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二爺帶領一行人走到半夜才來到樂雲縣城。
隔著低矮的城牆喊門。
把守城門的衙役雖然認出來了古二爺,可還是跑去稟報蕭明衍。
蕭明衍穿好衣服走到城門處確認後才下令開城門。
古二爺更覺得自己沒有麵子。明明衙役已經認出來了自己,可是非要等到蕭明衍來才能開城門。
古二爺是老江湖了,他明顯感覺到這一次建王到河北是他的一次機會。為子孫後代打下榮華富貴的基業就看這一次了。
“這不是汪大人嗎?”蕭明衍說道。然後他就狐疑的看著張勾坐的那輛馬車。
汪藻都隻能騎馬,那麽馬車裏坐著的到底是什麽人?看情形一定要比汪藻還要尊貴才對。
張勾從馬車裏探出頭來。蕭明衍就更困惑了。這個少年人到底是誰?
他坐在馬車裏,而中書舍人卻騎馬跟在後麵。
直到走進縣衙汪藻才對蕭明衍說道:“這位是建王殿下。還不快過來見禮!”
蕭明衍與古二爺不同。他畢竟是一個書生對大楚國的朝廷更熟悉一些,知道建王就是當今皇上的弟弟。
不過蕭明衍就是走上前對張勾抱拳施禮而沒有像古二爺那樣跪在地上。
“在來樂雲縣城的路上本打算借宿在村民家裏。可是幾十個村民聚集在一起居然用鐵銃對著建王殿下!他們說什麽也不肯讓我們住下。”古二爺氣憤的說道。
樂雲百姓出的事情自然就要由蕭明衍這個縣太爺來負責了。
“幾十個村民?”蕭明衍問道。
現在每一個縣的人口還是稀少。能有幾十個村民聚集在一起也是少見的事情。
“應該是劉氏兄弟慶祝孩子滿月吧?”蕭明衍笑著說道。
“劉家的老三也到縣城裏請我喝酒來了。可是我囊中羞澀就以公務繁忙推脫了。沒想到你們會去那裏。”蕭明衍接著說道。
“用鐵銃對著建王,對著汪大人這是什麽行為!這就是一群刁民!”古二爺怒道。
他的憤怒是做給張勾和汪藻看的。有比較才有鑒別嘛。
蕭明衍並沒有辯解,他淡淡的說道:“長壽都總管說過,官府不能私闖民宅。違者就以搶匪處理。從這一點說,村民們沒有做錯。”
張勾一直靜靜的看著蕭明衍。雖然穿著破舊,可還是難掩蕭明衍身上的書生氣。
張卯作為一個皇帝堪稱書畫大家。他的幾個兒子包括張勾在這些方麵都有相當造詣。
張勾不由得心裏對麵前隻比自己大兩三歲的年輕人產生了好感。
不過蕭明衍說的話讓張勾心裏很不舒服。這裏的百姓居然可以隨意驅趕朝廷官員而不受製裁!那麽以後朝廷的尊嚴何在?官員的尊嚴何在?
“把衙門裏剩下的那點麵粉拿出來給建王他們做一點飯食。”蕭明衍對身邊的衙役命令道。
然後他又這一行三十多人住在簡陋的縣衙裏。
張勾和汪藻明顯感覺到這裏居住的條件沒有古二爺所在的永津好。
過了一會,一個衙役給建王送來了三個炊餅和一碗菜湯。
“就給建王殿下吃這個?”古二爺問道。
“縣衙裏就剩這點麵粉了。汪藻和其他的人就隻能吃雜糧餅子了。”衙役答道。
“你們的縣爺平時也吃雜糧嗎?”張勾問道。
“當然了,蕭縣爺和我們一起開夥,我們吃什麽他就吃什麽。”衙役答道。
“這個窮酸北蠻子!”古二爺罵道。
張勾和汪藻都抬頭看著古二爺。他們都不知道古二爺說的北蠻子是什麽意思。
“這小子不是漢人。他是從青白王朝逃過來的。聽說他的父親現在還是烏骨朝廷的大官。”古二爺急忙解釋道。
古二爺說的這些話明顯對蕭明衍很不友善。站在旁邊的衙役勃然變色的說道:“河北曆來就是胡漢雜處之地。沒有打仗的時候還互相通商做買賣。彼此童叟無欺好得很!要說不好都是當官的不好!一天沒事打什麽仗?烏骨人當官的,青白王朝當官的,還有大楚國當官的都不是什麽好人!”
