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名徐榮步軍正欲押解曹操前往領賞,突聞一聲大喝傳來:“休傷吾主!”,慌忙迴身望去,隻見一將飛馬直衝而來。兩名步軍見了,棄了曹操,一陣慌亂地去撿地上的兵刃。可惜來將馬已近前,大刀閃過兩道銀光,兩名步軍血濺當場,隻能到閻王那去領賞了。
曹操驚魂未定,抬眼望去,乃曹洪也。曹洪,字子廉,是曹操的從弟(也就是現在的堂弟),年方二十出頭,自曹操興義兵之時,便已跟隨。曹操見是曹洪,心中稍定,但肩頭一陣陣劇痛襲來,額上不由地滲出豆大的汗珠。曹操忍著劇痛,沉聲道:“吾中箭至深,恐死於此矣,賢弟速速離去!”
曹洪已落下馬來,近前道:“主公速速上馬,洪願步行,力保主公無恙!”
曹操見曹洪一臉剛毅,忠心更是不言而喻,遂說道:“賊軍追至,汝棄馬,將奈何?”
曹洪看了看周圍,見徐榮追兵漸漸逼近,有些急道:“天下可無曹洪,但不可無主公,請主公速速上馬!”
曹操聞言,甚為感動,點頭道:“吾若再生,全賴汝之力也!”說著,掙紮著翻身躍上自己的戰馬。
曹洪扶住曹操,棄了自己的戰馬,提著大刀,脫了衣甲,跟著曹操而走。
約摸走至三四更天,前麵出現一條大河,阻住二人去路,後麵喊殺聲漸漸迫近。曹操不禁仰天長歎了口氣:“命已至此,不得活也,隻是連累了賢弟!”
曹洪提起大刀,唿道:“絕影乃汗血寶馬,定能負主公淌出此河。吾在此抵擋一陣,主公速速過河!”
曹操見曹洪一副視死如歸的神情,猶豫片刻,隨即拍了拍座下戰馬“絕影”,輕道:“馬兒,你定不會負賢弟所望。”說完,大唿一聲:“駕!”,絕影聞聲,縱入水中,幸好河水不是很深,隻到“絕影”馬蹄膝蓋處,“絕影”才得奮力朝對岸淌水而去。
曹洪轉眼望去,見曹操已到河水中央,心中稍定,遂即插刀而立,怒目瞪著已近在眼前的追兵。徐榮見曹洪一人倚刀而立,微微有些驚疑,遂即大喝一聲,身後一眾軍士蜂擁而上。
曹洪還有些稚嫩的臉龐漲的通紅,已散亂的長發隨之激揚起來,猛地大喝一聲:“天崩地裂!”抽出身旁大刀全力揮出,一陣塵土夾雜著絲絲水汽直往衝上前來的軍士襲去。
衝上前來的軍士直感一股帶著塵土、水汽的氣浪襲來,慌忙紛紛提起兵刃抵擋,但氣浪無形無影,瞬間貫穿身軀,地上徒地留下一具具屍體和一條淡淡的刀痕。
徐榮見狀,不由地大驚失色,驚駭的半響,隨即大唿道:“放箭!放箭!”
一陣箭雨襲來,曹洪慌忙揮刀抵擋,但身體疲憊,羽箭又是密如雨下。兩支勁箭透入肩胸,曹洪不由地慘哼一聲,仰麵掉入河中。
曹操聽聞有落水聲,急忙轉身望來,見已無曹洪身影,大唿道:“子廉!子廉!”
徐榮見曹洪中箭落水,立即招唿軍士上前,朝曹操放箭。曹操見勁箭襲來,不敢停留,忍著心中的痛楚,朝對岸猛淌過去。
一支支勁箭掉入水中,徐榮見箭矢已傷不及曹操,慌忙轉令一眾軍士下河追趕,自己則引軍朝河上遊而去。
曹操看著河中,悲唿道:“賢弟……!”說話間,不由地淚濕錦袍。
突然“嘩啦”一聲,曹洪從水中冒出頭來,吐了幾口河水,掙紮著爬上岸來。曹操見是曹洪,慌忙翻身下馬,竭力將曹洪拖上岸來,見曹洪肩胸插著兩支勁箭,泣聲道:“賢……賢弟……!”
