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隻有皇帝才能主持對張氏皇族列祖列宗的祭祀。所以祭祀用的那一整套禮器和法器對建王張勾至關重要。
如果他得到了這一套東西就為他將來登基加上了一個重重的砝碼。
所以汪藻也想跟著長壽他們一起去攔截烏骨車隊。看看能不能把那一整套的禮器和法器搞到手。
鹽民的不滿也很快讓長壽解決了。
這些鹽民都是兄弟或者是父子全家人都在鹽場曬鹽。
長壽讓這些人裏兄弟幾個中隻能有一個跟著隊伍出發。父子也隻能去一個人。
最後五千人裏隻有不到兩千人參與攔截烏骨人的行動。加上一千流民軍和五百騎兵,總共三千多人出大名府向西而去。
張勾在出使與烏骨人談判途中逃跑的時候帶走了六個王府的侍衛。這一次汪藻跟著長壽出行,他派出了其中兩個保護汪藻。
汪藻看著身前身後麵帶興奮腳步匆匆的流民軍士兵和鹽民們心裏充滿了困惑。
如果是大楚國軍隊,隻有三千多人的話,他們是無論如何都不敢與烏骨人交戰的。
流民軍士兵就是造反的農民。再加上曬鹽的鹽民,他們怎麽就敢去與烏骨人廝殺?
“長壽都總管,就這三千多人怎麽能夠?為什麽不多帶一些人?”汪藻疑惑的問道。
“等路過樂雲,永津和易州的時候汪大人就知道了。”長壽答道。
他們這一行人向西北方向要依次路過樂雲永津和易州。現在這些地方都是長壽管轄的地盤。幾個地方的官員也都是他任命的。
兩天之後隊伍抵達樂雲縣城。蕭明衍出城迎接。
“我們隻在樂雲修整一天。馬上派衙門裏的人出去張貼告示,那些曾經與烏骨人交過手家裏有兵器鐵銃的人願意跟著我們去攔截烏骨人的可以趕到縣城匯合,後天早上一起出發,過期不候。”長壽對蕭明衍說道。
蕭明衍馬上轉身吩咐手下衙役去做事了。
汪藻在一旁都看傻眼了。
長壽說的話他一句不拉都聽進耳朵裏。
長壽的意思是願意去的就去。那麽就是說不願意去的就可以不去?而且還是過期不候!
大楚國打仗的時候士兵和那些運送糧草輜重的民夫沒有一個是自己願意去的。都是官府硬逼著他們上戰場的。
讓汪藻更沒有想到的是,當天夜裏就有村民帶著兵器陸陸續續的抵達了縣城。每一個人身上還很自覺的帶著能夠吃好幾天的幹糧。
劉氏三兄弟和馬忠德也在這些村民中間。他們都是聽說了又要與烏骨人開戰的消息後馬上就收拾行裝帶著鐵銃就趕到了縣城。
第二天的整個白天蜂擁趕到縣城裏的村民也越來越多。
“告訴那些沒有兵器的村民不能讓他們去!烏骨士兵也不是用泥捏出來的。難道他們光想著占便宜就沒有想到可能會喪命嗎?”長壽說道。
“勸說他們迴去太吃力了。就讓他們趕著牛車運送糧草輜重吧。”蕭明衍說道。
看著聚攏到樂雲縣城裏的人越來越多。劉三柱心裏泛起了嘀咕。
“那些烏骨士兵都是肥羊!先去的吃肉,後去的喝湯。最後到的連羊毛都撈不到了!所以不能跟著大隊人馬一起走,一定要趕在他們的前麵!”劉三柱對他的兩個哥哥和馬忠德說道。
“遇到烏骨人,偷偷的幹掉他們一兩個就已經發財了。”馬忠德點頭說道。
“現在種田是不錯。可是家底大多數還是那一次殺烏骨士兵攢下來的。這一次也一定不能錯過!”劉三柱說道。
劉三柱屬於頭腦比較靈活卻不願意安心務農的人。他是最向往在這一次行動中再大幹一票。
天黑之前劉氏三兄弟和馬忠德就偷偷溜出樂雲縣城向西疾行而去。
其他幾十個心思靈活的村民也有樣學樣出縣城先行一步跑了。
第二天長壽帶著從大名府帶出來的三千多人和樂雲新加入的一千多人繼續向西行進。
當他們趕到永津縣城的時候,縣令魏三出來迎接他們。
魏三原來是潑風刀廖超的夥計。古二爺不再擔任永津縣令後長壽就把魏三派到了這裏。
沒有等長壽吩咐魏三去張貼告示,魏三率先說道:“長壽小師傅是不是要帶著大家去攔截烏骨人?”
