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馮翊,下轄高陵、池陽、雲陽、祋祤、萬年、蓮勺、重泉、臨晉、合陽、夏陽、衙縣、粟邑、頻陽十三縣。


    雖然理論上來說三輔之地的治所都是長安,但具體落實下來,左馮翊和右扶風其實還是有自己獨立的治所的。


    其中,右扶風的治所在槐裏,而左馮翊的治所則是高陵。


    正是因為如此,並州軍在左馮翊的布防也是以高陵為中心展開的。


    畢竟,如果西涼亂軍真的入寇三輔,高陵作為左馮翊的治所,必然是亂軍首要的進攻目標。


    至於左馮翊境內的其他縣,實際上就很難全都顧及到了。


    從古至今,基本上任何一場知名的戰役,都是圍繞著一些關鍵的城池或者地理位置展開的,至於其他那些無關緊要的位置,交戰雙方基本上都不會去爭奪,因為那樣做除了浪費兵力之外沒有任何意義。


    就拿眼下左馮翊的情況來說,呂布唯一的選擇就是扼守高陵縣,等待叛軍來攻。


    如果他真要想著把左馮翊的每一個縣都守好,讓所有人都免遭西涼亂軍侵擾,從而把麾下三萬並州軍分散到各個縣去,弄得每個縣都有兩三千人防守,那跟讓麾下的將士去送死也沒什麽區別。


    真要說的話,呂布現在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通知其他縣的百姓,讓他們遷移到高陵或者長安,以避開西涼亂軍的兵鋒。


    畢竟整個左馮翊地區也就十幾萬人口,其中很大一部分又都集中在了高陵縣,其他地方的百姓遷移起來難度並不大。


    而這些百姓在遷移之後,不僅能讓自己免遭西涼亂軍的侵擾,還能起到堅壁清野的作用,讓西涼亂軍得不到補給,可謂是一舉兩得。


    當然了,這一切的前提都是百姓願意遷移。


    反正西涼亂軍入寇的消息呂布都已經讓人四下傳播開了,當地的百姓如果還不願意遷移,那就是他們自己的問題了。


    高陵縣。


    雖然並州軍是以高陵為基點布防,但是呂布卻並沒有讓所有並州軍都駐紮在城內進行防守。


    他隻是派遣了部分並州軍入城協助城中的郡兵進行守城,其餘大部分的人馬則是在城外紮營,與高陵形成掎角之勢。


    如果再說的準確點,那就是從錢武那裏抽調而來的五千並州邊軍被呂布派進了高陵城中協防,而張楊麾下那兩萬五千丁原的嫡係並州軍則是被安排在城外紮營。


    在這樣的安排下,如果西涼亂軍真的來進攻高陵,那麽為了讓自己不腹背受敵,他們進攻高陵之前肯定要先解決駐紮在城外的並州軍。


    換而言之,一旦高陵受到進攻,城外的並州軍天然就處於抗壓位。


    對於這個問題,張楊雖然也有所察覺,但是卻又無可奈何。


    即使他懷疑呂布是想要借助西涼亂軍的力量來清除異己,削弱丁原在並州軍當中的影響,但是他也沒有證據,因為從理論上來說呂布這樣的安排並沒有什麽問題。


    以城外的軍營與城池互為犄角,與敵對峙,再伺機破敵,在這種戰術當中城外的軍營本來就要布置大部分的兵力,以防被敵軍攻破。


    畢竟,城中防守的士兵有城牆可以依靠,而軍營中的士兵能夠依靠的就隻有一座營寨。


    在這種情況下,三萬並州軍,其中有兩萬五千都歸屬於他麾下,所以他當然要承擔起駐紮在城外的重任。


    唯一能讓他不駐紮在城外的方法,就是讓呂布改變策略,別再想著城內城外互為犄角,而是一門心思的守住城池,等敵軍糧盡自退。


    這樣他就可以領兵入城協助防守。


    可問題是呂布才是這一次平亂的最高統帥,起碼在沒有出現問題的情況下,他必須按照呂布的安排來,不然的話呂布完全可以用不聽軍令的借口斬了他。


    所以,縱然張楊心裏再怎麽嘀咕,也隻能按照呂布的安排率領著麾下兩萬五千並州軍在城外紮營。


    而當呂布在左馮翊堅壁清野,布置防線的時候,西涼亂軍的前鋒也終於是踏入了左馮翊境內。


    西涼亂軍入寇三輔,雖然打的是誅殺宦官的旗號,但實際上還是來劫掠的。


    說白了,他們跟以往北方南下劫掠的鮮卑人、南匈奴、烏丸人沒什麽區別,隻是構成主體換成了西邊的羌人。


    甚至於,他們的性質比以往北方南下劫掠的胡人更惡劣——北方的胡人南下,往往都是在快入冬的時候。


    因為大草原上沒有足夠的食物支撐他們過冬,他們被迫隻能南下劫掠。


    如果成功了,那麽這個冬天草原上就能少餓死一些人,即使失敗了,多死一些人,也能減少一下草原上食物的消耗。


    可這些入寇三輔的羌人就不一樣了。


    涼州羌人的小日子其實是過得比北方的胡人強得多的,他們很多人都生活在漢土上,與漢人雜居。


    即使是在冬天,他們也不像草原上的胡人那般缺少食物。


    所以他們入寇三輔,其實不是因為缺糧,而是單純就是衝著劫掠來的。


    這一點從他們入寇三輔的時間就能看出來。


    北方草原上的胡人,都是在秋收之後南下,因為他們需要食物過冬。


    而這些涼州的羌人,卻是在開春之後才選擇入寇三輔。


    事實上,也正是因為這些羌人的存在,長安一帶才會人口凋零。


    作為昔日大漢的都城,三輔之地本來是十分繁華的。


    可就是因為羌人的頻頻入寇,再加上東漢的都城在洛陽,長安雖然也很重要,但也僅僅是長安重要,三輔之地的其他地區早已沒有了昔日的地位。


    因此,在羌患綿延日久的情況下,朝廷根本不可能為了三輔之地大費周折。


    時至今日,作為曾經的京畿所在,左馮翊隻剩下十餘萬人口了,而右扶風就更慘了,人口隻剩數萬。


    三輔之中,也就隻有長安城所在的京兆尹還有個二三十萬人口了。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這一次,西涼亂軍入寇的首要目標就是左馮翊。


    既然是劫掠,那自然是劫掠人多的地方。


    而左馮翊和右扶風相比,自然是左馮翊的人口比較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到靈氣複蘇三國的我無敵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而再而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而再而三並收藏穿越到靈氣複蘇三國的我無敵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