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好了,無論是喝酒吃肉的興致都高了很多。
不一會宋鍾和兩個公差風卷殘雲把幾斤羊肉吃得一幹二淨,酒也喝了不少。
長壽卻隻在旁邊陪著喝了一碗酒。
“宋押司從上路到現在數今天吃的多,喝得痛快!”一個公差笑著說道。
“心裏好像搬開了一塊大石頭,輕鬆多了。”宋鍾點頭說道。
再上路的時候就是告別的時候。
長壽搶先結了賬。四個人剛剛走出不遠,宋鍾就抱拳對長壽說道:“是小兄弟今天的一番話治好了我的心病。一句話驚醒夢中人。大恩不言謝,將來總有見麵的時候!就在這裏與小兄弟告別了。”
說完這句話,宋鍾轉身大踏步的向前走去。
兩個公差拎著水火棍小跑著跟在後麵反而像兩個跟班一樣。
長壽站在路邊一直看到三個人在眼前消失才轉身向河邊走去。
這條原本無名的小河由於河兩岸長滿了柳樹。柳絮飄到河麵上白花花的一片,所以人們就叫它柳毛河。
由於這條河通運河所以在河邊就建了碼頭,專門拉去運河邊拉運貨物的人。
長壽來到河邊的時候,已經有幾個人等在這裏了。大多數人都挑著貨物。
有一對像是走親戚的夫妻也牽著一頭毛驢。
長壽和船家好說歹說才講好花五十個銅錢把他載到運河邊上。
船家先把那幾個運貨的商賈載上船離岸駛去。半個時辰後他又空船迴來了。
長壽和那一對夫妻還有兩頭毛驢載到船上,船家撐杆緩緩的向東而去。
大楚國的運河南北長兩三千裏。北通祖龍河,南通大江。每年京畿地區的糧食食鹽甚至是石炭都是靠這條運河運輸。
是它是大楚國的命脈一點都不為過。
有緣修得同船渡。長壽和那一對夫妻同乘一條船也算是認識了。
“這位大哥想要去哪裏啊?”長壽抱拳說道。
“上秋了,家裏無事。我要去金陵嶽丈家走一遭。”那個年輕人彬彬有禮的答道。
“看來我們還要在運河上同坐一條船了。”長壽笑著說道。
“小兄弟你要去哪裏?”年輕人問道。
“龍虎山”長壽答道。
“巧了,看來我們不隻要在運河裏同乘一條船。就是到了大江邊上也要同乘一條船逆流而上。不過我們坐不了多遠就到金陵了。可是兄弟你還要坐幾百裏的船,下船後還要再向南走幾百裏才能到龍虎山。”年輕人笑著說道。看起來他對於山川地理很是熟悉。
“多謝指點。”長壽說道。
運河裏去往京城的船隻每一個都是滿載,向南而行的船幾乎都是空船。
長壽和年輕人很快就找到一位老漢談妥價錢。上他的船一直坐到大江口。老漢也高興,船空著也是空著,能多賺幾個錢誰會不高興?
長壽小心翼翼的牽驢上船。突然他的腳下一滑,差一點摔倒。
他詫異的彎腰用手在船艙底板上摸了一把。底板上都是細石粉和淤泥。
“大叔,你們是裝了什麽東西進京城的?”長壽揚起手問道。
老漢看了一眼笑道:“花石!太湖裏有一種石頭上麵都是孔洞,奇形怪狀的。當今皇上最是喜歡!現在運河裏的船相當一部分都是運這種石頭進京城的。把花石一直運到皇上他老人家的天苑裏。你手上的淤泥和石粉就是因為這個。”
長壽這才明白原因。
“前些天進京城的時候,運河裏水淺可是卻拉著滿船的石頭。一路上膽戰心驚的,就怕擱淺。迴去的時候船輕了,可是又因為下雨,運河漲水了。唉,真是天有不測風雲啊!”老漢接著說道。
這條船上還有兩個壯漢。他們輪流掌舵,由老漢掌帆。
一條大船長有五六丈,寬有一丈多。船上原來的三個人加上長壽和年輕人夫婦還有兩頭驢很寬敞。
長壽和年輕人在老漢的指點下又上岸買了一些吃的東西。這幾天要都在船上過了。
長壽特意買了幾個柿子留在口渴的時候吃。一路上要加倍小心才行。
他用幹草鋪好艙底的一塊地方然後拍了拍臥在旁邊的老驢說道:“小心一點,否則你就被做熟了端上桌了。”
老驢好像聽懂了,它挺直脖子睜大了眼睛。
大船在無風無浪的運河裏平穩的行駛了幾天。
船上的人經常從運河裏打上水來燒開後放一些粗茶倒在木碗裏給長壽和那一對夫婦喝。