“你放肆!”古二爺怒道。他把手放在腰間的刀把上。
“就是在長壽都總管麵前我們也是想說什麽就說什麽,他不願意聽也隻能笑笑。你一個縣令敢對我動手?”衙役挺胸伸脖不服氣的質問道。
衙役氣唿唿的出去了,古二爺轉頭看著張勾和汪藻說道:“長壽都總管把這裏的人都慣壞了。現在鹽山這裏官不像官,民不像民。”
張勾和汪藻都低下頭沉思。兩個人都開始覺得來錯地方了。
可是他們現在已經不能迴頭了。
這一次張勾在樂雲縣城沒有找到樂不思蜀的感覺。他們一行人第二天早上就出發了。
汪藻卻一點都不擔心。
這世上最大的功勞就是擁立之功,就是把一個人推上皇位的功勞。
汪藻絕對相信,在大楚國風雨飄搖之時,隻要他們在河北把大旗豎起來,那些大批見風使舵的人立刻蜂擁而至。
張勾和汪藻一路上看見稀稀落落的人家。看見路上來往的商隊絡繹不絕。
這種景象現在隻能在大楚國的蜀中和江南才能看見。
可是他們眼前看見的一切卻是在戰亂頻發的河北。
“現在鹽山、真定、大名府這些地方都連成一體可以互通有無。百姓和商賈的日子都好過多了。”古二爺實話實說道。
“現在大楚國已經到了這個樣子,可是這些百姓還是想著過自己的小日子!真是一群愚民!”汪藻痛心疾首的說道。
古二爺馬上見縫插針的說道:“現在大楚國風雨飄搖,如果建王殿下有什麽需要,我和鹽山城裏的那些鹽商們願意為國分憂!”
鹽商們是鹽山的既得利益者。本來應該在這塊地麵上能夠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可是有長壽在上麵死死的壓著,鹽商並不敢做什麽出格的事情。
除了像廖超這樣的少數人,大多數鹽商心裏早已經對長壽不滿了。
他們要的不是正常做生意獲得的利益。他們想獲得的是一麵壓榨鹽民,一麵壟斷鹽市提高價格獲得的超級利益。
隔著低矮的城牆喊門。
把守城門的衙役雖然認出來了古二爺,可還是跑去稟報蕭明衍。
蕭明衍穿好衣服走到城門處確認後才下令開城門。
古二爺更覺得自己沒有麵子。明明衙役已經認出來了自己,可是非要等到蕭明衍來才能開城門。
古二爺是老江湖了,他明顯感覺到這一次建王到河北是他的一次機會。為子孫後代打下榮華富貴的基業就看這一次了。
“這不是汪大人嗎?”蕭明衍說道。然後他就狐疑的看著張勾坐的那輛馬車。
汪藻都隻能騎馬,那麽馬車裏坐著的到底是什麽人?看情形一定要比汪藻還要尊貴才對。
張勾從馬車裏探出頭來。蕭明衍就更困惑了。這個少年人到底是誰?
他坐在馬車裏,而中書舍人卻騎馬跟在後麵。
直到走進縣衙汪藻才對蕭明衍說道:“這位是建王殿下。還不快過來見禮!”
蕭明衍與古二爺不同。他畢竟是一個書生對大楚國的朝廷更熟悉一些,知道建王就是當今皇上的弟弟。
不過蕭明衍就是走上前對張勾抱拳施禮而沒有像古二爺那樣跪在地上。
“在來樂雲縣城的路上本打算借宿在村民家裏。可是幾十個村民聚集在一起居然用鐵銃對著建王殿下!他們說什麽也不肯讓我們住下。”古二爺氣憤的說道。
樂雲百姓出的事情自然就要由蕭明衍這個縣太爺來負責了。
“幾十個村民?”蕭明衍問道。
現在每一個縣的人口還是稀少。能有幾十個村民聚集在一起也是少見的事情。
“應該是劉氏兄弟慶祝孩子滿月吧?”蕭明衍笑著說道。
“劉家的老三也到縣城裏請我喝酒來了。可是我囊中羞澀就以公務繁忙推脫了。沒想到你們會去那裏。”蕭明衍接著說道。
“用鐵銃對著建王,對著汪大人這是什麽行為!這就是一群刁民!”古二爺怒道。
他的憤怒是做給張勾和汪藻看的。有比較才有鑒別嘛。
蕭明衍並沒有辯解,他淡淡的說道:“長壽都總管說過,官府不能私闖民宅。違者就以搶匪處理。從這一點說,村民們沒有做錯。”
張勾一直靜靜的看著蕭明衍。雖然穿著破舊,可還是難掩蕭明衍身上的書生氣。
張卯作為一個皇帝堪稱書畫大家。他的幾個兒子包括張勾在這些方麵都有相當造詣。
張勾不由得心裏對麵前隻比自己大兩三歲的年輕人產生了好感。
不過蕭明衍說的話讓張勾心裏很不舒服。這裏的百姓居然可以隨意驅趕朝廷官員而不受製裁!那麽以後朝廷的尊嚴何在?官員的尊嚴何在?
