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如果出自某位名士大賢,又或者朝廷文武的口中,那沒有什麽好奇怪的。(風雨首發)但這俘虜一來年紀不大,二來估計職務也不會高,撐死了也就是個騎督。連他都能有這樣的見識……
袁術在片刻沉默後淡笑道:“誰不是?”語畢,揮了揮手。
士兵們提起那俘虜,後者也知大限將至,或許是想起了家人,或許是不甘壯誌未酬謝,忍不住歎息一聲,繼而抬起頭來,大步朝外,押解他的士兵一時跟不上,倒像是被他拖著走。
如他這種“小人物”,殺便殺,斬首之後根本都不用著迴報。可在他走後,帳中在一段時間內都沒人說話。還是許攸左顧右盼,首先打破了沉默:“看來,朱子昂收買人心的手段著實不差啊,你看這讓他蠱惑得……”
袁紹嘴角閃過一抹笑意,蠱惑?張角兄弟三人,那才叫蠱惑。良久,他問道:“張燕還沒有消息?”
負責跟張燕聯絡的是審配,聞言後道:“張燕素來奸猾,估計是他見王師還未打開局麵,因此觀望。”
許攸哼一聲,極為不屑道:“賊性不改,收拾了朱廣,下一個就是他。”
袁紹盯他一眼,認識許子遠的時候怎麽沒意識到他這麽討人嫌?有些話哪知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你有必要說破麽?
忽想起一事,問他道:“子遠,冀州官員、士人、豪強們都是什麽態度?”
一提起這個,許攸眉飛色舞:“主公,幕下正要稟報此事。這段時間以來,幕下派人四處活動,當然,也少不得正南,公則諸公的幫助,冀州士族不少人還是心向朝廷,心向主公的。”
郭嘉聽到這裏,問了一句:“子遠先生,既然如此,可有什麽具體的行動?”
他這一開口,在對方聽來無疑就是挑釁了。許攸八字胡一摸,輕笑道:“這是自然有的。巨鹿太守已經明確表示,隻需要主公一句話,他立即抓捕朱廣派駐的官員,響應王師。甘陵相是鐵了心要跟朱廣一條道走到黑,但騎都尉秀珪公名望卓著,河北士人誰不仰慕?郡中幾大家也有明確態度,待時機合適,會有所舉動。隻要這兩郡起事順利,剩下的,就好說了。”
騎都尉秀珪公,就是崔琰崔秀珪。而他,正是甘陵人。
許攸之所以得意,一是因為這件事情是他親自負責,二來,如果沒有他昔日“挖空冀州”的策略,事情不會如此順利。
試想,大批河北有名望的士人豪傑,都投奔了袁紹或者說朝廷。(.好看的小說)他們雖走了,可族人親友還在,他們的影響力也還在,如今挾“王師”之威重返河北,會沒有人響應麽?
郭嘉聞言,倒也確實覺得許攸在這件事情上確實表現出了遠見,遂讚道:“子遠先生棋高一著,在下自愧不如。隻要巨鹿甘陵之事能成,不愁張燕不出兵。而隻要黑山軍一出,朱將軍勝算就不大了。”
許攸才不理會他釋出的善意,立即抓住話柄:“怎麽?奉孝,你之前還覺得朱廣有勝算?”
袁紹也覺得奇怪,看向郭嘉。後者左右顧盼,見所有人都等著他的答複,心下也疑惑,怎麽著?就我一個人持此看法?合著之前你們所有人都以為十拿十穩?你們哪來的這種樂觀?
見他不言語,袁紹道:“奉孝,有話直說無妨。”
“主公。”郭嘉正色。“我軍之優勢有四,一為師出有名,二為兵力雄厚,三為錢糧充足,四為人心所向……”
許攸忍不住打斷他:“這還不夠麽?”
“但朱將軍也有一個優勢。”
袁紹問道:“是什麽?”
“將勇兵悍,器械精良。”
眾人都以為他會有什麽高見,搞了半天就這?
許攸笑得直搖頭:“奉孝啊奉孝,這話從你嘴裏說出來就不應該了吧?”
“怎麽說?”