長壽每一次都謝完了接過,小心的放在旁邊。到沒有人注意的時候再悄悄的倒掉。
一天夜裏,長壽剛剛把木碗裏的水偷偷的倒了躺下。
一名大漢就輕手輕腳的摸進船艙。他剛走到老驢旁邊,老驢突然像挺屍一樣站了起來然後爾啊爾啊的叫起來。
長壽卻像睡死過去似的躺在幹草上一動不動。
老驢的叫聲驚動了船艙裏的另一條毛驢,它也焦躁不安的叫起來。
“什麽事?”年輕人在睡夢中驚醒問道。
“沒什麽,沒什麽。我剛剛好像看見一條黑影進了船艙,不放心就進來看看。”大漢說道。然後他就慢慢的退了出去。
大漢來到船尾老漢身邊。
“三爺,這運河裏其他船上也有咱們的朋友。我想不用藥了,多叫幾個人來一個霸王硬上弓!”大漢在老漢耳邊小聲說道。
躺在船艙裏的長壽瞬間睜開了眼睛。
“賊不走空啊。光給官府拉石頭能賺幾個錢?不賠錢就不錯了。”大漢接著說道。
“不要胡來!”老漢說道。
“三爺,你這三十年的老匪看出什麽來了?”大漢急切的問道。
“沒有。什麽都沒有看出來。可是我在這條運河上混飯吃三十年了,都快成精了!”老漢眯著精光四射的眼睛說道。
“我總覺得哪裏不對。到底是哪裏我卻一點都看不出來。所以最好不要動手,小心駛得萬年船!”老漢最後說道。
“唉,聽你老人家的。那個十四五的小子倒好說,睡得像個死狗!可是那對年輕人倒是蠻精明的。”大漢垂頭喪氣的說道。
突然一陣銅鑼聲響起。兩個人豁然站起身。一片火光中,就看見大船的前方,兩條官船擋住了半個河麵。
不一會宋鍾和兩個公差風卷殘雲把幾斤羊肉吃得一幹二淨,酒也喝了不少。
長壽卻隻在旁邊陪著喝了一碗酒。
“宋押司從上路到現在數今天吃的多,喝得痛快!”一個公差笑著說道。
“心裏好像搬開了一塊大石頭,輕鬆多了。”宋鍾點頭說道。
再上路的時候就是告別的時候。
長壽搶先結了賬。四個人剛剛走出不遠,宋鍾就抱拳對長壽說道:“是小兄弟今天的一番話治好了我的心病。一句話驚醒夢中人。大恩不言謝,將來總有見麵的時候!就在這裏與小兄弟告別了。”
說完這句話,宋鍾轉身大踏步的向前走去。
兩個公差拎著水火棍小跑著跟在後麵反而像兩個跟班一樣。
長壽站在路邊一直看到三個人在眼前消失才轉身向河邊走去。
這條原本無名的小河由於河兩岸長滿了柳樹。柳絮飄到河麵上白花花的一片,所以人們就叫它柳毛河。
由於這條河通運河所以在河邊就建了碼頭,專門拉去運河邊拉運貨物的人。
長壽來到河邊的時候,已經有幾個人等在這裏了。大多數人都挑著貨物。
有一對像是走親戚的夫妻也牽著一頭毛驢。
長壽和船家好說歹說才講好花五十個銅錢把他載到運河邊上。
船家先把那幾個運貨的商賈載上船離岸駛去。半個時辰後他又空船迴來了。
長壽和那一對夫妻還有兩頭毛驢載到船上,船家撐杆緩緩的向東而去。
大楚國的運河南北長兩三千裏。北通祖龍河,南通大江。每年京畿地區的糧食食鹽甚至是石炭都是靠這條運河運輸。
是它是大楚國的命脈一點都不為過。
有緣修得同船渡。長壽和那一對夫妻同乘一條船也算是認識了。
“這位大哥想要去哪裏啊?”長壽抱拳說道。
“上秋了,家裏無事。我要去金陵嶽丈家走一遭。”那個年輕人彬彬有禮的答道。
“看來我們還要在運河上同坐一條船了。”長壽笑著說道。
“小兄弟你要去哪裏?”年輕人問道。
“龍虎山”長壽答道。
“巧了,看來我們不隻要在運河裏同乘一條船。就是到了大江邊上也要同乘一條船逆流而上。不過我們坐不了多遠就到金陵了。可是兄弟你還要坐幾百裏的船,下船後還要再向南走幾百裏才能到龍虎山。”年輕人笑著說道。看起來他對於山川地理很是熟悉。
“多謝指點。”長壽說道。
運河裏去往京城的船隻每一個都是滿載,向南而行的船幾乎都是空船。
長壽和年輕人很快就找到一位老漢談妥價錢。上他的船一直坐到大江口。老漢也高興,船空著也是空著,能多賺幾個錢誰會不高興?