長壽詫異的點頭。
“是不是想讓我張貼告示讓全縣有兵器和鐵銃的村民也跟著你們一起去?”魏三接著問。
“你是怎麽知道的?”長壽問道。
“小師傅已經來晚了。昨天有幾個身帶鐵銃的村民路過縣城已經把這件事情說了。一些心急的村民已經跟著跑了!我想攔都攔不住。如果不是為了等你們,我都想帶著衙役們出發了。”魏三一臉羨慕的答道。
“這些人就是一群散兵遊勇。他們要是遇見烏骨人很可能會吃虧。還是你帶著騎兵先走攔住他們。”長壽轉頭對小蝶說道。
“怨隻能怨你謀劃不周!”小蝶不滿的說道。然後她就帶著五百騎兵疾馳而去。
這一次連長壽都沒有預料到村民們聽到消息後積極性會這麽高。
“在這裏休息一晚,明天就出發。”長壽說道。永津縣願意與烏骨人開戰的村民大多已經先走了。他們也不用再等了。
大楚國過去在與青白王朝的交戰中就處於下風。現在與烏骨人交戰更是兵敗如山倒。
汪藻見過太多大楚國的官員士兵望風而逃。他還從來沒有看見過像現在這樣百姓聽見要與烏骨人開戰居然嫌慢居然自己先行一步的。
大楚國的百姓如果都像現在他看見的這樣也不會走到今天要亡國的地步。
不過這裏的百姓似乎家家都有兵器甚至是火器。這在大楚國可是明令禁止的。
他太頭看看蕭明衍和魏三。蕭明衍年紀輕輕卻明顯帶著一身書卷氣。可是魏三卻分明是一身江湖草莽的彪悍氣息。
魏三這樣的人汪藻在心裏是鄙夷的。胸無點墨,魯莽粗俗沒有見識。
“手握利器,殺心自起。這樣下去百姓是很難治理的。”汪藻搖頭說道。
長壽蕭明衍和曾紀厚聽到汪藻說的話都含笑不語。
隻有魏三裂開嘴笑著答道:“我可是聽肖先生說過要愛民如子,不要讓百姓不高興。”
汪藻目瞪口呆的看著魏三這個草莽漢子。
隻有皇帝才能主持對張氏皇族列祖列宗的祭祀。所以祭祀用的那一整套禮器和法器對建王張勾至關重要。
如果他得到了這一套東西就為他將來登基加上了一個重重的砝碼。
所以汪藻也想跟著長壽他們一起去攔截烏骨車隊。看看能不能把那一整套的禮器和法器搞到手。
鹽民的不滿也很快讓長壽解決了。
這些鹽民都是兄弟或者是父子全家人都在鹽場曬鹽。
長壽讓這些人裏兄弟幾個中隻能有一個跟著隊伍出發。父子也隻能去一個人。
最後五千人裏隻有不到兩千人參與攔截烏骨人的行動。加上一千流民軍和五百騎兵,總共三千多人出大名府向西而去。
張勾在出使與烏骨人談判途中逃跑的時候帶走了六個王府的侍衛。這一次汪藻跟著長壽出行,他派出了其中兩個保護汪藻。
汪藻看著身前身後麵帶興奮腳步匆匆的流民軍士兵和鹽民們心裏充滿了困惑。
如果是大楚國軍隊,隻有三千多人的話,他們是無論如何都不敢與烏骨人交戰的。
流民軍士兵就是造反的農民。再加上曬鹽的鹽民,他們怎麽就敢去與烏骨人廝殺?
“長壽都總管,就這三千多人怎麽能夠?為什麽不多帶一些人?”汪藻疑惑的問道。
“等路過樂雲,永津和易州的時候汪大人就知道了。”長壽答道。
他們這一行人向西北方向要依次路過樂雲永津和易州。現在這些地方都是長壽管轄的地盤。幾個地方的官員也都是他任命的。
兩天之後隊伍抵達樂雲縣城。蕭明衍出城迎接。
“我們隻在樂雲修整一天。馬上派衙門裏的人出去張貼告示,那些曾經與烏骨人交過手家裏有兵器鐵銃的人願意跟著我們去攔截烏骨人的可以趕到縣城匯合,後天早上一起出發,過期不候。”長壽對蕭明衍說道。
蕭明衍馬上轉身吩咐手下衙役去做事了。
汪藻在一旁都看傻眼了。
長壽說的話他一句不拉都聽進耳朵裏。
長壽的意思是願意去的就去。那麽就是說不願意去的就可以不去?而且還是過期不候!