“此番王師渡河,天時地利人和,我居其二,地利我與彼共有。便如你所說,啊,朱廣的部隊能打?可這頂什麽用?武力要能解決問題,暴秦也不會二世而亡,項羽也不會垓下自刎。你雖然年輕,可向來見識不凡,怎麽此番竟有此小兒之見?”
郭嘉淡然一笑,似乎打算認下“小兒之見”,不想迴應了。
許攸卻不放他,仍舊追問道:“罷,我們且假設朱廣的軍隊戰力強悍,你且說說,光憑這一個優勢他能怎麽地?”
郭嘉看向袁紹,見主公也是同樣態度,遂道:“其實,在下與子遠先生意見相左之關鍵,就在於對待武力的態度。先生定然認為,武力不足道,得人心者得天下?”
“這難道有什麽疑議麽?”
“那為何要得人心?有了人心,就會有土地,就會有糧食,就會有兵源,就會有器械。最終之目的,仍舊是組建一支軍隊,奪取天下。事實上,楚亡秦,高祖亡項羽,靠的都是武力。武力不但能解決問題,而且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隻不過傷人亦自傷,不得到萬不得已時不用而已。”
“奇談怪論!”許攸嗤笑道。
郭嘉剛張嘴,袁紹已製止道:“行了,子遠,你盡快安排一下。”
“諾。”
“主公……”郭嘉似乎還有什麽話要說。
“今天到此為止,奉孝有話明天再說。”袁紹語畢,起身離席。顯然,郭奉孝先前的言論並不是他所喜歡的。
可袁本初離席還沒幾步,幕僚部將們也剛要起身相送,高覽已經掀起帳簾進來。
“主公,大公子到了。”
袁紹猛然止步,詫異至極!滿帳幕僚部將也是摸不著頭腦。大公子?這是一個絕不該在此時此地出現的人啊。
袁本初臉上陰晴不定,猶豫片刻重新迴座,方要喚“大公子”進來,心中一動,道:“諸公先去。”
幕僚部將們告辭離帳,郭嘉出帳沒走多遠便被人拉住,迴頭一看,正是跟他一喜一悲,一樂一哀,相映成趣的沮授。
“奉先以為大公子所為何來?”“這,不必猜了吧?”沮授歎而不語,方要走時,郭嘉又攔住他:“先生不必走遠,稍後,主公還要召見。”說罷一揖,飄然而去。
&】
...
袁術在片刻沉默後淡笑道:“誰不是?”語畢,揮了揮手。
士兵們提起那俘虜,後者也知大限將至,或許是想起了家人,或許是不甘壯誌未酬謝,忍不住歎息一聲,繼而抬起頭來,大步朝外,押解他的士兵一時跟不上,倒像是被他拖著走。
如他這種“小人物”,殺便殺,斬首之後根本都不用著迴報。可在他走後,帳中在一段時間內都沒人說話。還是許攸左顧右盼,首先打破了沉默:“看來,朱子昂收買人心的手段著實不差啊,你看這讓他蠱惑得……”
袁紹嘴角閃過一抹笑意,蠱惑?張角兄弟三人,那才叫蠱惑。良久,他問道:“張燕還沒有消息?”
負責跟張燕聯絡的是審配,聞言後道:“張燕素來奸猾,估計是他見王師還未打開局麵,因此觀望。”
許攸哼一聲,極為不屑道:“賊性不改,收拾了朱廣,下一個就是他。”
袁紹盯他一眼,認識許子遠的時候怎麽沒意識到他這麽討人嫌?有些話哪知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你有必要說破麽?
忽想起一事,問他道:“子遠,冀州官員、士人、豪強們都是什麽態度?”
一提起這個,許攸眉飛色舞:“主公,幕下正要稟報此事。這段時間以來,幕下派人四處活動,當然,也少不得正南,公則諸公的幫助,冀州士族不少人還是心向朝廷,心向主公的。”
郭嘉聽到這裏,問了一句:“子遠先生,既然如此,可有什麽具體的行動?”