長壽小心翼翼的牽驢上船。突然他的腳下一滑,差一點摔倒。
他詫異的彎腰用手在船艙底板上摸了一把。底板上都是細石粉和淤泥。
“大叔,你們是裝了什麽東西進京城的?”長壽揚起手問道。
老漢看了一眼笑道:“花石!太湖裏有一種石頭上麵都是孔洞,奇形怪狀的。當今皇上最是喜歡!現在運河裏的船相當一部分都是運這種石頭進京城的。把花石一直運到皇上他老人家的天苑裏。你手上的淤泥和石粉就是因為這個。”
長壽這才明白原因。
“前些天進京城的時候,運河裏水淺可是卻拉著滿船的石頭。一路上膽戰心驚的,就怕擱淺。迴去的時候船輕了,可是又因為下雨,運河漲水了。唉,真是天有不測風雲啊!”老漢接著說道。
這條船上還有兩個壯漢。他們輪流掌舵,由老漢掌帆。
一條大船長有五六丈,寬有一丈多。船上原來的三個人加上長壽和年輕人夫婦還有兩頭驢很寬敞。
長壽和年輕人在老漢的指點下又上岸買了一些吃的東西。這幾天要都在船上過了。
長壽特意買了幾個柿子留在口渴的時候吃。一路上要加倍小心才行。
他用幹草鋪好艙底的一塊地方然後拍了拍臥在旁邊的老驢說道:“小心一點,否則你就被做熟了端上桌了。”
老驢好像聽懂了,它挺直脖子睜大了眼睛。
大船在無風無浪的運河裏平穩的行駛了幾天。
船上的人經常從運河裏打上水來燒開後放一些粗茶倒在木碗裏給長壽和那一對夫婦喝。
長壽每一次都謝完了接過,小心的放在旁邊。到沒有人注意的時候再悄悄的倒掉。
一天夜裏,長壽剛剛把木碗裏的水偷偷的倒了躺下。
一名大漢就輕手輕腳的摸進船艙。他剛走到老驢旁邊,老驢突然像挺屍一樣站了起來然後爾啊爾啊的叫起來。
長壽卻像睡死過去似的躺在幹草上一動不動。
老驢的叫聲驚動了船艙裏的另一條毛驢,它也焦躁不安的叫起來。
“什麽事?”年輕人在睡夢中驚醒問道。
“沒什麽,沒什麽。我剛剛好像看見一條黑影進了船艙,不放心就進來看看。”大漢說道。然後他就慢慢的退了出去。
大漢來到船尾老漢身邊。
“三爺,這運河裏其他船上也有咱們的朋友。我想不用藥了,多叫幾個人來一個霸王硬上弓!”大漢在老漢耳邊小聲說道。
躺在船艙裏的長壽瞬間睜開了眼睛。
“賊不走空啊。光給官府拉石頭能賺幾個錢?不賠錢就不錯了。”大漢接著說道。
“不要胡來!”老漢說道。
“三爺,你這三十年的老匪看出什麽來了?”大漢急切的問道。
“沒有。什麽都沒有看出來。可是我在這條運河上混飯吃三十年了,都快成精了!”老漢眯著精光四射的眼睛說道。
“我總覺得哪裏不對。到底是哪裏我卻一點都看不出來。所以最好不要動手,小心駛得萬年船!”老漢最後說道。
“唉,聽你老人家的。那個十四五的小子倒好說,睡得像個死狗!可是那對年輕人倒是蠻精明的。”大漢垂頭喪氣的說道。
突然一陣銅鑼聲響起。兩個人豁然站起身。一片火光中,就看見大船的前方,兩條官船擋住了半個河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