室才可恢複!隻是國賊未除,我方便互相消耗,這正中了董卓的下懷了。”
“既無救國之心,這群人與賊又有何分別?”袁尚看著帳內眾歡聲笑語的諸侯,冷笑道。
“但可恥的是,任由兩位忠臣去送死,你們責無旁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