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時分,曾紀綱來到書房見他的父親曾老太公。
這段時間曾老太公都睡的很晚。都是長壽從烏骨人奪迴來的那一大批書鬧的。
不僅是曾老太公,大名府裏很多的士紳大夫現在都因為這些書挑燈夜讀。
人老到曾老太公這種程度,女人就不用去想了。感官退化吃東西也沒有味道。這批從皇宮裏被烏骨人搶來的書能讓他們三個月不知道肉味。
曾紀綱站在父親身邊欲言又止。他選擇了投靠建王張勾。他的兄弟曾紀厚投靠了長壽。
作為家裏的長子,已經曆練了多年。如果不是有實在解不開的麻煩他是不會來找曾老太公的。
“有什麽事嗎?”曾老太公抬起花白的腦袋問道。
曾紀厚哆嗦了半天終於鼓起勇氣說道:“太上皇身邊的太監李狗兒來了。”
曾經在朝廷裏當過官的人沒有不知道李狗兒的。在張卯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李狗兒就陪在張卯的身邊,是張卯最親最信的人。
這樣的人朝廷裏的每一個大臣看見他也是要以禮相待的。
曾老太公曾經做了二十多年的三司使,他對李狗兒自然熟悉的很。
“他是到大名府求救兵的?他現在哪裏?”曾老太公急切的問道。
“李狗兒年紀大了,一路吃苦受累,到這裏已經挺不住了。就在剛才他已經死了。”曾紀綱聲音顫抖的答道。
曾老太公本來渾濁的眼睛立刻變得目光如電:“你跟我說實話,李狗兒到底是怎麽死的?”曾老太公厲聲問道。
“就,就在剛才,耿南仲派人進入到李狗兒安歇的房間。然後就傳出了李狗兒的死訊。”曾紀綱答道。
曾老太公先是一愣然後立刻露出會心的微笑:“我懂了。幹的好!”
然後曾老太公抬頭看著驚容未消的兒子說道:“你的年紀已經不小了。這件事怎麽還看不開?看見李狗兒為了太上皇千裏奔波卻不明不白的死在這裏,你於心不忍嗎?”
曾紀綱答道:“李狗兒這麽大年紀為了救皇帝和太上皇舍生忘死可謂是忠臣!我大楚以孝治天下,可是未來的皇上和大臣怎麽能做這種事?”
曾老太公聽見曾紀綱這麽迴答既感到欣慰又有些失望。
“你這樣想說明你本性善良純正。可是也說明你實在不適合在官場裏混啊。”曾老太公感慨的說道。
“大楚提倡孝道是為了百姓對大楚國的忠!古往今來為了爭權奪利沒有誰會手軟的。大楚國的太祖皇帝篡位,他忠嗎?太祖皇帝最後死的不明不白的,他的兄弟太宗皇帝對兄長有愛嗎?”曾老太公低沉的聲音在書房裏和曾紀綱心裏迴蕩著。
“為自己著想,建王是不應該去勤王的。建王這樣做恰恰說明他當皇帝會很合格。當皇帝不心狠手辣怎麽行?”曾老太公接著說道。
“可是看見他們這樣做我心裏實在是過不去這個坎。”曾紀綱難過的說道。
“既然你不適合混官場就迴來守家業吧。想到建王身邊的人多的很!”曾老太公點頭說道。
曾紀綱湊近一步壓低聲音說道:“我們曾家幾代在朝廷裏為官。我實在不忍心看著烏骨人把兩代皇帝裹挾到北方。我現在偷偷的去見長壽都總管,請他再一次出兵把兩位皇帝截下來怎麽樣?”
曾老太公抬頭看著自己的兒子說道:“看來你從小看忠孝禮智信的書看傻了!”
“這麽說父親不同意我去見長壽都總管?”曾紀綱不甘心的問道。
曾老太公緩緩的搖頭說道:“你去吧。我也想看看長壽都總管願不願意麵對十幾萬的烏骨大軍。”
第二天早上太監李狗兒的死訊就在大名府裏傳開了。
由於一路上的勞累和缺衣少食,年過六十的太監李狗兒在抵達大名府的當天晚上就死了。
不過李狗兒還是帶來了太上皇張卯和皇上張行的口諭:大楚國不可一日無主。建王張勾要立即承繼大統!