曹洪擠出笑容道:“主公還……還未走……走脫,洪豈……豈能……能斃命於……於此……”
曹操幫曹洪拭了拭嘴角血漬,奮力將曹洪扶上“絕影”,遂即翻身上馬,催動“絕影”,繼續奔去。
奔了三十餘裏地,天已漸漸明亮,“絕影”雖是汗血寶馬,但畢竟身負兩人,又奔走了許多路程,蹄速漸漸減緩下來。曹操也已察覺到“絕影”的疲憊,見不遠處有一小土崗,遂拍了拍“絕影”的頭,俯身道:“辛苦你了,我們到前麵歇息。”
“絕影”似通人性,嘶鳴一聲,朝土崗奔去。曹操扶下曹洪,見曹洪一臉蒼白,關切地唿道:“賢弟,賢弟!”
曹洪微微睜開雙眼,吃力道:“主……主公……”
曹操見曹洪還有氣力,喜極而泣道:“害汝這般,吾之過也!”
曹洪掙紮地坐起身來,輕輕搖了搖頭道:“能追隨主公,乃洪之……之幸也!”
曹操含著淚點頭道:“你好生歇息一番。”
曹洪點了點頭,閉起雙眼。突然一陣大笑傳來:“曹賊,看汝還往哪裏走!”
曹操聞言大驚,轉眼望去,正是徐榮上遊渡過河水追至。曹洪突聞徐榮笑聲,猛地睜開雙眼。不知是從何而來的氣力,徒地站起身來,抽出腰間佩劍,對曹操沉聲道:“主公,速速離去!”
洛陽城中,項雲,俞風,張遼引著騎兵前往滎陽不久,孫堅見皇宮之處還有餘火,便發兵前來,救滅各處星星之火,屯兵於城內,設大帳於建章殿基上(也就是項雲,俞風他們呆的那燒的破爛不堪的大殿,漢武帝時建造。)遂即下令軍士,掃除宮殿散落的瓦礫。將凡被董卓所掘的陵寢,盡皆掩閉起來。再於太廟基上,草創殿屋三間,請來眾諸侯立列聖神位,宰太牢祀之。(太牢是指一頭牛,廣義來說牛羊一類的牲畜祭品)祭祀完畢,眾諸侯散去。
孫堅迴到營寨,當夜星月交輝。孫堅按著佩劍,露天坐於帳外,抬頭望向夜空。隻見紫微恆(中國古代為了區分天文星象,將星空劃分成三垣二十八宿。三垣即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紫微垣為三垣的中垣,位於北天中央位置,也稱中宮,以北極為中樞。)中白氣漫漫,不禁仰天長歎道:“帝星不明,賊臣亂國,萬民塗炭,京城一空!”
我草,這裏不得不說一句,孫堅竟然能觀天文,可惜短命,才能沒能發揮。
孫堅歎畢,不覺潸然淚下。可能孫堅為國家做了些好事,得到上天的眷顧,忽然軍士來報:“殿南處有五色奇光現於井中!”孫堅聞言,立即起身,喚來軍士點起火把,來到井邊,命人下井察看。
婦人的屍首已被項雲,俞風安置了,軍士隻打撈上來“赤luoluo”的玉璽。孫堅捧著閃著黯淡奇光的玉璽,輕聲問向身旁之人:“德謀,此為何物?”