他這一開口,在對方聽來無疑就是挑釁了。許攸八字胡一摸,輕笑道:“這是自然有的。巨鹿太守已經明確表示,隻需要主公一句話,他立即抓捕朱廣派駐的官員,響應王師。甘陵相是鐵了心要跟朱廣一條道走到黑,但騎都尉秀珪公名望卓著,河北士人誰不仰慕?郡中幾大家也有明確態度,待時機合適,會有所舉動。隻要這兩郡起事順利,剩下的,就好說了。”
騎都尉秀珪公,就是崔琰崔秀珪。而他,正是甘陵人。
許攸之所以得意,一是因為這件事情是他親自負責,二來,如果沒有他昔日“挖空冀州”的策略,事情不會如此順利。
試想,大批河北有名望的士人豪傑,都投奔了袁紹或者說朝廷。(.好看的小說)他們雖走了,可族人親友還在,他們的影響力也還在,如今挾“王師”之威重返河北,會沒有人響應麽?
郭嘉聞言,倒也確實覺得許攸在這件事情上確實表現出了遠見,遂讚道:“子遠先生棋高一著,在下自愧不如。隻要巨鹿甘陵之事能成,不愁張燕不出兵。而隻要黑山軍一出,朱將軍勝算就不大了。”
許攸才不理會他釋出的善意,立即抓住話柄:“怎麽?奉孝,你之前還覺得朱廣有勝算?”
袁紹也覺得奇怪,看向郭嘉。後者左右顧盼,見所有人都等著他的答複,心下也疑惑,怎麽著?就我一個人持此看法?合著之前你們所有人都以為十拿十穩?你們哪來的這種樂觀?
見他不言語,袁紹道:“奉孝,有話直說無妨。”
“主公。”郭嘉正色。“我軍之優勢有四,一為師出有名,二為兵力雄厚,三為錢糧充足,四為人心所向……”
許攸忍不住打斷他:“這還不夠麽?”
“但朱將軍也有一個優勢。”
袁紹問道:“是什麽?”
“將勇兵悍,器械精良。”
眾人都以為他會有什麽高見,搞了半天就這?
許攸笑得直搖頭:“奉孝啊奉孝,這話從你嘴裏說出來就不應該了吧?”
“怎麽說?”
“此番王師渡河,天時地利人和,我居其二,地利我與彼共有。便如你所說,啊,朱廣的部隊能打?可這頂什麽用?武力要能解決問題,暴秦也不會二世而亡,項羽也不會垓下自刎。你雖然年輕,可向來見識不凡,怎麽此番竟有此小兒之見?”
郭嘉淡然一笑,似乎打算認下“小兒之見”,不想迴應了。
許攸卻不放他,仍舊追問道:“罷,我們且假設朱廣的軍隊戰力強悍,你且說說,光憑這一個優勢他能怎麽地?”
郭嘉看向袁紹,見主公也是同樣態度,遂道:“其實,在下與子遠先生意見相左之關鍵,就在於對待武力的態度。先生定然認為,武力不足道,得人心者得天下?”
“這難道有什麽疑議麽?”
“那為何要得人心?有了人心,就會有土地,就會有糧食,就會有兵源,就會有器械。最終之目的,仍舊是組建一支軍隊,奪取天下。事實上,楚亡秦,高祖亡項羽,靠的都是武力。武力不但能解決問題,而且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隻不過傷人亦自傷,不得到萬不得已時不用而已。”
“奇談怪論!”許攸嗤笑道。
郭嘉剛張嘴,袁紹已製止道:“行了,子遠,你盡快安排一下。”
“諾。”
“主公……”郭嘉似乎還有什麽話要說。
“今天到此為止,奉孝有話明天再說。”袁紹語畢,起身離席。顯然,郭奉孝先前的言論並不是他所喜歡的。
可袁本初離席還沒幾步,幕僚部將們也剛要起身相送,高覽已經掀起帳簾進來。
“主公,大公子到了。”
袁紹猛然止步,詫異至極!滿帳幕僚部將也是摸不著頭腦。大公子?這是一個絕不該在此時此地出現的人啊。
袁本初臉上陰晴不定,猶豫片刻重新迴座,方要喚“大公子”進來,心中一動,道:“諸公先去。”
幕僚部將們告辭離帳,郭嘉出帳沒走多遠便被人拉住,迴頭一看,正是跟他一喜一悲,一樂一哀,相映成趣的沮授。
“奉先以為大公子所為何來?”“這,不必猜了吧?”沮授歎而不語,方要走時,郭嘉又攔住他:“先生不必走遠,稍後,主公還要召見。”說罷一揖,飄然而去。
&】
...