大楚國打仗的時候士兵和那些運送糧草輜重的民夫沒有一個是自己願意去的。都是官府硬逼著他們上戰場的。
讓汪藻更沒有想到的是,當天夜裏就有村民帶著兵器陸陸續續的抵達了縣城。每一個人身上還很自覺的帶著能夠吃好幾天的幹糧。
劉氏三兄弟和馬忠德也在這些村民中間。他們都是聽說了又要與烏骨人開戰的消息後馬上就收拾行裝帶著鐵銃就趕到了縣城。
第二天的整個白天蜂擁趕到縣城裏的村民也越來越多。
“告訴那些沒有兵器的村民不能讓他們去!烏骨士兵也不是用泥捏出來的。難道他們光想著占便宜就沒有想到可能會喪命嗎?”長壽說道。
“勸說他們迴去太吃力了。就讓他們趕著牛車運送糧草輜重吧。”蕭明衍說道。
看著聚攏到樂雲縣城裏的人越來越多。劉三柱心裏泛起了嘀咕。
“那些烏骨士兵都是肥羊!先去的吃肉,後去的喝湯。最後到的連羊毛都撈不到了!所以不能跟著大隊人馬一起走,一定要趕在他們的前麵!”劉三柱對他的兩個哥哥和馬忠德說道。
“遇到烏骨人,偷偷的幹掉他們一兩個就已經發財了。”馬忠德點頭說道。
“現在種田是不錯。可是家底大多數還是那一次殺烏骨士兵攢下來的。這一次也一定不能錯過!”劉三柱說道。
劉三柱屬於頭腦比較靈活卻不願意安心務農的人。他是最向往在這一次行動中再大幹一票。
天黑之前劉氏三兄弟和馬忠德就偷偷溜出樂雲縣城向西疾行而去。
其他幾十個心思靈活的村民也有樣學樣出縣城先行一步跑了。
第二天長壽帶著從大名府帶出來的三千多人和樂雲新加入的一千多人繼續向西行進。
當他們趕到永津縣城的時候,縣令魏三出來迎接他們。
魏三原來是潑風刀廖超的夥計。古二爺不再擔任永津縣令後長壽就把魏三派到了這裏。
沒有等長壽吩咐魏三去張貼告示,魏三率先說道:“長壽小師傅是不是要帶著大家去攔截烏骨人?”
長壽詫異的點頭。
“是不是想讓我張貼告示讓全縣有兵器和鐵銃的村民也跟著你們一起去?”魏三接著問。
“你是怎麽知道的?”長壽問道。
“小師傅已經來晚了。昨天有幾個身帶鐵銃的村民路過縣城已經把這件事情說了。一些心急的村民已經跟著跑了!我想攔都攔不住。如果不是為了等你們,我都想帶著衙役們出發了。”魏三一臉羨慕的答道。
“這些人就是一群散兵遊勇。他們要是遇見烏骨人很可能會吃虧。還是你帶著騎兵先走攔住他們。”長壽轉頭對小蝶說道。
“怨隻能怨你謀劃不周!”小蝶不滿的說道。然後她就帶著五百騎兵疾馳而去。
這一次連長壽都沒有預料到村民們聽到消息後積極性會這麽高。
“在這裏休息一晚,明天就出發。”長壽說道。永津縣願意與烏骨人開戰的村民大多已經先走了。他們也不用再等了。
大楚國過去在與青白王朝的交戰中就處於下風。現在與烏骨人交戰更是兵敗如山倒。
汪藻見過太多大楚國的官員士兵望風而逃。他還從來沒有看見過像現在這樣百姓聽見要與烏骨人開戰居然嫌慢居然自己先行一步的。
大楚國的百姓如果都像現在他看見的這樣也不會走到今天要亡國的地步。
不過這裏的百姓似乎家家都有兵器甚至是火器。這在大楚國可是明令禁止的。
他太頭看看蕭明衍和魏三。蕭明衍年紀輕輕卻明顯帶著一身書卷氣。可是魏三卻分明是一身江湖草莽的彪悍氣息。
魏三這樣的人汪藻在心裏是鄙夷的。胸無點墨,魯莽粗俗沒有見識。
“手握利器,殺心自起。這樣下去百姓是很難治理的。”汪藻搖頭說道。
長壽蕭明衍和曾紀厚聽到汪藻說的話都含笑不語。
隻有魏三裂開嘴笑著答道:“我可是聽肖先生說過要愛民如子,不要讓百姓不高興。”
汪藻目瞪口呆的看著魏三這個草莽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