身旁一容貌俊朗之人聞言,立即近前,捧起玉璽仔細端看一番,遂語氣激動地說道:“主公!此乃傳國玉璽也!此玉是昔日卞和於荊山之下,見鳳凰棲於石上,載而進之楚文王。解之,果得玉。秦二十六年,令良工琢為璽,李斯篆此八字於其上。二十八年,始皇巡狩至洞庭湖。風浪大作,舟將覆,急投玉璽於湖而止。至三十六年,始皇巡狩至華陰,有人持璽遮道,與從者曰:‘持此還祖龍。’言訖不見,此璽複歸於秦。明年,始皇崩。後來子嬰將玉璽獻與漢高祖。後至王莽篡逆,孝元皇太後將璽打王尋、蘇獻,崩其一角,以金鑲之。光武得此寶於宜陽,傳位至今。”說話者姓程,名普,字德謀,右北平土垠(今河北豐潤東)人,從黃巾之亂開始,便已追隨孫堅。(小弟不明白孫堅是今浙江人,程普怎會跟隨他,很可能是孫堅在隨將軍朱雋在中原北方征討黃巾時,招攬的程普吧)
孫堅聽聞乃是傳國玉璽,一雙虎目頓時精芒四射,盯著璀璨的玉璽,沉聲道:“該當如何?”
程普思索片刻,遂即輕聲道:“近聞十常侍作亂,劫少帝出北邙,迴宮失此寶。今夜天將此物授於主公,必有登九五之分。此處不可久留,宜速迴江東,別圖大事。”
孫堅聞言,拍了拍程普的肩膀,微笑道:“德謀之言,正合吾意。明日便當托疾辭歸。”話畢,返迴營寨與幾位將臣商議一番,同時密令軍士不得泄露今夜之事。不想軍中一人乃是袁紹同鄉人,暗想著升官發財,遂連夜偷跑出營寨,將此事報於了袁紹。袁紹聽了自是大怒,遂賞了來報之人,留在軍中,以待明日與孫堅對質。
孫堅一己私心直接導致了同盟軍的解散(當然也不是根本原因,盟軍本來就各有異心),更為嚴重的是與劉表結下怨恨,以至自己英年早逝,如果玉璽蘊含的力量沒有被項雲,俞風二人所得,孫堅的命運會不會改變呢?這當然無從得知,曆史的潮流終究無法被改變。不過玉璽在當時來說乃九五象征,誰得了難免都會起私心,隻是俞風,項雲二人被玉璽的力量所驚,如若不然,可能也會占為己有,更不用說後來心術不正的袁術和其他諸侯了。
但此時的玉璽已僅僅是一個象征的東西,其中所蘊含著的上天力量已盡為項雲,俞風所得,但“空蕩蕩”的玉璽所將引起的爭端才剛剛開始……
曹操驚魂未定,抬眼望去,乃曹洪也。曹洪,字子廉,是曹操的從弟(也就是現在的堂弟),年方二十出頭,自曹操興義兵之時,便已跟隨。曹操見是曹洪,心中稍定,但肩頭一陣陣劇痛襲來,額上不由地滲出豆大的汗珠。曹操忍著劇痛,沉聲道:“吾中箭至深,恐死於此矣,賢弟速速離去!”
曹洪已落下馬來,近前道:“主公速速上馬,洪願步行,力保主公無恙!”
曹操見曹洪一臉剛毅,忠心更是不言而喻,遂說道:“賊軍追至,汝棄馬,將奈何?”
曹洪看了看周圍,見徐榮追兵漸漸逼近,有些急道:“天下可無曹洪,但不可無主公,請主公速速上馬!”
曹操聞言,甚為感動,點頭道:“吾若再生,全賴汝之力也!”說著,掙紮著翻身躍上自己的戰馬。
曹洪扶住曹操,棄了自己的戰馬,提著大刀,脫了衣甲,跟著曹操而走。
約摸走至三四更天,前麵出現一條大河,阻住二人去路,後麵喊殺聲漸漸迫近。曹操不禁仰天長歎了口氣:“命已至此,不得活也,隻是連累了賢弟!”
曹洪提起大刀,唿道:“絕影乃汗血寶馬,定能負主公淌出此河。吾在此抵擋一陣,主公速速過河!”