“把衙門裏剩下的那點麵粉拿出來給建王他們做一點飯食。”蕭明衍對身邊的衙役命令道。
然後他又這一行三十多人住在簡陋的縣衙裏。
張勾和汪藻明顯感覺到這裏居住的條件沒有古二爺所在的永津好。
過了一會,一個衙役給建王送來了三個炊餅和一碗菜湯。
“就給建王殿下吃這個?”古二爺問道。
“縣衙裏就剩這點麵粉了。汪藻和其他的人就隻能吃雜糧餅子了。”衙役答道。
“你們的縣爺平時也吃雜糧嗎?”張勾問道。
“當然了,蕭縣爺和我們一起開夥,我們吃什麽他就吃什麽。”衙役答道。
“這個窮酸北蠻子!”古二爺罵道。
張勾和汪藻都抬頭看著古二爺。他們都不知道古二爺說的北蠻子是什麽意思。
“這小子不是漢人。他是從青白王朝逃過來的。聽說他的父親現在還是烏骨朝廷的大官。”古二爺急忙解釋道。
古二爺說的這些話明顯對蕭明衍很不友善。站在旁邊的衙役勃然變色的說道:“河北曆來就是胡漢雜處之地。沒有打仗的時候還互相通商做買賣。彼此童叟無欺好得很!要說不好都是當官的不好!一天沒事打什麽仗?烏骨人當官的,青白王朝當官的,還有大楚國當官的都不是什麽好人!”
“你放肆!”古二爺怒道。他把手放在腰間的刀把上。
“就是在長壽都總管麵前我們也是想說什麽就說什麽,他不願意聽也隻能笑笑。你一個縣令敢對我動手?”衙役挺胸伸脖不服氣的質問道。
衙役氣唿唿的出去了,古二爺轉頭看著張勾和汪藻說道:“長壽都總管把這裏的人都慣壞了。現在鹽山這裏官不像官,民不像民。”
張勾和汪藻都低下頭沉思。兩個人都開始覺得來錯地方了。
可是他們現在已經不能迴頭了。
這一次張勾在樂雲縣城沒有找到樂不思蜀的感覺。他們一行人第二天早上就出發了。
汪藻卻一點都不擔心。
這世上最大的功勞就是擁立之功,就是把一個人推上皇位的功勞。
汪藻絕對相信,在大楚國風雨飄搖之時,隻要他們在河北把大旗豎起來,那些大批見風使舵的人立刻蜂擁而至。
張勾和汪藻一路上看見稀稀落落的人家。看見路上來往的商隊絡繹不絕。
這種景象現在隻能在大楚國的蜀中和江南才能看見。
可是他們眼前看見的一切卻是在戰亂頻發的河北。
“現在鹽山、真定、大名府這些地方都連成一體可以互通有無。百姓和商賈的日子都好過多了。”古二爺實話實說道。
“現在大楚國已經到了這個樣子,可是這些百姓還是想著過自己的小日子!真是一群愚民!”汪藻痛心疾首的說道。
古二爺馬上見縫插針的說道:“現在大楚國風雨飄搖,如果建王殿下有什麽需要,我和鹽山城裏的那些鹽商們願意為國分憂!”
鹽商們是鹽山的既得利益者。本來應該在這塊地麵上能夠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可是有長壽在上麵死死的壓著,鹽商並不敢做什麽出格的事情。
除了像廖超這樣的少數人,大多數鹽商心裏早已經對長壽不滿了。
他們要的不是正常做生意獲得的利益。他們想獲得的是一麵壓榨鹽民,一麵壟斷鹽市提高價格獲得的超級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