這個消息當然也傳到了長壽和肖嚴的耳朵裏。
“真是一條好狗。可惜啊,死的太不值了。”肖嚴歎息著說道。
“看起來建王登基應該就在這幾天了。”長壽說道。
的確,建王張勾和汪藻耿南仲正在商談登基的事情。一旦建王張勾坐上皇位,大楚國各地觀望遊疑的地方官們立刻就會站到張勾的身邊。
“用從烏骨人手裏得到的禮器和法器祭告天地和祖先。把大名府裏所有退下來的大臣都召集到一起,越隆重越好。還有附近密州,青州,兗州等地的官員也招過來。”汪藻說道。
“立新君就要有年號。大楚國現在最緊要的就是中興!年號為炎興怎麽樣?”耿南仲說道。
沒想到對於耿南仲冥思苦想出來的新年號汪藻立刻搖頭表示反對。
“當年蜀漢的劉禪最後一個年號就是炎興。可是幾個月之後蜀漢就滅國了。這個年號大大的不吉利。”汪藻答道。
耿南仲不由得老臉一紅。汪藻說出的理由他根本反駁不了。這顯得在學問上他不如汪藻。
“南陽關路安撫使黃潛善來信建議我們去那裏。大名府畢竟離烏骨大軍的必由之路太近了。”建王張勾說道。
汪藻和耿南仲幾乎是同時都表示讚同。大名府離烏骨人還是太近很不安全。說不出口的理由是,將來太上皇和皇上被烏骨人押著從身邊過去,如果不去救也太說不過去。還不如現在就躲的遠遠的好。
曾紀綱偷偷的來見長壽。他把李狗兒進到曾府後發生的事情都一五一十的說了。
“如果長壽都總管那個把太上皇和皇帝陛下救下來那麽你就是大楚國開國以來的第一功臣!就是不能列土封疆,封王也是必然的!”曾紀綱說道。
“我不會眼睜睜的看著那麽多人被烏骨人掠走。出兵是必然的。不過烏骨大軍有十萬多人,我也隻能盡力而為,能救出來多少是多少了。”長壽答道。
“隻要事先打探好消息,出其不意隻把皇上和太上皇救出來就行!這樣就省力的多。隻要把他們兩位救出來,都總管就是大楚國的功臣了。”曾紀綱說道。
長壽卻搖頭答道:“在我眼裏,太上皇跟農家老翁沒有什麽區別。我出兵自然是盡可能的多救人出來。至於救的是誰我並不關心。”
曾紀綱呆呆的看著長壽,不知道眼前這個年輕人心裏想的是什麽。
這段時間曾老太公都睡的很晚。都是長壽從烏骨人奪迴來的那一大批書鬧的。
不僅是曾老太公,大名府裏很多的士紳大夫現在都因為這些書挑燈夜讀。
人老到曾老太公這種程度,女人就不用去想了。感官退化吃東西也沒有味道。這批從皇宮裏被烏骨人搶來的書能讓他們三個月不知道肉味。
曾紀綱站在父親身邊欲言又止。他選擇了投靠建王張勾。他的兄弟曾紀厚投靠了長壽。
作為家裏的長子,已經曆練了多年。如果不是有實在解不開的麻煩他是不會來找曾老太公的。
“有什麽事嗎?”曾老太公抬起花白的腦袋問道。
曾紀厚哆嗦了半天終於鼓起勇氣說道:“太上皇身邊的太監李狗兒來了。”
曾經在朝廷裏當過官的人沒有不知道李狗兒的。在張卯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李狗兒就陪在張卯的身邊,是張卯最親最信的人。
這樣的人朝廷裏的每一個大臣看見他也是要以禮相待的。
曾老太公曾經做了二十多年的三司使,他對李狗兒自然熟悉的很。
“他是到大名府求救兵的?他現在哪裏?”曾老太公急切的問道。
“李狗兒年紀大了,一路吃苦受累,到這裏已經挺不住了。就在剛才他已經死了。”曾紀綱聲音顫抖的答道。
曾老太公本來渾濁的眼睛立刻變得目光如電:“你跟我說實話,李狗兒到底是怎麽死的?”曾老太公厲聲問道。
“就,就在剛才,耿南仲派人進入到李狗兒安歇的房間。然後就傳出了李狗兒的死訊。”曾紀綱答道。
曾老太公先是一愣然後立刻露出會心的微笑:“我懂了。幹的好!”
然後曾老太公抬頭看著驚容未消的兒子說道:“你的年紀已經不小了。這件事怎麽還看不開?看見李狗兒為了太上皇千裏奔波卻不明不白的死在這裏,你於心不忍嗎?”
曾紀綱答道:“李狗兒這麽大年紀為了救皇帝和太上皇舍生忘死可謂是忠臣!我大楚以孝治天下,可是未來的皇上和大臣怎麽能做這種事?”