曹操見曹洪一副視死如歸的神情,猶豫片刻,隨即拍了拍座下戰馬“絕影”,輕道:“馬兒,你定不會負賢弟所望。”說完,大唿一聲:“駕!”,絕影聞聲,縱入水中,幸好河水不是很深,隻到“絕影”馬蹄膝蓋處,“絕影”才得奮力朝對岸淌水而去。
曹洪轉眼望去,見曹操已到河水中央,心中稍定,遂即插刀而立,怒目瞪著已近在眼前的追兵。徐榮見曹洪一人倚刀而立,微微有些驚疑,遂即大喝一聲,身後一眾軍士蜂擁而上。
曹洪還有些稚嫩的臉龐漲的通紅,已散亂的長發隨之激揚起來,猛地大喝一聲:“天崩地裂!”抽出身旁大刀全力揮出,一陣塵土夾雜著絲絲水汽直往衝上前來的軍士襲去。
衝上前來的軍士直感一股帶著塵土、水汽的氣浪襲來,慌忙紛紛提起兵刃抵擋,但氣浪無形無影,瞬間貫穿身軀,地上徒地留下一具具屍體和一條淡淡的刀痕。
徐榮見狀,不由地大驚失色,驚駭的半響,隨即大唿道:“放箭!放箭!”
一陣箭雨襲來,曹洪慌忙揮刀抵擋,但身體疲憊,羽箭又是密如雨下。兩支勁箭透入肩胸,曹洪不由地慘哼一聲,仰麵掉入河中。
曹操聽聞有落水聲,急忙轉身望來,見已無曹洪身影,大唿道:“子廉!子廉!”
徐榮見曹洪中箭落水,立即招唿軍士上前,朝曹操放箭。曹操見勁箭襲來,不敢停留,忍著心中的痛楚,朝對岸猛淌過去。
一支支勁箭掉入水中,徐榮見箭矢已傷不及曹操,慌忙轉令一眾軍士下河追趕,自己則引軍朝河上遊而去。
曹操看著河中,悲唿道:“賢弟……!”說話間,不由地淚濕錦袍。
突然“嘩啦”一聲,曹洪從水中冒出頭來,吐了幾口河水,掙紮著爬上岸來。曹操見是曹洪,慌忙翻身下馬,竭力將曹洪拖上岸來,見曹洪肩胸插著兩支勁箭,泣聲道:“賢……賢弟……!”
曹洪擠出笑容道:“主公還……還未走……走脫,洪豈……豈能……能斃命於……於此……”
曹操幫曹洪拭了拭嘴角血漬,奮力將曹洪扶上“絕影”,遂即翻身上馬,催動“絕影”,繼續奔去。
奔了三十餘裏地,天已漸漸明亮,“絕影”雖是汗血寶馬,但畢竟身負兩人,又奔走了許多路程,蹄速漸漸減緩下來。曹操也已察覺到“絕影”的疲憊,見不遠處有一小土崗,遂拍了拍“絕影”的頭,俯身道:“辛苦你了,我們到前麵歇息。”
“絕影”似通人性,嘶鳴一聲,朝土崗奔去。曹操扶下曹洪,見曹洪一臉蒼白,關切地唿道:“賢弟,賢弟!”
曹洪微微睜開雙眼,吃力道:“主……主公……”
曹操見曹洪還有氣力,喜極而泣道:“害汝這般,吾之過也!”
曹洪掙紮地坐起身來,輕輕搖了搖頭道:“能追隨主公,乃洪之……之幸也!”
曹操含著淚點頭道:“你好生歇息一番。”
曹洪點了點頭,閉起雙眼。突然一陣大笑傳來:“曹賊,看汝還往哪裏走!”
曹操聞言大驚,轉眼望去,正是徐榮上遊渡過河水追至。曹洪突聞徐榮笑聲,猛地睜開雙眼。不知是從何而來的氣力,徒地站起身來,抽出腰間佩劍,對曹操沉聲道:“主公,速速離去!”
洛陽城中,項雲,俞風,張遼引著騎兵前往滎陽不久,孫堅見皇宮之處還有餘火,便發兵前來,救滅各處星星之火,屯兵於城內,設大帳於建章殿基上(也就是項雲,俞風他們呆的那燒的破爛不堪的大殿,漢武帝時建造。)遂即下令軍士,掃除宮殿散落的瓦礫。將凡被董卓所掘的陵寢,盡皆掩閉起來。再於太廟基上,草創殿屋三間,請來眾諸侯立列聖神位,宰太牢祀之。(太牢是指一頭牛,廣義來說牛羊一類的牲畜祭品)祭祀完畢,眾諸侯散去。
孫堅迴到營寨,當夜星月交輝。孫堅按著佩劍,露天坐於帳外,抬頭望向夜空。隻見紫微恆(中國古代為了區分天文星象,將星空劃分成三垣二十八宿。三垣即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紫微垣為三垣的中垣,位於北天中央位置,也稱中宮,以北極為中樞。)中白氣漫漫,不禁仰天長歎道:“帝星不明,賊臣亂國,萬民塗炭,京城一空!”
我草,這裏不得不說一句,孫堅竟然能觀天文,可惜短命,才能沒能發揮。
孫堅歎畢,不覺潸然淚下。可能孫堅為國家做了些好事,得到上天的眷顧,忽然軍士來報:“殿南處有五色奇光現於井中!”孫堅聞言,立即起身,喚來軍士點起火把,來到井邊,命人下井察看。
婦人的屍首已被項雲,俞風安置了,軍士隻打撈上來“赤luoluo”的玉璽。孫堅捧著閃著黯淡奇光的玉璽,輕聲問向身旁之人:“德謀,此為何物?”
身旁一容貌俊朗之人聞言,立即近前,捧起玉璽仔細端看一番,遂語氣激動地說道:“主公!此乃傳國玉璽也!此玉是昔日卞和於荊山之下,見鳳凰棲於石上,載而進之楚文王。解之,果得玉。秦二十六年,令良工琢為璽,李斯篆此八字於其上。二十八年,始皇巡狩至洞庭湖。風浪大作,舟將覆,急投玉璽於湖而止。至三十六年,始皇巡狩至華陰,有人持璽遮道,與從者曰:‘持此還祖龍。’言訖不見,此璽複歸於秦。明年,始皇崩。後來子嬰將玉璽獻與漢高祖。後至王莽篡逆,孝元皇太後將璽打王尋、蘇獻,崩其一角,以金鑲之。光武得此寶於宜陽,傳位至今。”說話者姓程,名普,字德謀,右北平土垠(今河北豐潤東)人,從黃巾之亂開始,便已追隨孫堅。(小弟不明白孫堅是今浙江人,程普怎會跟隨他,很可能是孫堅在隨將軍朱雋在中原北方征討黃巾時,招攬的程普吧)
孫堅聽聞乃是傳國玉璽,一雙虎目頓時精芒四射,盯著璀璨的玉璽,沉聲道:“該當如何?”
程普思索片刻,遂即輕聲道:“近聞十常侍作亂,劫少帝出北邙,迴宮失此寶。今夜天將此物授於主公,必有登九五之分。此處不可久留,宜速迴江東,別圖大事。”
孫堅聞言,拍了拍程普的肩膀,微笑道:“德謀之言,正合吾意。明日便當托疾辭歸。”話畢,返迴營寨與幾位將臣商議一番,同時密令軍士不得泄露今夜之事。不想軍中一人乃是袁紹同鄉人,暗想著升官發財,遂連夜偷跑出營寨,將此事報於了袁紹。袁紹聽了自是大怒,遂賞了來報之人,留在軍中,以待明日與孫堅對質。
孫堅一己私心直接導致了同盟軍的解散(當然也不是根本原因,盟軍本來就各有異心),更為嚴重的是與劉表結下怨恨,以至自己英年早逝,如果玉璽蘊含的力量沒有被項雲,俞風二人所得,孫堅的命運會不會改變呢?這當然無從得知,曆史的潮流終究無法被改變。不過玉璽在當時來說乃九五象征,誰得了難免都會起私心,隻是俞風,項雲二人被玉璽的力量所驚,如若不然,可能也會占為己有,更不用說後來心術不正的袁術和其他諸侯了。
但此時的玉璽已僅僅是一個象征的東西,其中所蘊含著的上天力量已盡為項雲,俞風所得,但“空蕩蕩”的玉璽所將引起的爭端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