曾老太公聽見曾紀綱這麽迴答既感到欣慰又有些失望。
“你這樣想說明你本性善良純正。可是也說明你實在不適合在官場裏混啊。”曾老太公感慨的說道。
“大楚提倡孝道是為了百姓對大楚國的忠!古往今來為了爭權奪利沒有誰會手軟的。大楚國的太祖皇帝篡位,他忠嗎?太祖皇帝最後死的不明不白的,他的兄弟太宗皇帝對兄長有愛嗎?”曾老太公低沉的聲音在書房裏和曾紀綱心裏迴蕩著。
“為自己著想,建王是不應該去勤王的。建王這樣做恰恰說明他當皇帝會很合格。當皇帝不心狠手辣怎麽行?”曾老太公接著說道。
“可是看見他們這樣做我心裏實在是過不去這個坎。”曾紀綱難過的說道。
“既然你不適合混官場就迴來守家業吧。想到建王身邊的人多的很!”曾老太公點頭說道。
曾紀綱湊近一步壓低聲音說道:“我們曾家幾代在朝廷裏為官。我實在不忍心看著烏骨人把兩代皇帝裹挾到北方。我現在偷偷的去見長壽都總管,請他再一次出兵把兩位皇帝截下來怎麽樣?”
曾老太公抬頭看著自己的兒子說道:“看來你從小看忠孝禮智信的書看傻了!”
“這麽說父親不同意我去見長壽都總管?”曾紀綱不甘心的問道。
曾老太公緩緩的搖頭說道:“你去吧。我也想看看長壽都總管願不願意麵對十幾萬的烏骨大軍。”
第二天早上太監李狗兒的死訊就在大名府裏傳開了。
由於一路上的勞累和缺衣少食,年過六十的太監李狗兒在抵達大名府的當天晚上就死了。
不過李狗兒還是帶來了太上皇張卯和皇上張行的口諭:大楚國不可一日無主。建王張勾要立即承繼大統!
這個消息當然也傳到了長壽和肖嚴的耳朵裏。
“真是一條好狗。可惜啊,死的太不值了。”肖嚴歎息著說道。
“看起來建王登基應該就在這幾天了。”長壽說道。
的確,建王張勾和汪藻耿南仲正在商談登基的事情。一旦建王張勾坐上皇位,大楚國各地觀望遊疑的地方官們立刻就會站到張勾的身邊。
“用從烏骨人手裏得到的禮器和法器祭告天地和祖先。把大名府裏所有退下來的大臣都召集到一起,越隆重越好。還有附近密州,青州,兗州等地的官員也招過來。”汪藻說道。
“立新君就要有年號。大楚國現在最緊要的就是中興!年號為炎興怎麽樣?”耿南仲說道。
沒想到對於耿南仲冥思苦想出來的新年號汪藻立刻搖頭表示反對。
“當年蜀漢的劉禪最後一個年號就是炎興。可是幾個月之後蜀漢就滅國了。這個年號大大的不吉利。”汪藻答道。
耿南仲不由得老臉一紅。汪藻說出的理由他根本反駁不了。這顯得在學問上他不如汪藻。
“南陽關路安撫使黃潛善來信建議我們去那裏。大名府畢竟離烏骨大軍的必由之路太近了。”建王張勾說道。
汪藻和耿南仲幾乎是同時都表示讚同。大名府離烏骨人還是太近很不安全。說不出口的理由是,將來太上皇和皇上被烏骨人押著從身邊過去,如果不去救也太說不過去。還不如現在就躲的遠遠的好。
曾紀綱偷偷的來見長壽。他把李狗兒進到曾府後發生的事情都一五一十的說了。
“如果長壽都總管那個把太上皇和皇帝陛下救下來那麽你就是大楚國開國以來的第一功臣!就是不能列土封疆,封王也是必然的!”曾紀綱說道。
“我不會眼睜睜的看著那麽多人被烏骨人掠走。出兵是必然的。不過烏骨大軍有十萬多人,我也隻能盡力而為,能救出來多少是多少了。”長壽答道。
“隻要事先打探好消息,出其不意隻把皇上和太上皇救出來就行!這樣就省力的多。隻要把他們兩位救出來,都總管就是大楚國的功臣了。”曾紀綱說道。
長壽卻搖頭答道:“在我眼裏,太上皇跟農家老翁沒有什麽區別。我出兵自然是盡可能的多救人出來。至於救的是誰我並不關心。”
曾紀綱呆呆的看著長壽,不知道眼前這個年輕人心裏想的是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